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盘南矿区马依西井田大量地质资料分析,认为龙潭组形成于潮坪、三角洲及海湾—泻湖沉积体系,下部为潮坪—潮道沉积组合,主要由潮坪相、潮道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形成的煤层硫分高,连续性差;中部为三角洲沉积组合,主要由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及三角洲平原相组成,其煤层硫分低,稳定性好,分叉少;上部为海湾—潟湖相沉积组合,由潟湖相局部海湾相及沙洲砂坝相组成。分流河道的泛滥盆地、支流间湾、废弃河道、潮坪—潮道为本区煤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焦作地区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太原组由潮下浅海、障壁岛、泻湖、潮坪等沉积环境组成,并发育风暴沉积的灰岩和砂岩。Ⅰ_2煤和Ⅰ_5煤是本组的主要煤层,系形成于广阔的潮坪泥炭沼泽环境。山西组由潮坪、海滩脊和三角洲平原等沉积环境组成,Ⅱ_1煤层是本组的主要煤层,厚度大、分布广、煤质低硫中灰。煤层厚度变化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河北煤田煤系广泛发育潮坪沉积体系,通过对其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的研究,认为潮坪沉积体系主要包括潮道(潮沟或潮渠)、泥坪、沙坪、砂泥混合坪及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相等沉积相类型,其特征是砂泥比值较高,沉积厚度大,为含煤地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在沉积环境演化方面与整个鲁西南地区沉积特征相似,整体为海水逐渐衰退的过程;在潮坪沼泽和潮坪泥炭沼泽中形成含硫量相对较高的煤层与海平面的变化密不可分,潮坪沉积物中发育的10煤、8煤、7煤、6煤等与潮坪泥炭沼泽沉积在该区分布特点具有一致性,由此可知,潮坪沉积体系的沉积物与煤层形成特点和形成规律有着密切关系,为研究区成煤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是湖北省境内一次重要的成煤时期,由于煤层的不稳定性,其煤层层数、厚度、煤质等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岩性、煤层及古生物研究对比,查明龙潭组由下向上共出现5个煤层,煤层的形成与沉积特征明显受岩相古地理条件所制约。在龙潭组沉积期,湖北省境内总体为"两陆夹一盆"的基本格局,形成潮坪-泻湖-障壁岛沉积体系,该沉积体系是华南海北部沉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秦淮古陆、海湾泻湖及江南古陆组成,沉积区主要为泻湖相和潮坪相单元,其中沼泽亚相为煤层的最佳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雪山矿段宣威组沉积特征和成煤环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宣威组岩性主要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煤层、灰岩等;成煤环境和聚煤模式以潮坪-潟湖相和充水沼泽相及短暂的泥炭沼泽相为主;主要可采煤层C_2、C_8形成于以潮坪-潟湖相为基础的半咸水沼泽及泥炭沼泽,成煤环境较好,煤层厚度大且较稳定,但硫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华北地区晚石炭世的沉积环境及煤层分布特点,探讨了该区晚石炭世沉积相的典型类型,综合分析得出华北克拉通板块晚石炭世主要为陆表海环境,期间发生多次海侵海退事件,在郯庐断裂以东地区,主要发育有台地沉积体系、障壁一渴湖沉积体系及潮坪沉积体系;在盆地的北西缘地区发育潮坪泥炭沼泽,形成了海侵事件沉积,海退时期,中北部地区有利于发育潮坪泥炭沼泽和岛后泥炭沼泽,成为煤层的聚煤中心。  相似文献   

7.
根据成因地层分析和沉积环境分析的方法,在永城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识别出三种沉积体系、11个生长层序。重点分析了陆表海潮下碳酸盐岩沉积和碎屑潮坪沉积特征,认为灰岩在微观特征、微相类型上由上而下的有规律变化,符合向上变浅的缓坡型陆表海沉积模式。潮坪沉积物以潮道发育、砂泥混合坪标志明显为特征。三角洲则表现为浅水沉积性质。有价值的煤层形成于废弃碎屑潮坪泥炭沼泽和下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泥炭沼泽几乎不受咸水和活动碎屑体系的影响是主要煤层低硫低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贵州大方县白布勘探区煤系地层龙潭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177~211m,含煤21~36层,煤层总厚18.04~30.29m,可采煤层6层。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自下而上分为3段,下段为潟湖—潮坪相沉积,并在大部分地区形成泥炭沼泽,形成了可采的33、28号煤层;中段为三角洲相,泥岩沼泽相多在三角洲分流河道间的湖沼区及湖波浪带基础上发育而成,煤层层位稳定,厚度不大;上段为潮坪三角洲相,该期构造活动趋于平稳,形成的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大,6中煤0.39~6.88m,7号煤0~3.09m。三段厚度比较接近,反映该区晚二叠世期间地壳沉降均衡。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成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贝 《中国煤炭地质》2011,(11):16-19,40
在宁东煤田李家小庄勘查区中侏罗统延安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下,以三级层序为单位,从地层厚度、砂体厚度、泥岩厚度、砂泥岩比及煤层厚度多因素条件出发,进行岩相古地理参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安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在SIII1沉积时期,地层沉积厚度大,砂泥岩比不高,沉积微相基本属于冲积河道,煤层的沉积中心处于物源供给较丰富且漫滩沼泽和泥炭沼泽相对发育的地区,形成的煤层厚度在4~14m;SIII2沉积时期,砂体厚度明显大于SIII1层序时期沉积的砂体,冲积河道(分流河道)微相比较发育,煤层总厚度在4~6m;SIII3沉积时期,区内地层沉积中心反映不明显,砂体总厚度明显增厚,砂泥岩比整体大于40%,冲积河道(分流河道)的发育范围明显增大,由于泥炭沼泽发育程度减弱,煤层不发育。  相似文献   

10.
织金地区位于黔西晚二叠世陆源碎屑沉积的东北缘,为龙谭型含煤沉积,属障壁—泻湖体系。该区煤系上部2煤段的沉积特征代表了一种低能、小规模的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由潮坪、淡化泻湖、泥炭沼泽和低能障壁相组成,可称为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地球化学等多技术手段,结合比较分析法的思路,分析了事件型海侵的特点和海侵事件沉积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海侵事件沉积组合为区域对比性强、具沉积时间连续性与相序间断性的暴露沉积-煤层-灰岩组合,其关键沉积学特征是煤层底板的暴露沉积.海侵事件组合灰岩的古生化石个体小、破碎强烈等特征表现为高能量水体运动等环境,孢粉表现为低含量的单缝孢和裸子植物及高含量的三缝孢.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暴露沉积为陆相环境,煤层中的微量元素表现为海相主要原因是由于泥炭沼泽覆于深水后受海水影响所致.海侵事件成煤与海侵过程成煤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盆地属性差异,即海侵事件成煤形成于陆表海盆地之中,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形成于具有缓坡的边缘海盆地,第二,成煤原理存在着差异,海侵事件成煤强调的是成煤前海侵未发生前的碎屑体系废弃而发育大量泥炭沼泽且被后期突发性海侵终止,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强调的是泥炭沼泽发育于滨海的活动碎屑体系并终止于后期的缓慢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12.
海相成煤论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海相成煤论的提出与深化,必将带来含煤沉积学诸多领域的新变革与新进展。本文从泥炭坪海相成煤模式、现代热带红树林潮坪比较沉积学研究、关于含煤建造中的潮汐沉积与陆表海性质、台地、堡岛及其复合的含煤建造沉积体系、聚煤盆地的地质事件及其沉积记录、煤田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论及巨型聚煤盆地的整体研究诸领域论述了所取得的成果与新时展,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海相成煤论.为重新认识我国晚古生代巨型聚煤盆地,探求新的聚煤规律,扩大新的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聚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早二叠世煤层分布规律、沉积相及古地理、聚煤环境类型及时空分布,认为主要的聚煤沉积体系为障壁海岸、潮控三角洲及河流(三角洲平原),其中陆相泥炭沼泽及海相泥炭坪是主要的成煤环境。障壁海岸聚煤模式、潮控三角洲成煤模式、河流(或三角洲平原)成煤模式是区内存在的3种主要成煤模式,形成了主要的可采煤层。对煤层形成和保存的根本控制因素是与泥炭沉积相关的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方法测定了大同煤田塔山井田太原组5号煤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类型和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煤的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煤相特征,系统地分析了煤层的原始成煤泥炭沼泽环境及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号煤层有4种煤相类型,即湖沼相、泥炭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和较干燥森林沼泽相,相应表现为湖泊、障壁岛后潟湖、上三角洲平原和洪泛盆地含煤沉积体系特征。煤层自下而上存在5次比较明显的沉积旋回韵律,与之相随的水介质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海陆、咸水、淡水交替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以陆相为主、海陆交互的成煤泥炭沼泽环境,沉积环境逐渐从海相、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石屏二矿勘查区含煤地层实测剖面及钻井岩心沉积学分析,认为龙潭组为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其中以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形成了风化残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潟湖-潮坪沉积体系;C25煤层形成于泥炭沼泽相,C24煤层形成于滨湖相,C20、C19、C17、C14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相及分流间湾相,C11煤层形成于潟湖-潮坪相;勘查区最有利的聚煤环境为风化残积沉积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煤层除受沉积环境影响外,还受控于层间滑动断层及上覆砂岩冲刷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井田童子岩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福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地层及其内主要煤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童子岩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沉积,其沉积序列共分为三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都是以海侵开始,以海退结束,每一旋回缓慢海退背景都是由一系列的次级快速海进或海退事件构成。由于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形成童子岩组中煤层的泥炭沼泽发育呈现出波动式特征,由此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构成了包括碎屑滨岸、障壁岛—潟湖、泥炭坪、潮坪、潮汐三角洲和河控三角洲等沉积相在内的复杂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焕杰 《沉积学报》1988,6(2):42-49
本文论述了陆表海障壁海岸环境是我国南方晚古生代含煤建造的主要古地理条件,潮汐沉积是含煤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煤层形成于潮汐流为主要水动力条件的泥炭坪环境中。论文提出了泥炭坪属于潮坪环境,而不是泥炭沼泽的论点;探讨了泥炭坪的成因标志及其所形成的煤层特点;最后指出了这些特点将成为煤田的普查、勘探、开采和利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