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一些高校电子全站仪较少的状况,提出了利用经纬仪进行数字化测图教学实习的思想,在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了用经纬仪进行数字化测图教学实习的成功经验,给出了具体的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字测图中的坐标变换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数字地图的特点,探讨数字测图中的坐标变换方法,总结了一套作业思路和方法,使外业测图不需提前单独进行控制测量,且设站灵活,内业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数据和数字图进行数字化成图。配以少量控制点,该模式也可在大面积数字测图中使用。从而可减少外业工作量,显著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局控项目《中国海区1∶50万区域地质编图(大连幅)》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的编制过程,给出了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实现编图自动化的新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与以往编图方法的不同和优点,以国际分幅在中国海区开展区域地质编图尚属首次,在既无海区地质调查规范,又无海区地质调查编图规范的情况下,这一工作无异具有开创性。从理论上系统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编图方法,对于编制中国海区区域地质调查编图规范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海区编图会议于1983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等八个单位的2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及毗邻海区第四纪地质图”主编、研究员张宗祜,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启伦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指出:编制“中国及毗邻海域第四纪地质图”对我国的地质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次编图被列为地质矿产部重点科研项目.海区部分的编图又对整个图件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海区编图的完成打好基础.负责海区编图的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个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编图工作进展及编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会上还展示了30多幅图件.  相似文献   

5.
何宝根 《海洋测绘》2002,22(1):45-47
介绍了利用数字化技术缩编地形图的实践。在SCS等软件的基础上开发出l:50000图符号库及地形图编绘系统,利用计算机跨符号库数字化,缩编珠江三角洲河网及珠江口海区l:50000地形图,作业成本低、成图精度高,成倍提高工效,具有传统手工作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以南通幅海洋重力编图为例,论述了如何应用海洋重力与陆地重力以及卫星重力数据等不同来源的重力数据进行海洋重力编图。讨论了编图中关键问题,如各种数据的统一改算问题,包括统一的重力基准网、统一的正常重力公式、统一的投影方式;不同来源数据间的拼接调平问题;卫星重力数据使用范围问题等,并对最新的南通幅编图结果与以往相同范围内的编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靳军  崔铁军 《海洋测绘》2010,30(6):63-66
首先介绍了海图空间数据和扫描数字化的概念,然后对海图空间数据扫描数字化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结合具体海图进行了扫描数字化试验,对其中明显地物点的扫描数字化误差进行了均值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扫描数字化数据误差不一定服从正态分布,更多地表现出系统性误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传统断面测量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将简码作业方法引入河道断面测量,内业处理采用V isualBasic 6.0和国产数字化成图系统南方CASS5.1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纵横断面测量的数据自动分类和自动化成图,大大减少了内业数据分类和处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内业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9.
档案数字化是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科研档案的复杂性使其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遇到更多的问题和难题。以海洋科研档案为例,研究科研档案在档案扫描、数字化文件存储、安全防护等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以及经过实践和分析得出的实际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聘请苏云山、陈汝泉、赵一阳、徐世浙、许东禹、许祥平、王舒畋等七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于1993年7月27日—29日在青岛对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提交的《中国海区1:50万区域地质编图大连幅(J-51-A)》的编稿原图及说明书进行评审,并通过了部级验收。 大连幅(J-51-A)的编制工作是贯彻国家科委2000年规划,要求编制全国海区1:50万的基础图件,加强基础研究和为今后海洋开发利用而编制的。课题组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按项目设计书和合同的要求按时提交了地形图、沉积物类型图、地貌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空间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ΔT)平面图、磁力异常(ΔT)平面剖面图、前第三系地质图、构造区划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10种图件及说明书,圆满地完成了项目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新编南极洲1:10M比例尺构造图是世界地质图计划极区构造图的一部分,并且作为国际极地年活动的内容。与前苏联将近30年前出版的编图不同,这个计划的执行是国际性的,尽管其大部分准备工作主要在VNIIOkeangeologia进行。来自极区不同国家的杰出的地学科学家被邀加入这一编图团队,而接受邀请的的科学家们共同商议图幅的细节、共同关注需要专业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的地区。在编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直接受到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大地构造地图专门委员会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提出基于遥感的影像图和DEM影像图,进行海图地形和DEM等高线数据数字化提取并将提取结果导出到其他GIS系统中的新技术方法。该技术处理速度快,生成的影像图和提取地形数据具有精度高(可达到1 m)的特点。这项新的处理技术可达到提高实际测绘中的劳动效率,降低外业测量人员的野外工作强度,及时更新地理信息、简便地校验测量的质量精度和节省作业经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陆地)工程横断面测绘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其内业处理时间超过外业采集时间,修改不易。为此研制的横断面测绘系统,用类似于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电子手簿作业模式,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内业成果成图的一体化,具有传统手工作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配置、作业流程、作业步骤、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绘制波浪绕射图的步骤、要点和方法。就单突堤后波浪绕射图的绘制,对扫描范同作了简化,从而节约了近四分之三的扫描点,并提高了功效。在点列连接时,采用分段三次多项式进行拟合,提高了精度,使曲线较为光滑。为了控制绘图仪的累积误差,在绘制过程中,采用了坐标原点法,使累积误差减至最低限度。最后提供了十二幅成图,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地构造图反映着作者对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的理解,往往以某种大地构造观点为指导。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百家争鸣的大地构造编图时代以后,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引进,各家观点在承认板块构造理论的同时,表述各有侧重。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是大地构造编图的资料基础,近年来,调查资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精度上,都有较大的突破。但是,海区的大地构造编图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海区调查研究基础与陆区相比还相对薄弱,近十年来海区的地调科研成果也没有表现在大区域的,尤其是涵盖全海区或整个中国海陆的大地构造图上。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可以作为中国海陆大地构造对比和研究的纽带,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和资料的综合应用,可作为大地构造编图的重要基础。从一个海洋地质构造工作者的角度,在阐释对我国大地构造编图的历史、观点、资料、成果及努力方向理解的基础上,希望通过正在执行的"中国海陆大地构造格架图",为编制中国大地构造图的思路做一个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海洋地质图是海洋地质领域以野外地质勘查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技术处理所取得的成果图件,服务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随着地理信息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编图技术日趋成熟。但目前的现状是编图工作仍延续传统的思维,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编制的数字成果图只是一幅纸质成果图的电子形式对等物,后续还得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数据的整理入库,造成编图工作与数据管理的脱节,工作效率低下。面对这种现状,笔者以成图建库一体化为思想,设计了海洋地质编图与数据管理一体化系统,用以规范成果图件的制作流程,架起海洋地质成果图编制与数据库建设之间的桥梁,推动海洋地质调查成果图数据的规范性、标准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基体(304ss)上制备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交流阻抗技术(EIS)和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s)电化学方法研究不锈钢表面纳米复合薄膜在模拟海水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制备叠层式纳米复合薄膜TiO2为锐钛矿型,SnO2为金红石型;不锈钢表面构筑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颗粒粒径小,分布均匀且表面致密。电化学测试表明,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阻抗值高于TiO2薄膜,且对不锈钢基体阳极反应有明显钝化过程,具有良好防腐蚀性能;同时叠层式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存在最优叠加SnO2层数,叠加3层SnO2的纳米SnO2/TiO2复合薄膜电极防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迫切需要数字海图,用扫描方式数字化海图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讨论扫描海图智能屏幕数字化的人机协同策略和在该策略指导下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要素分类以及面向对象的栅格矢量的编辑、精确定位、识别等处理,以及采用这些技术在Windows环境下甩Visual C++语言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执行海洋地质保障工程"1∶500万中国海陆系列图-地质图"编图项目的过程中,研究并采用了较为新颖的海域地质内容编图方法,其中关键的技术是如何用叠置方法和透视方法表示海区被掩盖的地质体。叠置法无疑是按正常沉积序列表示地层的叠置关系;透视法的关键步骤就是将叠置在新近系之下的地质体透视到图面上。此方法可归纳为块、线、面三层透视,即被掩盖的中生界、浅层侵入岩或前古生代地壳以"块"的形式透视,其上叠置的古近系则以"线"的形式透视,线叠置在块之上,最上层的新近系以"面"表示。当然,有透视内容的区域此新近系"面"视为透明。对照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人编制海域地质图的一些做法及其优缺点,此编制方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有望今后在国内外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部门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洋地质编图工作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回顾了80年代,我国海洋地质编图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论述了90年代初期,许东禹教授主持的,我国又一项全海域,大型综合编图工程,在内容和技术上取得的若干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