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甘肃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灾害是甘肃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以甘肃省1990~2010年的干旱受灾面积和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甘肃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模型,对甘肃省农业旱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旱灾受灾指数在22%时的旱灾受灾概率最大,超过80%的旱灾受灾可能性就很小;旱灾风险值显示,农业旱灾受灾指数>10%~20%时的风险概率为1~1.6 a一遇,农业旱灾受灾指数>50%时的风险概率为12.2 a一遇,呈现出干旱发生周期短、发生频率高的特点,这说明甘肃省的农业旱灾出现频率高,发生周期短,灾情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甘肃省农业旱灾的认识,对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台州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旱、涝、风、寒、雹、虫各种灾害齐全,以台风,洪涝、干旱为灾害之首;每年和各季均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发生。解放40年来,共发生洪涝灾害32次,平均5年4遇,发生旱灾34次,平均8年7遇,影响台风127个,平均每年3.2个、其中直接登陆我区12次,造成重灾的有32次;数灾并发,旱涝交替,旱涝并发达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黄河流域连续11a(1922~1932年)特大旱灾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22~1932年的干旱是至少200a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这次极端干旱事件是处于相对增暖和百年尺度干旱背景下发生的,其时间长、范围广、危害重、多灾并发,旱灾、蝗灾、地震、瘟疫、匪患和兵祸,天灾与人祸交织在一起,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大灾荒。这次极端干旱事件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力遭受了极大摧残,群众生活处于极端困苦之中。  相似文献   

4.
陕西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49~1995近47年陕西逐年灾情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就陕西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旱灾成因。得出结论,陕西年年有旱灾,2年有一次明显旱灾,5年有次中旱,10年有一次大干旱,特大干旱为65年一遇。  相似文献   

5.
气象工作对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业对气象部门依赖性大.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感受最深。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同时又是一个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的省份.局部性的灾害年年不断,全省性的大旱灾、涝史3~5年一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省农业又是一个抗灾农业.  相似文献   

6.
1470~2000年湖北省旱涝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周月华  高贤来 《气象》2003,29(12):18-21
利用武汉、荆州、宜昌、陨县、恩施5个代表站的旱涝等级资料,建立了湖北省1470~2000年(531年、的旱涝等级序列,并分析了旱涝变化特征。分析认为,近531年中,湖北省涝灾比旱灾多8.8%,大涝约48年一遇,大旱约59年一遇;旱期长于涝期;20世纪是旱涝灾害最多的一个世纪,19世纪上半叶是最湿润的50年;各世纪旱涝变化周期不尽相同,主要变化周期为20年、10~11年、5~6年。  相似文献   

7.
刘春峰 《广西气象》2006,27(A01):92-92,85
通过对近几年来宾市甘蔗旱灾发生时实地调查的资料,分析甘蔗旱灾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蔗旱灾的防御对策,为减少旱灾给甘蔗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朝阳地区生态灾害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2002年朝阳地区气象灾害资料,简述了近10a全区主要生态灾害及其成因,并重点分析了1999~2002年连续4a旱灾危害。结果表明:朝阳为生态灾害多发地区,干旱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自然灾害;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生态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成灾率高,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今年我省发生了严重旱灾,春旱连夏旱,其干旱和高温的程度为历史上罕见。这次旱灾在两年前就由原辽宁省气候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退休干部顾节经等利用他们研究的科研成果《辽宁省气候灾害影响粮食产量的规律及预测》提前报出。此项成果获辽宁省档案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项节经潜心研究气候年景与粮食产量预测多年。早在1990年他就提前报准了1994年的暴雨洪涝灾害。1995年3月,他写出《辽宁省“九五”期间气候年景与粮食产量预测》和《1954~2000年辽宁省粮食总产量演变与预测》两文。上述两篇论文中都对1997年的严重干旱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几年来宾市甘蔗旱灾发生时实地调查的资料,分析甘蔗旱灾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蔗旱灾的防御对策,为减少旱灾给甘蔗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东酷热天气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成芳  龚佃利  张苏平 《气象》2003,29(9):28-33
利用统计方法对山东1951~2002年的酷热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山东的酷热天气主要出现在鲁西、鲁北和鲁南;酷热天气在5~8月均可出现,主要集中在6~7月;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世纪50~70年代前期酷热天气频繁发生,且强度较强。小波分析表明主要存在4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西风带暖脊是造成山东酷热天气的主要天气形势,其次是副热带高压;酷热日与前期炎热日关系密切;850hPa温度场上郑州附近的24℃暖中心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1~2002年朝阳地区气象灾害资料 ,简述了近10a全区主要生态灾害及其成因 ,并重点分析了1999~2002年连续 4a旱灾危害。结果表明 :朝阳为生态灾害多发地区 ,干旱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自然生态灾害种类多 ,发生频率高 ,成灾率高 ,造成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方志、清官档案、民国报刊以及当代的水利、农业和气象资料,以明清以来的山西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省区性旱灾等级划分方法,即以县级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等级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场次特大旱灾的概念,探讨了场次特大旱灾的划分标准,同时对明清以来山西省的场次特大旱灾时限进行了界定。研究发现,明清至2000年,山西省共发生过6场场次特大旱灾。且平均每3a就有2a发生旱灾。其中特大旱灾年12a,大旱灾年50a,中等旱灾年114a,一般旱灾年214a.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0年华北区域中尺度暴雨监测联防业务试验期间的获得的较为稠密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常规天气图资料,对1990年8月中旬的一次影响山东强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初步的天气学分析和中尺度分析,指出了直接造成这场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和有利于它们发展的环境条件,文中重点讨论了中尺度天气系统及云团与雨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干旱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形成旱灾风险的有关因素,表明旱灾风险不仅与缺雨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而且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用单位评价期内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缺雨程度,用作物和生态系统不同季节的缺雨敏感度反映干旱影响的季节性差异,并以干旱持续期内单位时段旱灾风险的累加反映其累积效应,从而建立起旱灾风险的识别指数。应用旱灾风险指数对60年来内蒙古的旱灾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给出了各级旱灾发生的概率,并统计出及各级旱灾对应的后果。对影响范围大、跨经两个以上作物生长年份、最大旱灾风险指数双倍于特旱的极端干旱在内蒙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内蒙古的极端干旱过程在逐渐东扩,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旱灾出现了增多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1991年广西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本文根据1991年广西干旱特征,对各季的干旱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各季节的主要影响系统异常地少和弱是造成春、夏、秋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郑明肇 《贵州气象》1996,20(6):38-41,34
贵州届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在1000~1500mm左右,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但由于特殊的岩溶地理环境,水旱灾害十分频繁。解放后的44年中,有水灾的38年,有旱灾的40年,一年内既有水灾又有旱灾的36年。例如1985年,全省大旱、大水、大旱交替出现,灾情严重。至于1990年的大旱,1991年的大水,则更是记忆犹新。特别是旱灾,对贵州国民经济的影响尤为严重。仅自1985~1990年的6年间,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即达600万公顷,平均每年100万公顷;工农业因灾减产及救灾平均每年损失20亿元(按1990年价)。影响水旱灾害的因素很多,前人多从气…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近50年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孙凤华  袁健 《气象》2004,30(6):32-35
运用沈阳、大连、丹东、营口、朝阳5个代表站1953~2001年的年降水量资料,建立了辽宁降水序列,分析了其近50年的变化规律,年降水量具有明显减少趋势。以此序列为基础重建干旱发生的灾变序列,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探讨了旱灾预测问题。应用1996~2001年资料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嘉兴市持续高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2003年嘉兴市出现了37天高温天气,并刷新了多项历史纪录,无论从持续时间、强度上都可说是50年一遇。分析发现:2003年的高温天气是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而极涡强度、西风环流指数偏弱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天气气候变暖的必然趋势;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天气主要存在16年和8年周期,2001年起为准两年振荡。  相似文献   

20.
将气象灾害(主要是风灾、涝灾和旱灾)对广州市的影响程度分成轻微、偏轻、中等、偏重和严重五个级别,在时间上将未来10年分成三个时期:近期(2000~2002年)、中期(2003~2006年)、远期(2007~2010年),通过对广州市57名长期从事灾害研究的专家的调查,再运用专家评估法,结果表明:在三种灾害中,对广州市影响最大的是风灾,未来10年几乎每年都有热带气旋影响广州,造成较大程度的损失,其损失程度约比中等年份偏多10~15%;涝灾对广州市的影响在近期比台风小,中期与台风的影响接近,至远期的影响超过台风,整个预测期内比中等年份偏多10%左右。对广州市影响最小的是旱灾(特别在近期和远期),比中等年份偏少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