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门山泥盆纪沉积盆地的地理和古构造重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文均  郑荣才 《地质学报》1999,73(2):109-119
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龙门山区,是著名的中生代冲断带,其中泥盆系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厚度巨大,既包括未经变质的稳定型,也包括浅变质的过渡型和活动型地层,根据推覆构造特点和不同类型泥盆系之间的关系,确认前山带,中山带和后山带,分别包含了泥盆纪沉积的边缘带,过渡带和活动地层纪录。泥盆纪的沉积盆地则是一个NE向不对称的裂谷盆地,它的东南边缘,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泥盆纪沉积盆地的古地理和古构造重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龙门山区,是著名的中生代冲断带,其中泥盆系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厚度巨大,既包括未经变质的稳定型,也包括浅变质的过渡型和活动型地层。根据推覆构造特点和不同类型泥盆系之间的关系,确认前山带、中山带和后山带,分别包含了泥盆纪沉积的边缘带、过渡带和活动带的地层纪录。泥盆纪的沉积盆地则是一个NE向不对称的裂谷盆地,它的东南边缘,早期由于同生断裂的影响造成宽阔而复杂的古地理面貌和岩相、厚度变化。晚期由于海平面上升,沉积区扩大,边缘带成为宽阔平坦的碳酸盐台地,北段仍保留平行岸线的深水槽地,盆地西侧为较深水的浊积岩分布区,而后过渡为边缘浅水区。本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结构特点,是由多级不对称层序组成,沉降曲线则由两个下凹的曲线组成阶梯状。这些特点说明,该盆地具有伸展成因的裂谷性质,盆地的形成可能与沿着有根的叠瓦式低角度剪切断裂系发育的地壳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川滇藏交界区二叠纪—早三叠世的两套弧火山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滇藏交界区属三江印支造山带中段,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文章据最近获得的岩石化学及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区古特提斯活动大陆边缘的两套弧火山岩的特征,结果表明:早二叠世的吉东龙组是碧土洋盆向东俯冲的记录,当时的活动大陆边缘属西太平洋岛弧型;晚二叠-早三叠世的夏牙村组-马拉松多组是金沙江洋盆(南段)向西消减的证据,当时的活动大陆边缘接近安第斯型.在此基础上讨论它们在恢复古特提斯演化的时空制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川滇黔桂地区志留纪构造-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方  许效松 《古地理学报》2003,5(2):180-186
晚奥陶世与早志留世之间的都匀运动,使滇中古隆起与黔中古隆起成为一整体隆起带(习惯上称黔中古陆),把滇东南和黔南与滇东北-黔北-川南分隔为南、北两个不同的构造沉积域。南侧的曲靖一带出露下、中寒武统,其上分别与中、上志留统和下泥盆统呈假整合,其间缺失奥陶纪和早志留世的沉积物。北侧的禄劝-武定一带,下古生界的沉积序列与之相反,有完整的奥陶纪沉积组合,上与泥盆系假整合,其间无志留纪的沉积。这表明黔中古陆两侧的沉积域各为独立的系统。中晚志留世,黔中古隆起南侧应归属于上扬子与滇黔桂地块前陆挠曲盆地的一部分,由曲靖向北东经赫章哑都-贵阳南转向湘西,向南则与云南的绿春海相连,黔中古隆起北侧的沉积域则为上扬子前陆(川南-黔北)盆地的边缘相。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的滇黔桂地区,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之交曾经发生过较为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包括三个幕:寒武纪末期的郁南运动,中、奥陶世末期的都匀运动以及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奥陶系与志留系的残留不全和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大片古陆———滇黔桂古陆的展布是加里东运动的重要体现。志留纪末期的广西运动之后,在大致相当于早古生代“滇黔桂古陆”分布的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的“滇黔桂盆地”,而且在滇黔桂盆地的主体部位常常是泥盆系直接覆盖在寒武系之上。寒武系,特别是下寒武统,由于寒武纪初期的快速海侵作用而在研究区域普遍发育烃源岩系;研究区域的泥盆系,特别是中泥盆统,在台间盆地中发育优质烃源岩。因此,巨大的构造古地理演变和海陆变迁,形成了一个晚古生代的泥盆系优质烃源岩与早古生代的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空间叠合区域,该叠合区域的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下的储集体即成为该地区的深层油气勘探对象,预示着滇黔桂盆地的深层存在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早中侏罗世大鄂尔多斯古地理重建与内陆拗陷的发育演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沉积构成、古流体系和相带分布等沉积的成因联系及沉积学比较分析,论证了现今鄂尔多斯与其以东山西宁武、大同等地下中侏罗统同期地层原始沉积充填的统一性,证实了它们属于同一个大鄂尔多斯沉积盆地。并按照四个时期重建和阐明了早中侏罗世盆地沉积古地理,从而揭示了大鄂尔多斯拗陷-隆升-再拗陷的形成演化的构造阶段性及其充填动力学背景的迁移性。关于内陆拗陷构造背景的探讨,从更小尺度上揭示了华北陆内印支-燕山构造的变格运动及其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黔南坳陷及邻区盆地演化和海相沉积的后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南坳陷是扬子克拉通内由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围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块。分4个阶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重塑了贵州南部及邻区与周边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广西运动形成北东向构造,是海相沉积建造阶段中的一次重要改造。印支运动使贵阳—镇远断裂和紫云—罗甸断裂反转,奠定了其成为黔南坳陷的北界和西南界断裂的基础。中侏罗世后的逆掩—冲断可分为两期:早期称燕山运动,以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北西逆冲和扩展为特征;晚期称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区域上表现为北北东走向的断裂向南东东逆冲,铜仁—三都断裂成为黔南坳陷的东界,印支运动形成的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层向西(偏北)逆冲,构成铜仁—三都断裂的背冲构造。近南北向断层上盘发育的开阔背斜是黔南坳陷内海相油气勘探的最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8.
邓飞  贾东  罗良  李海滨  李一泉  武龙 《地质论评》2008,54(4):561-573
为了研究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两侧的松潘甘孜和川西前陆盆地在大地构造和沉积学方面存在的联系,笔者等分别在松潘甘孜东缘马尔康—理县地区和川西前陆盆地都江堰地区进行了采样和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工作。269颗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中—晚三叠世拉丁期—诺利期松潘甘孜复理石盆地东缘沉积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50~280 Ma、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200~245 Ma、400~450 Ma,对应的物源主要为东昆仑岛弧、华北陆块基底、义敦岛弧以及北秦岭。与之相比,川西前陆盆地诺利期—瑞替期的须家河组地层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大致主要集中在1800~1900 Ma和2400~2500 Ma、720~850 Ma、950~1200 Ma、400~450 Ma。该统计结果总体上继承了松潘甘孜数据体的特征,揭示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西部——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再旋回沉积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  相似文献   

9.
岩相古地理重建对认识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背景这一先决条件对新发现的安岳巨型气田的控制作用及其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启示,本文综合油气勘探的地震、钻井资料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地质调查成果,重建了寒武纪两个构造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分析了寒武系生储盖组合发育的特征。结果表明:早寒武世早期,伸展背景形成了破碎型克拉通盆地,近南北向的深水槽切割了上扬子克拉通,充填了丰富的富有机质沉积物,成为深层巨型生烃灶;早寒武世晚期—晚寒武世,上扬子板块转变为准稳定的构造背景,盆地性质转换为陆表海型克拉通坳陷盆地,沉积建造以发育潮坪楔及伴生的膏盐为特征,陆表海潮汐作用和古隆起控制了储层宏观分布;构造活跃期的裂陷沉积之上叠加以准稳定期的克拉通内坳陷沉积,形成了类似裂陷盆地的由裂谷层序和后裂谷层序组成的剖面形态像牛头的牛头型沉积建造结构;与大板块若即若离的亲缘过程中,构造活跃期和构造准稳定期交替叠合的盆地古地理特点是我国前晚三叠世小陆块离散演化阶段的一大特色,在沉积建造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空间配置,是克拉通油气勘探的两大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淮南生物群化石分别产于我国华北地台和北美荣伦古陆新元古代地层。在我国华南地块、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台、南亚印度古陆、澳大利亚和北欧波罗的海地盾等都有发现。在今天的地理分布上,它们或远隔重洋,或处于鸥业大陆东西两端,然而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相同的化石组合和大体相同时代的地层层位呢?以前从事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很少探讨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各大陆新元古代地层构造资料并参照古地磁学研究成  相似文献   

11.
综合前人资料分析了川—滇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地震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滇构造带具有同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相似的某些特征;地震活动主要沿安宁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分布。震源以永仁、渡口和会理三地所在区域最浅,向四周渐深  相似文献   

12.
赣湘北部地区从元古代至新生代挤压和拉伸构造变化归纳为三个造山期和三个成盆期,依次为中晚元古代板块俯冲、地体碰撞遗山期;震旦纪至中奥陶世裂陷拉伸成盆期;晚奥陶式至志留纪倾滑压缩造山期;泥盆圮至二叠纪地裂扩张成盆期;早三叠世至晚三叠世前陆推覆造山期;侏罗纪至第四纪内陆伸展成盆期等。该区压缩—拉伸节奏相同的时序结构演变反映其构造运动发展史的特点,在杨子区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均 《地质与资源》2000,9(2):78-81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海平面变化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玉娟  贾振远 《地球科学》1997,22(5):460-465
海平面变化规律是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海平面变化比相对海平面变化更具对比意义,用求构造沉降的方法,结合沉积物负载、压实、水深、水载等校正、通过数学计算定量地求出R1曲线(经压帝、水深和水载荷校正,只含热影响,全球海平面变化及潜在的局部构造事件等引起的沉降),用最小二乘法去除热引起民的构造沉降,获R2海平面变化曲线,近似地反映了全球海平面变化中最常见的再经最佳多项式拟合,去掉长期波动的海  相似文献   

15.
张元动  陈旭 《现代地质》1999,13(4):395-398
中奥陶世是继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之后生物多样化的又一关键时期。对浙赣交界地区中奥陶世生物地层及其笔石动物的研究表明 :( 1 )在此期间笔石动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但不同的笔石类群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总体上呈现为断续式 ( disjunctpattern) ;( 2 )笔石动物不同类群的这种差异性反应可能和这些类群的系统发育历史有关 ;( 3)双笔石动物群的起源主要通过异时发育 ,其早期进化历史则由一系列快速、定向、多幕式的成种事件组成  相似文献   

16.
在陕甘川邻接区,作通过对1:50万TM图像的解译,做出了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解释图,并对线性构造解译图进行了处理,结合区内已知金矿的分布,对成矿远景区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滇黔桂三角地区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蔡华君  张宝贵 《矿物学报》1997,17(4):427-434
通过对滇黔桂三角地区四个代表性锑矿床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相变行为的系统观察和测定,以及对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的分析,获得了本区两种类型锑矿床成矿过程中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流体成分、成矿压力、矿化深度及pH、fo2、还原参数等成矿的物理化学参数。结果表明:本区锑矿床成矿流体以NaCl-H2O体系为主,中—弱碱性,中—低盐度,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峰值为150~200℃。  相似文献   

18.
云南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地质特征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带受近南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控制,由混源型岩浆被动侵位而成,属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研究表明为含铜或铜(钼)斑岩,具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四川叠合盆地盆山耦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四川叠合盆地三面环山,自东而西夹持于江南、秦岭与龙门山三大山系之间,位于古亚洲、环太平洋与特提斯三大构造域的结合部位;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海盆、煤盆、陆相广盆、残盆四个盆地世代;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可概括为前陆、坳陷、再生前陆三种基本样式。系统的山盆构造样式及运动学、沉积充填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内古隆起发育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造山活动期与盆地沉积环境转换期时间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盆内山前坳陷或前陆褶冲带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盆地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形成的褶冲构造轴线走向基本保持与其同期盆内产生的沉积或沉降中心构造轴线走向相耦合。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四川盆地内不同类型油气藏的综合化探异常模式,发现了白马—松华气田及其它10多个油气藏,并在油气化探产层预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须家河组和蓬莱镇组产气层的地球化学指纹指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取了丰硕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