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主要产层为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该套储层曾长时期受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岩溶作用的强烈改造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给测井解释带来极大困难.针对该区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情况,将研究区储层分为4种类型:①未充填洞穴型;②部分(全)充填洞穴型;③裂缝-孔洞型;④裂缝型.结合试采资料定性分析了每种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典型性为原则挑选出自然伽玛、深侧向、浅侧向、声波、密度、中子等6种测井信息作为参数,针对常规BP神经网络的缺点,采用改进BP神经网络方法对储层进行了自动分类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田勘探开发中,储层裂缝的高效、准确识别一直是一个难题。常规测井裂缝识别方法方便但准确度低,电成像测井裂缝识别方法纵向分辨率高、识别准确但人工识别繁琐。为了解决常规和电成像测井裂缝识别方法各自缺点带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既高效又准确的储层有效裂缝识别方法。该方法以裂缝在电成像测井上的响应特征为依据,选取裂缝层段为样本,构建常规测井裂缝综合识别因子Y1和电成像测井裂缝识别因子Y2,将两因子结合构建储层裂缝识别因子Y3。利用Y3识别裂缝,采样点间隔为0.002 54 m,远小于常规测井的0.125 m,比常规测井识别裂缝准确度高;自动拾取裂缝效率远高于繁琐的人工识别,比电成像测井识别裂缝省时省力。将该方法应用到王府地区火山岩储层裂缝识别中可快速准确地识别储层裂缝,准确率达到80%左右,对其他类型储层裂缝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储层参数表征、流体性质判别到数学方法的应用等4个方面,系统总结厘定了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方法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评价方法可知:根据一定的数学算法,综合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不仅能很好地识别储层类型,而且能实现对储层参数的半定量、定量计算评价。利用常规测井和测井新技术资料(电测井和声波测井)计算出缝洞储层的各项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和偶极横波测井能进一步判别出流体性质。通过与岩心分析结果比较,该储层参数计算方法不仅有效,而且简单可行。数学算法和测井新技术资料在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能解决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计算评价问题。以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流体性质为切入点,结合各种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数学算法,准确地识别储层类型与判别流体性质,并精确求解碳酸盐岩储层特别是缝洞储层的物性参数,将是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重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裂缝作为地下油气储集空间和油气运移的通道,是裂缝型储层研究的重要内容,裂缝孔隙度是裂缝型储层测井评价中的重要参数之一.虽然裂缝定性识别和描述的方法很多,但是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孔隙度的定量计算一直是储集层裂缝解释中的难题.以阿姆河盆地某气田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组台缘上斜坡相对高能滩相和丘滩复合体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例,提出一种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孔隙度数据约束条件下,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常规测井资料计算裂缝孔隙度新方法 .针对研究区少量有成像测井资料的井,首先利用深浅双侧向电阻率资料,结合密度曲线数据和声波曲线数据,运用多种经典模型方法计算裂缝孔隙度;然后计算加权因子,将各种模型计算的裂缝孔隙度进行加权计算,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计算出的精度较高的裂缝孔隙度作为约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标定,完成有成像资料井的常规测井资料的最终裂缝孔隙度计算;最后,运用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起计算的有成像测井资料的裂缝孔隙度与常规测井曲线之间的映射关系,外推计算无成像测井资料所有井的裂缝孔隙度,并利用交叉验证准则确定其最终预测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裂缝孔隙度与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孔隙度吻合好,对无成像测井资料的...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塔河油田的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具体涉及综合概率模型、声波全波测井、声波井壁成像测井及油气水判断等四个方面,认为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有重要借鉴作用。强调对裂缝性储层的划分应综合应用成像测井与综合概率模型。成像测井应在裂缝产状、沉积构造描述和区分有效与无效裂缝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概率模型应补充新的指标,并按岩性将指标优化组合。在提高裂缝识别与评价精度、储层参数评价方法研究、储层空间展布研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6.
储层裂缝特征测井解释方法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更好地研究裂缝性砂砾岩储层和其它裂缝性储层裂缝的测井解释问题,综述了目前在裂缝性储层裂缝测井解释中主要采用的常规评价、人工神经网络和斯通利波3类方法在识别裂缝带和定量计算储层裂缝参数两个方面的应用原理和研究现状,并指出了今后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师政  陆建林  王晔磊 《世界地质》2018,37(4):1187-1196
应用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南堡地区碳酸盐岩潜山进行内幕储层的精细标定,在标定段内系统分析储层特征并划分储层类型,通过优选出的敏感测井参数建立识别函数,最终实现全井段内各类内幕储层的精细识别。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潜山内发育多套低孔-低渗的内幕储层。储层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构造缝和溶蚀扩大缝等多种储集空间类型。依据储层评价标准将内幕储层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优选出内幕储层段的敏感测井参数包括密度值、浅侧向、双孔隙度差和双侧向电导率绝对差等4种。选取以上4个测井参数建立归一化加权识别函数,当函数值 0. 32时,解释为内幕储层段。经过预留的数据验证,该方法的识别平均准确率达88%,其中Ⅰ类储层识别精度最高,Ⅱ类储层次之,Ⅲ类储层再次。  相似文献   

8.
常规测井识别裂缝在塔河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青 《新疆地质》2003,21(3):379-380
应用常规测井信息识别裂缝,是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储集层中,裂缝不仅使孤立的孔洞得以连通,发育成有效的储集空间,而且有利于储集层的次生改造.塔河油田的裂缝类型有:高导缝、高阻缝及诱导缝3类[1]. 1 利用双侧向电阻率差异识别裂缝 在裂缝发育层段,因钻井泥浆或泥浆滤液的侵入,造成岩石电阻率的降低,表现为高电阻率背景值上相对较低的电阻率,由于泥浆侵入程度(侵入深浅)、裂缝发育程度(如裂缝条数/密度、裂缝张开度、连通性等)的不同,深浅部电阻率值减小的幅度及两者之间的差异大小也不同.一般来讲,对于发育裂缝条…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分类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一套缝洞发育的复杂储层,通过大量已知井的测井曲线与岩心分析数据对照观察、分析,归纳出了五种储层的电性分类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利用自然伽玛(GR)、深浅侧向电阻率(Rd,Rs)、声波时差(AC)、密度(DEN)、中子孔隙度(CNL)的响应特征,建立了神经网络识别模型。通过在该区三十多口井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基本特征为依据,利用常规和能谱测井资料信息比值法和重叠法等技术.致力于储集层缝、孔、洞测井响应特征敏感性评价研究,从中提取8项储层敏感性参数,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判,确定出划分储层类别的标准,经过50口井的测试资料验证,采用多参数综合评判来划分储层类别是可行的,对储层的评价效果较好,使常规测井资料得到了更深入、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测井曲线重构技术在储层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当储层与非储层(围岩)波阻抗差异不明显时,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难以较好地识别储层。而测井曲线重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岩性识别和储层预测的精度,减少多解性。这里结合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勘探实践,利用GR曲线重构声波反演技术对有利区域进行了预测,有效地提高了反演剖面的分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岩性解释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比较了常规波阻抗反演与该方法的区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斌  鲁洪江  昌伦杰  梁珀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2):195-201,108,109
水平井测井解释,主要体现在测井仪器响应的理论模拟以及各向异性的实验研究方面,远未达到实际水平井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应用的深度和要求。在对比分析HD油田水平井段与对应直井层段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这里针对水平井段测井曲线进行了校正,提出使用直井取芯物性数据刻度水平井段测井曲线,来建立适应于水平井段井眼和曲线特征的孔隙度、渗透率神经网络解释模型,进而对整个研究区水平井段进行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和评价。通过用直井岩芯物性对测井解释结果的检验表明,水平井测井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能够较好地满足三维地质建模的井属性参数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火成岩等复杂性油气藏具有岩性、孔隙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单纯用常规测井技术很难对这些油气藏进行准确评价,必须借助于成像测井等新技术资料。成像测井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各种裂缝、溶洞等地质特征,而且还能定量计算裂缝的各种参数,以及研究孔隙结构。这里详细介绍了成像测井新技术裂缝识别、储层划分、裂缝参数计算、孔洞频谱分析等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描述了车古20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以及溶蚀孔洞发育特征,识别出了此潜山的储层,还结合其它资料,得出了该潜山油气藏的储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影响页岩油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常规及成像测井方法总结归纳了研究区裂缝的发育特征,提出“常规+成像+岩心”的页岩储集层裂缝测井综合识别方法,建立了典型裂缝发育类型的测井综合识别图版。结果表明,玛湖地区天然裂缝在风三段密集发育,风一段次之,风二段中部几乎不发育。裂缝主要在长英质页岩、云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中发育,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与低角度成岩裂缝为主,开启程度高,少数被碳酸盐矿物充填,走向主要为NW-SE向。基于裂缝参数定量计算结果,结合岩性及矿物组分和地应力等因素分析了储集层裂缝有效性。研究认为,脆性矿物组分含量高、走向平行于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的高角度未充填裂缝发育段对储集层有效性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与产液资料较为吻合。此裂缝测井综合评价方法效果显著,可为页岩储集层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影响页岩油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常规及成像测井方法总结归纳了研究区裂缝的发育特征,提出“常规+成像+岩心”的页岩储集层裂缝测井综合识别方法,建立了典型裂缝发育类型的测井综合识别图版。结果表明,玛湖地区天然裂缝在风三段密集发育,风一段次之,风二段中部几乎不发育。裂缝主要在长英质页岩、云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中发育,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与低角度成岩裂缝为主,开启程度高,少数被碳酸盐矿物充填,走向主要为NW-SE向。基于裂缝参数定量计算结果,结合岩性及矿物组分和地应力等因素分析了储集层裂缝有效性。研究认为,脆性矿物组分含量高、走向平行于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的高角度未充填裂缝发育段对储集层有效性存在明显的控制作用,与产液资料较为吻合。此裂缝测井综合评价方法效果显著,可为页岩储集层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分析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测井评价方法,在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基础上,综合已有的地质、测井资料,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矿物成分、有机质特征、物性特征和储集特征等,提出了从含气页岩识别、页岩生烃潜力评价及含气页岩储集参数评价等三方面开展页岩气测井评价工作。对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测井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可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水平井在测井作业、测井解释及储层评价方面与常规铅直井有所不同。本文从水平井钻遇的储层周围环境和储层厚度变换入手,论述了水平井储层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和测井解释特点,提出在水平井测井解释过程中须准确判断出井眼轨迹,以便正确识别储层及指导生产测试。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传统的饱和度评价模型无法表征岩石的微观结构,给饱和度评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以毛管压力曲线资料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为基础,提出了结合核磁共振测井的Thomeer饱和度模型。分析压汞资料的孔隙系统结构信息,利用Thomeer函数拟合得到多孔隙类型的毛管压力曲线分布,将复杂的孔隙结构表征为多条Thomeer曲线的共同作用。核磁共振测井是唯一能够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测井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谱参数T2算术平均值(T2LM)与核磁孔隙度(MPHS),结合R35岩石物理分类计算Thomeer参数Bv、Pd、G和最大孔喉直径模态元素Porositon,构建复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的饱和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解决了实验手段无法开展连续地层孔隙结构评价研究的问题。将该模型应用到中东X油田复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饱和度评价,与J函数模型、阿尔奇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联合模型方法相比于J函数模型与阿尔奇公式,相对误差分别从0.496、0.442降低到0.272,且能较好地表征变化趋势,无论是在高饱和度储层还是低饱和度储层,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模型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复杂孔隙碳酸盐岩储层带来的影响,提高饱和度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20.
Permea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servoir parameters. It is commonly obtained by experiment, history simulation, injection/falloff well test and geophysical logging. Among these, geophysical logging remains as the most economic and efficient technique in evaluating coal permeability in the vicinity of an open-hole. In this paper, geophysical logging data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for the No. 3 coal seam in the southern Qinshui Basin (Fanzhuang and Zhengzhuang coal zones). Ideally coal reservoirs consist of coal matrix and fracture networks that can be represented by a model called a collection of sheets. Based on the model,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can be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using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of kf = 8.50 × 10− 4 w2φf, in which fracture width (w) and fracture porosity (φf) were obtained by dual laterolog and density logging data, respectively. Calculative results show that coal reservoir permeability ranged from 0.017 mD to 0.617 mD for the Fanzhuang coal zone and from 0.047 mD to 1.337 mD for the Zhengzhuang coal zone. The permeability decreases with coal burial depth, reflecting variations in penetration capability of coal reservoirs at varying depths. Comparing results with those from injection/falloff well tests, however, shows that the model-calculated permeability is slightly higher. This is expected because the model did not include the influence from coal anisotro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