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建瓯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发展自然、人文旅游潜力巨大.而且即将破土动工的国家重点工程黄衢南高速公路贯穿建瓯境内,将给建瓯市旅游业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建瓯旅游资源的分析及评价,阐述建瓯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并提出发展建瓯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熙波  雷寿平 《福建地理》2004,19(2):26-30,34
建瓯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发展自然、人文旅游潜力巨大。而且即将破土动工的国家重点工程黄衢南高速公路贯穿建瓯境内,将给建瓯市旅游业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建瓯旅游资源的分析及评价,阐述建瓯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并提出发展建瓯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建瓯史籍上有关洪灾记载与城市建设、林木销售等情况的统计分析 ,揭示了建瓯历史上的若干洪灾与森林过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进而强调提出 ,建瓯作为一个森林大县 (市 ) ,同样不能忽视对“森林保护神”的保护 ,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赖少波  江涛 《福建地理》2000,15(1):18-19
本文通过对建瓯只籍上有关洪灾记载与城市建设、林木销售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建瓯历史上的若干洪灾与森林过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进而强调提出,建瓯作为一个森林大县(市),同样不能忽视对“森林保护神”的保护,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建瓯传统茶业的盛况综述赖少波(建瓯市第二中学)建瓯植茶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202-300年的战国末期和秦汉初期。至唐中叶,建瓯已盛产茶叶。陆羽(729-780年)在其所著的(茶经)“八之出”中就提到建州(即今建瓯)...  相似文献   

6.
高甲荣  肖斌 《山地学报》1999,17(3):244-249
荒溪生态系统是流域研究和管理的基本单元。基于阿尔卑斯山区近20年荒溪近自然管理的研究成果,简要地介绍了荒溪近自然管理的概念、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分析了荒溪与其周围景观的相互作用特点,并对荒溪在景观中的输送功能、生活空间功能和自净化功能以及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宋史》:"泸溪。下城一:会溪。熙宁八年十二月置。砦三:池蓬,镇溪,黔安。"《元丰九城志》记泸溪:"有武山,武溪,城一,熙宁八年置。会溪。寨三。嘉佑三年置池蓬,熙宁三年置镇溪,八年置黔安。"文中泸溪,即今泸溪县。这表明其时镇溪,属泸溪县。砦,古文通寨,指防御用的栅栏、营垒。因古代在驻地砍伐树木,树枝,排列如鹿角,御兵防敌,故名砦,后引申为寨。共和国《吉首市志》、《泸溪县志》皆记宋熙三年(1070)置镇溪寨,并视为建政之始。  相似文献   

8.
九龙江流域环境污染现状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域环境质量现状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它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流域面积14081平方千米,主要分西溪,总长1148千米。九龙江北溪发源于连城、永定城瑁山脉东麓,主要支流有雁石溪、万安溪、新桥河、双洋河、溪南河。流经的主要具(市)有:龙岩市、漳平市、华安县、长泰县;西溪发源于博平岭南段东侧金面山-大母山-大芹山之中,主要支流有船场溪、永丰溪、萝江溪、花山溪。流经的主要具(市)有:平和县、南靖县、漳州市芗城区和龙海市。北溪下游的浦南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流量26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2.2亿立方米,西援下游郑店水…  相似文献   

9.
建阳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程道生(建阳市第一中学)建阳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下.全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崇阳溪、南浦溪由北而南贯穿全境,麻阳溪自西向东与崇阳溪汇合于城区南部,沿河两岸有大大小小是串珠状的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这些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既是人口...  相似文献   

10.
名闻遐迩的“建木”─—建瓯传统的木材产销浅议赖少波(建瓯县第二中学)建瓯,早在三国吴永安年间(258-264年),就有用木材造船的记载;南北朝宋元嘉元年(424年),太守华瑾之在黄华山栽松1.5万株,宋淳熙年间(1174-1178年),太守韩元吉又栽...  相似文献   

11.
福建近41年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福建建瓯、尤溪、南靖三区近41年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三区自然植被NPP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区近41年NPP平均为18 t/hm2.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铅和镉对溪荪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法,研究重金属铅和镉及其复合胁迫对溪荪(Iris sanguine)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mg/L铅和500mg/L铅+25 mg/L镉复合胁迫下,溪荪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其中,叶绿素a含量增加显著(p<0.05);在25 mg/L镉胁迫下,溪荪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减少,其中叶绿素a含量减少显著(p<0.05);25 mg/L镉胁迫增大了溪荪地上部分细胞膜的透性,比对照升高了27%,并使丙二醛含量增加到对照的1.19倍;在500mg/L铅胁迫下,丙二醛含量有所上升,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该实验浓度下,溪荪对铅的耐性比对镉的耐性强;在500mg/L铅+25 mg/L镉复合胁迫下,无论溪荪地上部分(叶片)还是地下部分(根茎和根)的丙二醛含量都明显增加,说明复合胁迫给溪荪细胞膜带来很大的伤害;铅和镉胁迫对溪荪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相似,所有污染处理都对溪荪的地下部分酶活性起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溪荪地上部分的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溪荪耐铅和镉胁迫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滴水洞位于韶山冲西南约5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幽深峡谷,它的南面是龙头山,西为书堂山,北为虎歇坪,东面豁口建有韶山水库。龙头山山脚有一股山泉流出,蜿蜒成溪。溪上曾建有小桥,桥头边有一石洞,洞内滴水,四时不竭,回声悠扬,其韵如琴。滴水洞由此得名。  一 滴水洞是毛泽东心中永远的“圣地”。毛泽东的曾祖父母、祖父等先人便安葬于此。滴水洞豁口以下,有毛泽东的祖居地东茅塘和家庙毛震公祠。少年时代,毛泽东经常路过滴水洞前往湘乡的外婆家。滴水洞西边山上的石观音,曾被他拜  相似文献   

14.
芙蓉峡是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内一具独特地貌现象的山区河段——河床狭窄、谷坡陡峭、阶地宽广。该文从地貌、沉积、年代和构造四方面研究导致该现象的地貌事件过程、发生时间和发生原因等。结果显示:正是由于芳村溪袭夺金源溪上游及所引发的河流强烈下切,才形成芙蓉峡段地貌景观;这次河流袭夺发生的年代约在52.38-33.6 kaB.P.,可能与区域一NE向断裂的一次强烈活动有关。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公园的地学科学内涵,挖掘其地学旅游价值,指导当地地学科普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童年,跟着父亲读唐诗,读着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颗童心,不仅为李白对好友王昌龄的一片挚情深深地感动,且为那神秘的龙标、五溪而牵肠挂肚的。李白与王昌龄早已作古,无缘相见,那龙标、五溪在哪里?它又是何等的风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团团疑云,久久难以散失。数十年后,疑云将要展开,我终于来到了龙标古城。龙标,那是2100年前唐朝的称呼,而如今人们习惯地叫它做黔城。虽说黔阳县治从这里迁走了,可历史的老人却在这里留下极为丰富的足迹。在文庙街,耸立着一道褪色的红墙,你可别瞧…  相似文献   

16.
与"冰臼论"再商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势及龙鲸河的谷中现象是地壳间歇式上升造成河流的侧蚀和下切作用相交替的结果,宽谷(或U形谷)并不一定就是冰川谷。分布于河床上或谷坡上的花岗岩巨块是花岗岩巨型球化风化产物被洪水从上游带来或从谷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唐宋游记散文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对名山胜水生动描绘、真挚赞美的优美篇章,而且在地名学史上也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命名成果及美学寄托。一、命名类型1、用方位命名。如元结《右溪记》:作者在近文尾时写道:“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用气候命名。如元结《寒亭记》:作品结尾时写道:“于是休于亭止,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3、用数字命名。如白居易《三游洞序》,是作者与兄弟及朋友元稹三人同游洞为之命名:“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面积不透水铺装的应用,导致城市水环境受到严重冲击,降雨径流成为水体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绿色网络构建设施之一,能够提高城市透水面积,引入控制降雨径流的BMPs设施,消减城市非点源污染物,保护河流、湖泊等城市敏感区域。重点介绍了长广溪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融入的4种水质过滤净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包括沉淀过滤系统、平行过滤系统、生物过滤系统和重力过滤系统等。长广溪湿地有效地降低了流入长广溪的悬浮物(SS)和COD负荷,发挥了湿地公园净化过滤水体的功能的同时,营造景观多样性,改善长广溪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叠溪河谷段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一次大型岩质古地震山体滑坡事件,并堵塞岷江形成一个大型古堰塞湖。堰塞湖形成后在晚更新世晚期(约27 ka BP)发生了溃决,并在其下游形成长约5 km的天然溃坝堆积体。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采用测量统计、取样分析及理论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叠溪古堰塞湖溃坝堆积体的沉积特征,并重建了溃决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叠溪溃坝堆积体主要由砾石、卵石、砂及少量粉/黏土组成,剖面中发育叠瓦、孔洞、块状、杂基、支撑—叠置及韵律互层等构造特征。从上游至下游,溃坝堆积体的出露厚度逐渐变薄,砾石碎屑成分表现出由粗变细的变化趋势。采用水力学理论方法重建了溃决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溃口处洪水平均流速和最大洪峰流量分别为17.23 m/s和49821.28 m~3/s,如此大规模的堰塞湖溃决洪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十分罕见的。叠溪溃坝堆积体的沉积特征与溃决洪峰流量重建,对于了解滑坡堰塞湖坝体溃决过程、溃决洪水演进机制以及山区地质环境演化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福州、建瓯和武夷山大气氮/硫湿沉降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3年对福州、建瓯和武夷山三地的雨水进行连续收集,测定其p H值及NH+4-N、NO-3-N、TN、SO2-4-S质量浓度,计算三地大气氮、硫湿沉降通量并揭示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三地总降雨量分别为1 188.0 mm、1 451.1 mm、2 423.4 mm,平均降水量为1 687.5mm。三地的中性的降水(5.6p H7.0)分别占65.5%、15.5%、14.4%,弱酸性降雨(4.5p H5.6),分别占全年降雨的34.5%、84.5%、85.6%。因此福州以中性降雨为主、建瓯和武夷山以弱酸性降雨为主。三地雨水中TN浓度为1.17、1.02、0.74 mg·L-1,平均0.98 mg·L-1,SO2-4-S浓度为3.78、3.83、3.93 mg·L-1,平均3.85 mg·L-1。三地年氮湿沉降总量(FN)为15.20、14.79、17.88 kg·hm-2·a-1,平均15.96 kg·hm-2·a-1,武夷山福州建瓯。三地氮湿沉降以无机氮沉降为主,且NH+4-N较多。硫沉降总量占氮、硫沉降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63.67%,69.31%,75.77%,表明大气湿沉降是以SO2-4-S为主。三地大气湿沉降NH+4-N、NO-3-N、TN沉降通量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在3、4月份出现峰值,三地大气SO2-4-S沉降通量月变化差异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4月、5月,可能与降雨强度和频次对氮、硫沉降浓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