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中波长在(5~400)nm之间的电磁波,根据波长大小,紫外线辐射又分为紫外线A、B、C三个波段。紫外线A的波长在(320~400)nm之间,紫外线B的波长在(290~320)nm之间,紫外线C的波长在(5-290)nm之间。  相似文献   

2.
廖波  熊平 《贵州气象》2011,35(1):15-17
利用2005年1月—2009年12月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资料,分析贵阳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13、月、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25a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变化,两侧分布基本对称,13时达到峰值;年平均紫外线辐射强度为8.89W/m^2,一年中7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12月最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紫外线辐射强度与太阳总辐射强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4年1-12月淄博市逐日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化、年变化等时间分布特征,对2004年7月和11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预报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预报等级误差情况及原因,并针对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对现行预报方程的修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本站逐日总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出紫外线辐射量,然后反查出该量与地面天气要素间的关系,从而根据每天的气象要素预报作出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5.
重庆主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重庆主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为业务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的研究提供基础。利用2004年3月—2008年2月的实况观测资料,分析主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月、季和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日平均最大辐射量出现在中午13时—14时。7月和8月的辐射强度为全年最强,出现辐射等级四级的概率最大;而1月和12月为全年最弱,没有出现过辐射等级高于三级的样本。季节平均辐射强度夏、春、秋、冬依次减弱。2004年和2006—2007年平均辐射强度相当,2005年较弱。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站逐日总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出紫外线辐射量,然后反查出该量与地面天气要素问的关系,从而根据每天的气象要素预报作出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期间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资料和同期太阳总辐射量、云量、相对湿度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及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指出紫外线辐射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强,冬季最弱。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化有明显规律,日最大值出现时间多集中在12—14时。紫外线辐射强度与太阳总辐射量呈明显正相关,与云量、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及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紫外线辐射强度的预报水平,统计了太原市的太阳总辐射量与总云量、低云量的相关关系,在没有紫外线实测数据的条件下,用太阳总辐射的强度近似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得到紫外线辐射强度的近似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乌鲁木齐市建立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以来的5 a资料,统计分析了乌鲁木 齐市紫外线辐射强度随时间(年、月、日)的基本变化特征,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值的时间分 布特征,以及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气象要素降水量、日最高气温的关系。结论表明,乌鲁木齐 市紫外线辐射强度有逐年缓慢增大的趋势,强紫外线辐射日数达全年的1/3多,日最大紫 外线辐射强度夏季是冬季的10倍。日最高气温与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的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呈现出以一年和一天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化.一年之内,以夏季最强,冬季最弱;一天之内,中午前后最强,早晚最弱.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因子比较多,最主要的是云量、云状和能见度.经分析,紫外线辐射强度随着云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能见度的增大而增强;高云对紫外线辐射强度影响较小,低云影响较大,中云居中.通过研究,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强度等级确定因子的季节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南京市2005年2月—2009年1月的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并重点对各月10—14时的紫外线辐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强度级别分布频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根据不同季节来选择不同的紫外线辐射特性值作为紫外线强度等级的确定因子,夏季采用10—14时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冬季采用其最小值,春季和秋季采用其平均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紫外线观测仪器对辽宁4个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进行观测,研究了辽宁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到达地面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因子,结合MM5数值模式建立了统计预测模型,建立了紫外线辐射强度分级标准和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辽宁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总体上是西、北部较东、南部稍强,但相差不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每年5~9月紫外线强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日最大值出现在每日的11~14时。夏季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最大,冬季基本无影响。云量的变化对紫外线强度的影响较大。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南京雾-霾天气个例湍流运动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超声风速仪、能见度仪等探测资料,采用Fortran、Matlab、Origin等软件处理数据并绘图分析,对比了南京郊区2013年12月4日一次霾过程、2013年12月7—9日一次雾过程和2013年12月3日一个晴天的湍流运动特征。结果表明,霾天和晴天平均水平风速、平均动能、湍流动能、湍流强度、摩擦速度、动量通量和热量通量都有明显的日变化,而这些参量在雾天没有明显的日变化,不同天气湍流参量大小有差异;霾、雾、晴天近中性层结下,u、v、w三个方向风速归一化标准差近似为常数,霾天分别为3.15、2.72、1.17,雾天分别为3.11、2.45、1.25,晴天分别为3.40、3.45、1.50;不稳定条件下霾、雾、晴天风速归一化标准差和湍流动能归一化标准差符合1/3幂次律,稳定条件下霾、雾、晴天无因次湍流动能均满足1/3幂次律;不稳定条件下霾、雾、晴天温度和湿度归一化标准差满足-1/3幂次律,稳定条件下霾、雾、晴天温度归一化标准差符合-2/3幂次律;雾天归一化u、v、w谱与Kansas谱吻合度比霾天和晴天高,霾天u、v、w谱峰值频率约为0.01 Hz,雾天u谱峰值频率约为0.004 Hz,v、w谱峰值频率约为0.1 Hz,晴天u、v、w谱峰值频率约为0.01 Hz。得出结论:雾天的边界层结构与霾天和晴天有所不同;不稳定条件下霾、雾、晴天风速、湍流动能、温度、湿度归一化标准差均符合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雾天归一化u、v、w谱比霾天和晴天更加符合莫宁-奥布霍夫局地各向同性理论,且霾天和晴天以机械湍流为主,雾天既有机械湍流也有热力湍流。  相似文献   

14.
利用NOAA卫星的AVHRR资料试分析云和雾顶部粒子的尺度特征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7  
该文利用NOAA卫星的AVHRR资料的通道3(3.55~3.93 μm)数据中所包含的太阳反射光信息,分析了云和雾中粒子的大小分布状况。把分析结果与地面观测资料相对比,发现具有CH3反射率小值的云中大粒子区与降水区间存在一定的关系,CH3反射率大值区与大雾覆盖区之间具有良好对应性。  相似文献   

15.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   总被引:49,自引:13,他引:49  
霾与雾的区分是目前一个非常现实 ,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 ,区分霾和雾 ,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 ,结合各种判据来确定。考虑到近几年对气溶胶研究的新成果 ,大气中 0 .1μm以下的水溶性粒子主要是 (NH4) 2 SO4等组成的 ,>1μm的粒子主要是NaCl等组成的。这些物质的相变湿度大都在 80 %左右。建议将相对湿度<8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霾 ,相对湿度 >9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确定为雾 ,相对湿度介于 80~ 90 %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但其主要成分应该是霾。建议尽快制定灰霾指数和预警办法 ,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预警方法的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 ,拓展气象服务领域 ,使环境气象产品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的环保措施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太阳辐射各因子的变化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建辉  王庚辰 《气象》1995,21(9):3-6
利用北京地区1990年太阳分光辐射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影响太阳紫外辐射的各因子的变化所引起的太阳紫外辐射的变化。当臭氧、水汽、气溶胶分别减少5%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将分别增加0.84%、0.27%和1.90%。在分析太阳紫外辐射的变化趋势时,应当全面考虑各个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雾霾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曹剑秋  郭品文 《气象科学》2016,36(4):483-493
根据2007年1月—2013年12月江苏省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苏省雾、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霾天气发生时的主要气象要素场特征。结果表明:(1)雾日数分布从江苏省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霾分布由南向北逐渐递减。(2)年际变化上,雾日数呈现一定的波动,霾日数逐年增长。秋、冬两季雾日数较多;霾日数在夏季最少。雾、霾天气分别在08时和14时发生次数最多。(3)淮安中度霾居多,微风、高湿情况下霾发生概率最高,不同季节风向分布不同。(4)风速与能见度成正相关关系,春、夏季的相关性较差,秋、冬季相关性相对较好。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春、冬两季两者之间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而夏、秋季拟合曲线呈非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巢湖地区高密度的能见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其能见度时空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了湖泊及周边地形对能见度及大雾形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受湖泊气温、风、水汽等要素的影响,巢湖沿岸能见度低于远岸地区;一般远岸地区雾较近岸先形成,但是近岸地区雾持续时间长,且消散慢;在湖陆风或主导风作用下,巢湖北岸和西南岸雾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巢湖东南岸由于受山脉的影响,夜间干冷山风提高了岸边能见度,减少了大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0~2013年华北地区72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雾、霾日数资料挑选出华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现象站数较多的40个样本,再利用这些样本同期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位势高度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发生雾或霾天气时的近地面环流形势可分别分为4类和5类。聚类结果揭示了雾和霾发生时大气环流具有不同的分型特征,只有弱高压型为雾、霾发生时的共有型,湿度场和冷暖平流输送在雾和霾天气发生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同一天中存在雾、霾天气转换及同一时刻雾、霾共存的现象,本文也分析了这两种情形的环流形势特征,解释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