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蒙古敖包吐铅锌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上新发现的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对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形成年龄分别为(140.0±0.5)Ma(MSWD=1.3)和(151.6±0.4)Ma(MSWD=1.2),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 w(SiO 2)=65.51%~67.85%),富碱( w(Na 2O+K 2O)=6.86%~7.81%),贫P 2O 5的特征,A/CNK在0.95~1.02之间,富集微量元素K、Rb、Nd,亏损Ta、Nb、P、Ti,为I型花岗岩。花岗岩的A/CNK值为1.58,属强过铝质岩石。Rb/Sr比值大于0.9,为S型花岗岩。敖包吐花岗岩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显示,其 206Pb/ 204Pb为18.398~18.755, 207Pb/ 204Pb为15.534~15.541, 208Pb/ 204Pb为38.386~38.542,铅具有混合来源特征。岩浆很可能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混染。敖包吐花岗岩类可能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后碰撞环境有关,并受到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弧后伸展影响。 相似文献
2.
龙根铅锌矿床是在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发现的一个矽卡岩型矿床。对该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研究,首次获得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铅锌银矿床的矿化时代。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明显可分为2组, 206Pb/ 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70.5±2.0) Ma和(61.4±1.2) Ma,前者记录了印-亚板块俯冲大陆边缘弧后伸展过程中的早期岩浆-流体成矿事件,后者代表了印-亚板块主碰撞聚合中的主成矿期岩浆-流体成矿作用时代。斑岩具富硅、富钾,贫钛、贫磷等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11~1.1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Zr、Nd、Sm等,与冈底斯成熟大陆地壳物质相比具相对高的ε Nd( t)值(-6.42~-6.05)和相对低的( 87Sr/ 86Sr) i值(0.708 026~0.709 071),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 Hf( t)值(-3.34~-1.12)以及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 TCDM=1.06~1.19 Ga),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笔者认为中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晚白垩世—古新世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很可能是与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之后的印-亚板块俯冲大陆边缘弧后伸展和主碰撞聚合诱发幔源岩浆底侵导致的冈底斯地体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 相似文献
3.
横峦山组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线南部红山头一带。通过锆石同位素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横栾山组火山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该组火山岩富集LREE,亏损HREE,无明显的负铕异常,稀土配分形式与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中典型高镁安山岩类似。此外,该火山岩具较高的MgO含量(2.85%~4.13%)和较低的FeO T/MgO比值( FeO T/MgO=0.75~1.2<1.5),Al 2O 3含量介于5.59%~17.15%,CaO含量小于10% (5.97%~8.30%)。其岩石地球化学具有类高镁安山岩的特征,因此认为横峦山组火山岩形成于北山洋早期洋壳俯冲环境。横峦山组火山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53.5±2.7) Ma,代表着北山地区在晚奥陶世早期北山洋已经开始发生俯冲。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柴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对研究区内柴青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柴青岩体主体岩性为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年龄为(139.1±2.7)Ma,即早白垩世。岩石富硅(Si O2=72.15%~72.43%)、铝(Al2O3=14.21%~14.36%)、碱(K2O+Na2O=8.77%~8.84%),贫铁(Fe O*=2.02%~2.04%)、镁(Mg O=0.6%~0.62%)、钙(Ca O=0.72%~1.21%),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具有Eu异常(δEu=0.52),富集Ba、K、Cs、Th、U,亏损Nb、P、Ti,为I型花岗斑岩。柴青岩体具有造山后花岗斑岩的特征,形成于早白垩世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浩布高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 该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目前, 浩布高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赋存机制尚不清晰, 矿床成因类型亦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手段, 结合机器学习方法, 对浩布高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赋存机制以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 浩布高矿床中闪锌矿以富集Fe、Mn、Co、Cu、Se、Ag、Cd、In、Sn等元素, 贫Ni、Ga、Ge、As、Mo、Sb、Au、Tl、Pb、Bi等元素为特征。其中, Fe、Mn、In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替代Zn赋存于闪锌矿中, Cu、Ag、Sn等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可能部分以微粒包裹体的形式存在。In与Cu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 推测In在闪锌矿中富集机理可能为Cu++In3+↔2Zn2+。Cd与Fe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 而与Zn含量呈负相关性, 这可能暗示在闪锌矿中Cd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置换Zn元素而非Fe元素。通过穷举闪锌矿微量元素图解发现, 即使得分最高的Co/Ag-Mn图解依然存在较大范围的重叠区域,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闪锌矿微量元素二元图解来判别矿床类型。通过测试四种机器学习中经典的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算法, 最终得出准确率为91.5%的高斯内核支持向量机闪锌矿成矿类型分类器, 可以用于多种矿床类型闪锌矿的研究。浩布高矿床中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沉积喷流型(SEDEX)、火山块状硫化物型(VMS)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而与矽卡岩型接近。综合已有矿物学、年代学以及本研究获得的闪锌矿地球化学证据表明, 浩布高应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党河南山地区构造运动和金成矿关系,对党河南山地区美丽沟岩体地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沿北西向断裂构造侵入,由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构成,以岩株状产出.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美丽沟岩体中岩浆岩属于富钠贫钾准铝质岩石,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相对富集,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Eu元素表现为弱的负异常.根据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该岩体为中三叠世(235±5 Ma)岩浆活动产物,表明该区于三叠纪期间岩浆活动较为频繁,构造运动强烈,其可能为该区金元素的再富集提供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中部毫义哈达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增生带,通过对该岩体进行系统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毫义哈达岩体是由辉石闪长岩类构成。在对两个样品中的锆石进行LA ICP MS U Pb定年,结果(加权平均年龄)均为266±2 Ma,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对14个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体属钙—碱性系列; Eu有一定程度的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及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富Cu、Cr等过渡元素。岩体在地球化学上还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推测其岩浆源区曾遭受过古亚洲洋板片流体交代。依据区域构造演化,推测毫义哈达岩体侵位于造山后伸展环境,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并且发生了结晶分离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以及在该岩体发现的铜钨矿化,预示着该地区将是一个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部毫义哈达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增生带,通过对该岩体进行系统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毫义哈达岩体是由辉石闪长岩类构成。在对两个样品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结果(加权平均年龄)均为266±2 Ma,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对14个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体属钙—碱性系列;Eu有一定程度的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及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富Cu、Cr等过渡元素。岩体在地球化学上还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推测其岩浆源区曾遭受过古亚洲洋板片流体交代。依据区域构造演化,推测毫义哈达岩体侵位于造山后伸展环境,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并且发生了结晶分离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以及在该岩体发现的铜钨矿化,预示着该地区将是一个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达达肯乌拉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牦牛山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显示牦牛山组火山岩岩相学为安山岩、凝灰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化学成分显示其为粗面英安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牦牛山组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所有样品的稀土配分曲线具有相似的特征,稀土丰度总量REE为67.72×10-6~371.9×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3.7~26.5,δEu为0.73~1.16,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亏损Ta、Nb为特征。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牦牛山组英安岩形成于(369.2±3.3) Ma,属于晚泥盆世。综合研究认为,达达肯乌拉山铅锌矿区牦牛山组火山岩具岛弧火山岩特征,产于造山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麦斜岩体2个代表性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4±2)Ma和(437±2)Ma,说明该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期。麦斜花岗闪长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Ⅰ型花岗岩,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w(Ba)(838~1 171μg/g)、w(Sr)(346~485μg/g)高,w(Y)(<19μg/g)、w(Yb)(<1.8μg/g)及w(Rb)/w(Sr)比值(平均为0.37)低,具有弱的Eu负异常,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的εHf(t)值变化范围在-35.32~-1.50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在3.63~1.51Ga之间,指示花岗岩主要来自中元古-古元古代古老地壳,并有年青幔源组分的参与。结合岩体的化学组成、锆石Hf同位素的不均匀性及微粒闪长质包体发育状况,推测麦斜岩体主要由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幔源基性岩浆和表壳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大乌淀石墨矿床产于中元古代白云鄂博群尖山组一段黑色岩系中,含矿岩石为红柱石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和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通过SHRIMP U-Pb测年法测定石墨矿石的沉积年龄应小于(1 792.09±17.12) Ma。对含矿岩石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矿岩石富集大量亲石元素,为稳定的还原沉积环境,含矿建造具有滨浅海环境沉积的特征。因此推断该石墨矿床为沉积岩系在侵入岩热接触作用下所形成的变质微晶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12.
赵井沟铌钽矿与区内花岗岩关系非常密切,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矿区内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25±1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内晚中生代岩浆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碱性岩类,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强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高场强元素(Hf、Y)强烈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A1亚类的A型花岗岩;锆石~(176)Hf/~(177)Hf值介于0. 000 5~0. 003 0之间,ε_(Hf)(t)值为-15. 42~-5. 55,对应的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2 247~1 640 Ma之间。花岗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海坪岩体地质学、岩石学以及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四海坪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有灰白色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灰白色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准铝质-过铝质的特点,富集Rb、Th、K、Nd等,贫Ba、Nb、Ta、La、P、Eu等,明显亏损Nb、Ta、P。稀土含量中等偏低,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高,稀土元素对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曲线呈明显的右倾分配模式,反映四海坪花岗岩形成于板内环境,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熔融。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四海坪花岗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8.2±1.1Ma),偏晚于前人获得的胭脂坝岩体锆石U-Pb年龄,反应四海坪-胭脂坝岩体群多期次侵入,从晚三叠世到中侏罗世存在多期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4.
骑田岭岩体的竹枧水花岗岩是我国南岭地区最早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花岗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获得的黑云母K—Ar年龄数据,曾用来作为骑田岭花岗岩属于印支期的主要依据。最近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其结晶年龄为160±2Ma,属燕山早期。它富碱富钾,富含LILE和HFSE,具壳幔混合来源,形成于华南大陆内部后造山阶段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松林口岩体出露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紧邻甲基卡超大型稀有金属伟晶岩型锂矿床,为确定松林口岩体侵位时代与物质来源,探讨该岩体与甲基卡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含矿性差异,本文对采集的11件岩体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对岩石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锆石U-Pb年龄和锆石Lu-Hf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林口岩体中富含闪长质暗色包体,SiO 2含量介于56.56%~68.99%之间,全碱含量3.78%~6.82%,K 2O/Na 2O=1.02~1.93,里特曼指数 σ=1.01~1.93,Mg #值总体为46.73~61.27,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系列,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点,LREE/HREE=2.67~8.31,La N/Yb N值为2.11~9.74,所有岩石样品均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总体上松林口岩体及其包体富集LILE元素,Ta、Nb、P、Ti等HFSE元素相对亏损。松林口边部花岗闪长岩、中部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2.6±1.0Ma(MSWD=0.55)、222.4±1.1Ma(MSWD=0.39),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 εHf( t)介于-9.09~-6.86,二阶段模式年龄( TCDM)在1524.874~1666.002Ma之间,岩体物质来源是中元古代扬子克拉通基底物质部分熔融,并混有部分富集上地幔物质。甲基卡S型花岗岩为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与松林口岩体属不同的物质来源,且岩浆演化程度和成矿构造条件不同,这可能是松林口岩体不具有锂稀有金属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甲乌拉是大兴安岭得尔布干铜(钼)-银铅锌成矿带内大型银铅锌矿床之一。对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其中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41.9±0.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斑岩体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及亲流体的高场强元素U、Th、Pb等,亏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其岩浆源区可能由地幔熔体和新生地壳熔体混合形成。成矿斑岩体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由同碰撞造山环境向非造山板内环境转换的碰撞后伸展环境内。目前认为,成矿的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体更可能是矿床与提供成矿物质和热液的深部岩浆房之间的通道,深部岩浆房晚期分异的富水熔体相在浅部就位形成石英斑岩、花岗斑岩体,其不断出溶的流体在岩体的外围形成了甲乌拉矿床。 相似文献
17.
Discovered and mined in recent years, the Jinchangliang gold deposit has not yet been studied in its genetic type.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ore deposit, S isotopic composition, metallogenic age and elements geochemical of the granite closely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ore deposit and S isotopic composition show that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intrusion of magmatic. The granite is characteristic of high silica SiO_2=72.38%–72.98%, high aluminum and Al_2O_3=14.22%–14.35%, low calcium CaO=0.16% –0.26%, and low value of FeOT/MgO(6.86–7.73), and rich in alkalis Na_2O+K_2O=9.11%–9.24%, suggesting that it is high-K calc-alkaline, highly fractionated, weak aluminum A-type granite. The REE patterns are inclined to right and show intense fractionation between LREE and HREE, without obvious negative Eu anomaly(δEu=0.80–0.84). The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spidergrams are characterized by depletion of Ba, U, Ta, Nb, Zr, Ti and P, which implies that the granit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ust-mantle mixing. S isotope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material source of gold depos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ranite rocks. The LA-ICP-MS Zircon UPb age of the Damiao rock mass medium-fine grained monzogranite(belonging to the early IndoChina) is(245±1) Ma. It shows that Jinchangliang gold deposit was not formed in Yanshanian, but the early Indo-China. Specifically speaking, the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 collision stage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the Siberian plate.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出露一套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变粒岩等为主的中级变质岩系,笔者对斜长角闪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根据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可知该变质岩系原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组合;斜长角闪岩原岩是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受到地壳或岩石圈混染的板内玄武岩。在斜长角闪岩中获得4组年龄,其中(498±13)Ma、(434±16)Ma、(390.4±6.8)Ma为捕获锆石年龄;(351.2±5.2)Ma应代表了该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早石炭世早期。 相似文献
19.
巴嘎拉东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研究程度较低,尚未开展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本文选取该矿床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组成测试,并利用锆石Ti温度计方法获得锆石结晶温度。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均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14个测点得到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9.1±2.3 Ma(MSWD=1.5),岩体侵位于早白垩世中期,与前人获得的该期岩浆侵位年龄一致。锆石ΣLREEs=13.21~530.28μg/g,平均值61.90μg/g,ΣHREEs=849.16~3981.54μg/g,平均值1826.91μg/g,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左倾配分模式;δCe=1.20~701.77,δEu=0.01~0.12,表现出明显的铈正异常和铕负异常特征。锆石Ti含量分布在0.60~7.40之间,结晶温度范围为593.9~795.3℃,平均温度724.3℃,一定程度反映了成岩温度。可以推断,巴嘎拉东黑云母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的碰撞造山挤压阶段,黑云母花岗岩形成时代的厘定代表了成矿时代的上限,为区域上同时代铅锌矿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