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婧 《地质论评》2024,70(1):82-308
近期,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中国地质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 (试行)》的有关要求,经中国地质学会团体标准委员会审定通过,批准发布《构造混杂岩带铁路工程地质安全评价规范》(T/GSC003-2023 )、《复杂艰险山区线状工程地质区划技术规程》(T/GSC 004-2023)、《超长距离工程地质勘察水平定向钻探规程》(T/GSC 005-2023)、《二氧化碳陆地封存工程选址指南》(T/GSC 006-2024)、《长大深埋铁路隧道智能化地质编录技术规程 》(T/GSC 007-2024)和《火山岩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技术规范》(T/GSC 008-2024)6项团体标准。其中前3项标准自2023年12月29日起正式实施,后3项标准自2024年1月2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
张婧 《地质论评》2023,69(3):69031208-69031208
为共同推动地质领域团体标准化建设工作,经中国地质学会第 40 届理事会第四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议批准,决定成立“中国地质学会矿产勘查及开发团体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王书来担任,秘书长由王幻担任,委员分别为胥迎红、杨新雨、杨建功、张福良、张建国、郭刚、聂兰仕、唐志新、王兢、朱阳戈、郭 雷。截至目前,中国地质学会已成立了15个团体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附表1)。  相似文献   

3.
, 《中国勘察设计》2013,(7):36-38
为实施《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建市[2013]9号,以下简称新《标准》),制定本实施办法。资质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一)建设工程勘察资质申请条件和审批程序按照《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  相似文献   

4.
袁鹏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360-680414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地质学会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和行业特色,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根据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和《“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中国地质学会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并经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5.
殷小艳 《地质论评》2022,68(6):2218-2218
为完善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体系,建立学术和专业认可制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会员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推动地质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在中国地质学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根据《中国地质学会章程》精神,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了会士制度。按照《中国地质学会会士工作条例(试行)》和《关于开展中国地质学会会士遴选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国地质学会于2022年4月启动了首批会士遴选工作。经会士遴选委员会遴选和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四十一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窦立荣等1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士(名单见附件)。  相似文献   

6.
孙莉莉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479-68041480
为进一步规范地学类研学路线、课程建设与管理,顺利开展地学研学路线、课程的推荐与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局修订了《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课程评选办法(试行)》,并经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费收取、使用与管理,保障协会职能的正常履行,根据《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3]95号)、《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章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协会单位会员.单位会员应从取得会员资格当年起,按照本办法向协会交纳会费. 第三条 交纳会费是会员单位应尽的义务.每个会员单位都应按照本办法按时、足额交纳会费.  相似文献   

8.
截至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已发布和审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88项。其中《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已发布为国家标准。《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标准》、《地质灾害排查规范》、《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比例尺:1∶5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规范》已发布为行业标准。《滑坡防治设计规范》已列入国家标准发布规划。《地质灾害分类分级标准(试行)》等53项已发布为团体标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27项团体标准已审批通过,在2019年上半年发布。  相似文献   

9.
张林霞 《探矿工程》2007,34(11):62-62
由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主办、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8—20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隆重召开。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主任王达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中国地质调查局王学龙副局长、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姜玉志副厅长(兼地矿局局长)、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19,65(1):65010014-65010015
正2018年12月22日,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第40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及进一步提升三刊质量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金发,三刊主编杨文采院士、侯增谦院士、杨经绥院士,三刊第40届副主编及编委金之钧院士、郝芳院士、李家彪院士等,三刊编辑部编辑以及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等共12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朱立新主持了三刊  相似文献   

11.
孙莉莉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277-68041277
为了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普及地球科学知识,顺利开展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的推荐与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局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评选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 (试行)》,并经过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2.
华丽娟  王涛 《地质论评》2019,65(2):514-518
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提出了将中国地质学会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学会的设想。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中国地质学会与美国地质学会、英国地质学会、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加拿大地质学会等4家地质领域世界领先学会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差距,明确了目标,并对如何将中国地质学会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学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殷小艳 《地质论评》2022,68(6):2073-2074
根据《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地质文化村(镇)星级评定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了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工作,经公示和复议,决定授予浙江省湖州市红里山山水平原地质文化村等8个村(镇)三星级地质文化村(镇),授予天津市蓟州区常州砂岩峰林地貌地质文化村等16个村(镇)挂牌筹建地质文化村(镇)。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2018,64(1):6401190-6401190
正2017年11月23日,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及第一届监事会组成人员。通过了由理事长提名的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人选和秘书长提名的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其中,秘书长实行聘任制。并组建了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党委:理事长钟自然常务副理事长李金发副理事长(共10人,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永生王香增邓军朱立新任辉  相似文献   

15.
孙莉莉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529-68041529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地质科普创作,顺利开展科普奖的推荐与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局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奖评选办法 (试行)》,并经过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6.
代国标 《地质论评》2022,68(6):2088-2088
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一百周年,表彰一批在我国地质科技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 45 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学会于 2022 年 2 月 22 日启动了第十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申报及推荐工作。“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是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中国地质学会开展了第十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谨向中国地质学会致以热烈的祝贺,谨向全国广大地质勘测、教学和科研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