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源二氧化碳预报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官志冠 《地震地质》1995,17(3):214-217
深源二氧化碳预报地震研究上官志冠(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1前言在深源流体中,CO_2是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化学组分之一。现代活动构造带上较大数量的CO_2释放均来自深部 ̄[1~3]。碳同位素证据揭示,深源CO_2在地表释放时通常仍保  相似文献   

2.
断层气CO2测定新方法与张北—尚义6.2级地震预报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林元武  王基华 《地震》1998,18(4):353-357
简要介绍了断层气CO2快速测定法的特点,分析了近7年来在怀来后赤窑断层气CO2观测点测得的9个4级以上地震的CO2前兆异常特征。张北-尚义地震前47天,断层气CO2出现突升异常,异常峰值是背景值的10倍左右,据此在震前12天对这次地震提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3.
地壳中的CO2及其释放与地震短临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通过对地壳中二氧化碳(CO2)的分布及其与多震层的关系,以及地壳中CO2的释放与地震活动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断层带CO2监测在强震短临预测阶段对时间判定的作用,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对断层带CO2释放的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北-尚义地震现场CO_2测量与震后趋势判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元武  刘五洲 《地震地质》1998,20(2):22-121
利用CO2快速测定法监测了张北-尚义地震现场4个观测点的CO2动态特征,并初步讨论了CO2的来源。结果表明CO2没有明显的异常,故认为6.2级地震之后,震区构造应力没有进一步增强的迹象。因此于1998年1月20日和2月3日两次提出15d内震区发生MS≥5.0强余震的可能性不大的震后趋势预测意见。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怀来断层气CO_2监测及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总结了怀来后郝窑测点自开展断层气CO2观测以来所获得的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重点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前后该测点断层气CO2的变化特征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对利用该测点断层气CO2单点预报地震三要素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1998年怀来后郝窑断层气CO2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8年怀来后郝窑测点断层气CO2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素地温和降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该测点CO2变化与地温呈正相关。讨论了导致该测点断层气CO2变化与地温呈负相关的原因。认为3月~6月初该测点CO2测值与地温呈反向变化是张北-尚义6.2级地震的后效;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反向变化是由于降雨过多引赵的,介绍了1999年1月29日内蒙古锡林浩特5.2级地震及3月11日张北5.6级地震前后该测点断  相似文献   

7.
怀来断层气CO2监测及张北—尚光地城的短临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基华  林元武 《地震地质》1998,20(2):113-116
初步总结了怀来后郝窑测点自开展断层气CO2预测以来所获得的中强以上的地震的震例。重点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地震前后该测点断层气CO2的变化特征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对利用该测点断层气CO2单点预报地震三要素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地下气体动态特征与包头6.4级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基华  林元武 《地震》1997,17(3):313-316
初步总结了1996年5月3日内蒙古治区包头西Ms6.4地震前后,首都圈北京市昌平县太平庄台自流井溶解气体CO2、逸出气体He,河北省怀来县后郝窑台断层土壤气体CO2,北京市昌平县白浮台断层土壤气体Hg的动态特征,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地下气体运移变化的物理化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清武 《地震地质》1997,19(1):54-58
在河北省怀来县后郝窑地区,对地下气体运移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野外模拟实验研究。选择3个试验点,对地下气体的扩散作用,物理化学影响因素及水压效应等进行了模拟实验,主要研究H2,CO2气体运移变化机制。实验研究表明,H2,CO2气体运移变化机制不尽相同,水压效应对H2,CO2等地下气体运移影响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隐伏断裂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研究了华北北部隐伏活动的唐山断裂和夏垫断裂以及隐伏不活动的香河-皇庄断裂上0.5m和2.0m深处的CO2异常特征,并初步讨论了CO2异常机理及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在判断隐伏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中的应用。0.5m深处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和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均有异常;而2.0m深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上异常显著,在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则没有异常。2.0m深处CO2异常范围比0.5m深处CO2异常范  相似文献   

11.
CO_2-H_2O平衡法分析常量水中氧同位素的一些计算问题刘士琳,严正(北京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01601)(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分析常量水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值通常采用CO2-H2O平衡法,是将一定量的CO2气体和水置于真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震水地球化学测量的具体情况,在中汉字平台UCDOS环境下利用FoxPro2.5forDOS关系数据库开发了地震水地球化学数据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用大量弹簧滑块组成的模型可以模拟地震的复杂性,本文以细胞自动机(CA)为数学工具,结合地震学和岩石力学的结果,考虑了能量的输入和损耗,进行了地震事件的数字模拟。对模型中输出的“地震”事件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的多分形分析,并对自组织临界(SOC)状态进行了讨论,进而得到事件至少在时间域里的分布呈现出层次结构,符合自相似特征。本文的CA模型属于确定性的混沌系统,而对于处在SOC状态下的大量事件的频度和大小的统计与G-R指数律很好地吻合。结果表明,虽然自组织(SO)可能是更准确的地震表征,但SOC仍然是研究地震现象的很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各国地壳上地幔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世界上采用的深部探测地球物理技术主要是地震学方法,七十年代以来,美、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各自的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COCORP、BIRPS、ECORS、DEKORP、LITHOPROBE&ACORP。共完成深地震反射测线4万公里左右,获得了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地球深部构造等方面重要信息,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在不同构造带上实施了1500公里左右的深地震  相似文献   

15.
唐吉阳  唐采 《地震研究》1997,20(4):386-392
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多年来观测的Ar、N2、CO2等断层气体及水氡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与朔望月密切相关的13.4-15天及27.7-30天周期。它是断层气体的潮汐响应,可称之为“断层气体潮”。这为研究地震异常提供了一项新的对比标准。  相似文献   

16.
缑兰兰  苏建 《内陆地震》1997,11(4):345-349
分析认为公格尔山地区计算机测定地震参数精度不太明显的直接原因是使用BLOC86定位程序时初定深度选取不当,根据地震活动图像显示,说明该地区不适合选取固定的初定深度,可以参考的地震波的不同形态来选定相应的初定深度。  相似文献   

17.
泥炭样品不同有机组分的~(14)C测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金辉  彭贵 《地震地质》1997,19(3):86-280
分别用NaClO、NaOH溶液、Na4P2O7和NaOH混合溶液和有机溶剂对采自延庆盆地大王庄两个泥炭样品进行前处理,每个样品获得10个不同有机组分,对这些有机组分的14C年龄测定值进行对比。以探讨泥炭等样品不同有机组分14C测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张学敏  张洪斌 《内陆地震》1996,10(3):269-275
1995年3月19日,新疆和硕县那音克乡发生Ms5.0级地震。震前,乌鲁木齐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气体Ar、CH4、CO2、H2S等和库尔勒地区的断层气Rn相继出现明显的异常。异常具有短期临震性质,主要表现为短期趋势升高,临震突跳。  相似文献   

19.
谢家树  王亚秀 《地震》1994,(1):31-35
本文定义地震的时空距DST格时空转换系数C为:D^2ST=d^2+C^2(△t)^2,d为序列中连续发生的两次地震的空间距,△t为时间间隔。采用60年代来发生在我国5级以上有详细目录的地震序列23个,分别计算了主震后1天,2-3天,4-7天内C的值C1,C3,C7,计算中取DST为相应时间段内地震空间距的最大值。结果表明:(1)若C1>C3>C7,则无强余震发生;(2)若C1≌C3,或C1<C3<  相似文献   

20.
吴忠良 《中国地震》1998,14(4):9-10
目前国际上围绕地震预测问题的争论,很大程度上与地震的自组织临界性模型有关。根据地震SOC模型,地震预测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是一个误解这个误解又是关于地震的SOC模型的诸多误解中的一个。在地震的SOC模型中,地震的能量-频度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