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地壳动力学实验室监测到东京地区平均每天发生16或17次“微震”。在过去的六年中,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已建立了71个台站,以观测约240公里内易发生地震的都市的地震和地壳运动,因为相信观测小震的图象将能对预期的“大地震”预先提供警告。现已观测到,东京地区较大地震的重复发生周期约为60—70年,在东京和横滨港造成了10万多人死亡的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最近的一次大地震。1978年建立了微震观测台网以收集数据,为较大地震之前有微小前震发生的理论提供证据,并希望能及时提醒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关东  相似文献   

2.
1.地磁强度减少,突发现象也时有发生当“某月某日,东京将遭受大地震的袭击”的谈论广为流传时,有时会接到探询的电话。但遗憾的是,以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本不可能作出“某月某日将发生大地震”等的预报。若是有指明日期的预报,恐怕就可以把它看成是毫无根据的胡说。但是,事实上,即使“那一天”未能确定,大地震袭击东京的日子也在时时逼近。同样,发生东海地震的那一天也为期不远了。在此,笔者打算依据观测事实谈谈伊豆半岛、东海地区以及东京都正下方“现在有些什  相似文献   

3.
以东京煤气公司为例,论述了高、中、低压煤气管网的地震实时防灾系统-感震自动隔断系统,地震警报系统、无线电远程监视与操作系统、远程煤气泄漏监测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上周连续两个早晨,东京的市民被较大地震从睡梦中震醒。第二次是9月25日的里氏6.4级(或中强破坏性)地震,东京伤73人,两位老人由于心脏病发作死去,医生说:“他们是吓死的。”这些地震是在关东大地震57周年纪念日后不到一个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发生在9月1日的中午,死亡10万多人,猛烈的大火使东京和横滨成为废墟。地震在日本已成习惯。在世界上每年记录到的地震中,日本的这些岛屿约  相似文献   

5.
零讯     
东京人工造地不能经受大地震据日本《产经新闻》1991年10月9日报道,东京如果发生大地震,80%的人工造地将变成泥浆。东京都所作的“液化”调查认为,如果发生关东大地震规模的地震,东京港26%的人工造地很容易发生液化现象。这份调查指出,东京都正在建设的临海地区,有可能发生液化现象的面积将达90%。所谓液化,是指由于地震等原因,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地盘含水而呈液体状,从而造成建筑物倒塌和下沉。  相似文献   

6.
前言在危及公共土木设施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灾害。地震与季节、时间、气象条件完全无关,而且发生时几乎没有明显的前兆现象。在日本,从北海道至九州,几乎整个领土都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可是,从一个地区来看,大地震的发生频度低,大地震袭击同一个地区要几十年一几百年才有一次,因而,同一代人经历过两次以上大地震的情况极其罕见。因此,过去的受灾经验很难用于下次地震。  相似文献   

7.
我们研制出一种在大地震发生之前数秒钟能够对地震发生做出早期警报的系统。我们假定宽带P波波形的垂直位移是地震的远场震源时间函数。基于地震矩与震源持续时间的关系,当初始P波震相持续时间超过3 s时,我们就可以发布发生了一次震级大于6级地震的早期警报。我们已把这种算法应用于日本宽带观测台站记录到日本近期发生的大地震的宽带地震图。我们发现,真的可能在P波到达后3 s内判断震级超过6级的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东京1200万人正处在危险之中,人们正等待着下次主震的到来。地震随时可能发生:每间隔70年左右就有一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东京,上次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一些科学家正在寻找下次地震将在何时、何地发生及震级有多大的预报方法。东京大学地球和...  相似文献   

9.
1.地震“空区”将成为地震预报的有力手段大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常常会造成超乎人们预料的大灾难。1985年9月19日早上袭击墨西哥城的大地震,使人们又一次体会到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的份量。这样的大地震如果直接袭击东京定会在许多人的心头掠过一幅惨不忍睹的地狱般的景象。1985年9月4日夜晚,东京记录到的烈度为5度的大摇晃,也许是使人们再次认识地震  相似文献   

10.
据1989年1月10日获悉,作为人们担心在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大地震(“南关东大地震”)的防灾对策,日本国土厅正为将东京的23区等指定为“地震防灾对策推进地区(暂名)”进行讨论研究。为此,他们打算在1月底听取由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指定加强地震防灾对策地区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的有关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11.
李光光  赵海  何璇  蔡巍  张娅  裴繁东 《地震学报》2015,37(2):239-248
根据地震活动表现出的网络动力学行为和地震系统所具有的时空复杂性,从复杂网络的角度分析地震活动. 采用基于时空影响域的地震网络构造方法,对地震网络进行k-核解析. 实验结果表明,对地震网络进行k-核解析得到的最高核的节点彼此聚集在一起. 通过分析最高核节点与大地震的位置关系,发现大地震发生的地点与最高核节点所在的位置相邻. 在一些大地震发生前,地震网络的最高核数会迅速增加,在大地震发生时最高核数达到最大值, 大地震发生后最高核数又恢复到稳定状态. 地震网络的k-核解析为我们分析地震系统和研究地震的发生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动态信息     
日本强化地震观测网防范首都地震日本文部科学省日前决定,从2007年起利用5年时间强化覆盖东京及周边地区的地震观测网,详细调查这一区域的地下构造,以防范可能发生的首都直下型地震。据《读卖新闻》报道,强化观测网的措施主要包括在东京和周边8个县设置800处地震计,地震计之间相距5 km,可以感知烈度Ⅱ~Ⅲ度的摇晃。此外,还将增设3处能够探测到烈度小于Ⅰ度的轻微晃动的高灵敏度地震计,目前这类地震计有20处。报道说,强化地震观测网的总费用将达到200亿日元(约合1.7亿美元),文部科学省将为此在2007年度的预算申请中增加38亿日元(约合0.32亿美…  相似文献   

13.
日本保险界最近多次举行会议和发表文章讨论在发生大地震时的对策。日本是从1956年开办地震保险的,当时只保工业方面的危险。1966年颁布地震保险法后,才开始保住户方面的危险。工业方面的地震保险到1982年9月有效保额达17797亿日元,每年收入保险费91亿日元。假如在千叶、东京、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田善一和副教授家村浩和等人研制出了判断地震时受灾桥梁破坏程度和指出恢复方法的专家系统。输入桥梁构造和破坏情况,该系统就能判断出破坏程度、应急措施和正式恢复的施工方法。尽管恢复对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但使用该系统有助于在现场作出决定,所以,不仅在日本有用,还将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制定震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1 四川大地震概况 2008年5月12日西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发生大地震,从中国中部到西部的广阔地区遭到严重灾害.据中国政府发表的信息,到7月1日为止,已有69 195人死亡,18 404人下落不明,374 177人受伤,受灾总数达4 600万人.这次中国内陆发生的四川大地震,因震源在汶川而被正式命名为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震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震发生后,判断地震类型对预测后面有没有地震,有多大地震非常重要。对新疆29次5级地震序列系统分析后得出,b值、h值、P值、△M、k值和能量比均不能准确无误的判断震型;当序列完整程度较好时,k值对判断地震类型有一定意义,能量比有确定性意义;利用能量比对主余型和孤立型地震进行快速判定准确程度较高,而对多震型地震存在错判可能。分析地震序列前期的时频度衰减曲线有可能区分出多震型地震,但快速区分间歇双震型和震群型地震较为困难。发生在盆地边缘及其附近地区是新疆震群型地震在空间分布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震后快速获取发震信息和灾区受灾情况,对于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灾害评估和救援决策至关重要。得益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汇集并交换全国预警实时波形,分析、判断、加工实时波形数据,及时产出地震预警、烈度速报、地震基本参数和震源参数等信息产品,并将其推送到紧急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在泸定 MS6.8 等强震袭来时均成功发布预警信息,为防震减灾及应急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本文详细介绍该平台的整体情况及其所包含的分系统功能,并讨论目前平台的技术特性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94年4月,日本气象厅和广播局等引进了新的地震信息系统。该系统在1994年10月4日的日本北海道东部近海79级地震中发挥了威力,当大的晃动还未开始时,在东京便通过电视发播了该地震的速报。据日本气象厅测定,该地震的发震时间为10月《日晚10时23分。初期微动(P波)到达东京的时间是10时25分30秒。大的晃动(S波)是在其后1分40秒即晚上10时27分10秒传到东京的。与此相应,日本NHK广播局几乎是在P波到达东京的同时,通过综合和卫星电视在屏幕上打出了“北海道地区将发生强烈晃动”的字幕。这比东京感觉到晃动早了一分半钟。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台湾省实时地震监测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中央气象局(CWB)开发的地震速报(RRS)和地震早期警报系统(EWS)的最新进展。该系统利用的是自由场强地面运动仪遥测传输的信号。为地震速报之目的,中央气象局从1995年起在大地震(M> 4级)发生后一分钟之内提供地震烈度图、震中和震级参数,并以电子信息文件形式提供给政府机构和科学家,其可靠性近乎完美,特别是对破坏性大地震而言。利用1999 年集集地震期间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得出了一组经验关系式,以此中央气象局能够在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分钟之内,通过速报系统发布计算出的PGA、PGV和可能的破坏分布情况。这种近实时的破坏评估对震灾快速应急响应和救助行动的展开具有重要作用。快速确定震级是根据自动生成的有效子台网的前10 s记录来实现的。以此为基础,得出一个监测软件,据此我们能够做出30 s之内的地震速报。这是向更实际的地震早期警报迈出的重要一步。从2002年起,该地震早期警报系统已经在中央气象局运行。综合的地震报告大部分能在地震发生之后30 s内发布,平均时间为22 s。当地震发生在距城市不足66 km时由于典型地壳剪切波速为3 km/s,现时的操作系统是无效的,而对于离震源的距离大于100 km的城市来说,前导时间会增加到10 s 以上。在后一种情况下,几秒钟的前导时间将足以使预编程序的应急响应在破坏性强震到达之前启动。  相似文献   

20.
<正>1研究背景Gulia和Wiemer(2019)通过对比大地震前后震源附近b值演化过程,将交通灯系统用于大地震后同等级别地震发生的决策问题。但其给定判断阈值为大地震前b值10%的变化,缺少统计检验依据。2021年5月18日,云南大理漾濞县发生ML 4.7(MW 4.2)地震,19日发生ML 5.0地震,21日发生ML 5.9(MW 5.2)地震,21日发生ML 6.7(MW 6.1)地震。其中,18日ML 4.7、19日ML 5.0地震及ML 5.9地震被认为是ML 6.7地震的前震。此次漾濞系列地震为典型的前震—主震—余震序列,采用基于b值变化显著性评估改进的交通灯系统,对此次漾濞地震序列进行活动性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地震序列性质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