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对虾人工性腺催熟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越赳 《海洋科学》1995,19(6):13-15
我们于1990~1991年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日本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的研究”课题,并在东山县海兴水产养殖场进行日本对虾人工性腺催熟试验,连续2a均获得成功。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l月设备与条件利用3个规格为5.0m×5.5m×1.5m的水泥池作为亲虾催熟池、池上加棚盖,池面用黑布遮盖,池底四周每隔1m左右布气石一个,用于亲虾催熟过程增氧,池中间作为投饵和亲虾栖息场所,不布气石,以免充气时干扰亲虾。1.2亲虾来源和选择亲虾来源于广东惠来县沿海水深50~80m的海区。挑选无受伤、附肢…  相似文献   

2.
白虾人工育苗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化卿 《海洋科学》1988,12(1):42-44
本文以实验生态方法对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繁殖习性、胚后幼体发育及人工育苗进行了初步研究。所得结果:(1)我国北方白虾1年内产生两个世代。越冬后的亲虾在春、夏季产生第1世代,第1世代亲虾夏、秋季产生第2世代。(2)白虾胚后幼体发育到仔虾经过6次蜕皮,即6个幼体期。(3)在打气条件下,以卤虫幼体为饵料进行人工育苗,从幼体培育到仔虾成活率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3.
兰伯隆  孔芳 《海洋与湖沼》1993,24(1):114-120
于1989年11月9日—12月10日,在山东莱州市东方红盐场养殖分场亲虾越冬室内,对35尾异常交配雌对虾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异常交配行为能引起对虾各种疾病,导致亲虾群体质量下降、数量减少。提出在人工越冬亲虾交配季节,应及时将已交配的雌虾选出单独培养,同时在越冬的早期水温较高时,不宜在已交配雌虾池内搭配雄虾。  相似文献   

4.
亲虾耗氧量7.41—22.38毫升/尾·小时,平均值为16.28毫升/尾·小时。幼虾耗氧量1.05—3.20毫升/尾·小时,平均值为1.98毫升/尾·小时。亲虾耗氧量高出幼虾好几倍,如以平均值计算,幼虾的耗氧量只是亲虾耗氧量的12.2%。 亲虾耗氧率0.111—0.302毫升/克·小时,平均值为0.236毫升/克·小时。幼虾耗氧率0.253—0.442毫升/克·小时,平均值为0.352毫升/克·小时。亲虾的耗氧率明显地低于幼虾,如以平均值计算,亲虾的耗氧率只是幼虾耗氧率的67.0%。这与耗氧量的情况恰相反反。 亲虾窒息点1.57—1.82毫升/升,平均值为1.67毫升/升。幼虾窒息点0.32—0.51毫升/升,平均值为0.43毫升/升。在不封闭条件下,亲虾的窒息点平均值为1.85毫升/升,幼虾窒息点(养虾池现场测定结果)平均值为0.86毫升/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工育苗所需的亲虾越来越多,仅北方三省一市,近年来产前从海中捕捞的自然亲虾已在100万尾以上,连同未被利用的死亲虾,损失亲虾总数不下千万尾。减少产前自然亲虾的损失。是发展对虾养殖,稳定增加自然资源可捕量的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人工越冬亲虾的规划和政策,要求到1990年实现养殖亲虾自给。养殖亲虾或秋末捕自然亲虾越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以人工越冬的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为材料,以切除亲虾单侧眼柄的方法配合适当的生态条件,给予优质的饵料和精心饲养管理,促进亲虾提前成熟产卵,并培育出虾苗。亲虾越冬的存活率为52.91%。手术后亲虾存活率和促熟率分别为65.74%和59.12%。手术后10天即有一尾亲虾促熟产卵,大批成熟产卵是在手术后第25天。产卵后的亲虾经过4—7天的培育又能恢复成熟多次产卵,最多的产4次。从亲虾初次所产的卵径大小、受精率、孵化率及幼体成活率都与海区亲虾相接近,唯有产卵量比海区亲虾少,这是因为人工养殖的越冬亲虾个体小,同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远远不如自然海区的生态条件和营养条件等缘故。越冬期间的水温为13.8—16.5℃,海水比重1.020以上。促进卵巢成熟期间的水温为20.3—27.2℃,海水比重为1.017—1.021。投喂新鲜的贝类、小杂鱼虾,投喂量以第二天略有剩余为度。  相似文献   

7.
盐度和Ca2+浓度对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森  王芳  穆迎春  董双林 《海洋科学》2006,30(12):92-96
设计双因子实验研究了水温25.0℃±0.5℃下,盐度(5,15,30)和Ca2 质量浓度(175,350,700,1 400,2 800 mg/L)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耗氧率的影响,实验对虾的湿体质量为0.301 g±0.041 g。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盐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5>R30>R15。其中,盐度15下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盐度5和30下的耗氧率(P<0.05);(2)不同Ca2 质量浓度下,中国明对虾稚虾耗氧率的大小顺序为R2 800>R175>R700>R1 400>R350。其中,Ca2 质量浓度为35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Ca2 质量浓度为2 800 mg/L组对虾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而Ca2 质量浓度为175,700和1 400 mg/L组间对虾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3)盐度和Ca2 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中国明对虾稚虾的耗氧率(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是利用海捕日本对虾,根据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在室内水泥池内采用模仿自然条件,在不损害其生理机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其性腺成熟所需要的生理生态条件的方法,即在自然水温下,采用弱光(在501X以内),雌雄比1:1,池底铺砂(铺砂面积占全面积的1/2,厚度为10~20cm)以及投喂新鲜牡蛎等进行人工越冬促熟。本试验,越冬的水温最低为14.2℃;比重为1.0215~1.0240;pH为8.0~8.5;亲虾越冬池为15m×2m×1m。其结果:越冬亲虾的存活率为85%;成熟率为74%;亲虾的产卵量为15×144~30×104粒;受精率为95%以上;孵化率为90%~95%。试验表明,不采用切除眼柄的方法,同样可达到日本对虾性腺成熟的目的;个体较大(20cm以上),其成熟率和存活率都较高,产卵量亦较多,因此应选用个体大的对虾进行越冬促熟,效果较好。本试验进行了日本对虾生产性育苗,其育苗工艺与其它虾种大同小异。育苗时,幼体的饵料应多样化;当变态进入Z2时,就兼投少量的刚孵出的卤虫幼体,能提高幼体的存活率。采用本方法进行越冬促熟,操作和管理方便,易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一定粒径的转炉钢渣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幼虾和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当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日本对虾幼虾96h的最高死亡率为33.33%;随着钢渣质量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增高;当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其96h的最大死亡率达到了75%。相对于日本对虾幼虾,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中国明对虾幼虾96h的最高死亡率只有36.67%。运用直线内插法求出钢渣对日本对虾幼虾96h半致死浓度为1.62g/L,钢渣对日本对虾的安全浓度为0.162g/L,而在实验条件下中国明对虾幼虾的半致死浓度要明显高于日本对虾幼虾。  相似文献   

10.
邓欢  郭平 《海洋科学》1991,15(4):65-65
1989年辽宁瓦房店横山乡水产养殖公司在人工越冬中国对虾亲虾的眼球内和鳃区发现有大量的线虫存在,其中眼球线虫感染率约达30%,鳃区线虫感染率高达90%。 经调查,亲虾被线虫感染原因与当地沉淀池放养对虾有直接关系。据有关资料报道,线虫是鱼类的常见寄生虫病,越冬期间所用水是沉淀池水,镜检发现沉淀池底线虫很多。证实线虫是由沉淀池水带入越冬亲虾培育池水中,然后再进入亲虾体内。 当线虫感染鳃区后,它要从虾体内吸取营养,再加上线虫排泄物在鳃区的逐渐堆积,使虾呼吸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1.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1):8-10
1亲虾的选购和接运选购体壮、附肢完整、无损伤、无病害、不带菌,并已交配过的、性腺在Ⅲ期以内(包括无性腺的),且体长为22~25cm左右的中型个体的雌虾。雌雄亲虾的搭配比例大多是10:1。采用塑料袋充氧装入泡沫箱空运到机场。塑料袋底部呈方形(45cm×30cm×15cm),上部为圆形(高60cm)。每只塑料袋装水5kg,放入4~5尾亲虾后充氧;塑料袋外另放上一小包冰块(以免途中温度升高);最后泡沫箱加盖封口。2亲虾的催熟与管理2.1斑节对虾的催熟(l)眼柄切除法;(2)光照处理法;(3)营养强化法…  相似文献   

12.
低浓度Zn对中国对虾的亚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Ⅰ. 材料和方法 Ⅰ.1 饲养试验 实验用对虾于1987年8月上旬取自青岛市黄岛对虾养殖场,平均体长为6.5cm(范围为5.3~7.4cm),平均体重3.5g。对虾运回经过几天暂养后,分成3组,每组50尾,分别移入含Zn:0.1、0.5和1.0mg/L  相似文献   

13.
Zn2+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7.4±1.3)℃条件下,以体长(33.23±1.66)mm、体质量(0.7893±0.1518)g的日本沼虾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Zn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毒性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Zn2+不同质量浓度水平下日本沼虾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1)Zn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致死效应与其呼吸生理代谢受阻密切相关;(2) Zn2+对日本沼虾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1.493、0.844、0.643和0.464mg/L; (3) Zn2+对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和日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影响的阈值为0.046mg/L,该值为Zn2+对日本沼虾急性毒性的安全质量浓度;(4) Zn2+对日本沼虾产生轻度胁迫和中度胁迫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046-0.064mg/L和0.064-0.082mg/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亲虾越冬系统的外蓄水池、预热池水、虾池水、亲虾用饵料、虾体及其病患作细菌分析,发现从外蓄水至虾体这五个环节存有细菌等微生物富集过程。稳定的环境、过多的营养、残饵、污物、病虾等是亲虾池细菌富集的要因;不健康亲虾富集并扩散病原微生物。对虾病病因、种类、亲虾成活率等的分析,发现至少31%的疾病与细菌等微生物有关。亲虾成活率与环境微生物一些参数,如几丁质降解菌含量、C/H%和V/H%间有很好的负相关。结果表明,监测亲虾越冬期各类细菌消涨势态,防治病害等是提高亲虾质量数量乃至育苗成功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摘除眼柄诱导中国对虾性腺成熟和提前产卵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开始了不同对虾种类的试验性和商业性养殖,但其种苗来源大多依赖天然虾苗或捕捞怀卵亲虾进行人工育苗。因此,养殖事业的发展常受到天然资源或捕捞怀卵亲虾数量的限制。为克服这种困难,保证育苗有足够数量的亲虾,因而蓄养亲虾性腺迅速成熟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国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凝集素活力及弧菌的诱导动力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罗日祥 《海洋学报》1997,19(4):117-120
实验证明中国对虾血淋巴中存在凝集素。用未经处理的兔血球检测,在正常状态下,春季的亲虾和秋季体长为12~16cm的虾,凝集活力滴度均为32,且对人的A、B、O型红血球均有凝集反应,其反应滴度与兔血球相同。用弧菌诱导时,这种凝集反应的活力可以提高。注射弧菌24h后活力由32上升到128,48h后达到256的峰值,然后又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草虾是十分值得推广的对虾养殖品种,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由于目前用于种苗生产的亲虾,全部是靠从自然海区采捕的怀卵亲虾,致使天然亲虾资源量大为减少,故亲虾价格节节上涨,国际市场上每尾带性腺的母虾价格高达数百美元,这对于育苗经营者来说,无疑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并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研究如何直接采用虾池养成虾作为产卵亲虾,对于推广和扩大该品种的养殖,  相似文献   

18.
吴仲庆 《海洋科学》1988,12(5):49-53
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llatus)是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的重要经济虾类,其增养殖业目前所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是亲虾的人工培育,这个问题不解决,该养殖业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基于此,我们做了人工培育长毛对虾亲虾的实验,以求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氯化钠、碱度对罗氏沼虾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用概率单位法求出了其氯化钠2 4、4 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58、 5.32、 3.4 7、 2 .19g/ L;碱度的 2 4、4 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1.0 2、 37.0 7、 2 7.19、 2 1.54mmol/ L。对氯化钠和碱度混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 ,氯化钠和碱度对仔虾的死亡率影响显著 ,而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碱度 (AL K)与罗氏沼虾仔虾氯化钠 2 4、4 8h L C50 (S)关系式分别为 S=- 0 .12 78AL K+ 9.2 346 ,S=- 0 .0 715AL K +5.530 1。  相似文献   

20.
1997年4月在山东海阳市近海捕获10尾中国对虾,采用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虾池中的病虾为毒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两次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对感染亲虾的胃、腮、卵巢,以及卵和各期幼体进行跟踪检测,对经人工感染的10尾亲虾组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6尾虾的胃样呈阳性,其中4尾为第1次检测出阳性;1尾虾的产呈阳性;2尾虾的卵巢样呈阳性,且其所产的孵子也呈阳性;每尾亲虾产卵所孵化出来的各期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