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潜水含水层水位变动带给水度(μ)、含水层导水系数(T)、以及降雨入渗系数(α)是进行潜水资源评价的几个最主要参数。目前对求前两个参数,多采用野外抽水试验方法。该法虽具有一定优点,但往往由于潜水含水层的滞后给水而抽水延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潜水位变幅带给水度”是表示潜水位发生变化时,贮存或释放出地下水能力大小的一个参数值。它不仅在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八二年以来,国内一些单位正在使用简易筒测法求潜水含水层的疏干给水度。八三年七月,在淮、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工作会议上,山东代表介绍了坑测法求潜水含水层疏干给水度的实验方法,受到与会代表的重视,认为此法简单易行,有其  相似文献   

3.
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一项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其数据准确与否,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结果影响甚大。因此测定给水度应当象测定渗透系数一样,采取野外的方法进行测定,使能代表天然情况。  相似文献   

4.
用潜水蒸发经验公式计算给水度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给水度是指从饱水岩石(土)中,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出水的体积和饱水岩石(土)的体积之比。它是一个无量纲系数,也是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基本的含水层参数。因此,给水度测定方法和计算的研究,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确定给水度的方法主要有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方法对于区域性的地下水资源评价较为实用。而在抽水试验法和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确定给水度的方法中,应用潜水蒸发经验公式的方法广为流行。因此,近三、四年来不少省和地区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张熟  田文法 《地下水》1994,16(4):148-150
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潜水完整井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及水位变动带的给水度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比,认为消除水跃值后单孔稳定流计算结果,与利用非稳定流方法和用带观测孔的稳定流方法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中,贮水系数所释放(贮存)的水量对承压含水层来说完全是弹性水量,而对潜水含水层来说则是由弹性水量和疏干水量组成,只是其中的弹性水量很少,当忽略时,潜水含水层的储水系数就可近似地用其给水度代替。故给水度与含水层的贮水系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进行潜水动态预测所必须的水文地质参数为:潜水的水位 H、含水层的厚度 h 和渗透系数 K、水位变化范围内岩石的饱和差或给水度μ以及渗入补给强度 W。潜水动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基本上决定于这些参数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给水度是潜水含水层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是农田排水设计、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以及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探求给水度的变化规律,我们对细砂在不同的等速下降及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条件  相似文献   

9.
现行给水度计算方法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点给水度计算法,包括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法、单并动态资料分析法、试坑法、筒测法、土壤水分指标测定法等,求得的是空间上某个特定点的给水度。另一类是面给水度计算法,包括一定范围内的水量平  相似文献   

10.
给水度表征岩体容蓄或排出重力水的能力。潜水含水层中,在重力作用下,饱和岩体自然排出的水的体积与岩体体积之比称重力给水度,在数值上等于饱和含水率与田间最大持水率之差。  相似文献   

11.
零通量方法原位测定给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荆继红  韩双平 《地球学报》1998,19(4):423-428
本文简略介绍了零通量面(ZFP)方法原位测定给水度的原理、计算,并给出了在银北平原江南试区人工调控地下水位条件下和天津万军套洼试点天然条件下应用ZFP方法原位测定给水度的具体实例。结果表明,给水度测定值与测参历时有关,对单一岩性而言,其值逐渐增大,经过相当时间后将趋于某一稳定值,其原因是非饱和带释水存在滞后作用,所以它也是反映不同释水过程的一个参数,其值是在一个范围内变化。另外给水度测定值与包气带及潜水位变动带的岩性有关,土层质地越粘重给水度值越小,包气带释水的滞后作用影响越明显。同时,潜水位降落的起始位置不同对多层地质结构的给水度测定值影响也不同。而且给水度的测定值还与潜水埋深及包气带土壤剖面初始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郭敏  万军伟  江峰  黄琨 《地球科学》2017,42(1):155-160
目前对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潮汐效应和水文地质参数求解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福建古雷半岛滨海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潮汐效应和海水潮汐动态的观测, 运用Fourier频谱分析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海水潮汐波动方程(波动特征参数), 并以此作为地下水的边界条件, 推导了潜水含水层地下水潮汐效应的波动方程, 利用最小二乘法以地下水水位波动观测值为目标函数对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重力给水度的比值进行了反演识别, 为类似地区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借鉴, 也为该区后续地下水中溶质迁移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参数计算的优化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根据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确定含水层参数的优化算法。该法不同于现有的配线法,其根据最小二乘法及0.618法原理进行优化计算,从而确定承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弹性给水度及渗透系数等。优点是计算结果比较客观,计算精度比较高。给出了实例计算及与其他相比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潜水含水层井流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在潜水含水层中开展的10组高分辨率抽水试验,探讨了泰斯(Theis)、博尔顿(Boulton)和纽曼(Neuman)3种潜水井流模型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泰斯模型由于忽略了潜水含水层的三维流动和潜水含水层重力释水的滞后效应,因此无法真实反映潜水井流的运动特征和释水机理;博尔顿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抽水试验早期潜水含水层重力给水滞后的主要特征;既考虑潜水含水层重力滞后给水机理,又同时考虑了潜水含水层三维流动特征的纽曼模型最能全面反映潜水含水层井流试验的运动特征和释水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计算参数的测定与估计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几个常用参数(给水度、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和潜水蒸发系数)的测定和估计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通过分析,得到几点新的认识:(1)给水度值同注水的方式有关,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农田表层土壤疏松,且有作物影响,因而其最大值会出现在地表附近;(2)用抽水试验法测定给水度,其值因孔而异;(3)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土壤结构和给水度的关系密切,一般随着埋深的增加,该系数随之减小;(4)不同季节和不同作物,潜水蒸发系数不同,表现在计算公式上的参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施工了一个主抽水井和两个观测井,采用了潜水含水层稳定流完整井多孔、单孔抽水试验的公式法、非稳定流的完整井的半对数直线图解法和基于抽水试验资料处理软件的纽曼模型求参法三种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发现各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差不大,能够相互验证。最后,选取半对数直线图解法的计算结果作为最终计算结果。该研究对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的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晨  文章  梁杏  李霞 《地球科学》2017,42(5):727-733
含水层参数对于定性分析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数值模拟及预报、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江汉平原水文地质参数求解的研究却相对较少.2015年江汉平原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完成杨林尾图幅与陆溪口图幅,选择杨林尾图幅和陆溪口图幅中的4个代表性钻孔,分别做了3组抽水试验和一组压水试验.对抽水数据使用Dupuit公式法结合抽水稳定阶段数据求解含水层参数,同时利用Aquifer Test软件中Theis标准曲线法、直线图解法对抽水试验中非稳定条件下抽水数据对含水层参数求解,得到孔隙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及弹性给水度;利用压水试验工程规范求解基岩裂隙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探讨了利用非稳定抽水试验条件下求解含水层参数方法的可行性及该方法的优势.计算结果表明:杨林尾镇浅层(20.2~64.55 m)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075 m/d,弹性给水度为5.8×10-2;深层(138~160 m)含水层渗透系数为9.89 m/d,弹性给水度为2.3×10-5;陆溪口镇浅层(19.4~36.4 m)含水层渗透系数1.26 m/d,弹性给水度为1.1×10-1;基岩渗透系数为0.012 m/d.通过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对于单孔非稳定抽水试验,对前期水位降深数据筛选分析,同样可以利用非稳定井流理论反演含水层参数,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8.
潜水含水层给水度(μ)是表征含水层给水能力和贮水能力的基本参数。目前对潜水以垂直交替为主的平原地区,多依据水位动态资料,采用不同潜水蒸发经验公式推求μ值。但对潜水位埋藏较深,水平交替为主的已开采地区,如何计算μ值,尚缺乏成熟的方法。下面根据我们几年来对山西省几个洪积扇区地下水动态多年观测研究的结果,介绍一种适于山前地带  相似文献   

19.
潜水含水层井损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潜水含水层稳定流多落程抽水试验所取得的△hw2~f(Q)关系曲线,推导出了潜水含水层中井损计算公式或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潜水含水层中稳定流抽水试验井损的计算方法;对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准确求解水文地质参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蓉琳  何世伟  黄康 《地球科学》2021,46(5):1840-1847
给水度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之一,为探讨潜水含水层给水度的影响因素,设计均质粗砂、均质细砂、上细下粗、上粗下细4种土柱的排水实验,按照一定间距分段降低地下水位,每段降深设计不同排水时间,求取不同水位埋深的给水度.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支持毛细水高度,给水度受地下水位埋深影响显著,其关系可以用非线性函数来表示.排水时间越长,给水度越大,当土柱分段排水时间超过1 h,给水度值稳定.0.6~0.9 mm粒径的粗砂给水度大于0.2~0.4 mm的细砂;当地下水位在土层分界面下20 cm时,上细下粗土柱给水度显著增大,上粗下细土柱给水度显著减小.给水度的大小与地下水位埋深、排水时间、岩土颗粒和潜水面附近及之上非均质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