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现代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对渣尔泰山群的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进行分析 ,认为研究区渣尔泰山群由河流沉积体系、碎屑滨岸沉积体系、浅海陆棚沉积体系和浅海碳酸盐沉积体系组成 ;根据岩石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相序以及地层结构、层序界面等特征 ,在渣尔泰山群内部识别出一个超层序、三个大层序和六个层序 ,其中 SQ1 为 I型层序 ,SQ2 、SQ3、SQ4、SQ5 为 II型层序 ,SQ6为淹没不整合层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对渣尔泰山群形成时的相对古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分析 ,对其层序形成时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音都西群的碎屑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音都西群是内蒙古中部白乃庙岛弧带以北和温都尔庙杂岩以南发育的一套中级变质岩系,为确定白音都西群的地层时代,笔者于稳定的白音都西群地层采集了两块新鲜的变质石英砂岩样品,共进行了100粒碎屑锆石LA-MC-ICP-MS测年。两件样品的锆石特征具相似性,指示其原岩主要是由同期或略早期的岩浆岩风化后就近沉积的产物。所有锆石的206Pb/238U表面年龄介于518~294 Ma之间,与华北板块北缘的古生代弧岩浆岩锆石年龄非常吻合,表明该区古生代弧岩浆岩是白音都西群的主要沉积源区。因此,白音都西群的原岩可能是一套弧前沉积建造,其形成时间应该是伴随着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和古生代弧岩浆作用的整个过程,其后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和变质作用。由于白音都西群被晚二叠世未变形花岗岩(254 Ma)侵入,表明其原岩最终形成到发生变形变质作用应当介于294~254 Ma之间。故推测沿着索伦缝合带的碰撞缝合作用可能发生在早—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3.
宝音图隆起的构造归属仍然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兴蒙造山带中的微陆块,也有观点认为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作为宝音图隆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宝音图岩群的形成时代、构造归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宝音图岩群3件石英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在一岩组(石英岩和石英片岩岩组)、二岩组(石英岩岩组)、三岩组(片岩岩组)中分别获得较可靠的碎屑锆石最小谐和年龄为1 284 Ma、1 319 Ma、1 395 Ma,代表各岩组的沉积上限.结合侵入宝音图岩群中的变质基性脉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95.5±6.8 Ma,将研究区宝音图岩群一-三岩组的沉积时代大致限定在895.5~1 284.0 Ma之间,位于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可以和相邻区域大致形成于同一时期的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群、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群上亚群、化德-康保地区化德群上亚群对比.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可能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本区的响应.宝音图岩群与邻区同时代沉积建造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较为相似,其主要峰值反映的地质事件与华北克拉通所经历的主要构造-热事件可以较好对应,说明宝音图岩群的物源来自于华北克拉通,为华北克拉通边缘的沉积.宝音图隆起应当为华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Composite Stratigraphy of the Sailinhudong Group and Ore-bearing Micrite Mounds in the Bayan Obo Deposits,Inner Mongolia,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Qiao Xiufu Gao Linzhi Peng Y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aiwanzhuang Rd. Fuchengmenwai Beijing Zhang Yuxu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Gao Linzhi 《《地质学报》英文版》1997,71(4):357-369
Based on studie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event stratigraphy, biostratigraphy and lithostratigraph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ailinhudong Group is a part of the Bayan Obo Group. Some trilobite fragments are first found in thin sections of the rock from the lower part of the Sailinhudong Group and some Ordovician acritarchs and chitinozoans are also found in this group. A formationa unit of carbonate seismites is first recognized in the upper part and a huge micrite mound is first identified at the top. Dolomite, the host rock of the super giant Bayan Obo Fe-Nb-REE deposits, is neither an igneous carbonatite nor a common bedded sedimentary carbonate, but a huge micrite mound. It has the same macroscopic characters as the micrite mounds at the top of the Sailinhudong Group, which suggests that they should be of the same horizon. According to the fossils, the Sailinhudong and Bayan Obo Groups should be of the Early Palaeozoic rather than the Middle Proterozoic. The new discovery and new idea will throw l 相似文献
5.
三叠纪是塔里木盆地区域应力场由伸展至挤压的重大转折期,台盆区发育大型挤压坳陷盆地.经过地震层序解释,将台盆区三叠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其顶、底界面均为区域性削截不整合面;内部除了少量削截、上超和下切谷之外,顶超是最为普遍的层序界面标志.进一步的钻井层序对比表明,层序内幕沉积演化独特,湖扩体系域普遍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其沉积物粒度粗,砂体厚;相反,高位体系域三角洲规模小,沉积物粒度细.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挤压坳陷盆地的层序发育受控于逐渐增强-减弱的幕式挤压作用,湖扩体系域对应于挤压增强时期:一方面,基底挠曲沉降加剧,湖盆范围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前隆和周围山系快速隆升,沉积物供给大大增加,甚至超过了可容纳空间的增加速率,导致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的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6.
7.
位于两大构造单元结合带的查干德勒苏地区,中元古代在近EW向裂陷槽内接受了巨厚的含炭质、白云质和火山物质的渣尔泰群滨浅海相沉积建造,铀元素得到第一次预富集;大约1.4Ga前的白云鄂博运动,出现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铀元素得到第二次预富集;晚石炭世末的中华力西运动第Ⅱ幕,形成罕乌拉、英巴岩基的主体,铀元素得到第三次预富集;早白垩世早期的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含有较多的有机质,铀元素得到第四次预富集;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气候干旱炎热,在地表地下水的作用下,铀元素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为查干德勒苏地区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矿化期。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块北缘广泛发育石炭纪-三叠纪岩浆岩,岩浆岩的时空展布及反映的构造背景对研究古亚洲洋的俯冲增生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华北地块北缘中东部,该期岩浆活动的向西延伸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狼山地区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经历了早石炭世-晚二叠世、中-晚三叠世两期构造岩浆作用.其中,早石炭世-晚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8~251 Ma,岩性主要为辉长岩、角闪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辉长岩类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及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岛弧火山岩的曲线类似,花岗岩类具高Sr(>250×10-6,平均值为425×10-6)低Y(6.89×10-6~24.30×10-6)的特点.中-晚三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245~228 Ma,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花岗岩具高K2O/Na2O(1.48~1.58)、低Sr(154×10-6~49×10-6)低Yb(1.01×10-6~1.38×10-6)的特点,稀土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略富集、Eu负异常中等-强(Eu*=0.54~0.23)、重稀土平坦的近似海鸥型,总体反映了后造山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构造判别图解及区域地质资料,结果表明狼山地区早石炭世-晚二叠世为俯冲挤压的构造背景,中-晚三叠世则进入了后造山伸展的构造阶段.狼山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发育的两期构造岩浆作用与华北陆块北缘中东部(330~265 Ma及250~200 Ma)类似,古亚洲洋的向南俯冲形成了华北陆块北缘近东西向延伸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带,华北陆块与其北缘增生造山带拼贴作用的时限为二叠纪末-三叠纪初. 相似文献
9.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油气勘探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领域,研究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特征,认为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经历了四大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大陆开裂、大陆裂谷、新生大陆边缘、成熟大陆边缘),相应发育三个不整合(裂开不整合、分离不整合和陆裾转换不整合),可划分为四大构造层序(大陆开裂层序、大陆裂谷层序、新生大陆边缘层序和成熟大陆边缘层序)”。 相似文献
10.
11.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前中生代岩石构成盆地基底。晚三叠世-侏罗纪进入了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早白垩世为断陷盆地全面发展期,晚白垩世为坳陷期,其后表现为挤压抬升状态。发育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个含油气系统,部分坳陷生、储、盖条件及其组合十分优越,勘探实践证实有过油气运聚,显示了盆地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目前需要抓住勘探重点,从有利区带和圈闭人手,注重湖相沉积演化的特点和岩浆岩对烃源岩演化及油气成藏的影响,寻找突破口,打开该区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乌拉特中旗赛音呼都格地区渣尔泰群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主期)褶皱样式为不协调褶皱,发育大型的同斜褶皱,构造应力场方向为NWW-SEE向;晚期褶皱以宽缓弯曲的形式,横跨叠加在主期褶皱之上,主要表现为轴面面理在走向和倾向上的波状弯曲,区域主压应力为近EW向.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青山印支运动厘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与下伏地层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年代与岩浆活动特征和各种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证实了大青山地区存在强烈印支运动。构造样式和构造要素组合特点表明大青山印支运动是一次强烈逆冲推覆、褶皱造山运动,形成了东西向展布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和褶皱构造,构成了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在地壳构造变形过程中伴随有强烈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岩株和岩墙。大青山地区印支构造运动的确定对研究阴山—燕山板内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和地球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东乌旗碱性侵入岩的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东乌旗西部的碱性侵入岩为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组合,含钠铁闪石.采用LA-MC-ICP-MS锆石U-Pb法对2件碱性花岗岩样品进行年代学研究.定年结果分别为272.3±0.7 Ma和271.7±0.7 Ma,属早二叠世晚期.13件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显示:碱性花岗岩具高SiO2(72.62%~78.46%),富碱(K2O+Na2O=7.54%~9.80%),贫CaO(0.66%~0.91%)、MgO(0.07%~0.31%)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87~0.99,碱性指数NK/A为0.91~1.04,属准铝质-过碱质碱性岩系列;稀土总量中等(∑REE=146.4×10-6~389.0×10-6),轻重稀土分馏均较弱-(La/Yb)N 3.74~6.83],强烈的负Eu异常(δEu为0.12~0.36);贫Ba、Sr、P、Ti,富Rb、Th、U、Hf等元素,显示“A1”型花岗岩的特征.石英正长岩与碱性花岗岩相比较,Ba的含量(554×10-6~1230×10-6)显著高于后者(Ba=74×10-6~207×10-6),Eu负异常缺失(δEu=0.94~1.24),可能由岩浆源区深度的差异造成的.二者均具非常低Sr(27.20×10-6~157.00×10-6,2个样品大于100×10-6)和高Yb(2.08×10-6~7.26×10-6,除P24-11-1为1.36×10-6)的特征,与板内花岗岩特征一致.综上,我们认为东乌旗碱性侵入岩可能为造山后-非造山伸展体制岩浆作用的产物,标志着大约在272Ma兴蒙造山带部分造山演化可能处于造山后向非造山构造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Pb及少量Rb-S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至少经历了奥陶纪、石炭纪—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以及三叠纪等4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奥陶纪岩浆活动时限在508~454Ma,出露面积少,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经历较强的变质变形作用。石炭纪—早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1~299Ma,分布面积最少,岩石组合为辉长岩、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有弱变形或未变形。中晚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为271~253Ma,出露面积最大,岩石组合有富含暗色包体的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少量的角闪正长岩。三叠纪岩浆活动时限为250~224Ma,出露面积较大,岩石组合有白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碱性岩。这些广泛分布的多期次岩浆活动表明四子王旗地区在此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作用过程。奥陶纪岩浆活动和石炭纪—早二叠世岩浆活动可能与古亚洲洋多次俯冲作用相关。中晚二叠世岩浆活动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作用有关。三叠纪岩浆活动与造山后伸展作用及岩石圈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西部北山地区中、上二叠统双堡塘组地层古生物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实施甜水井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对内蒙古北山地区神螺滩一带原划绿条山组进行剖面测制,发现其为一套成分成熟度较低的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可与双堡塘组对比。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双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化石,并建立了3个生物组合带。下部为Parallelodon olseni-Nucundata cf. cuiluanernsis—Schizodus subquadratus组合带,时代为中二叠世,上部有Isognomen sinensis-Euchondria sinensis-Wilkingia cf. komiensis和Wilkingia elegans-Schizodus pinguis-Aviculopecten cf. beipeiensis组合带,时代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7.
18.
对国外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的几点思考及L-H-T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国际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认为,层序地层学概念及其基础理论体系需要完善。表现为:(1)地震地层学的地震层序不同于层序地层学之沉积层序;(2)基于海陆相应用差异,1992年开始层序地层学由经典三分模式向现行四分模式转变,使得层序地层学发展更趋复杂化;(3)现行四分模式对应的基准面旋回实际上是非周期性的,与岸线迹线不相符;(4)简单介绍了基于经典三分和现行四分模式所修改的L-H-T层序地层学模式。重新定义层序为“一套成因相关的以残留最大水泛面及其相对应的不整合界面为界的相对整合的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对其中段沙湾子-大老虎店段进行了重点解剖.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结合构造形迹特征,对该断裂带的构造演化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大地构造意义.该断裂带在航磁、重力及深震剖面上都有明显的反映.对断裂带上韧性剪切带、碎裂岩带、推覆构造、断层、褶皱等构造形迹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是一条自新太古代至今长期活动的构造活动带,控制着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达茂旗哈尔陶勒盖地区蛇绿岩的堆晶岩为橄榄岩 辉石岩 辉长岩组合,即为PPG型;通过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首次从辉长岩中识别出有玻安岩存在,为本区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从岩类学方面提供依据;玄武岩具洋脊玄武岩特征,但俯冲带组分(Th等)富集;在混杂带内分布有泥盆纪岛弧型中-中酸性火山岩,整合于硅泥质岩之上。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本区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应为SSZ型,既形成于初始俯冲,在俯冲带之上(弧前)形成新的洋壳,并逐渐向岛弧演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