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基于色素萃取液三维荧光光谱(EEM),利用支持向量机技术建立了3种常见有毒赤潮藻的荧光识别分析技术。选取3种有毒浮游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获得其色素萃取液的三维荧光光谱(EEM);利用Daubechies7(db7)小波对浮游藻色素萃取液EEM进行分解,并利用Bayesian判别分析选择最佳识别特征光谱;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建立有毒赤潮藻的荧光识别分析技术。该技术对单种藻的识别正确率为100%,对于88个测试集混合样品,当赤潮藻相对含量为10%、20%、30%、40%、60%、80%和90%时,海洋卡盾藻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66.7%、66.7%、100.0%、100.0%、100.0%、100.0%和100.0%,东海原甲藻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50%、100%、100%、100%、100%、100%和100%,球形棕囊藻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0.0%、50.0%、25.0%、60.0%、100.0%、100.0%和100.0%。可见,当3种有毒赤潮藻相对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也即处于赤潮发展期时,该技术就可对其快速进行准确的识别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氯化钠(0,0.05%,0.10%,0.20%,0.40%,0.80%,1.60%,3.20%,6.40%和12.80%)对体湿质量为1.041~1.104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的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30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氯化钠显著地影响对虾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换效率,而对摄食量和吸收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0.80%氯化钠水平,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3.20%,6.40%和12.80%氯化钠水平,但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5%的甲醛,-20°C冰冻和液氮是常见的浮游动物保存方法。本文以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为研究对象,以湿重、干重和碳、氮含量为生物量指标,研究了上述几种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华哲水蚤,湿重、干重、碳和氮含量,在用甲醛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81.03%、14.20%、7.02%和1.13%;冰冻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66.56%、22.34%、10.30%和2.14%;液氮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91.85%、26.65%、11.25%和2.41%。对于强壮箭虫,湿重、干重、碳和氮含量,在用甲醛保存2个月后,分别变为鲜重的104%、9%、3.49%和0.69%;冰冻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73.15%、12.39%、4.82%和1.02%;液氮保存2个月后,分别下降为鲜重的70.72%、11.22%、5.23%和1.13%。在保存初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后趋于稳定。甲醛保存方法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氮,冰冻的影响最小。中华哲水蚤的生物量受各种保存方法的影响要小于强壮箭虫。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盐度对幼鱼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作者将平均体质量为(7.16±0.07)g的大菱鲆(Scophthal musmaximus)幼鱼分别饲养在盐度(12、18、24、30(对照组)和36)水体中60 d。结果表明,不同盐度下,幼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总量、非必需氨基(NEAA)总量和呈味氨基酸(FAA)总量分别在69.25%±0.37%~74.85%±1.26%、31.70%±0.11%~33.74%±0.28%、31.29%±0.44%~34.60%±1.26%和24.20%±0.66%~26.98%±1.02%,从高到低依次为36组30组12组18组24组,36组均显著高于24组(P0.05)。支链氨基酸(BCAA)总量、EAA/TAA、EAA/NEAA、FAA/TAA分别在14.94%±0.34%~15.37%±0.18%、44.57%±1.20%~45.78%±0.26%、80.40%±3.93%~84.42%±0.89%和34.95%±0.70%~36.41%±1.33%,各盐度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在40.41±1.23~44.46±0.54,30和36组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脂肪酸(TFA)总量和非必需脂肪酸(NEFA)总量分别在88.65%±0.68%~89.66%±0.32%和85.11%±0.78%~86.38%±0.37%,12和30组均显著高于18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总量和EPA+DHA总量分别在34.95%±1.01%~36.88%±0.64%和23.53%±1.30%~25.74%±0.25%,从高到低依次为36组30组24组12组18组,各盐度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必需脂肪酸(EFA)总量在3.28%±0.04%~3.58%±0.10%,各盐度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在27.51%±0.37%~29.83%±0.35%,12组显著高于36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6组大菱鲆幼鱼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有所改善,其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得到提高。研究成果可为大菱鲆渗透压调节的能量代谢机制及肌肉营养品质的环境调节机理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海参科(Holothuriidae)中4种海参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糙参、乌皱辐肛参、荡皮海参蛋白质含量69.61%~72.32%,总氨基酸57.47%~68.99%;脂肪0.41%~1.12%,不饱和脂肪酸40.92%~54.74%;灰分8.48%~18.33%,常量元素Ca含量最高,Mg、K、Na次之,微量元素中Fe最高,Zn、Cu、Mn、Mo、Se次之,Cr较低,Co未检出;粗多糖在2.56%~7.23%,乌皱辐肛参的粗多糖含量较高。黑乳参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80.73%,总氨基酸68.99%;脂肪仅含0.1%,不饱和脂肪酸在26.53%;灰分含量9.25%,常量元素由高到低顺序K、Mg、Ca、Na,而P的含量较低,微量元素中Zn含量最高,Fe、Mo次之,Co痕量;粗多糖含量较低为2.28%。分析发现黑乳参与其它3种海参营养成分有明显差异,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用海参。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杂交子代的肌肉营养成分特征以及与双亲的差异,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显示,杂交子代中水分含量为72.95%,低于其亲本的水分含量(大黄鱼:73.67%,小黄鱼:74.06%),说明杂交子代具有低水分的特征。杂交子代的粗蛋白含量为16.94%,显著高于双亲(大黄鱼:15.98%,小黄鱼:16.07%)。杂交子代粗脂肪含量(4.95%)显著小于大黄鱼(5.39%),显著大于小黄鱼(4.64%)。在16种检测的氨基酸中,杂交子代的氨基酸总量(74.71%),与大黄鱼(71.44%)差异不显著,但是显著高于小黄鱼(71.11%);必需氨基酸总含量(30.76%)显著高于大黄鱼(29.24%)和小黄鱼(29.28%)。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3种鱼的营养价值的从高到低依次为:杂交子代大黄鱼小黄鱼。杂交子代的呈味氨基酸总量高达28.86%,稍高于大黄鱼(27.69%),显著高于小黄鱼(27.37%)。杂交子代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高于双亲,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介于双亲之间;杂交子代的PUFA/SFA(57.46%)同样介于双亲(大黄鱼:56.54%、小黄鱼:63.52%)之间,均高于脂肪酸组成的推荐值(40%),是理想的脂肪酸。综上所述,小黄鱼和大黄鱼的杂交子代营养价值高、肉味鲜美,具有非常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测定兔血清中硫酸多糖药物聚甘古酯的高效液相-柱后衍生荧光色谱方法。以盐酸胍为衍生试剂,采用离子排阻柱Aminex HPX-87H(300mm×7.8mm),0.005mol.L-1H2SO4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1,荧光检测,外标峰高法定量。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0μg.mL-1。高、中、低3种浓度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4.28%,4.05%,5.97%,6.78%,5.32%,7.68%。高、中、低3种浓度的相对及绝对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92.32%,94.76%,94.44%,72.07%,73.42%,70.77%。本方法可准确、快速测定兔血清中聚甘古酯的浓度,为其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了1个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水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海水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南美白对虾肌肉的蛋白质含量为 19.1%~ 2 3.3% ,平均为 2 1.2 % ;脂肪含量为 0 .79%~ 1.14% ,平均为 0 .97%。肌肉氨基酸组成中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5 .5 5 %~ 36 .95 % ;富含 Glu(3.2 0 %~ 3.32 % ) ,ASP(2 .0 9%~ 2 .16 % )等鲜味氨基酸 ,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矿物质含量丰富 ,尤其是 Ca、Mg、Zn、Fe、P;维生素的含量一般。海水养殖虾肉与淡水虾肉相比 ,营养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小新月菱形藻保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建华  王如才  赵强 《海洋学报》1998,20(2):108-112
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的保存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小新月菱形藻用不同的方法保存3个月,其最高存活率分别为:(1)在20℃下,15.0%的SAM8组为76.4%,1.5%的抗生素组为54.6%,0.1%的防腐剂组为45.3%,对照组仅为35.4%.(2)在0℃下,10.0%的SAM8组为98.4%,1.5%的抗生素组为78.8%,0.1%的防腐剂组为63.1%,低于对照组(65.5%).(3)-30℃下,10.0%的DMSO组为84.6%,10.0%的甘油组为83.1%,对照组为46.0%.为微藻的浓缩保存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通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湖南省大通湖所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成蟹,按商业品级和雌、雄,测定了其各部分含量和各项营养成分。该湖所产河蟹符合正宗中华绒螯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大闸蟹形态特征。肌肉、肝脏及性腺三大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38.13%,壳、鳃、胃及心脏四大非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51.56%,另有10.31%为血淋巴和组织液;3个指标分别比阳澄湖大闸蟹36.72%、53.26%、10.02%相差1.41、1.70、0.29个百分点。大通湖一级、二级商品蟹可食部分各高出阳澄湖5.29%和2.43%,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阳澄湖6.83%和3.60%,9项微量元素总和与阳澄湖相当,17种氨基酸总和比阳澄湖高6.78%和4.20%,鲜味氨基酸比阳澄湖高10.69%和4.94%。但以上各种指标雌、雄蟹之间均存在差异,且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组成方面雄蟹优于雌蟹。  相似文献   

11.
三疣梭子蟹雌雄隔离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193亩池塘中开展三疣梭子蟹雌雄分养和雌雄混养对比试验。其中雌雄分养面积93亩,亩产商品蟹182公斤,平均壳宽12.6厘米,平均个体重230.1克,成活率40.2%。与雌雄混养相比,亩产量提高了53.6%,成活率提高了1.51倍。专家鉴定认为,梭子蟹雌雄分养,方式新颖,效果明显,技术水平属国内先进。  相似文献   

12.
盐田制卤区改建对虾养殖池,进行大面积养虾和小面积精养高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1) 小面积精养中国对虾,取得了平均体长12.09cm、亩产605.45kg的高产新记录,达全国先进水平; (2) 从换水率为20%、25%、30%的三个试验池的对虾产量看,日换水率以选择20%较为经济;(3) 对虾养殖分批收获试验和大面积养虾均取得了丰收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4—1986年烟单14号玉米田间试验的大量数据,作者在引进弹性系数概念后,建立了烟单14号夏玉米产量的非线性模型: Q=Ay~α_1y~β_2y~γ_3e~ε通过对模型中弹性系数的统计分析,提出大面积烟单14号玉米不同产量水平增产的途径,低产水平区(<250公斤/亩),着重提高亩穗数:中产水平区(250—400公斤/亩),在一定亩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穗粒数;高产水平区(>400公斤/亩),提高粒重对产量的增产效益较大。  相似文献   

14.
梭子蟹池塘沉箱式单养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九九九年至二000年,我们分别在威海张村水产总公司养虾三场和崮山镇对虾养殖场进行了三疣梭子蟹池塘沉箱式单养试验,试验选择甲幅达4cm的暂养苗进行分隔式养殖,避免了蟹间的相互残杀,平均成活率达85.4%,养成平均体重303.5g,平均亩产商品蟹318.8kg,平均亩利税7229.42元。  相似文献   

15.
缩短栉孔扇贝养殖周期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被人们誉为海珍品。据我们试验,缩短栉孔扇贝养殖生产周期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选择好的海区 通过六个养殖周期的实践证明,栉孔扇贝生长速度的快慢与海区环境条件有重要关系。理想的海区包括: 1.海区潮流要畅通,受大风、浪影响较少,流速选择在0.25—0.5米/秒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6.
假晴东方鲀人工育苗获得41.8mm种苗351000尾,每立方水体出 苗860尾。越冬成活率91.6%,增重率61.8%。利用室内水泥池及养虾土池 养成商品鱼,分别获得1969 g/m3和 208 kg/亩的收成。  相似文献   

17.
栉孔扇贝筏式养成水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筏式养殖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工养殖扇贝的重要养成形式。但养殖水层、养殖方法及其解说却各不相同。为了探求栉孔扇贝筏式养成的合理水层,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81年4月—1982年11月,在荣成县俚岛湾以相同的筏养形式,进行了不同水层的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了主养团头鲂的合理放养密度;配养品种的最佳选择及放养比数;优质配合颗粒饲料;驯化投饵;水质调控等高产技术。试验结果:19.59亩水面,总净产鱼种13130.0kg,平均亩净产鱼种670.04kg,其中团头鲂亩净产397.50kg,平均尾重33.97克,亩纯收入3350.66元,投入产出比为1:2.33。  相似文献   

19.
海湾扇贝与海带轮养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于1984年秋至1986年春在胶州湾西部进行了两次海湾扇贝与海带轮养试验;利用同一组养殖筏,夏秋养殖海湾扇贝,冬春养殖海带。1985年平均亩产海带1000kg及海湾扇贝2700kg,盈利3732.6元;1986年平均亩产海带1400kg及海湾扇贝3300kg,盈利4850.7元。轮养能降低养殖成本,从而使胶州湾的海带养殖变亏为盈。  相似文献   

20.
李宏宇  陈波 《海洋科学》1987,11(5):48-49
为了探讨网箱养虾的可行性,研究网箱养虾技术,1986年我们在普陀县六橫岛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网箱养殖试验,并在1只9m~2的网箱里养成对虾45.2kg。即5.0222kg/m~2。现将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