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老的地籍图———《潼关图》据古籍载,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地籍图作为一个地图品种,就已应运而生。《周礼·地官司徒》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忧邦国。”“小司徒之职,……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  相似文献   

2.
<正>缘起古代中国将地图称作"舆图"。工作关系,这几年我查阅了大量历代舆图,也对"舆图"的词源作了一点研究。"舆"原意是车辆,引申为大地。古人把地图称舆图,看风水称勘舆学。《史记索引》:"天地有覆载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覆,对应天之盖;载,对应地之舆;"载"字,跟车关系紧密。楚国的宋玉,曾作《大言赋》,记录了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于阳云之台,楚王要几位吹牛皮,谁吹的好,赐谁坐。  相似文献   

3.
孙果清 《地图》2005,(4):89-90
元朝测绘名人辈出,绘有多种内容详尽的全国舆图,遗憾的是没有被保存下来。元代至顺年间刻本《事林广记》中有一幅“大元混一图”,但该图作为书籍中的插图,绘画又十分简略,不能代表元朝绘画舆地图的真正水平。而我们从现存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可以看出元代绘画全国性舆地图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孙果清 《地图》2003,(6):50-53
自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潮盛行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地人感应”的风水说。也就是专门为相宅相墓而用的所谓“堪舆学”。至今,堪舆学说在中国已流传了2000多年。那么,为什么称之为堪舆?堪舆初指为何?《论衡·讥日》曰:“堪舆历历上诸神非一,圣人不言,诸子不传,殆无其实,天道难知。”可见堪舆是神,并且是一些与天有关的诸神。关于堪舆具体是什么神,诸家说法不一。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解释:“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义也。”这种引申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堪舆术追求天、地、人协调的理想,成为后人对“堪舆”二字的理解。堪舆术绝大部分应用于建筑活动中,来判断吉凶,所以堪舆逐渐也就成为风水的代名词。自晋代以后,风水便在中国盛行起来,讲述堪舆不能没有图表,因此,堪舆地图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遥遥摩天,孤峰独立,势若天柱,参天入云。名声显赫的太白山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位于陕西眉县以南30多公里。太白山命名由来已久,最早见于《魏书&#183;地理志》。《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取太白金星之意,故名。另有一说:因冬夏山顶积雪常白而得名。古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谚语,成为闻名遐迩的关中八景之一。这里地理条件独特,气候瞬息万变,其高、寒、险、雄、幽的鲜明特色,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因而成为旅游登山爱好者所仰慕和向往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6.
杨浪 《地图》2011,(1):138-138
星期天去报国寺,一个小伙子的摊上有一幅《大清天下中华各省府州县厅分布全图》,纸质,四条屏,看似木板印刷,纸边有残,左图上角有“乾隆二十五年”字样。小伙开价800,最后竞还到100,于是本来就生疑惑的我索性放下,小伙还在背后悻悻地埋怨“看你就没诚心要”。之后来到潘家园老张头的摊上,居然也挂着那么一幅。老张说:“开价600,要是您要,100也成。”  相似文献   

7.
张友春 《地图》2004,(2):78-79
我自幼随父母来到杭州,在这“人间天堂”一住就是五十多年,也可算是“老杭州”了,人人都赞叹西湖的美,苏东坡说她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因为水光和山色的交相辉映,才造就了这一方天下闻名的胜景。这么多  相似文献   

8.
万邦 《地图》1999,(1):58-59
《辞海》对历史地图一词是这样拴释的:历史地图——专题地图之一。表示人类历史时期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及政治、军事、文化的地图,对历史事件的地点、空间联系及地理环境提供明显概念。如反映历史时期疆域、政区、历代政治形势、国内外战争(人民战争、民族斗争等)、民族迁徙、地理环境变迁、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历代舆地图》。仲国历史地图集》均为重要的历史地图。碑海》上没有“古地图”这一词条,但对“古’有这样的释注:①早已过去的年代。与“今’湘对……②历时久远的。如古树;古画……③旧;原来…·‘·(其它不相关的从略)…  相似文献   

9.
朱鉴秋 《地图》1992,(1):36-37
《广舆图》是明代罗洪先根据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考订增广而成的一部地图集,在我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图集约在1540年编成,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清嘉庆四年(1799年)的200多年中曾多次刻印。各版《广舆图》卷首都有罗洪先所撰《广舆图》序,其中有一段涉及《广舆图》图幅数及“副图”的文字: “……仰维大明丽天声教,无外远轶,古今可以观德,作舆地总图一;内畿外邦,域民建守,小  相似文献   

10.
甄国宪 《地图》1992,(4):37-38
我国清末著名学者杨守敬集舆地学之大成,曾编绘刊行《历代舆地图》共三十四册。这是一部巨大的历史地图集,时代始于春秋,止于明代。我国各代史书中《地理志》中的地名基本上都标注在图中。成为我国地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杨守敬还有一部同样重要的地图作品——《水经注图》,直至今日仍无同类地图作品能替代,是专家、学者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图集之一。杨氏《水经注图》目前已十分罕见,根据  相似文献   

11.
《地图》1995,(2)
浙江的“地图之最”虞南浙江省的地图制图有着悠久的历史,浙江的“地图之最”大致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成图情况。笔者根据现存的地图资料,大体分为舆地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将浙江的“地图之最”介绍中给读者。一、舆地图在郡县图志中,最早有浙江地名的是唐元和八年李吉...  相似文献   

12.
孙果清 《地图》2008,(3):98-99
明代朝廷规定每三年造送地图一次,制度十分严格,不得有误。各省下官员按章办事,绘制了不少省级地图集(册)。遗憾的是这类地图大部分已散佚,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据目前所知仅有《南直隶舆地图说》、《江西舆地图说》残本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3.
《地图》1991,(3)
我国具有悠久的地图绘制历史,自古就有许多优秀地图作品。可惜因古地图摹绘和保存的不易,许多已散失。所以自宋代起,人们设法把地图绘制在石碑上以传世,是谓地图刻石(或称地图石刻图)。文化古城苏州拥有许多珍贵的地图刻石,如闻名遐迩的《平江图》、《墬(地)理图》、《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等。这是因为:一,姑苏向为人文荟萃之地,自古留下许多绘图精品;二,苏州地区一带云集许多镌刻高手,刻技娴熟,尤以镂刻细腻、端方见长;三,苏州西南濒临太湖,太湖特产的太湖青石,堪称嘉石良材,“碑石黝黑如漆,特殊坚固”,“石皆黝碧光亮可鉴,扣之清越作磬声。”这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使苏州的地图刻石得以勃兴而驰名。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还有一块鲜为人知而又颇具价值的石刻图——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编绘的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相似文献   

14.
《地图》1994,(2)
百年遗图救凯撒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英军先遣队被德军和阿拉伯人围困在西奈沙漠中的一座碉堡里,弹尽粮绝,每人只剩500g水了。危急关头,哨兵引来一位白发老人,老人对队长凯撒大尉说:“我叫辛克,我保存着拿破仑给你的信。”“什么?拿破仑皇帝!别开玩笑了,...  相似文献   

15.
孙果清 《地图》2008,(4):120-122
《江西舆地图说》系中国明代省级地图集之一,图中未注绘制年代及作者,根据图的内容推测,约为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成图。  相似文献   

16.
《地图》1989,(1)
我们知道,地理事物分布的范围很广,难于直接观察。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经常、广泛、充分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这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地获得新的地理知识,还能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识图用图呢?我们认为应培养他们具有“三会”和“四能”的基本功。一、“三会” 1.会看懂地图上的图例:每一张地图都有图例,说明图例是识图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图例,使学生看懂图例中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从而了解图上各种事物的位置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江阴市国土资源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和“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的要求,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实施“江阴市数字国土工程”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2004年2月河南省遥感测绘院受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委托,以1:1000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和数字地形数据库为工作底图,查清江阴市澄江、云亭、夏港、南闸、月城、  相似文献   

18.
廖小韵  郝晓光 《地图》2010,(1):21-21
<正>"舆"在《辞海》中有6种语意:车、乘坐、抬、众人的、对差役的称谓,还有一种语意是"地"。作为"地"的语意是这样的:古代"舆"指车子的方形底盘,与之对应是一般车子上面的圆形华盖,而"天圆地方"  相似文献   

19.
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将帛书古地图分别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其绘制年代当在文帝初期以前。谭其骧先生则提出把《驻军图》定名为《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图》。其年代问题也属“汉初说”。另一种意见,以吴承国同志为代表,他认为“马王堆地形图系秦代江图”。我同意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的看法,将古地图分别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地图绘  相似文献   

20.
详细地介绍了时分制视频立体观察的原理及其在摄影测量领域的具体应用,同时对“基于微机的数字视频立体测图系统”从原理到实践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