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土高原生态退耕的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退耕是调整陆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应对土地利用过度干扰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科学掌握退耕格局与耕地格局演变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市为典型区,从生态退耕的整体特征、地形因素及区域差异等角度,探究生态退耕以来其耕地变化及退耕状况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生态退耕致使延安市耕地面积由2000年的11 752.80 km2减少为2013年的9149.93 km2,退耕面积为2756.85 km2,退耕指数为22.15%,且退耕耕地主要转化为林地、草地,占退耕面积的95.29%;耕地与退耕面积主要分布于6~15°、15~25°坡度及第II级(925~1115 m)、第III级(1115~1275 m),且2005-2013年的生态退耕速率均高于2000-2005年的生态退耕速率;县域退耕面积及退耕程度均呈现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分异特征,而退耕重心与耕地重心均在延安市几何中心以北的安塞县与宝塔区边界,且生态退耕的重心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耕地重心则由北向南迁移。本文通过对延安市生态退耕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可为黄土高原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生态保育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3年,省委省政府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立足省情,把握规律,作出了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战略决策.<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搞好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到2007年,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达60%以上.<纲要>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具体目标,并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纳入了生态省建设的指标体系.吕祖善省长与各市市长签署的生态省建设责任状中就包含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5[109]号)的要求,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矿产资源的开发应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对牡丹江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脆弱生态系统的特征入手,选取景观分离度、分维数倒数、破碎度3个反映景观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的景观格局指数,并结合土壤侵蚀强度构成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敏感因子,针对研究区地形,以景观生态适宜度作为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的表征,构建了牡丹江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前后景观类型脆弱度均表现为旱田>建设用地>水田>林地>未利用土地>水域>沼泽>草地;(2)研究区生态脆弱度表现为以脆弱度高值区为中心呈环状向四周递减的趋势,脆弱度高值区面积比重由退耕前的21.57%减小到退耕后的17.11%,脆弱度低值区面积比重由退耕前的63.14%增加到退耕后的67.66%;(3)生态脆弱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200~400m的海拔高度,0~8°的坡度范围内,且退耕后面积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低值区域则分布在>300m海拔高度的各个坡度范围内,且退耕后面积比例呈上升态势。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状况。概言之,退耕还林缓和了研究区生态脆弱度状况,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向良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3年,省委省政府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立足省情,把握规律,作出了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战略决策。《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要求: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搞好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到2007年,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达60%以上。《纲要》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出了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文明涵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以及全面发展的文化伦理和生存理念。美丽天空白云飘,多么好的风景!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期特稿《军民融合谱地质新篇》,指出地质领域的军民融合不是简单的军转民或是民  相似文献   

8.
近日,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区界线勘测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该项目由焦作市国土资源局主导,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建设。为了保护焦作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科学利用北山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焦作市特设立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区,制定了首部地方性法规《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相似文献   

9.
正矿山生态环境彻底改变,矿山生态环境全面恢复,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走上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轨道,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打好"青山工程"攻坚战的征程中,省国土资源厅科学调度、狠抓落实、积极创新,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思维,努力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向纵深挺进,实现了"开门红"。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关键节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仍面临着问题和挑战、障碍和压力、不确定性和风险等重重困难。对于我们而言,"青山工程"只是刚刚起步,生态文明建设仍在路上。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4年以来,丽水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立足于生态资源的优势与环境保护,着力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安全等八项工程,随着生态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讯     
正声音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5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国策,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的战略要求,为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地质勘查工作的协调发展,依据近年来的经验做法、生态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今后地勘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一、地勘工作生态保护现状1、贯彻中央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省委省政府根据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立足省情,把握规律,作出了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战略决策。《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搞好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  相似文献   

14.
4月中旬,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农村经济委员会、省统计局,组建5个检查组,代表辽宁省政府对全省各市2008年度市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一是检查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重点检查自然灾害损毁、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情况。二是检查基本农田面积变化情况。重点检查非农建设占用、生态退耕、绿色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青海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就做好青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做出指示批示。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立省战略,在生态环境整治上重拳出击,刮起生态整治"风暴",全力整治破坏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彰显了以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作风落实"生态保护第一"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国土资源部门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负着基础性、先导性职能角色,将"生态保护第一"要求贯穿于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是当前全省国土资源部门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6.
行业资讯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金句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8年5月18~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环境遥感四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快速发展的遥感技术显著推动着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的提升,有效支撑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从1980年天津—渤海湾环境遥感试验开始,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保护各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回顾了我国生态环境遥感技术近40年的发展,通过典型或重要应用案例,系统梳理了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对地观测能力、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应用的发展历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发展主要表现在应用领域逐步扩大、监测精度明显提升、监测时效大幅增强;对地观测能力发展主要分为国外卫星为主期、环境卫星发展期、高分卫星应用期3个阶段;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全国生态状况定期调查评估、污染防治攻坚战、应急与监督执法等方面。本文结合国家战略和技术发展,对今后生态环境遥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任务挑战,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重要原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大规模的耕地、放牧、捕鱼活动使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数百条小河小溪已不复存在,湖水深37.5m下降到现在的25.3m,1963年~1996年33年间牧草地单位鲜草产量下降了37.4%。恶化的生态环境促使沙暴频繁发生,加速了沙丘迁移,迫使居民数次搬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环湖地区生态治理要以退耕还草和牧草地建设为主线,全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在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建设用地空间越来越紧张的双重引力下,通过矿地平整、实现矿地利用就成了各级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改善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更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