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流域地貌对活动构造的响应,采用DEM数据对流域地貌进行量化分析是当前新构造研究的热点。本文以SRTM DEM为数据源,在流域分割基础上,提取了白浪河、潍河、沭河、沂河4个跨沂沭断裂带的流域、共计148个亚流域的地貌参数,包括流域面积-高程积分(HI)、河长坡降度(SL)、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和流域盆地形状指数(Bs)4个单一流域地貌参数及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at)的综合地貌参数。结果显示:区内亚流域HI值均小于0.35,表明区域流域演化阶段属于老年期;流域地貌参数在沂沭断裂带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昌邑-大店断裂(F1)北部和鄌郚-葛沟断裂(F4)南部有较高的Bs值,安丘-莒县断裂(F2)南部有较高的SL、AF值,沂水-汤头断裂(F3)中部和鄌郚-葛沟断裂(F4)北部有较高的HI、SL和AF值;总的来讲,AF和Bs与区域活动构造空间关系较为密切,SL的异常峰值区很好的显示了历史强震发生地的构造活动强度,HI响应程度较弱;按照Hamdouni和Irigaray的Iat值分级标准显示,强构造活动区域集中在3个区域:一,过汞丹山向SE方向的莒县方向延伸;二,零散分布在沂南以东且断续向SE向的左山方向延伸;三,沿东地堑的活动断层和F1层分布。前两个区域与沂沭断裂带西侧的一组NW-SE的区域断裂一致,第三个区域与沂沭断裂带活动断层(F5)和F1一致。流域地貌分析结果所得到的强构造活动区域中可能存在的活动断层之前和活动断层之后的响应过程,将为未来区域地震的发生提供流域地貌空间信息,可能会为地震预测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3.
云开地块周边断裂带的地质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粤西云开地块周边断裂带包括吴川-四会断裂带、罗定-广宁断裂带和博白-岑溪断裂带。这些断裂带的雏形可能在加里东期已经形成,主要表现为断裂带侧沉积相的明显差异。海西印支期,由于桂东南地体N→SE向的碰撞拼贴,罗定-广宁断裂带被罗宁推覆构造的韧-脆性前锋断裂带所叠加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康西瓦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详细调查了康西瓦断裂带发育的断层崖、断层陡坎、地震破裂带、错断山脊、拉分盆地、挤压脊、偏心洪积扇、错断水系等新构造运动形迹,这些新构造运动形迹表明了康西瓦断裂带在晚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并兼有正滑运动分量。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EM)分析表明康西瓦断裂西端终止于塔什库尔干谷地东部的瓦恰河谷内,东端与著名的阿尔金断裂带相连。如果以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为参照系,康西瓦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左旋走滑累积位移量可达 80~85km,根据断裂带 8~12mm/a的长期走滑速率,推测康西瓦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开始于约10Ma。结合我们获得的断裂带两侧岩浆岩的年龄,表明康西瓦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开始时代为晚中新世,现今康西瓦地区的构造地貌格局很可能是中新世晚期以来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秀沟盆地是发育在东昆仑走滑断裂带上的一级拉分盆地,位于该断裂带西大滩-东大滩段与托索湖段的左阶连接部位。本研究通过解译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结合野外高精度实时差分GPS(RTK-GPS)测量数据,对秀沟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发育了晚第四纪地表地震破裂带、次级走滑拉分盆地、错断阶地陡坎、错断冲积扇等典型走滑构造地貌特征。其中秀沟盆地东北部发现约50km长,而且保存完好的地表地震破裂带,很可能是1902年秀沟盆地东北部M7.0级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在破裂带的长度上,它与1963年发生在其东部阿拉克湖段的M7.0所产生的40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相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表明,冲积扇上发育的河流T3阶地与T4阶地之间发生了90m左右的水平断错累积位移,根据同一海拔高度沉积物的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测定资料得出的T3和T4阶地的形成年龄分别是 6276±262a和 8126±346a,估算出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全新世以来的平均走滑速率为12.9±2.9mm/a。此外,遥感影像解析和野外测量指示晚第四纪冲积扇发生的累积错断距离为2970±30m,根据这些推测冲积扇形成年代约为 297±19kaB.P.,由此估算出秀沟盆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长期平均走滑速率为10.1±0.8mm/a。两者结果接近,表明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秀沟盆地段晚第四纪以来有比较一致的走滑速率。  相似文献   

6.
跨越中蒙边境线的戈壁天山断裂带是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东西展布约700 km。通过解译分析Landsat ETM卫星遥感影像和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戈壁天山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及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戈壁天山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断层陡坎、系统的水系错位、挤压脊等典型的走滑构造地貌类型。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还显示3处系统水系错位,均受戈壁天山断裂左旋走滑运动的影响,表现出系统的左旋水平位错。结合历史地震数据、先存的基底构造和断层系统,本区地震活动性呈现出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此外,发育在断裂带上的3个大型挤压脊构造中:Karlik Tagh和Gurvan Sayhan就位于走滑断裂的终端,其走滑分量减弱并逐渐转为以逆冲分量为主的构造特征。Nemegt Uul位于2条不连续的走滑断裂的汇合和叠置部位。走滑断层均穿过了挤压脊构造,同时伴随有逆冲作用分量,造成了挤压脊沿走向和垂直走向上的构造地貌生长,显示了是陆内造山带演化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资断裂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自立  吴伟成 《铀矿地质》1991,7(3):137-145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华南沿海地区进行了地面地质调查和显微构造研究,从而对华南沿海的深圳-五华断裂带,吴川-四会断裂带,合浦-北流断裂带和钦州-灵山断裂带的形态参数、性质、活动期次、活动方式及其变换等进行了比较构造研究,并对某些断裂的近期活动的幅度和速率作了概略的估算。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断裂的规模越大,它们的活动性越强。但是,对于同一条断裂带,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沿带的活动强度是不一致的。这种差异还导致各断裂带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方式、期次在时间上的不同步。至于破坏性地震的发生。除了它们在断裂带上所处的特定的构造部位外,介质条件与其密切相关的变形特征,都是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红河—金沙江断裂带,根据地质结构的差异可分为北段羌塘向北叠瓦逆冲断裂带,中段三江—哀牢山向东叠瓦逆冲断裂带,南段河内—中建正反转走滑断裂带。北段和中段均由三组基本平行的叠瓦逆冲断层构成,显示以强烈挤压为特征,但后者相对较弱;南段则经历了古近纪由挤压反转为拉张,形成一些断陷构造,新近纪又反转为挤压,断陷转变为坳陷,形成河内、莺歌海及中建等坳陷。该南段的主断层为正反转构造逆冲带的前锋太平断裂带,与原先人们所认为的不相同。红河—金沙江断裂带的挤压特征总体上由北往南逐渐减弱,其演化受特提斯构造活动所控制。断裂带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在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断坳结构盆地中油气显示较好。  相似文献   

10.
内蒙狼山地区活动构造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红河断裂带入海后的延伸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地质研究》2000,(12):22-32
  相似文献   

12.
彭灌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彭灌断裂带的宏观及微观变形特征。宏观构造,显微构造特征反映出该断裂带为一条脆性逆冲推覆断裂,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碎裂作用。断层主要产于中生代地层之中,并有叠置的推覆岩片夹于其中,主要活动时期是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3.
黄小巾  吴中海  黄小龙  罗睿洁 《地球科学》2018,43(12):4651-4670
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程海-宾川断裂带是一条正断与左旋走滑运动兼具的复合型活动断裂,起着调节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重要作用,并控制着区域的主要强震活动.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遥感影像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提取该区的关键构造地貌信息,对其第四纪分段活动性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程海-宾川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及空间差异性.其北段的金官-程海盆地主边界断层以正断层活动性质为主,并具有整个断裂带上最高的垂直活动速率;中段的期纳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且具有最高的走滑活动速率;南段宾川盆地东缘边界断裂也以正断层活动为主,但垂直活动速率略低于北段.总体上看,程海-宾川断裂带第四纪期间的垂直活动性由北往南降低,水平走滑活动性由中段往南北两端降低.在活动强度方面,程海-宾川断裂带百万年尺度的长期活动速率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垂直活动速率主要集中在0.09~0.69 mm/a,水平走滑速率在0.20~1.40 mm/a.整体而言,程海-宾川断裂带中多数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以"中等"和"弱"为主.但历史地震活动表明,其不同段落上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值得关注,尤其是历史强震活动相对空缺的中南段.   相似文献   

14.
15.
玛纳斯河是天山北麓最大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山前地貌对构造活动有明显的响应.根据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北麓在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下,在山前依次形成了3排褶皱低山丘陵和第四排正在发育的西湖隆起.冲积扇也在历次构造运动中不断向北推进,呈串珠状发育.褶皱丘陵内阶地的也发生了拱曲变形.这些特征反映了自第四纪以来,天山北麓随着天山主体在不断抬升,并且持续地由南向北推挤,使山麓范围不断地向盆地方向扩张.  相似文献   

16.
17.
渤张断裂带的构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贵廷  叶良新 《地质科学》1999,34(3):375-380
渤张断裂带形成于中生代,为剪张性断裂带。中新生代以来渤张断裂带一直活动,并控制中新生代沉积和火山活动。中生代至老第三纪早期(42Ma 之前)渤张断裂带为右旋走滑的剪张性断裂带,而老第三纪中晚期以来(42Ma 以来)渤张断裂带转为左旋走滑的剪张性断裂带,并控制了渤海盆地的油气分布和现代的地震活动。近期,沿渤张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说明渤张断裂带仍在活动。  相似文献   

18.
吴中海    张岳桥    胡道功   《地质通报》2014,33(04):391-402
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都是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地质工作。在综述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基本含义、相互联系与区别、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最后,重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活动构造体系和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9.
新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都是开展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地质工作。在综述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基本含义、相互联系与区别、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最后,重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活动构造体系和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相似文献   

20.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总被引:78,自引:9,他引:69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冲断层为界,盆地的基底下插于天山山脉之下。天山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主要由前震旦纪古陆碎块、古生代陆缘岩系和洋岩石圈残片等组成。从构造方面看,该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可以划分为15个单元。大致以东经90°线为界,以西地区南侧的南天山碰撞带为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北侧的古陆碎块和其间的碰撞带呈北西走向斜列展布,构成巨型帚状构造;以东地区为相间排列的近东西走向的古活动陆缘或岛弧及其间的碰撞带。天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古洋盆关闭以后,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