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方格星虫酶解物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方格星虫酶解物组和云南白药组进行止血实验,并建立小鼠全皮层创伤模型。将方格星虫酶解物制成膏状,每天上药一次。于术后3、5、7 d分批各处死5只小鼠,固定7只用于拍照。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伤口愈合率、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创面羟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方格星虫酶解物组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愈合率,缩短掉痂时间、创面宽度,调节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促进胶原蛋白沉积,伤口愈合较好,残留疤痕不明显。【结论】方格星虫酶解物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效,其作用机制与止血、调节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促进胶原蛋白沉积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方格星虫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格星虫粗多糖(CSG)能够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胸腺萎缩和脾萎缩,明显拮抗白细胞减少,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没有明显的增重作用;对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方格星虫多糖粗品(CSG)和精制多糖(SG1和SG2)能够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且能与ConA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酶解海参性腺并分析其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采用外源性蛋白酶水解工艺制备海参性腺酶解产物,通过酶解效果比较分析,考察其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结果】确定木瓜蛋白酶为水解用酶,利用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14 h、酶添加量3 000 U/g、料液比1∶40;酶解液灭酶后经离心、浓缩、干燥后得到粉状海参性腺酶解物,其主要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蛋白肽48.4%、矿物质16.8%、粗脂肪12.4%、水分9.8%;酶解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39、5.83 mg/mL。【结论】海参性腺酶解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肉酶解产物的解酒防醉作用。【方法】以乙醇脱氢酶(ADH)激活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响应面优化三角帆蚌肉酶解工艺,制备三角帆蚌肉酶解产物(Enzymatic hydrolysate from soft tissue of Hyriopsis cumingii, EH),并测定EH对饮酒小鼠醉酒状态、血液中乙醇浓度和肝脏ADH活力的影响,以评价其醒酒活性。【结果】选用中性蛋白酶为实验用酶,三角帆蚌肉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2.0 h、酶解温度50.0℃、料液比1∶3、加酶量1 000 U/g,在此条件下ADH激活率为18.30%。小鼠摄入EH300 mg/kg时,饮酒小鼠醉酒只数少,酒后90 min血乙醇浓度已降至8.80 mmol/L,肝脏ADH活力上升至7.64 U/mg。【结论】三角帆蚌肉酶解产物能够显著激活肝脏ADH,降低血乙醇浓度,具有较好的醒酒功效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酶解工艺条件,并研究酶解产物及其超滤组分对体外培养的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及睾酮分泌的影响。【方法】以多肽得率为参考标准,对木瓜蛋白酶酶解牡蛎的加酶量、初始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通过MTT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浓度牡蛎酶解产物及其超滤组分对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及睾酮分泌的影响。【结果】木瓜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3 000 U/g,初始pH 6. 5,酶解温度62.5℃,酶解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其多肽质量浓度为14.95 mg/mL;牡蛎酶解液及其超滤组分在0.25~1.0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增加TM3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中,5 ku和5~10 ku超滤组分细胞增殖活性及促进睾酮分泌活性均最强。【结论】牡蛎酶解产物及其超滤组分可有效增强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分泌睾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等边浅蛤(Gomphina aequilatera)肉的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超滤组分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等边浅蛤肉,利用3ku超滤膜对等边浅蛤肉酶解产物进行超滤分离,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评价小于3 ku和大于3 ku两个超滤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等边浅蛤肉具高蛋白低脂肪特点,其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丰富。细胞实验表明,3 ku组分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及吞噬中性红能力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其中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细胞相对增殖率高达126.22%;动物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 ku组分能够极显著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程度、半数溶血值(HC50)、抗体生成细胞数、吞噬指数及NK细胞活性(P0.01)。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均表明3 ku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优于3 ku组分。【结论】等边浅蛤肉酶解产物的3 ku超滤组分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参酶解液对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尾部血栓模型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分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350、700、1 400 mg/kg)剂量组,采用海参酶解液和生理盐水连续30 d灌胃处理,以角叉菜胶制备小鼠尾部血栓模型,计算24 h和48 h时黑尾长度占尾部总长度的百分比即黑尾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灌胃海参酶解液前后与对照组比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海参酶解液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小鼠的黑尾比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海参酶解液低剂量组小鼠黑尾比率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灌胃海参酶解液组小鼠血浆中的FIB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小鼠血浆中的FDP及t-PA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海参酶解液对模型小鼠体内血栓的形成具有改善和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牡蛎酶解产物改善小鼠学习记忆的功效作用及其营养成分组成。【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牡蛎获得牡蛎酶解产物,测定其氨基酸及无机元素的含量;采用跳台实验、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喂食高(3.0 g/kg)、中(1.5 g/kg)、低剂量(0.75 g/kg)的牡蛎酶解产物及药物吡拉西坦(1.6 g/kg)30 d的正常小鼠进行行为学测定。【结果】牡蛎酶解产物无机元素含量丰富,谷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为15.7%,牛磺酸及锌质量分数分别为2.85 g/100g、175 mg/100g。高剂量牡蛎酶解产物能延长跳台消退实验小鼠的潜伏期;高、中、低三剂量牡蛎酶解产物均能降低避暗消退实验错误动物数,且高剂量牡蛎酶解产物能显著延长避暗消退实验小鼠的潜伏期(P 0.05);高、中、低三剂量牡蛎酶解产物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实验小鼠上台前的路程及潜伏期(P 0.05),且高剂量牡蛎酶解产物能显著提高空间探索实验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P0.05)。【结论】牡蛎酶解产物具有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功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石斑鱼加工副产物的生物价值,对石斑鱼头中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分离与功能性质分析。【方法】以珍珠龙胆石斑鱼头为原料,采用生物酶解法,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酶解产物经不同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进行分离,对分离各级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石斑鱼头酶解产物的最佳制备条件是:风味蛋白酶添加量3 000 U/g,在pH 7.0,酶解温度为45℃、底物质量浓度300mg/mL下酶解4.5h,得到的石斑鱼头粗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为(20.27±1.28)%。分子质量3 ku的酶解产物(EHH-1)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3.18±1.17)%,抗氧化活性最显著,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_(50)值分别为0.35、4.60、0.46 mg/mL;在pH4.0~8.0之间均具有较好溶解性,氮溶指数达到(75.08~87.50)%,热稳定性达到(70.00~82.00)%,乳化活性为(23.52~37.45)m~2/g。【结论】石斑鱼头酶解产物分子质量3 ku的超滤级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与良好的功能性质,在天然抗氧化剂和食品加工领域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黄鳍金枪鱼(Thunnusalbacares)副产品(鱼头)提取鱼油的工艺参数。【方法】以鱼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超高压处理压强和保压时间,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关键酶解工艺参数。【结果】建立鱼油提取率与加酶量、液料质量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之间的回归模型,加酶量、液料质量比、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鱼油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加酶量、液料质量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当超高压处理压强200 MPa、处理时间10 min、加酶量(质量分数)为1.125%、液料质量比为1∶1、酶解温度65℃和酶解时间60min时,根据质量法计算,鱼油提取率达99.51%,与模型预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回归模型较好地描述超高压结合酶解提取鱼油的工艺过程,优化的工艺参数可有效提高鱼油提取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海参酶解液对高糖高脂所致的斑马鱼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组,和海参酶解液高剂量(1.0m L/L)治疗组、低剂量(0.5m L/L)治疗组各1组。每天利用高浓度葡萄糖(质量分数2%)系统浸泡及高胆固醇(质量分数10%)饲料饲喂诱导斑马鱼高糖高脂模型,高低浓度海参酶解液浸泡治疗。14 d后进行新鱼缸潜水行为实验,取鱼体匀浆进行组织各生化指标的检测,包括葡萄糖(Glucose, Glu)、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皮质醇(Cortisol, Cor)浓度。【结果】新鱼缸行为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斑马鱼的行为学实验都有明显差异,其中焦虑型行为潜伏期、冻结次数和冻结时间等抑郁型行为增加,探究型行为顶部转移和顶部时间减少,而1.0 mL/L高剂量海参酶解液可以逆转这些变化。模型组葡萄糖、总胆固醇、皮质醇浓度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给予海参酶解液治疗后,高剂量治疗组对模型组的葡萄糖、总胆固醇及皮质醇浓度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结论】海参酶解液可以通过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中糖脂水平来改善抑郁样行为和应激激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进一步挖掘海洋贝类潜在的降血糖功能。【方法】选用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为原料,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制备工艺。【结果】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e)等三种海洋贝类的闭壳肌酶解产物均对a-葡萄糖苷酶、a-淀粉酶和脂肪酶具有抑制活性;正交试验和响应面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制备a-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最佳工艺:复合蛋白酶酶添加量5 500 U/g,酶解温度57℃,酶解pH=7,酶解时间4 h,其酶解液中小肽含量21.64 mg/mL,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达到31.53%。【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可优化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孔径陶瓷膜澄清处理罗非鱼鱼肉蛋白酶解液的澄清效果。【方法】考察200 nm和50 nm陶瓷膜的膜通量、透过液理化特性随处理时间的变化以及膜的清洗条件,采用凯氏定氮法与福林酚法分析蛋白质含量,全自动色差计测定色差值。【结果】在批处理模式(TBM)、循环流量20L/min和跨膜压力差0.06MPa条件下,200 nm和50 nm陶瓷膜的膜通量均于操作11 min后达到平稳,分别为91.0 L/(m2·h)和71.0 L/(m2·h);透过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于操作10 min后达到平稳,蛋白质回收率分别为87.58%与85.84%;陶瓷膜可明显降低酶解液的色差值,脱色澄清效果较显著,且50 nm比200 nm的效果好;采用质量分数为0.5%HNO3和0.5%NaOH分步清洗方法,200 nm和50 nm的陶瓷膜的膜通量可分别恢复92.56%和88.75%。【结论】陶瓷膜过滤适合用于罗非鱼肉蛋白酶解液澄清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前处理方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优化牡蛎短肽制备工艺。【方法】在确定高效酶种类和前处理方式的基础上,以氮回收率、短肽得率为指标对酶解时间、料液比、酶解温度、加酶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利用响应面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短肽得率为响应值,进行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结果与结论】牡蛎经80℃热处理10 min后使用动物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佳。响应面结果显示,最佳酶解工艺为料液比(g/m L)1∶3.9、温度47℃、加酶量3 300 U/g、自然pH(6.5)、酶解3 h,其短肽得率为(58.53±1.20)%,比原酶解工艺提高24.8%。  相似文献   

15.
以蓝圆鲹为原料,酶解蓝圆鲹鱼肉蛋白制备小分子肽。运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蓝圆鲹蛋白酶解的工艺条件,探讨了酶种类和添加量、液固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多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0.10%,液固比2∶1,酶解温度54.4℃,酶解时间3.18 h下,多肽提取率为32.35%。  相似文献   

16.
以罗非鱼鱼鳞胶为原料,制备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有抑制活性的降血压肽。以水解度(DH)及ACE抑制率为指标,筛选水解鱼鳞胶的最适酶种,并对其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超滤技术对所制备的降血压肽进行分离纯化,比较不同组分的ACE抑制率,测定高ACE抑制率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并运用MALDI-TOF-MS法分析其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是水解鱼鳞胶最适酶种,在50℃、pH7.5、料液质量体积比1∶5、酶与底物质量比(mE/mS)1.5%条件下,酶解6 h,酶解液的ACE抑制作用最强,其水解度DH 73%,ACE的抑制率76.15%。酶解液经超滤分离所获得的分子质量小于2 000 u的组分对ACE抑制率最高,达83.15%;该组分的氨基酸主要含有Gly和Pro,含量分别为22.04%和11.40%;该组分分子质量范围为1 300~2 000 u。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马氏珠母贝免疫活性肽,以马氏珠母贝全脏器为原料,利用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对其进行酶解,然后通过超滤系统收集分子量小于3 ku的酶解液。采用细胞培养方法,以体外免疫活性为指标,利用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Capto Q强阴离子交换色谱等对马氏珠母贝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与筛选,获得2个具有免疫活性的肽段,利用电喷雾静电场离子阱串联质谱分别对2个活性肽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个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5.0,肽序列为Ala-Arg/Pro-Met;另一个别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4.0,肽序列为Val-Arg。在浓度0.3 mg/m L时,2种肽能显著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表明这2种肽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Fat-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经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中枢炎症模型,测定抑郁样行为糖水偏好度和悬尾实验、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及其吞噬能力、脑炎症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CD11b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用以研究Fat-1对LPS诱发的炎症和抑郁样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野生型小鼠中,LPS降低小鼠糖水偏好度,延长悬尾静止不动时间,增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吞噬能力,上调CD11b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而LPS不能引起Fat-1转基因小鼠出现上述类似变化。侧脑室注射LPS可引起野生型小鼠炎症反应和抑郁样行为,而Fat-1转基因小鼠可通过脑内和体内合成n-3 PUFAs抵抗LPS诱发的上述抑郁样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扁舵鲣(Auxis thazard)的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中分离鉴定具有较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抗氧化肽。【方法】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扁舵鲣,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检测指标,通过超滤、凝胶过滤层析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抗氧化肽,再经过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Xevo G2-XS QTOF)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酶解产物中获得3种抗氧化肽,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β-丙氨酸-1-甲基-L-组氨酸(241 u)、Gly-Ala-Gly-Gly-Pro(357 u)和Val-Glu(246 u)。【结论】扁舵鲣的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含有抗氧化活性的肽类,可为其抗氧化肽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考察不同提取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提取时间对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波吉卵囊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显著性表现为氢氧化钠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58.5℃、氢氧化钠浓度0.305mol/L、提取时间68 min,此时提多糖取率为11.86%,与模型预测值11.93%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提取温度、氢氧化钠浓度和提取时间对波吉卵囊藻多糖的提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