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索1龄刀鲚(Coilianasus)在池塘中不同养殖时期的营养价值和需求。【方法】2018年7月18日投放刀鲚,于7月26日起至11月1日每约30d取样1次,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1龄刀鲚不同养殖时期鱼体的一般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刀鲚鱼体水分质量分数为73.54%~80.5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1.42%~3.97%,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4.55%~16.13%,粗灰分质量分数为2.38%~2.99%。在不同养殖阶段的刀鲚鱼体中均检出28种C12―C24脂肪酸,分别为9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FA以C18:1n9c为主,其在总脂肪酸中占比均超过25%,PUFA以C18:2n6c和C18:3n3为主。SFA从53.98%逐渐降至32.65%,其中10月和11月SFA依次显著降低(P0.05)。PUFA在7-9月较低,10、11月分别显著增加至26.26%和28.71%。不饱和脂肪酸(UFA)从7月的45.86%依次显著增加到11月的67.35%(P0.05),主要与C18:3n3、 C20:2、 C20:5n3(EPA)、 C22:6n3(DHA)和C22:5n3(DPA)含量显著增加有关。∑n-3PUFA/∑n-6PUFA的比值先降后升,最小值为0.61,最大值为2.55。SFA的逐渐降低和UFA逐渐升高导致SFA、UFA的比值从1.18显著降低到0.48。【结论】1龄刀鲚粗蛋白含量相对稳定,粗脂肪含量较低。建议在1龄刀鲚养殖中增加活饵料的密度和适口饵料的种类,在饲料研发中提高饲料配方中粗脂肪含量并优化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水平配合饲料对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稚虫生长及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9.46%/20.67%(EG1组)、34.97%/24.02%(EG2组)、30.48%/27.37%(EG3组)、25.99%/30.72%(EG4组)和21.50%/34.07%(EG5组)的饲料,饲喂体质量为(2.45±0.40)g的光裸星虫稚虫12周,测定稚虫的生长指标及体壁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结果】随着碳水化合物水平降低、蛋白质水平升高,各饲料组光裸星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EG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性高于其余4组(P<0.05);EG2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EG3组、EG5组(P<0.05),但与EG1组、EG4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平饲料会影响光裸星虫稚虫体壁的水分及其干物质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P<0.05),而各组的其他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则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当饲料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4.97%/24.02%时,光裸星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且不会影响其体壁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分析和评价金枪鱼鱼卵营养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金枪鱼鱼卵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组成。【结果与结论】金枪鱼鱼卵水分质量分数为(68.76±0.35)%,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1.00±0.06)%,粗脂肪质量分数为(7.10±0.12)%,粗灰分质量分数为(1.60±0.0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得鱼卵中含有丰富的Mg、Ca、K、Na、Fe等金属元素。鱼卵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天冬氨酸(Asp)次之。鱼卵中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色氨酸被水解),占氨基酸总量的40.17%;8种非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9.92%;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80.47%,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关于理想蛋白源的标准。另外,鱼卵中有10种不饱和脂肪酸和5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4.44%和51.56%。其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主要脂肪酸,三者之和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0.90%。鱼卵中磷脂含量丰富且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多,可作为优质的脂肪酸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方格星虫酶解物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方格星虫酶解物组和云南白药组进行止血实验,并建立小鼠全皮层创伤模型。将方格星虫酶解物制成膏状,每天上药一次。于术后3、5、7 d分批各处死5只小鼠,固定7只用于拍照。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伤口愈合率、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创面羟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方格星虫酶解物组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愈合率,缩短掉痂时间、创面宽度,调节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促进胶原蛋白沉积,伤口愈合较好,残留疤痕不明显。【结论】方格星虫酶解物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效,其作用机制与止血、调节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促进胶原蛋白沉积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军曹鱼(Rachycentroncanadum)幼鱼脂代谢相关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将军曹鱼幼鱼分别在自然水温(30.5±1.0)℃(对照)、(20.0±0.5)℃条件下养殖7 d,并在1、4、7 d时采集各组血清、肝脏、肌肉和腹腔脂肪(intraperitoneal fat, IPF),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HO)、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等生化指标,以及肌肉、肝脏和IPF的脂肪酸组成。以油红O染色切片观察肝脏组织。【结果】低温胁迫过程中,军曹鱼血清TG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T-CHO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HDL在前4 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之后显著低于对照组;LDL 1 d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之后呈显著上升趋势;血清T-AOC在7 d内均呈下降趋势,MDA在显著上升后又呈下降趋势;肝脏组织油红O切片结果显示,有脂滴分布不均的现象;低温胁迫对军曹鱼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提高肝脏和IPF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比例。【结论】低温胁迫导致军曹鱼幼鱼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并积累大量MDA,军曹鱼从提高血清TG含量、增加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LDL、减少HDL)、调整肝脏和IPF中脂肪酸组成方面响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盾形陀螺珊瑚最佳的活体饵料。【方法】共设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设置5个重复,进行为期45 d的喂食实验,测定不同饵料喂食条件下(轮虫、卤虫、小球藻)盾形陀螺珊瑚生长率、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轮虫、卤虫、小球藻等三种饵料中,盾形陀螺珊瑚最适宜的活体饵料是轮虫,其钙化率、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饵料,其钙化率比卤虫组和小球藻组分别高出59.3%和420%,蛋白质分别高出66.7%和60.7%,脂肪含量分别高出18%和71.7%。脂肪酸结果显示轮虫喂食下珊瑚C24:1、C22:6两种脂肪酸比例偏低。【结论】轮虫是盾形陀螺珊瑚较合适的饵料载体,能够显著增加珊瑚的钙化率、蛋白及脂肪含量,但仍需进一步解决其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缺乏的问题,为珊瑚提供更均衡的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酶解工艺条件,探讨其酶解液对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在确定实验用酶和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水解度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得到最适酶解条件。以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NO量和吞噬能力来评价酶解液对免疫细胞的促进作用。【结果】以动物水解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组合用酶效果最佳,方格星虫酶解的适宜条件为pH 7.0、加酶量5 000 U/g、液料比3∶1,55℃酶解5.2 h,其水解度为38.92%;以此条件得到的酶解液进行实验,酶解液质量浓度为0.9 mol/mL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30.57%,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NO能力为56.2μmol/L,吞噬能力D(540 nm)值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方格星虫酶解液对细胞免疫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光裸星虫体壁、肠道、肾管、吻、收吻肌以及体腔液细胞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APDH、β-actin、TUB、TBP以及UBC等常用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通过ge 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以及在线内参筛选工具Ref Finder对8个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评测。【结果】8个内参基因均可获得特异性扩增产物,但稳定性各异。通过累计积分法综合了4个软件给出的稳定性排序结果,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综合排名为TBP(1)TBP(2)UBCGAPDHTUB(2)TUB(1)β-actin(2)β-actin(1)。【结论】TBP(1)在光裸星虫全组织中的表达最稳定,可作为最适单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9.
测定广东湛江、广西北海、福建漳州等地4个主产区的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光裸星虫群体间营养差异。结果表明,光裸星虫体壁的水分的平均质量分数为(79.39±1.81)%,体壁干品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0.54±3.11)%、(1.45±0.27)%和(9.75±2.14)%。体壁干品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呈味氨基酸(DAA)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63.91±1.78)%、(21.76±0.63)%、(32.23±0.64)%;含量最高的5种氨基酸中,4种为呈味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质量分数9.51±0.26%为最高,天冬氨酸(6.58±0.22)%为其次。光裸星虫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氨基酸分别是蛋氨酸和缬氨酸。4个群体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总量(TAA)、呈味氨基酸质量分数(DAA)等营养指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EAA)、EAA/TAA、DAA/TAA、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NEAA)、EAA/NEAA等指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光裸星虫是一种优质的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珍珠龙胆石斑鱼背、腹部肌肉的营养成分与挥发性风味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鱼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用常规分析法检测鱼肉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结果】珍珠龙胆石斑鱼含肉率达到71.03%±3.88%,鱼鳞与皮质量分数高达9.60%±1.67%。背、腹部肌肉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干基)分别为85.19%和77.47%,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6.44%和12.00%,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为0.45;背、腹部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氨基酸评分(AAS)分别为86和81,氨基酸指数分别为80.06和72.61,均为赖氨酸含量最高,氨基酸评分(AAS)分别为156和140;背部肌肉中5种鲜味氨基酸总量(7.26%)较腹部(7.09%)略高,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60.11%和45.54%,EPA+DHA的含量是腹部肌肉的11.5倍,质量分数达20.42%,ω-3/ω-6 PUFA为9.56;背、腹部肌肉分别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0与52种,腹部肌肉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60.25%,其不饱和醇类与醛类对其肌肉的总体风味起重要贡献。【结论】珍珠龙胆石斑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赖氨酸、精氨酸、EPA和DHA的优质海产经济鱼种,其背部肌肉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于腹部,是优质的ω-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来源;背、腹部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丰富,腹部肌肉的鲜味优于背部肌肉。  相似文献   

11.
新鲜鱼油中添加05、0、2505、00 mg/kg 4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醋酸酯,在实验的第6、14、28、36和68天测定鱼油中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在500 mg/kg添加量内,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实验期间,EPA(C20:5)、DHA(C22:6)、亚油酸(C18:2)含量明显下降,ARA(C20:4)、亚麻酸(C18:3)先升后降,棕榈酸(C16:1)逐步上升;C14含量逐渐增加,C17则先降后升,C16和C18在实验后期有较大提高。维生素E醋酸酯对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ARA>EPA>DHA>C18:3>0>C16:1>C18:2>C18:1,对ARA抗氧化效用最大,效用系数达到10.193%,C20:5为0.490%,C22:6为0.364%;维生素E醋酸酯对饱和脂肪酸效用系数大小依次为:C14>C17>0>C18>C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刺参胶原蛋白含量及一般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于2019年5月末至7月初在西霞口、旅顺、蚆蛸岛、瓦房店、黑石礁、营城子海域分别选取12只刺参,并测定其干物质中胶原蛋白、粗蛋白、灰分、粗脂肪、总糖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养殖刺参(营城子、黑石礁和瓦房店海域)的胶原蛋白、粗蛋白、灰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野生刺参(旅顺、蚆蛸岛和西霞口海域)(P0.05);养殖刺参的总脂肪酸T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DHA和EPA的平均质量分数(4 709.26、2 062.43、94.79 mg/kg)显著高于野生刺参(4 487.03、1 692.31、72.49 mg/kg)(P0.05)。养殖刺参中,营城子刺参(池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及DHA和EPA含量(1 522.87、2 180.94、148.60 mg/kg)显著高于瓦房店刺参(1 366.65、2 001.43、51.37mg/kg)及黑石礁刺参(1 335.37、2 001.92、84.39 mg/kg)(P0.05)。【结论】在一般营养成分组成上,养殖刺参略优于野生刺参,营城子池塘养殖刺参的优于瓦房店池塘养殖刺参及黑石礁室内养殖刺参。  相似文献   

13.
Lipid oxidation in salt-dried yellow croaker(Pseudosciaena polyactis) was evaluated during processing with commonly used analytical indices, such as the peroxide value(POV), the 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 value, and oxidative-relative lipoxygenase(LOX) activity. Additionally, fatty acids were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Both POV and TBA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P 0.05) at the rinsing stage. POV reached its peak value of 3.63 meq O_2 per kg sample at the drying stage, whereas TBARS constantly increased from 0.05 to 0.20 mg MDA per kg sample. Processing of salt-dried yellow croaker had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P 0.01) effect on LOX activity. Twenty-six fatty acids were identified. Combined 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C20:5n3)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DHA; C22:6n3) content varied between(19.20 ±0.37) mg g~(-1) and(23.45 ± 1.05) mg g~(-1). Th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aturated fatty acid(PUFA/SFA) ratio in yellow croaker was 0.73–1.10, and the n-6/n-3 PUFA ratio was approximately 0.13–0.20. The contents of most fatty acids varied significantly(P 0.05) during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stages, and these differences were caused by lipid oxidation. C18:0, C16:1n7, C19:0, and C22:6n3 showed clear changes in principle component one of a 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 These fatty acids are potential markers for evaluating lipid oxidation in fish muscle becaus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markers and TBARS and LOX activity(P 0.05) with Pearson's coefficients 0.93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评价南海礁栖海参营养功能成分,为南海礁栖海参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和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三种南海礁栖海参体壁中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与结论】三种海参的基本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糙海参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69.24%),糙刺参脂肪和灰分含量最高,而玉足海参总糖质量分数最高(16.96%);三种海参蛋白质均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玉足海参的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最高(17.93%),糙海参的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糙海参和玉足海参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赖氨酸,糙刺参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棕榈酸为三种海参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9.36%~13.86%);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C20:5,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在糙海参和玉足海参含量较高,而花生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耳石形态参数对南海鸢乌贼(Sthenoeuthisoualaniensis)不同群体进行判别。【方法】采用2012年4月-2013年1月采自南海南沙群岛、东沙群岛和中沙西沙群岛周边海域灯光罩网渔获的268尾鸢乌贼耳石样本(雌性166尾、雄性102尾),通过耳石总长(TSL)、最大宽度(MW)、侧区长(LDL)、背侧区长(DLL)、吻侧区长(RLL)、吻区长(RL)、吻区宽(RW)、翼区长(WL)和翼区宽(WW)9个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不同校正方法判别分析3个不同海域和3个不同体型群体的耳石差异性。【结果】统计并分析鸢乌贼耳石形态参数可知,南海鸢乌贼耳石具有翼区宽大、侧区次之、背区稍小、吻区长窄的形态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鸢乌贼的耳石长度参数TSL、LDL、DLL、WL和宽度参数MW可代替9项形态参数来描述耳石的形态特征;函数拟合结果,5项表征与鸢乌贼胴长有较强的线性函数关系。判别分析表明,比值校正法对3个地理群体判别中具有较好稳定性,总体成功率为60.4%;中沙西沙群体和微型群体的耳石形态在判别中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不同群体的南海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具有较大差异性,中、西沙群体和微型群体与其他群体存在较高的区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长江安庆段洄游汛期内刀鲚(Coilianasus)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方法】于2018年4-7月在长江安庆段采集刀鲚样本392尾,并开展其年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刀鲚平均体长为(25.09±2.05)cm,平均体质量为(51.43±15.61)g,体长(L)、体质量(m)呈幂函数相关,拟合方程为m=0.0013L3.286 6,生长接近匀速生长特征;样本体长与鳞径呈线性相关,拟合方程为L=4.2503R+14.008;其生长特征适合Von Betalanffy生长方程:L_t=32.75[1-e~(-0.397 3(t+0.674 3))],m_t=124.19[1-e~(-0.397 3(t+0.674 3))]3.286 6。样本群体由1~4冬龄个体组成,优势年龄组为2龄,占总数的47.96%;生长拐点年龄为2.32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22.79 cm和37.69 g。【结论】掌握长江禁捕前长江安庆段刀鲚种群特征,可为刀鲚资源保护及资源恢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硝酸银络合法浓缩金枪鱼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枪鱼鱼油混合脂肪酸为材料,利用硝酸银络合法浓缩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考察了搅拌时间和硝酸银浓度对产品得率和EPA和DH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产品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时间为60min,硝酸银浓度为4mol/L时得到的产品得率为18.03%,浓缩产品中的EPA和DH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78%和86.07%,总质量分数达95.85%,过氧化值为7.35mmol/kg,碘值2608.9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两种无机铁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生长、铁含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三氯化铁(FeCl_3)和硫酸亚铁(FeSO_4)作为铁源,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浓度Fe~(2+)、Fe~(3+)条件下,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铁含量、两种过氧化酶(CAT、T-SOD)活性,以及总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在水体中无论是添加Fe~(2+)还是Fe~(3+),藻体的特定生长率(SGR)、光合色素含量、铁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藻体的铁含量随着培养液中铁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以Fe~(2+)和Fe~(3+)处理后,藻体铁最高值分别可达到1 522.54μg/g和1 373.93μg/g,增幅为1 369.34%和1 225.92%;藻体维生素C最高质量分数分别可达15.41μg/mg和12.89μg/mg,增幅为107.56%和73.58%。Fe~(2+)实验组对藻体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实验藻体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藻体在3 mg/L Fe~(2+)或者6 mg/L Fe~(3+)的条件下,长茎葡萄蕨藻生长最佳,其营养品质可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16-2019年在北部湾沿海采集的绿藻门蕨藻类的样品进行分类学研究。【方法】利用形态学方法,对蕨藻科样品进行形态鉴定。【结果与结论】经过鉴定,确定该水域蕨藻科2属4种/变种,即拟蕨藻属(Caulerpella)的含糊拟蕨藻(Caulerpella ambigua)和蕨藻属(Caulerpa)的盾叶蕨藻(Caulerpa chemnitzia)、总状蕨藻大叶变种(C. racemosa var.macrophysa)和棒叶蕨藻长柄变型(C. sertularioides f. longipes)4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黃鳍棘鲷(Acanthopagruslatus)增殖放流苗种的遗传质量。【方法】对黃鳍棘鲷放流苗种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分化和近交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流苗种群体的等位基因数目NA(均值为9.917)大于自然群体NA(均值为8.083);而放流苗种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均值为0.646)、期望杂合度HE(均值为0.694)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654)均小于自然群体的HO(均值为0.651)、HE(均值为0.707)和PIC(均值为0.659)。此外,放流苗种群体和自然群体之间的存在一定的遗传分歧,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1,但分歧程度不高,且近交程度系数均值F和FIS均大于自然群体的对应系数。【结论】黃鳍棘鲷放流苗种存在一定遗传质量缺陷,不能满足增殖放流要求,可能会自然群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