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能源资源紧缺,推动节能减排,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地源热泵技术的进步是带动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山西地质》2013,(6):24-25
记者日前从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评审会上获悉.由四川地矿局所属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的“成都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以综合得分92分的优异成绩排名第三,获评优秀。根据项目显示,成都市城市规划区内浅层地温能年开发利用总能量可达8472万吉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淮安市太阳能照射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及构造、岩土体热物理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因素的介绍,阐述了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分布特点;结合不同地热泵系统应用条件,初步评价其适宜性。淮安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巨大,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时,从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地质灾害的角度出发,不适宜采用地下水热泵系统,推荐选用垂直地埋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温能以其分布广、储量大、高效无污染的特点,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城市建筑供暖与制冷,但制约浅层地温能开发应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地质、水文地质、岩土体热物理性质以及施工条件。目前徐州市浅层地温能处于无序开发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地质问题。该文重点进行了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研究,通过对徐州市主城区岩土样采集及现场热响应试验,认为在仅考虑热物性条件的前提下,可开展地埋管地源热泵的开发利用,并就其开发利用的钻探成本进行区域适宜性分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部在29个省会级城市启动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工作。据测算,通过规划实施,我国每年探明的浅层地温能可以替代2.6亿吨标准煤,对解决城乡居民取暖问题、减少排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价廉、丰富且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对保定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现有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可再生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祖江  金芸芸  张莱 《江苏地质》2011,35(4):401-404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涉及地质、钻探、热交换、制冷、暖通空调、建筑材料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其关键技术问题是岩土体的热性能测试、地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地下水渗流对地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地下热交换场特征、浅层地热能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方式。只有在解决上述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优化设计,才能使该行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浅层地能利用新技术—地源热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源热泵技术是浅层地能利用的一种新型技术。介绍了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和特点 ,并对地源热泵中的关键技术和所面临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北京从本世纪初开始成规模地应用浅层地温能为冷,热源的热泵集中采暖、制冷工程,到2007年9月底,全市已有1050万平方米的建筑用上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这些工程既有国内目前运行最大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中石化管理干部学院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天湖国际会议酒店岩土源热泵空调系统、国家北方苗木基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用友软件园地源热泵及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等,又有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质》2010,(3):7-7
近日,《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正式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中国地调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牵头组织撰写,是在系统综合"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项目"成果、《北京浅层地温能资源》和《中国浅层地温能资源》专著的基础上,以系统论为统领,以资源持续利用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扩大浅层地温能这种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对中国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通过银川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查明了宁夏银川市浅层地温能蕴藏条件。本研究利用Arcgis软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并进行浅层地温能资源潜力评价。研究认为,研究区范围无地埋管地源热泵不适宜区,适宜区面积分布最广为1767 km2,占比为56.04 %;较适宜区面积为1386 km2,占比为43.96 %;研究区地埋管地源热泵开采潜力较大,夏季开发潜力为42.7万 m2/km2,冬季开发潜力为36.0万 m2/km2。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研究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开采和规划意见,为后续制定开发利用方案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在北京地区建设地源热泵系统之前,需要开展浅层地热地质条件评估,以作为政府部门为地源热泵系统立酉备案的必要的技术文件,是一项专业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其评估工作方法和内容,在基岩地区和第四系松散沉积区应有很大的不同。在基岩地区应倜重于野外实地调查,包括填制工作区地质图、工作区岩石特征,岩石完整性调查和水井普测等;并通过充分的资料收集和必要的勘查手段,查明工作区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条件,特别是划分构造带、构造影响带范围,进而判断换热孔钻遇地层的可钻性和换热能力,进行相关技术和经济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高寒地区建筑物供暖制冷需求及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可发挥浅层地温能在建筑能源供应中的最大效益; 探讨多种能源在供暖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解决高寒地区能源紧缺问题。通过对高原气候特点分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的调查、勘探、评价及多种能源联用的研究认为: 高寒地区对浅层地温能需求主要为冬季供暖和生活热水供应,且热量需求大; 高寒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品位低,主要体现为换热温差小; 换热方式以地下水水源热泵最为经济实用; 城市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小。鉴于当地深部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及常规能源,尽可能采用“基础负荷+调峰负荷”的方式,解决热量需求大的问题,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鲁北平原区农村冬季清洁供暖问题,扩大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规模,以区内广泛发育的咸水体为研究目标,在简述第四纪地层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第四纪含水砂层与咸水体的分布特征,总结了区内以往开展的4个浅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所施工的水文地质勘探孔抽水试验与回灌试验成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含水层单井涌水量320~475 m3/d,单位涌水量12.76~28.3 m3/(d·m),自然回灌条件下单井回灌量30~56 m3/d,单位回灌量5.85~17.5 m3/(d·m);单眼开采井可供暖面积为3481.02 m2,可满足约35户农村住宅的冬季供暖需求;研究区在进行浅层地热能开发时建议优先选择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于供暖/制冷能耗需求较小的农村单户建筑,可选择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分散式供暖/制冷.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总结探索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的工作模式,更好的指导全国工作。2009年至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天津市联合开展了"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试点工作。以天津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背景,分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两种方式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天津试点工作成果,形成了可在全国推广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模式"、"规划编制模式"、"动态监测模式"、"工程示范模式"和"工作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祖秉新  孟凡利  张丕  曹葛  孙晓芳 《吉林地质》2013,(3):105-107,123
本文对吉林省浅层地热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进行了论证。概括地阐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地热分类与其形成机制,指出浅层地热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全面地分析浅层地热开发利用的适宜条件,为浅层地热的利用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已施工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在收集分析地质、水文地质和地源热泵项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即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站和20个地源热泵系统监测点。通过布设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动态监测,采用GPRS无线传输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评估浅层地温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认为土壤温度场变化与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地温的变化与系统的换热功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地温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联合举办的“浅层地温(热)能资源特性及评价方法对地源热泵工程的意义研讨会”2月23日在北京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土资源部环境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诸多有关水文地质与暖通空调专业的企、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40多位代表。与会代表对浅层地温能的特性、评价方法等基础问题,对地源热泵工程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浅层地温能资源具有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开发利用方便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河南省主要城市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土体结构特征等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的分析,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综合研究的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地貌类型城市200m以浅的岩土体热物性特征、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和岩土热响应特征等的异同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河南省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的赋存层位主要为第四系及新近系上部的各类松散堆积物,这些松散的堆积物和储存于其孔隙内的地下水为浅层地温能的载体;岩土导热系数会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随岩性颗粒变粗而增大;城市地层综合导热系数和换热能力与地下水径流条件呈正相关;位于盆地和山前地带水文地质条件优越的城市或地段,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宜采用地下水换热方式,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且以细粒相沉积为主的城市或地段,宜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