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自然环境和气候监测系统(下简称国家监测系统)是苏联多级获取情报系统(缩写为)。该系统的职能主要是监测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状况的变化,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规划部门提供有关自然环境变化的一般情报和紧急情报。国家监测系统由以下四个基本系统组成: 1.情况的获取(地面与宇宙)系统,它主要是用来获取水文气象和地球物理情报,以及获取有关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资料; 2.情报的收集、传递和分发系统,包括资料自动传递系统。它能保证国家监测系统各环节传送情报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情报处理系统,它由情报计算中心和自然环境资料数据库组成。该系统能自动处理并提供自然环境实况和预报状况的情报;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气象资料信息化共享服务系统是一个以档案资料信息化数据资源为核心的信息规范化共享的应用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基于元数据技术的用户分类数据分级的查询检索服务系统。文章重点介绍了系统建设依据和目标、建设思路和原则、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建设内容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带通滤波的方法,分离出热带气旋外围环流中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发现热带气旋外围强降水与低层次天气尺度系统的辐合关系相当密切。文中还计算了两种尺度系统间的动能和涡度转换。得出:在650hPa以上基本上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在650hPa以下基本上是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整层积分的结果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提供动能。在900hPa和400hPa之间的涡度转换为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转换,即涡度转换的结果是使得次天气尺度系统气旋性减弱,天气尺度系统气旋性增强。900hPa以下和400hPa以上则相反。整层积分的结果是次天气尺度系统向天气尺度系统提供正涡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混沌吸引子的复杂农业系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过程,农业系统是高度耦合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等的复杂大系统,具有非线性和耗散性特征。复杂农业系统要素非线性作用所表现的系统行为形成农业系统的整个演化轨迹。从长期演化来看,由于系统内部自组织作用、系统协同和外部随机扰动的作用使得农业系统出现混沌现象,故复杂系统具有长期不可预测性。本文根据复杂农业系统的预测规范,重构复杂农业系统相空间,建立了基于“混沌吸引子”的非线性混沌动力学预测模型,并以成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5.
Geoff  Love  刘华 《气象软科学》2007,(1):159-166
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WMO正式出台了必要的政策和系统来支持免费和不受限制的国际气象信息和相关资料的交换。这个系统以前有,现在仍然有,三个主要部分:全球观测系统(GOS)、全球电信系统(GTS)和全球资料加工系统(GDPS)。其中,GDPS从2003年以来被称为全球资料加工数据处理和预报系统(GDPFS)。  相似文献   

6.
王晓芳  崔春光 《气象学报》2012,70(5):909-923
利用2010年6—7月长江流域雷达拼图和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类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个数比非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个数略多,存在8类典型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尾随层状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TS)、准静止后向建立中尺度对流系统(BB)、邻接层状单向发展中尺度对流系统(TL/AS)、前导层状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LS)、平行层状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PS)、断裂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BL)、镶嵌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EL)、长带层状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LL)。其中,有6类和已有的研究结果类似,EL中尺度对流系统和LL中尺度对流系统是长江流域梅雨期新统计的两类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TS、LS、PS和BL等4类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移动性的,TL/AS、BB、EL和LL类中尺度对流系统为移动缓慢相对静止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平均持续时间大多数在7h以上,TL/AS和TS类持续时间较长。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多形成在长江两岸附近,重庆北部至鄂西沿江地带、江汉平原地区、皖南和赣北地区、大别山地区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多发地;中尺度对流系统移动路径分为东、东偏北、东偏南、南等4种,这与环境场的引导气流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阶段日变化呈现多峰型特征,在成熟阶段的下午至夜间发生强降水的概率明显大于凌晨至上午。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日本南极地区观测队为使昭和基地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自动化,在气象楼的屋顶上设置了综合自动化气象观测装置(以下简称 AMOS)。AMOS 分为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和高空气象观测系统(以下简称地面系统、高空系统),通过电路控制装置组成一个能互相交换资料的系统。地面系统进行地面气象自动观测,高空系统进行无线电探空的自动观测、资料分析、地面和高空的数据统计处理等。二、装置概要地面系统和高空系统都备有正副中央处理机(CPU)各2台,地面系统另备有输入输出信号控制部分和标准计时器各2台,高空系统备有输入输出  相似文献   

8.
典型块结构非线性系统包括基本的输入非线性系统、输出非线性系统、输入输出非线性系统、反馈非线性系统等.输入非线性系统包括输入非线性方程误差类系统和输入非线性输出误差类系统.以输入非线性方程误差自回归系统,即输入非线性受控自回归自回归(IN-CARAR)系统为例,分别基于过参数化模型,基于关键项分离原理,基于数据滤波技术以及基于辨识模型分解技术,研究和提出了IN-CARAR系统的随机梯度辨识方法、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方法、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输入非线性方程误差系统、输入非线性输出误差类系统、输出非线性方程误差类系统、输出非线性输出类系统、反馈非线性系统等.同时,给出了几个典型辨识算法的计算步骤、流程图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9210工程”和MICAPS系统的资料自动存储、整理、检索和历史天气图分析业务系统——基于MICAPS系统的数字化天气图及常规气象资料检索分析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该系统高度自动化、设计友好的功能和在业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气象与环境学报》编辑部与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于2008年初开通了由该公司开发研制的“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和“网站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作者在线投稿系统、作者在线查稿系统、在线审稿系统、编委在线审稿系统、主编在线审稿系统和远程编辑系统。实现了作者、审者、编者在线稿件收稿、审稿、退修、发稿通知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网站包括期刊介绍、编委会、投稿须知、期刊订阅、广告合作和编辑部公告等信息。系统运行以来,加快了稿件处理效率,缩短了论文刊登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期刊传播影响力,方便了广大作者和读者,促进了编辑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通过对《气象与环境学报》稿件远程采编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叙述,概述了网站与系统的功能和设置,归纳了应用效果与体会,讨论了系统和网站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最新研究成果,对其中的风险评估、灾损评估等模型进行集成,开发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业务服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基本参数、数据导入、风险分析、动态评估、后期评估和作图等部分组成,能够提供河南全省的冬小麦干旱评估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烟区与云南优质烟区气候生态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河南新老烟区与云南优质烟区气候生态系统的灰色关联性 ,结果表明 ,卢氏烟区气候生态系统与玉溪烟区的相似性优于许昌烟区与玉溪烟区的相似性。因此 ,建议河南优质烟区向豫西丘陵山区转移  相似文献   

13.
邱洋 《气象科技》2020,48(1):121-126
雷电流幅值是研究区域雷电分布极其重要的一个参数,目前河南省在雷电流幅值方面的研究较少。利用2008—2017年河南省气象部门ADTD闪电定位系统的地闪监测数据,对规程法、IEEE工作组和CIGRE工作组推荐公式的特征函数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河南正、负地闪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存在差异,采用IEEE工作组推荐的公式对河南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进行的拟合效果最佳,同时得出了河南省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分布函数表达式,为更好地研究河南省雷电特征和开展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雷电灾情等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方面,研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建立起评价指标与风险评估的定量关系,形成了河南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同时,结合GIS技术,形成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承灾体的暴露度分布图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分布图,最终叠加形成河南省雷电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豫东和豫西北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豫北和豫西南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了河南省气候业务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全省各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逐日数据、月统计数据、年统计数据等。利用可视化开发环境,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开发了气候业务数据库应用系统,具备数据库记录实时追加、信息化文件采集、数据库记录修改、数据库记录查询统计、数据质量检测等功能。系统投入使用后,提高了气候...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移式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春)季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另外,使用两步变分方法反演了风场结构,分析了层状云和对流云的中尺度回波强度和动力结构。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和云物理研究提供更多信息,包括风场中尺度结构、辐合线位置等;青海省河南县及周边地区秋季降水以对流云降水为主,低空辐合是对流云旺盛发展的重要原因;河南省许昌市春季降水既含有对流云降水也含有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过程伴有低空辐合,层状云内风场比较均匀,但风的垂直切变明显,多为暖平流。  相似文献   

17.
一次层状云系水分收支和降水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非非  洪延超  赵震 《气象学报》2010,68(2):182-194
对2002年10月18—20日河南省层状云系的水分收支和降水机制用MM5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河南省域以外的水物质主要通过西和南边界输送到区域内,19日降水主要时段总水物质通量在水平方向上为净流入。对河南省域水汽、水凝物和总水物质的水分平衡等式中各项的估算表明该区域水物质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估算的河南省域总水物质降水效率、凝结率、凝华率和水凝物降水效率及水汽降水效率分别约33.1%、27.7%、13.1%、69.7%和31.1%,总水物质降水效率与水汽降水效率接近是由于参与的水物质总量中水汽占绝大部分。约58.2%以上的冰晶转化为雪,超过82.1%的雪融化,不到11.1%的雪转化为霰,霰粒子几乎完全融化。冰晶通过凝华过程增长。雪主要由冰晶转化产生,凝华增长率比撞冻增长率高得多。雨水由暖云和冷云过程产生和增长,雨水碰并云水量和冰粒子融化量对雨水的贡献相近,云雨自动转化量小。可见,在主要降水时段,降水是由冷云和暖云过程共同产生的。冰粒子凝华增长对雨水的贡献最大超过35%,撞冻增长的贡献最高不足12%,可见水汽对降水粒子增长重要。催化层、冰水混合层和液水层对降水的贡献分别约为15%—27%、45%—50%和23%—38%,表明此"催化-供给"云中冰粒子在冰水混合层的增长对降水的贡献相当大。  相似文献   

18.
以MapObjects和Visual Basic为工具开发了河南省自然保护区信息查询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图显示、空间查询、模型导入、数据处理、制图输出、表格处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等7个模块,能够管理复杂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并集成了办公自动化功能。该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珍稀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也提高了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VB6.0和Windows9X平台设计开发的河南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流程,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及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但是粮食生产时常受到旱灾的影响。为满足新时期抗旱工作的需要,河南省气象局自2009年开始布设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截至2010年年底在作物地段安装127部,在固定地段安装11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网覆盖了全省120多个县区,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土壤水分与干旱监测网络。为了实现高效管理、设备及时维护、确保自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