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的流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政府网站如何选择营销内容成为城市营销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不同城市的网站营销内容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造成城市网站营销内容差异背后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城市特性可能与政府网站营销内容的选择存在关联性。城市特性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忽视了不同类型的城市特性与城市政府网站营销内容关联性的强弱差异。因此,论文以中国大陆28个世界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多重比较检验等方法,识别中国世界城市政府网站营销内容的主要类型,探究与政府网站营销内容关联性显著的城市特性。研究发现:①就营销内容而言,中国世界城市政府网站可分为政治文化型、政务信息型、生活服务型、景观形象型4种类型;②中国世界城市的网站营销内容与城市自身的经济全球化水平、第三产业化水平、失业人口与政治地位、经济增长速度的关联性较强;③生活质量和旅游业、经济总量和财政预算、客运量和人均年收入、人口增长和土地面积等特性与网站营销内容的关联性不显著,说明并非所有城市特性均与城市政府网站的营销内容存在显著联系,不同类型的城市特性与营销内容的关联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当前营销型城市增长策略的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所营造的激烈竞争环境中,中国许多城市政府都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而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城市营销策略,城市治理方式由传统的规制型向企业型转变。城市政府甚至演变为超级企业。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在城市营销过程中,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结成了促进增长的利益联盟和城市增长机器,在获得表象经济增长和城市面貌巨变的同时.却带来了广泛而严峻的经济、社会与空间负效应。文章认为,必须摈弃增长型城市营销中官商结盟的纯功利模式.采取内生的、可持续的城市营销战略,推进城市政府从单一目标的“增长型政府”向综合目标的“发展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经营--经营城市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经营城市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末产生的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新举措。在对经营城市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在经营城市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提出应充分发挥城市土地经营在经营城市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城市土地经营带动城市其他要素的经营,建立以城市土地经营为主体的经营城市的两个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并就具体实施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经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方法,城市经营模式的选择也就成为城市经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玉溪市城市化发展已进入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通过对玉溪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和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等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玉溪应选择城市经营的环境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发达国家创意城市的蓬勃发展,国外创意城市发展的理念、模式和路径等逐渐对创意城市旅游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了创意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对所获得的国外有关创意城市旅游业研究的代表性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该文从创意城市对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空间、旅游产业、旅游营销和旅游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由此提出创意城市对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启示,以推动中国创意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筱  闫小培 《热带地理》2004,24(4):361-365,375
20世纪末,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社会的变革使社会的治理模式发生巨大的挑战.竞争力理论的形成以及发展使城市的重要地位突显,而城市管理模式的变革则成为社会持续发展、更富竞争力的关键.以企业家式城市经营主义为核心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管治模式使城市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得到重新确定.文中以广州为例对城市管理向管治转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探讨,以政府参与城市管治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为出发点,从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规划创新以及广泛社会互动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广州企业家式城市管治模式特点,包括城市资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营销特点与策略研究——以肇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目的地之间争夺客源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营销对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文中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特点、基本经验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在本质上是一个逐步确立区域旅游品牌的复杂过程.以此为基础,对广东传统旅游目的地--肇庆市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8.
未来城市研究范式探讨 ——数据驱动亦或人本驱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秦萧  甄峰  魏宗财 《地理科学》2019,39(1):31-40
回顾传统城市研究范式,指出其“重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而轻微观居民个体需求分析”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城市研究领域的大数据热潮,进而抛出“数据亦或人本驱动?”的争论;从大数据自身的缺陷、智慧社会的到来及未来城市发展维度3个方面分析未来城市研究数据和人本之间的关系,提出应遵循“人本驱动、数据支撑”的研究范式,扩展了“人本驱动”的内涵。最后,从城市居民生活(生活圈打造、社会网络构建、满足生命周期需求)、企业生产(人才流动网络构建、产业链打造、营销模式转变)、政府管治(数据共享与融合、社会服务供应、公众参与机制创新)3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城市研究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官方旅游网站营销功能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线营销已成为信息时代目的地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目的地营销网站的发展状况有助于目的地营销组织审视其在线营销活动。以中国内地31个省为例,将营销战略、信息服务、交易处理、技术支持和网站运营作为一级指标,对官方旅游网站的营销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目的地营销网站功能已无显著地区差异,大部分网站处于信息提供的初级发展阶段,目的地营销战略实施、交易处理等功能尚需改进;地方官方网站营销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各级政府的支持,目的地在线营销的发展必须与目的地整体营销战略相整合。  相似文献   

10.
洛阳城市-区域生态系统分析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城市中具有鲜明特色和典型意义.在科学分析洛阳市域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究并解决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对洛阳市的城镇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些关键问题包括:建设洛南新区,增加生态容量;发挥开放空间的生态功能,调整生态城市空间格局;以生态理念经营城市,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1.
韩国首尔拥有2000多年历史,建都600余年。在历经"汉江奇迹"、"IT奇迹"、"设计奇迹"的发展过程中,推出一系列鼓励设计的城市政策,提升城市设计标准,推进设计教育实践,以先进的IT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大力发展设计产业,逐步奠定了其在世界设计领域的独特地位,是一个具有典型性的设计之都案例。本文通过分析韩国首尔发展的战略研究,探讨其推进设计之都建设的实践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全球城市理论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拉昌 《地理科学》2007,27(4):449-456
全球城市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范式由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向全球与地区相互作用的范式转换。全球城市体系的划分从单一指标向经济与文化结合的多指标方向发展。但如何选取指标,如何进行指标的测量,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以及如何采集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数据与资料,都是全球城市研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全球城市建设要从全球城市体系的等级、位序规律出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稳步推进,逐步提升城市发展的层次,促进城市国际化的步伐,建设中国的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13.
烟台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评价了烟台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条件,将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分为多种经营起步、以农副产品加工为核心的产业化雏形形成、合作组织的出现与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3个阶段。在分析了目前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协调农业产业化与发展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等5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uprising and megaproject-based global city reform in Paris and London. On the one hand, it considers the banlieue uprisings in Paris in November 2005 as an impetus for the Grand Paris renewal initiative launched in April 2007. This is compared with the large-scale reformations of space across London in advance of the 2012 Olympics 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in the riots of August 2011. In both of these cases there is an integral though indirect link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resistance. Engaging with Marxist political theory and critical urban geography, I argue that uprisings and global city developments relate in a mutually constitutive fashion. I also locate the suburbs, broadly defined, as an important site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tagonism. I use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topology” to suggest that global city pursuits present a new mode of uneven development that has not yet been adequately met in thought or practice. The two cases are thus used to open up to a more general analysis of twenty-first-century urban politics.  相似文献   

15.
《Urban geography》2013,34(5):431-449
The idea that cities or their neighborhoods, like organisms, experience a life cycle was very popular in policy-oriented U.S. urban studies literature of the 1970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A brief survey of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in recent literature is followed by a "double-barrelled" critical evaluation. First, the idea is examined and evaluated in terms of its use i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practice of social science. Second, the idea is evaluated as it influenced public policy and served to reinforce the interests of particular groups. Two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1) that the largely uncritical use of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allowed the idea to slip from being an image to being a cause in accounts of urban decline and (2) that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albeit flawed, was accepted and persisted because it servedparticular interests. The adoption of the city life cycle idea has had consequences both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based upon it and for the cities and their inhabitants which became the targets of policies influenced by the idea.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体检:空间治理机制、方法、技术的新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晓冬  杨明  王吉力 《地理科学》2021,41(10):1697-1705
城市体检评估是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政策工具,有助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意志、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有效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总结北京已开展的体检评估实践经验,提出城市体检评估从机制、方法、技术3个维度对空间治理优化提供了新响应。机制维度,注重建章立制,形成了“监测?诊断?预警?维护”的城市体检闭环工作体系、“自评估+第三方评估+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综合多源数据的常态化数据获取渠道,面向不同关注重点,强化体检评估结论严肃性权威性。方法维度,围绕指标体检、任务体检、领域体检3个方面建立成果体系,与总体规划统筹实施机制流程上下衔接。技术维度,积极运用多维度多层次、全要素多主体、重思辨可验证的诊断思路,不断深化城市体检评估多维诊断分析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吴军  叶颖  陈嘉平 《热带地理》2021,41(4):723-733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下,尺度重组已成为中国调控空间发展的重要跨界治理手段,以实现吸引资本流动、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动能的目的。同城化地区作为一种城市区域尺度,其跨界治理机制逐渐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议题。文章以国内同城化进程相对成熟的广佛同城为例,从尺度重组的视角探讨其跨界治理演变,研究发现广佛同城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尺度重组:从“行政区”尺度到以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为代表的“功能区”尺度。新阶段治理机制在治理主体上增加了功能平台管委会和市场主体,强化以功能区为引导、以全周期为理念的规划建设运营机制,在激励机制上转向政策争取与制度红利共享,可视为广佛原有治理机制的经验保留和渐进式改革。广佛为适应不同阶段发展运用尺度重组策略推进治理创新的探索,能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其他都市圈同城化地区跨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默远  刘昌明  潘兴瑶  梁康 《地理学报》2020,75(9):1831-1844
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城市水系统的重构,明晰海绵城市系统所涉及的水循环过程是海绵城市研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以海绵城市建设区为研究对象,本文定义了海绵城市系统的内涵,明确海绵城市系统的输入项与输出项,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系统的城市水循环过程,即海绵城市建设区“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管网水—地下水”转化过程。分别从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区的降水与污染物输入、掌握典型海绵设施的径流及污染物转化过程、重视排水管网径流监测与汇流特征参数确定、准确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区的径流及污染物外排过程、综合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与地下水回补效益共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海绵城市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要点,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启发和帮助,促进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专业化发展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专业化包括产业专业化和功能专业化,其分工特点分别是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和按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工序、模块进行。不同的分工体系势必对城市专业化的刻画产生明显分异。基于2000年五普、2010年六普两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利用城市产业专业化指数、城市功能专业化指数、区位商指数研究了中国不同规模的城市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专业化部门的格局与变化。结果表明:城市产业专业化方面,规模较大的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更专业化于制造业、金融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规模较小的城市产业专业化较高且呈上升趋势,更专业化于能源生产与采掘业、建筑业、交通邮政业等产业部门。城市功能专业化方面,规模较大的城市功能专业化水平较高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管理控制、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功能的专业化水平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规模较小的城市功能专业化水平较低并呈现继续降低的趋势,更加专业化于商业服务和生产操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