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虚拟参考站技术(VRS)是近年来在GPS-RTK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可实时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信息的现代测绘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网络内所有基准站原始观测数据,在流动站附近实时模拟一组参考站数据,反同实现对“参考站数据的模拟和重建”。结合豫西某矿区控制测量工作实例,探讨VRS技术在矿区控制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测量结果和主要误差源进行分析,通过VRS技术改进,验证借助于VRS技术布设矿区控制点不仅效率高,而且精度高、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2.
基于CAD和“3S”的数字化地质填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矿信息化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意义,结合地矿勘查、开发特点,详细介绍了CAD技术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的方法、工作流程、创新成果及应用意义,阐述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建立在"3S"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技术归纳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讨论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地矿信息化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意义,结合地矿勘查、开发特点,详细介绍了CAD技术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的方法、工作流程、创新成果及应用意义,阐述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建立在“3S”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技术归纳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讨论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GPS技术出现以前,进行地形测量以及放样等工作用到的仪器主要是全站仪,因其精度高、作业稳定等特点,成为大多数作业单位的选择。但在作业过程中,全站仪需要两点通视,且不能全天候作业,因而影响了作业效率。虽然1+1模式下的GPS测量技术能够解决全站仪的大部分缺陷,但传统的RTK技术仍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用户需要假设本地的基准站,误差随着距离的增长而增加等缺陷,使得其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VRS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难题而应运而生。详细论述VRS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简要介绍了网络RTKGPS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芜湖长江大桥地质综合勘探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全宝  刘加龙 《地球科学》2001,26(4):343-346
针对芜湖长江大桥选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软弱地基、隐伏断层、区域稳定性), 综合运用3S (GPS、GIS和RS)、地面测绘、物探和原位测试等勘探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研究表明, 综合勘探模式比传统的勘探方法更灵活、更精确, 提供的资料更符合实际, 在特大桥工程地质勘探中推广和应用这种综合勘探模式, 能促进勘探工作的规范化、数字化和自动化, 降低工程成本, 大大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技术。数字化测图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智能测绘的广泛应用,在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概念提出及数字化工程相继启动的影响下,测绘领域的应用在逐步实现测量数据和绘图技术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本文通过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测绘中的应用,为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熊勇 《贵州地质》2007,24(3):223-225,239
在受地形条件限制,开展地面物探勘察工作困难的地区,充分利用已有的平硐或钻孔地质工程,采用地震透射波层析成像技术进行勘察较为有利,勘察成果精度较高。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查明岩溶、断层破碎带、强风化软弱夹层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对滑坡地表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是构建"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梳理了目前北斗位移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一点一基站"模式在规模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技术的滑坡高精度位移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并结合黄土地区滑坡监测预警工作实际需求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开展了示范应用,总结出"虚拟基站+自适应解算"的技术路线,为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涪陵-王场输气管道工程涪陵增压站是国家页岩气示范工程,也是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第一个采用数字化、模块化设计技术建成投运的长输管道增压站场。本工程采用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在鹰图PPM的Smart Plant Enterprise系列软件基础上自主开发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SIES)进行设计,工程从设计、施工到建成投运仅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工程建成后与三维模型吻合率达到99%,出色的设计和精准的物料控制赢得了多方好评。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正在成为经济蓬勃增长的强有力支撑。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开始向数字化工厂转型,通过数字化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技术和数据赋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有效促进项目的智能生产。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工程公司已在工程数字化设计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工艺系统、管道和自控等专业中数字化得到较深应用。本文以国内某HCl氧化项目工程数字化为例,简述工艺、管道和仪表专业在数字化集成设计中的应用,以期能给相关设计人员及工程数字化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油田水地球化学技术综合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武  程同锦  吴传芝  胡斌 《物探与化探》2003,27(6):416-418,422
介绍了油田水分析测试技术、油田水化学成分分类及模式识别技术、油田水化学成分与油气藏的关系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油田水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是近年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超亿吨级的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其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但它的识别技术和发育规律仍是目前待攻关的难题。通过对古洞穴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及地震等方面的识别标志的研究,并与巴楚五道班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野外露头剖面进行类比,详细描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的大小、结构及充填特征,探讨了洞穴发育程度与深度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其储集性能及主要受控因素。在阿克库勒凸起围斜处呈裙边状分布的志留系—泥盆系及上奥陶统隔水层的分布控制了洞穴发育的范围与深度,洞穴发育的数量基本上是随深度递减。性能较好的储层有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物孔隙型砂岩(溶积砂岩)。古洞穴型储层发育的主要受控因素有碳酸盐岩的岩组类型、岩石结构、构造线、断裂的走向、水文系统和岩溶地貌,其中以岩溶地貌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油气勘探荧光光谱法在土壤与其上方积雪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光谱法是多环芳烃分析常用的方法,可以判定油气运移及地下原油属性。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冬天积雪覆盖,根据它的地理气候环境,结合荧光光谱法的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在新疆某已知油区的一条剖面上,对积雪及其下方土壤进行荧光光谱法分析,主要从二维荧光光谱、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积雪对稠环芳烃存在较好的吸附作用,对地下油气藏也有较好的异常指示。  相似文献   

14.
王喜生 《新疆地质》2001,19(3):180-184
尝试用稀土分布的分形结构因子(FSF)值对我国碱性花岗岩的稀土组成进行了分类。可将我国碱性花岗岩的稀土分布分形结构因子划分为4种类型:(1)弱变异型(0.98-0.95);(2)中变异型(0.95-0.92);(3)强变异型(0.92-0.89);(4)超强变异型(0.89-0.86)。其中前两种类型可很好地对应重稀土富集型和中稀土亏损型花岗岩,而后两种类型可对应轻稀土相对富集型和轻稀土特富型花岗岩。利用FSF值对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三带富碱花岗岩按稀土组成进行了归类。  相似文献   

15.
变质橄榄岩中尖晶石的分形结构因子类型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沈步明 《岩石学报》1994,10(2):111-125
利用沈步明(1993)提出的分形结构因子的新方法,计算了橄榄岩包体、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和铬铁矿等六种尖晶石的分形结构因子。划分了四种尖晶石分形结构因子类型:A1和Cr强变异型、A1和Cr变异型、Mg和Fe2-变异型、Mg和Fe2-强变异型,结合尖晶石的地质产状讨论了这四种类型的成因意义。通过大量分形结构子的计算和图表.有力说明分形结构因子对于表征物质在空间分布的结构性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化手段。在推测尖晶石和主岩的成因方面,尖晶石的Cr(A1)和Mg(Fe2+)的FSF值图解更优于尖晶石的Cr/(Cr+A1)-Mg/(M+Fe2-)图解。  相似文献   

16.
应用GIS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现状及技术方法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志坚 《新疆地质》2000,18(2):181-187
GIS作为一种有效的矿产资源评价预测方法,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在对国内外应用GIS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现状、技术方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疆GIS的发展现状,并就新疆进行GIS矿产资源评价的技术方法、技术思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大庆油田砂岩渗透性油藏为例,从砂岩油藏自然电位测井原理出发,依据过滤电位形成机理建立了通用的压力解释数学模型,应用测井数据对油层进行孔隙压力解释。编制自动扫描软件,在测井现场打印孔隙压力剖面,也可以进行室内解释。该方法具有计算精度高、生成速度快、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为钻井工艺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压力资料,在油田开发调整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NETZSCH STA 409PC同步热分析仪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红浅扩大试验区中的稠油样品在氧化过程中高岭石的影响,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的加入影响了稠油的低温及高温氧化反应,使稠油的低温氧化DTA峰值温度从437.6℃增加为455.4℃;高温氧化DTA峰面积显著减小,峰值从607.8℃减小为597.8℃;高岭石含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稠油的低温,高温氧化的DTA峰值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混合样品中稠油的低温,高温氧化及高岭石脱羟基反应呈现为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原油的氧化过程,对提高采收率和推动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伟  潘金明 《矿物岩石》1999,19(2):65-68
采用采油速度和油田综合含水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储家楼油田不同断块的开发阶段及特征,指出中北断块已处于开发结束阶段,油藏剩余潜力较小;中南断块尚处于开发下降阶段初期,油藏剩余潜力较大。并根据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中北断块调剖堵水,中南断块强注强采,扩大开展WPS表面活性剂水驱矿物应用试验,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油藏动态分析与矿场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以大量的动静态资料为基础,从单井分析入手,对温-米油田各区块以及全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符合本油田实际情况的产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预测了各区块及全油田1998年的老井产量,应用自然递减理论图版,定性地评价了温-米油田4个主力区块的开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