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地震荷载作用引起的粉土液化是路基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动剪应力条件下辽西地区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并利用应变孔压模型对辽西饱和粉土路基进行了液化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围压条件一定时,动剪应力与液化振次呈双曲线关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超越概率63.5%和10%的地震荷载不能使辽西饱和粉土发生液化,而超越概率2%时液化深度约为5 m左右,这为粉土路基抗震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尾矿坝地震反应的拟静力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再光  罗晓辉 《岩土力学》2006,27(7):1138-1142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1] 所建议的拟静力分析属于毕肖普总应力分析方法,由于没有考虑静态与动态条间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根据渗流场的分析结果得到静态孔隙水压力分布,依据动力液化分析确定动态孔隙水压力增量,并应用于条间水压力分析之中,提出了拟静力分析的改进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应用于某一尾矿坝动力稳定分析中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作为河、湖以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水生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且许多生态服务价值是通过改变水体动力条件实现的。含植被水流研究不仅可用于科学阐明水生植被的生态环境效应,还能指导河湖生态系统修复及污染治理的工程实践。本文考虑单向明渠流与波浪2种水动力环境,对国内外有关水生植被对水流结构以及泥沙运动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梳理。单向明渠流条件下,植被对水动力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植被对水流阻力的影响以及冠层内水体的紊动结构与紊动尺度特征;波浪条件下,植被对波高与波浪流速的减弱作用以及冠层内水体的时均与紊动结构特征是研究重点。受水动力条件控制,植被影响下的泥沙运动特征也受到广泛关注,且研究焦点为单向明渠流条件下水生植被对泥沙起动与输移的影响以及波浪条件下植被对床底泥沙再悬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文化 《岩土力学》2007,28(Z1):698-702
应用多孔介质动力学进行了水下的砂土地层的动力反应分析,水下砂层可以看作是多相介质,孔隙水是可压缩的,土壤采用了非线性本构,考虑了砂土的刚度退化和剪胀性及土水相对运动等因素,并研究了多孔介质波动模拟的边界条件,建立了水体下地层平面动力非线性动力反应的直接差分法,直接求解水体的压力和饱和土层的动孔隙压力,可以进一步分析水下砂土地震液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熊德森 《贵州地质》2003,20(2):106-110,114
岩溶区水工建筑渗漏问题,与岩溶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有密切关系,文拟从岩溶水动力循环条件,岩溶的立体空间配置,岩溶陷落等几个方面,对岩溶区的水库渗漏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动三轴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为基础,以天津地区砂性土为例,探讨砂性土振动液化机理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判别砂性土液化,为高烈度地区重要工程建筑抗震设计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7.
京沪高速铁路饱和粉土液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栋  蒋关鲁  刘先峰  李华明 《岩土力学》2008,29(12):3337-3341
饱和粉土地基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液化问题是高速铁路抗震设计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能够定量地分析京沪高速铁路饱和粉土地基在加固前后的抗液化强度和地震时的变形特性,在室内对加固前后两种不同密度的饱和粉土进行了3组围压条件下一系列振动三轴液化试验。试验研究获得了两种不同密度饱和粉土的抗液化强度曲线、动强度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长规律,为进一步分析饱和粉土地基在加固前后的液化变形特性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入海水系整治水情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海水系河道纵横交错,其水流同时受上游河道来水、下游出口潮汐顶托、水工建筑物调控等的综合影响,水文情势十分复杂。采用水文预报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上游各边界河道采用由瞬时单位线法推得的设计洪水过程作为入流条件,对入海边界根据潮位过程及水工建筑物调节规程确定出流边界条件,进行了来水与潮位不同遭遇多种工况下的水文水流预测模拟,为水系整治提供水情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槽实验对紊动水体复氧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氧通量理论应用于紊动水体复氧过程的研究,得到了紊动水体表面传质系数.数值模拟研究了实验流场分布和紊动特性,得出了紊动水体表面传质系数与流速和紊动动能的关系式.不同工况的实验资料验证表明了紊动复氧理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矿井防水煤柱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地表水体及松散层水体下采煤的主要措施是留设与水体规模及煤层采动后覆岩破坏规律相适应的煤岩柱。   相似文献   

11.
崔臻  盛谦  冷先伦  刘晓敏  冯德定 《岩土力学》2013,34(11):3213-3220
针对现行水工抗震规范中对近断层地震缺乏考虑这一实际问题,首先讨论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的差别,对比了近断层、远场地震动对地下洞室地震响应的影响,继而提出一种新的人工合成近断层地震动时程的方法,并采用合成的近断层地震动时程对某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进行了近断层地震稳定性专门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分析中考虑的远场地震动相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特征为Vmax/Amax和Dmax/Amax(Vmax、Dmax、Amax分别为速度峰值、位移峰值、加速度峰值)指标更大,且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 Hz以下的频段;在相同峰值加速度幅值、相同反应谱的前提下,近断层地震动对高边墙、大跨度地下工程的破坏程度远比远场地震动大;较之前人的研究方法,文中提出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合成方法考虑了[1/Tp, 1] Hz这一频段内的地震波信息,更具合理性;在设定的计算条件下,地下厂房洞室群有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发生失稳的危险性,需要进一步针对近断层地震动进行专项风险性评价,以讨论是否需要增设针对性的抗震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对巷道导水裂隙详细调查量测的基础上, 通过对导水裂隙产状的归纳总结, 结合涌水水样的温度、矿化度及氢、氧同位素的动态监测结果, 分析了三山岛金矿两个矿区的渗流优势方位以及矿坑水与地表水体的连通性。研究表明:西山矿区的渗流优势方位与最大水平地应力平行, 而新立矿区的渗流优势方位与最大水平地应力近于垂直; 西山矿区存在海水、基岩咸水和第四系淡水的稳定补给, 新立矿区的咸水和淡水补给量不断减小, 海水补给量不断增大; 新构造断裂对矿区渗流优势方位的控制作用大于采动裂隙, 使得西山矿坑与地表水体存在良好的连通性, 也控制着海水补给矿坑的方式; 而新立矿仅在采动裂隙的影响下与海水、咸水和淡水存在较弱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3.
有水气藏开发过程中,边底水的侵入严重影响气井产能,但是目前对底水气藏水侵规律缺乏深层次认识。为此,基于元坝长兴组气藏2类产水气井生产特征,结合气藏实际地质特征、水体性质及气-水界面关系,分别设计直井和水平井水侵机理数值模拟模型,重点分析采气速度、水体大小、致密层连通性及避水高度等因素对生产及水侵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采气速度是影响水侵的主要因素,水体一定,采速越高,水侵越快,气井稳产期越短,水平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抑制水侵;(2)水体大小是影响水侵重要因素,水体倍数越大,水侵越严重,气井稳产期越短;(3)致密性夹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侵,渗透性夹层(Kiz=100%Kz)对应的底水锥进速度最快,稳产期最短;(4)随着避水高度的增加,水气比上升变缓,气井见水时间变晚。结论认为:对于底水气藏,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或优化配产是控制底水快速锥进的关键;若储层中天然致密层无效,则可通过建立较低垂向连通性的人工隔夹层(致密夹层)抑制底水锥进;同时,钻井设计或后期补射孔时,需兼顾射开程度和避水高度对生产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以期为...  相似文献   

14.
水灰比与注浆压力是动水注浆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基于自主设计的模拟裂隙动水注浆室内试验平台,开展了裂隙动水注浆试验,探讨了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方式,分析了纯水泥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和水灰比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对试验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浆液的扩散方式为分区扩散,注浆压力不变时,扩散半径与水灰比成反比;水灰比不变时,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水体污染的危害涉及很多方面,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广泛使用农药等使各类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质不断恶化,使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水生生物的生境平衡遭受破坏、水产品产量下降、大量排放含酸废水的后果,使水工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造成腐蚀等等。由于生物链富集作用,鱼类、贝类体内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含量可比水体浓度增高几十倍甚至上千倍。中某些有害无素大量积聚,曾引起过水俣病、痛痛病和肠道传染病等公害疾病的发生。因此,水污染已经直接或间接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严重威胁到居民和生活与健康,必须从根本上治理水污染是迫在眉睫的百年大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本文提出充分发挥水体自净能力,综合治理水体污染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往返荷载下粘性土的强度及取值标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粘性土进行一系列动三轴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为粘性土的动剪应力,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破坏时不同固结比的粘性土对静,动剪强度和孔隙水压力影响规律,得出了粘性土的动剪强度随固结比变化的关系式,并对粘性土的动剪强度判别方法的标准进行探讨,得出了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水体上、水体下煤层的开采中,用电磁波法(无线电波透视法)测定煤层采动以后底板的破坏深度和上覆岩层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在河北井陉、山东微山湖等地的实测结果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8.
液动冲击器与液压凿岩机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军 《探矿工程》1994,(2):39-40
通过时液动冲击器与液压凿岩机的比较,提出了两点看法:(1)液压凿岩机的大液压小流量及高的能量利用系数,对液动冲击器的研制有借鉴作用;(2)水的液体弹簧性质对提高液动冲击器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超  楼梦麟  桂国庆 《岩土力学》2014,35(Z1):414-422
以上海某大跨度连续钢构桥梁的场地为例,讨论动水压力对河谷场地土层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对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反应谱生成时程,采用一维、二维模型分别计算得到场地地震动输入时程。对比可以看出,考虑动水压力将会大大减小场地的竖向地震动反应,而动水压力对水平向的地震响应影响不大;反应谱生成时程的方法与一维模型计算得到的时程均与采用考虑场地地形变化的二维模型的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区别;二维模型计算得到的时程反应谱的卓越周期超出规范反应谱的平台段。最后,讨论了河谷场地对周围场地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河水及河谷对周围场地水平方向的影响范围是沿河谷外侧5倍土层深度或140倍河谷深度,在该范围内的建筑物均应考虑河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作为路堤填料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时亮  周全能 《岩土力学》2005,26(2):311-314
粉煤灰用作路堤填料时,其动力特性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在扬州电厂粉煤灰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影响粉煤灰动强度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粉煤灰路堤在饱水条件下的抗液化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振次、初始静应力水平、含水量等对粉煤灰的动强度都有显著的影响;粉煤灰路堤在饱水条件下的抗液化性能则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初始静应力水平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