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钻孔中利用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数据原位确定最小主应力的原理和方法。对于小型水力压裂实验确定地应力,以及利用其结果对测井结果进行刻度,从而获得连续地应力剖面的方法也作了系统讨论。对于预应力场中钻孔周围的应力分布和造成井眼变形的力学原理,以及利用多方位井径测量,声波井壁成像测井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确定主应力方向的方法作了介绍,文中给出KTB主孔中应力测量结果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2.
多频电磁波测井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多频电磁波测井有进一步的了解,针对在石油勘探中的油层、水层情况,研制了模拟实际测井环境的地层模型,并对天线的选择、空间电磁场的影响和反射波的干扰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和总结了关于实验装置的组构、各种模型参数的选取、幅度和相位的测量及数据的采集等一套较完整地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上严格地论证了射气扩散对γ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用来确定γ测井中射气修正值的野外工作方法。在两个钻孔中的实验证明:射气扩散使γ测井的异常面积减少1.28-1.40倍。为了提高γ测井的质量,建议必须对γ测井结果进行射气扩散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测量时间是人工井液电阻率测井的关键参数,长期依靠施工经验来确定,尚缺少该参数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影响测量时间的地层富水性、渗透率、地层水的视电阻率、示踪剂溶解速度等多种因素入手,应用质量衡算定律建立测井最佳测量时间计算模型,推导出最佳测量时间计算公式,并通过现场钻孔对比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建立的最佳测量时间计算公式可以为盐化测井测量时间的选取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为人工井液电阻率测井获取含(隔)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地指导现场水文测井工作。   相似文献   

5.
赵秋梅  温佩琳  肖兵 《物探与化探》1996,20(5):365-368,373
在物探测井工作中,一般的测量参数是电阻率、激化率、磁化率等。测量参数少是造成反演解释多解性的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新的测井方法──极谱测井,从而提供一个新的测井参数──井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本文在阐述了极谱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证实了极谱测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6.
王家跃 《铀矿地质》2022,(6):1197-1202
为了在测井作业过程中提高深度测量的精度及可靠性,增加电缆拉力监测功能,设计了一种小巧轻便的无线深度-拉力测井滑轮装置,其将光脉冲编码器、拉力传感器和WIFI通信模块等集成在测井天滑轮上,使其集测井深度测量、电缆拉力监测和测井天滑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并在深度测量系统标定中应用了一种相比传统的“钢卷尺丈量法”更加精准科学的标定方法——“光栅尺标定法”,使测井深度测量的可靠性和精度更高。通过在诸广地区铀矿勘查测井作业中的应用测试证明,该装置在测井作业过程中,测井电缆与深度测量轮之间基本无打滑现象出现,测井回程差数值明显好于传统模式,测井深度信息、速度信息和电缆拉力值等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及时准确地传输至自动化测井控制器端,保障了测井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实验室内和测井漠型上对锗酸铋(BGO)和碘化钠(NaI(Tl))探测器性能的对比研究,探讨了锗酸铋探测器在野外找矿中用于井中、地面和肮空γ谱测量的优点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张祯 《地下水》2015,(1):112-114
地层元素测井是一种利用剥谱分析、聚类分析等技术对地层进行评价的测井方法。地层元素测井以元素测量为基础,从岩石成分的角度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通过对地层元素测井的原理及仪器的讨论,对地层元素测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动态进行回顾,并且对地层元素测井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在储层评价及沉积相、沉积、构造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其测量值未经过专门刻度,而目前利用浅侧向测井和球型聚焦测井对其刻度的方法仍不精确。笔者阐述了直线型四探针法的基本原理,并利用ST2258C型四探针测试仪器,验证了直线型四探针法测量岩样电阻率的有效性,进而提出了一种电成像测井电阻率刻度流程。  相似文献   

10.
自然伽玛测井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伽玛测井是煤田测井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往由于对这种方法的作用认识不足,故在煤田地质勘探中仅限于顺便探测放射性矿层,在探煤钻孔内很少测量γ曲线,有的即使测量了也未深入研究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btained for an electromagnetic logging probe of new design are presented. As in the case of an induction logging probe, the magnetic dipole of the new probe produces a harmonically vary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the parameter to be measured is the electric voltage in the short receiving MN line.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 with this probe depend on the electrical anisotropy coefficient and do not depend on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electrical resistivities of the anisotropic medium. A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the electrical anisotropy coefficient was tested on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by physical modeling.  相似文献   

12.
煤岩界面的预先、精准识别是实现煤矿巷道自动化掘进和煤矿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方位电磁波仪器探测距离较大,能够分辨岩性界面和界面方位,在油田测井中已取得成功应用,但在煤矿领域应用较少。为了研究方位电磁波测井在煤矿复杂三维(3D)模型中的探测性能,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方位电磁波测井在煤矿测量环境中,不同发射频率和源距时受钻孔内流体的影响,以及采空区和起伏地层边界对方位电磁波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煤矿测井中的常见情况——孔中流体为空气时,方位电磁波响应受钻孔的影响较小;方位电磁波测量信号能够反映地层界面的起伏变化,其探测能力与发射频率、源距有关;方位电磁波响应对低阻采空区较敏感,但在高频发射时可以利用相位差信号实现对高阻采空区的探测。方位电磁波方法为煤矿井下水平孔煤岩界面和采空区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手段,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孙建国 《地球学报》2002,23(6):567-571
钻孔电磁波法的正常场公式是进行各种钻孔电磁波探测理论研究和资料解释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将其建立在近代天线理论之上。通过对钻孔电磁波法中的基本电磁系统的分析讨论,证明了关于绝缘天线的广义传输线理论在钻孔电磁探测和电磁波测井中的可应用性,并给出了在一般条件下的基于广义传输线理论的钻孔电磁波法正常场公式。通过与经典的正常场公式的定性对比发现,基于广义传输线理论的正常场公式既包含了天线本身绝缘层的作用,又考虑了钻孔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的公式能提供更多的关于围岩和钻孔流体的电磁性质的信息,应能成为跨孔电磁成像和电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感应测井仪的总体设计,详细说明了感应测井仪中相敏检波器的检波原理以及用LabVIEW实现相敏检波的方法。通过六线圈系在均匀低阻地层的纵向特性的实验以及得到的实验曲线表明;基于LabVIEW的感应测井仪工作良好,所设计的相敏检波器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电性参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是连续变化的实际需要,这里采用矩形剖分,线性插值的有限元法研究了电导率分块线性变化的高频大地电磁高精度,快速正演模拟。首先给出了二维高频大地电磁测深的变分问题以及电导率分块线性变化时的有限元数值解法,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利用该程序对层状模型进行了计算,并与解析解的结果做了对比分析,证明了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然后对典型电导率随深度线性变化的模型和典型地堑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导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块线性变化的高频大地电磁正演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识别煤层及其顶底板,针对煤矿定向钻孔施工需求,开发了矿用电磁随钻伽马测井仪。通过自然伽马测井刻度获得仪器刻度系数,采用标准井测试及煤矿井下穿层孔试验,获得矿用电磁随钻伽马测井仪多种测量曲线。通过与标准井伽马曲线对比及穿层孔地质资料分析,验证了矿用电磁随钻伽马测井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山西伯方煤矿井下应用试验表明,矿用电磁随钻伽马测井仪在定向钻孔施工中不仅能进行钻孔轨迹测量同时可有效识别煤层顶底板界面,对于指导煤矿井下定向钻孔施工、提高目的层钻遇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陶德骏 《物探与化探》1986,10(6):429-436
测井资料的解释与运用,以往多着重于测井钻孔本身的研究,这样就降低了测井资料的使用价值。本文以温度测井为主,配合视电阻率测井、地面电法和水化学方法,运用“体”(地质体)和“场”(自然场、人工场等)的三投影设想,跨越单一钻孔,由点、线、面、体对储热构造体在二维空间的分布作一次宏观的初步尝试。通过××热田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这种三投影设想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煤岩界面的预先、精准识别是实现智能化开采,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技术之一,方位电磁波测井已在石油测井岩性界面识别中获得较好效果,但对煤岩界面识别情况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方位电磁波在煤田测井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探测性能,使用一维广义反射系数法计算磁场分量,并使用快速Hankel变换加快积分计算速度,模拟线圈系组合方式、频率、源距、线圈系半径、电阻率对比度、发射电流和电阻率各向异性对煤田方位电磁波测井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能够分辨煤岩界面,对煤岩界面识别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线圈系半径和发射电流主要影响仪器响应信号的大小;在一定电阻率对比度范围内,幅度比和相位差在界面附近的幅值随电阻率对比度增大而增大,高阻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对幅度比和相位差影响较小;仪器发射频率、源距、电阻率对比度同时影响方位信号最大探边深度。   相似文献   

19.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quasi-stationar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pplied in induction logging depend on the specific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magnetic permeability (μ) of the medium, it was of interes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μ on induction logging data.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is presented of certain peculiarities of the μ-effect in a homogeneous conductive medium and the analysis of results concerning two cases: 1) Drilling mud with an increase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g., because of the addition of magnetite to increase the weight of the mud); and 2) the rocks studied had an increase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the induction logging of certain ore deposits). The analysis result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an electromagnetic field located at the well axis in the absence of any mud penetration into the layer, are tabulated. —Petroleum Abstra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