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5):F0002-F0002
汪集晹,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热和水文地质学家,1935年10月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PhD),同年10月回国后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改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晓生 《地质学刊》2008,32(3):226-226
中科院资深院士。石油地质学家。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1945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先后任大港油田、任丘油田地质研究所主任地质师,胜利油田地质所副所长,玉门油田地质师、总地质师。1991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是美国石油地质学协会终身会员。  相似文献   

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2):F0002-F0002
张宗祜,1926年2月19日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5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研究生部,获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4.
詹庚申 《地质学刊》2007,31(2):123-123
著名水文地质学家。1931年11月2日生,无锡玉祁人。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1):F0002-F0002
王思敬于1934年12月27日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地质学院,1963年获苏联地质矿物科学副博士学位。1963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博导,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主席团委员。  相似文献   

6.
李星学(1917—),湖南郴县人。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任中央地质调查所练习员,技佐、技士。1949年后,曾在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任工程师。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古植物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南京大学地球  相似文献   

7.
晓生 《地质学刊》2008,32(2):132-132
著名探矿工程专家,1923年3月11日出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9年4月,在北平“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20世纪50年代,奔波于白云鄂博、铜官山、攀枝花等大型矿山,组织多工种综合勘探,做出重要贡献。鉴于当时我国探矿工程落后局面,领导人造金刚石小口径钻探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1985年获国家级一等奖;领导、研究推广定向钻探、绳索取心钻探、空气钻探、反循环钻探、  相似文献   

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4):F0002-F0002
刘广润,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家,天津市宝坻区人.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地质院校)地质专业,1955-1957年间留学苏联水电科学院进修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中国工程院首批96名院士之一—胡海涛研究员,是我国工程地质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地质矿产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名誉院长兼环境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胡海涛研究员长期从事工程地质教育、勘察和科研工作,为发展我国工程技术事业做了出...  相似文献   

10.
詹庚申 《地质学刊》2006,30(4):253-253
著名水文地质学家,浙江上虞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同年人中央地质调查所,1949年离所。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历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局副总工程师、地矿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顾问、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  相似文献   

11.
晓生 《地质学刊》2009,33(1):7-7
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1916年11月出生,山东苍山人。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兼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顾问、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顾问、中国地质博物馆名誉馆长。  相似文献   

12.
晓生 《地质学刊》2009,33(4):381-381
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12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鄞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3.
10月14日,水工环地质老科协工作者联谊会暨陈梦熊院士90华诞庆贺会在北京召开。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以及水工环地质老科技工作者近百人到会祝贺。陈梦熊院士194  相似文献   

14.
(1913~2007)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沉积学家、沉积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原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连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2月2日0时15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5岁。叶连俊同志1913年7月22日出生于山东日照。1932年在山东第一高级中学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并于1937年毕业。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他怀着抗日救国的赤子之心,辗转到南京,考入当时的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开始了对祖国的地质和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  相似文献   

15.
《地质学刊》2010,34(2):195-195
著名矿床地质专家,1934年12月7日出生。浙江省平湖县人。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研究员、原地矿部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系统、深入研究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为指导找矿及总结成矿规律作出了贡献;深入研究宁芜、庐枞、南岭及全国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提出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詹庚申 《地质学刊》2008,32(1):33-33
著名区域岩石及有色金属矿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土资源》2013,(4):I0001-I0002
<正>李德仁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1963年武汉测绘学院毕业,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  相似文献   

18.
邱中建,1933年6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四川省广安县。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毕业后50年来一直从事全国油气勘探工作,早先在祁连山北麓、鄂尔多斯草原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后在松辽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并继续在渤海湾盆地胜利油田、四川盆地、我国近海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进行勘探、生产、研究及组织管理等活动。历任地质技术员、勘探队队长、研究队队长、地质师、室主任、副总地质师、总地质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石油部勘探司司长、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指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等职。他是1957年石油系统最早进入松辽盆地进行综合研究的地质工作者,是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1964年参加胜利油田会战,参与发现了胜坨大型油田。1979年他是首批参加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地质工作者,对发现流花及惠州等大中型油田做出了贡献。1989年组织领导了塔里木石油会战,发现了我国巨大的天然气富集区及克拉2等大型气田,为“西气东输”项目奠定了基础。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1989年获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奖章。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9.
《沉积学报》2007,25(6):875-875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沉积学家、沉积矿床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沉积学报》第一任主编叶连俊先生因病治疗无效,于二00七年十二月二日0时十五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五岁。叶连俊先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70余年,为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他坚持创新、勇于开拓,他是我国沉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沉积学和沉积矿床学领域先后提出过许多重要的地质科学理论学说;叶连俊先生长期担任《沉积学报》主编,关心、指导《沉积学报》的创建与发展;为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叶连俊先生一生光…  相似文献   

20.
徐克勤院士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我以无限崇敬的心情,怀念这位杰出的矿床学家、岩石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徐先生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1939年赴美深造,1944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45年回国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1946年起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兼任系主任。1949年南京解放,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徐先生继续担任南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