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矿部石油地质勘查队伍,是我国油气勘探的一支重要力量.建国以来,这支队伍与石油部门并肩作战,在我国陆上和海上完成了大量的地质勘查任务,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我国原油、天然气产量的增长,是与地矿部同志辛勤努力分不开的.近几年来,地矿部石油地质勘查队伍依据国家赋予的任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许多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普查和前期勘探工作,对加深区域地质认识,寻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石昕,石宝珩/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3)沉积盆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张运东/世界石油工业,1999(10)中国陆上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科学探索井探索领域及目标——马新华,钱凯等/勘探家,1999(3)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及发展对策——罗志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3)论油气勘探的思维油气勘探思维是科学与工程两种思维  相似文献   

3.
石油天然气的工业应用,使世界能源结构起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能源需求不断扩大,迫使石油天然气工业高速发展,一个世纪以来,世界石油天然气的产量翻了几番,近年的石油年产量已达30余亿吨,天然气年产量达1万亿方,这样的发展速度,离开石油地质理论的指导是不可能的。由于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新成就,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又发现了10个新的大油气区。  相似文献   

4.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建立及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基本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典型非常规油气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引领推动了石油地质学科发展、行业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在未来油气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结构科学预判、复杂问题创新解决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华南断决运动-陆相红层发育期与区域铀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对华南区域铀矿化基本特征和区域地质发展史的综合分析,阐明与区域铀矿化伴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及其区域地质背景,并进一步探讨四种工业铀矿化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油气工业的发展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及矛盾,势必影响中国油气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发现,探明的油气地质储量和新增的油气开采储量工作滞后于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我国石油战略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寻找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新发现和开发接替区,就成为解决我国油气问题的必然,通过我们和有关方面多年来的工作,表明西藏高原特堤斯海相盆地有可能成为本世纪我国油气工业新领域,本文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第三层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14日至16日在我国哈尔滨市隆重举行。会议代表有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蒙古等国家130余人。我国代表110名。代表来自地质、冶金、有色、石油、煤炭、核工业和黄金系统,以及科学院、大专院校等。会上宣读论文120余篇。论文内容包括有关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区域成矿学、有色金属成矿学、金成矿学、石油成矿学、煤成矿学、黑色金属成矿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于6月29日~7月5日在昆明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区域地质及成矿会议。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地质、冶金、煤炭、石油、二机、化工、教育、中国科学院等部分的159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300多位代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53篇,论文摘要313篇(其中包括区域地层古生物34篇,区域构造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是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来几代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中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基本覆盖了基岩出露区,平原区围绕水文地质、石油地质和第四纪地质等开展了大量地质(调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0.
广西泥盆系沉积相类型繁多,变化较大,与各类矿产的关系密切.近年来,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广西石油地质大队和广西地质研究所运用沉积学的新理论全面开展了广西泥盆系中比例尺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1972,(2):179-187
鉴于工业对石油的迫切要求,目前国内外广大地质工作者从各方面研究了油和气的形成条件,积累了大量资料,对石油的寻找和勘探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是,与油,气生成条件有关的实验研究甚少,特别是为了阐明石油稳定性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资料则更加缺乏。  相似文献   

12.
项目名称主要承担单位获奖情况塔里术盆地断裂系统、不整合面控油作用研究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等主要完成人杨克明等地质矿产部科技二等奖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层层序及区域对比研究西南石油地质局第八普查勘探大队等熊剑飞等地质矿产部科技二等奖四川盆地构造形变与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西南石油地质局地质综合研究大队王庆国等地质矿产部科技二等奖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层序地层学应用研究 与有利油气成藏区带预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徐怀大等地质矿产部科技二等奖盆、热、烃综合地质模型研究和盆地定量分析软件的研制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  相似文献   

13.
石油地质动力学的内涵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石油地质动力学的本质特征是在现代地质理论基础之上,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理论和方法,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实验测试、模拟技术,定量地研究沉积盆地油气生、运、储、聚和保的机制、速率和过程。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沉降作用,二是流体压力系统形成与演化,成藏动力是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的纽带。石油地质动力学现行研究方法可分为盆地动力学、石油地质动力学(狭义)和地质作用过程动力学,重点介绍了成岩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当今研究的前沿领域,即热流体与有机/无机成岩作用。最后,笔者展望了石油地质动力学研究在我国那些具有多旋回叠合性含油气盆地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著名石油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家朱夏,祖籍浙江省嘉兴市.194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地质系,同年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后参加川、康、黔的地质矿产调查、变质岩研究和中国地质图的编制工作.1947年赴瑞士国立工业高等学院和苏黎世大学深造.1949年10月回国,参与组建浙江地质调查所并任副所长.1951年参加筹建华东工业部地  相似文献   

15.
了解井场的地形、地貌、沉积物、浅部地层、水文气象、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区域地质背景和不稳定因素,对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的抛锚、就位、插桩、施工的作业安全与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井位调查范围以预定石油钻井位置为中心,海区工作程度高的地区调查面积为1×1公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多年来,全世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迄今天然气探明的储量达9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世界油气总储量的45%。我国含油气盆地,含煤盆地星罗棋布,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日新月异。随着我国年青的找气队伍的成长壮大,以及天然气工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充实和提高。为了适应当前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需要,武汉地质学院石油地质教研室陈荣书副教授和袁炳存同志参阅了大量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加快.随着人们的物质需求与日俱增,现阶段可用于开采的石油资源,早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各石油开采企业逐渐在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上追求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油气地质与勘探概论》通过系统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的发展策略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新机构、新职能.新成立的地质勘查管理司的工作任务是什么?根据地矿部今后的工作职能重点主要是从事行业管理的要求,地质勘查管理司的主要职能有四个方面:一是组织制定地质勘查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规范和技术要求,并进行监督检查;二是负责对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含石油和海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关于煤炭地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喜尊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74-76,87
对比石油地质与煤炭地质在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认为煤炭地质工作与石油地质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没有完全融入行业体系之中,体外运行机制是困扰煤炭地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探采一体化是煤炭地质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矿业权运作,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改进技术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现有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刘思宇 《地质论评》2016,62(S1):119-120
地质档案是地质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地质工作、总结工作经验的主要信息源。地质档案是指对地质工作活动的记录和成果,它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矿产勘探等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地质档案有地质原本档案和地质复制本档案两种形式。地质档案一般可划分为区域地质调查档案、固体矿产地质档案、石油地质档案、海洋地质档案、物探和化探档案、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档案。现代的地质档案是国家地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地质档案管理事业为国家地质工作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地质档案所拥有的巨大信息量及参考价值是对现代社会的地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现代意义上的我国地质档案工作是应地质勘探工作需要发展起来的,地质勘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更多地依照着地质调查的节奏,也更多地围绕着地质档案发展中心工作来服务。它是档案工作与高速发展的中国地质勘探事业结出的富于中国特色的一个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