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观测地壳中应力的变化来探寻地震前兆异常已得到国内外地震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国内主要进行的是电感法地应力相对测量,RYC2—70压磁应力仪就是专为这种测量研制的一种自动记录仪器。从1971年开始该仪器已进行了八年多的观测试验,现就观测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有一组希腊物理学家研制成了一种建立在利用压电效应基础上的新颖仪器。目前用它来预报小地震还是相当成功的。以雅典大学亚历克波洛斯(C.Alexopoul-os)教授为首的一组希腊学者研究的这种方法充分运用1981年2月袭击希腊的大地震及其后来的余震的经验为基础而发明的。这项研究的根据就是大家熟悉的压电效应,即晶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便会产生电流。如果岩石里包含有一小点表面带电的晶体结构,同时承受着不断增加的压力,则会给出短时间的电脉冲,即瞬息扰动,它的出现比岩石发生破裂早得多,希腊物理学家认为可以利用这种现象预报地震。在1981年发生地震之后的数周内,发现了许多不规则的叠加在岩石正常电活动性上的类似脉冲。它们与次生振动符合得很好,每次都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是地球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最新的一页,是目前正在经历着的地质阶段。而地震是地质现象,是地质构造活动的一种形式。显然,研究地震必须研究地质,必须研究第四纪地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系统地全面地将第四纪地质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引入地震地质研究中来却还不多,特别是许多地震地质工作者原来从事老构造工作,对第四纪地质学比较陌生,未予重视,甚至产生某些误解。地震地质工作不能深入下去,这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地震预报之前,我想先概略地谈谈地震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否则,便不能很好地理解地震预报的原理.地震在同一地点的重复发生地震是由于应力慢慢积累引起地壳应变并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破坏现象.其破裂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地震时是采取以某个断层面为界面向两侧错动的方式的,亦即由于断层错动而引起地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断层错动是以每秒3公里左右的速度进行的.如果是8级地震,所需要的断层面可长达100—150公里.地震从开始到结束,即到断层形成时为止,往往需要数十秒钟的时间.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地震往往发生在曾经发生过地震的老震区.如:  相似文献   

5.
人工诱发的水库地震问题,已广泛地引起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地质工作者的注意。近50年来不少学者对水库地震的成因和诱发机制提出了不同意见,较为一致的是水库地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构造地震,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水对地震的触发作用,这种触发机理只是在活动构造总的地质背景下才显现出来。本文所介绍的邓家桥水库地震就是这种典型震例。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我国地震观测技术不断得到改善.建立各种地震监测台站754个,遥测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记录和数据传递方式发生了变化.我国大规模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开始的.除建立各级监测预报网外,近年来,地震观测技术不断得到改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9个数字化地震台站今年开始试运行;一些前兆观测项目已经开始使用第二代新仪器.一些台站配备了计算机,改变了数据处理的落后状态.目前处理的数据相当于10年前的4倍.此外,在全国较大范围内还开展地震地质、地壳深部探测、大地形变测量工作.建立了一批服务于地震科研的实验室,包括震源物理、构造物理、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由于地形和地质等情况不同造成的强震振动的变化,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所决定在仙台市建立强震观测试验场,最先设置的强震仪已于1984年度开始观测,预定最后扩大为在11个地点设置强震仪,形成高密度的强震观测网。进行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实际发生的地震的复杂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抗震建筑的研究方面,虽然对建筑物晃动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地表振动本身,却仍有许多问题的真相不明。之所以如  相似文献   

8.
正地震前驱波现象在不同观测仪器的记录中都有一些报道,但多是单一观测仪器的记录现象,不能从其他观测仪器得到验证,信度相对较低,因而地震前驱波问题在地震研究中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来笔者发现在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山西及邻区不同前兆观测仪器中记录到较显著的前驱波信息,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一些新  相似文献   

9.
苏联动力和电力化部吉尔吉斯动力科学研究处的专业工作者在吉尔吉斯地震区试验了以地下电磁测深为基础的一种有前途的预报地震方法。这个研究处的副处长鲍特巴叶夫说,大家知道,地震情况的变化引起地下深部导电性振动。研究这种变化可以准确画出岩层内发生的大地构造过程图象。迄今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用复杂而昂贵的设备进行的。吉尔吉斯科学工作者采用了借助工业输电线进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因为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故从研究地震开始人们就注意到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随着地震科学的发展,地震地质工作也迅速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源观测表明,加 里齐克雷斯特附近发生的5次M3.8-5.2地震伴有地震成核现象。这些地震突然发生。随之节奏放慢趋地平静,然后加快节奏,以最高矩速率释放出能量。用经验格林函数对仪器和路径效应作反褶积运算结果显示,地震起始的复杂性是一种震源效应,在地震成核现象初期到达且迅速递增的P波支持了Mori和Kanamori研究所得到的结论:这些地震没有象Iio所观测到的那种量级之差的缓慢起始相。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一年大约发生大小地震500万次,人们能感觉到的约5万次,其中1000次能造成轻微的破坏.大地震每年约10次,如发生在人烟稠密地区将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所幸这种地震并不多,比1975年海城和1976年唐山地震破坏力更大的地震,每年全球仅发生约1次.利用地震时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情况,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但一般人们更为关心的则是地震能否预报.预报地震首先要观测研究地震,弄清地震是怎样发生的.一般认为,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下的岩石受到挤压造成断裂错动所引起的,以内因为主,潮汐力等外因只能起触发作用.当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地震波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台站用灵敏的地震仪把地震波记录下来.一般用3个地震台站所记录的地震波到时,或用一个地震台站所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时,就可算出震中的位置;再根据震波的振幅以及震中到地震台站的距离,便能估算出地震的震级(即地震的大小).地震观测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建立固定地震台站、加宽测震仪器的频带和建立流动台站等3个方面.最初人们是把单个的地震台建设在远离城市的安静地区,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电磁波异常”现象与地震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理,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工作者不断研究、探索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是学术性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2本刊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科研简讯、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3来稿  相似文献   

15.
征稿简则     
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是一种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我国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我国防震、抗震工作服务,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有关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 二、对来稿的要求: 1.来稿请用钢笔在方格纸上单面横写,每字一格,标点符号写在格内。来稿务必字迹清楚,简体字要用正式公布的,请不要用刻写油印稿,也不要用复写稿。  相似文献   

16.
《地震》1982,(6)
北京八宝山断裂带活动性问题,是地震工作者及广大群众都很关心的问题。最近,国家地震局邀请了在这一地区从事多年地震地质工作的北京大学、河北地质学院、地质部全国资料局、北京水文地质公司、北京矿务局、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等单位的科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最大熵原理在地震重现关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用最大熵原理(Maximum Entropy Principle,以下简称为MEP),建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所用的重现关系,能使地质资料、历史记载和仪器记录都汇合在这个重现关系中。用最大熵原理可以得到偏差最小的重现关系。本文指出了传统的最小二乘法(简称为I.S法)与MEP法本质的区别,并以数例说明。本文还提出一个修正的最大熵原理方法,用长期的地质资料反映大地震发生的信息,用短期的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反映中、小地震发生的信息并把这些汇合起来。总之,修正的MEP法可以把来自不同渠道的本来不可比的、不同精确度的信息汇合到一个偏差最小的重现关系中,供地震危险性分析之用。  相似文献   

18.
区域b值通常是使用M≥1(3/4)级的历史地震资料拟合得到.但对历史地震资料缺失较多的地区,这种计算方法就存在较大问题.近十多年来有了较为完整丰富的仪器记录资料,本文提出用它们来弥补历史地震资料的不足,以渤海周围地区和区内两条地震带为例,用历史记载地震资料(M≥6)、仪器记录地震资料(2~1.5级)和1900年以来的5级和5.5级地震资料一起进行回归计算,得到研究区和各地震带的b值为0.71~0.77,F检验在α=0.05显著水平上通过,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这说明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有着共同的活动规律,两种资料一起使用计算b值是可行的.本文为历史地震资料缺乏的地区确定区城b值,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办法,这在工程地震及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编制地震区划图方面都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模拟地震记录仪放大器只能工作于固定的放大倍数状态.稍为大些的地震发生便会出现“出格”现象,应用这些记录难以确定地震的震级,震中等参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换挡的地震仪放大器.在通常的情况下,放大器工作于高放大倍数状态,一旦发生较大地震,放大器会自动衰减20dB,并保证记录的波形不会发生畸变.这一放大器全部由IC构成,放大器的各项参数指标比以前的放大器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汇集和补充了鄂尔多斯地块反时针扭动的有关研究,结果看出,该地块是一完整性好而活动剧烈的地质块体,其周边活动断裂可拟合为一椭圆,地震、地质等资料表明,地块存在着反时针扭动趋势.用椭圆截面柱体扭转作模拟时,力学结果解释了地块周邻多种地质现象.根据剪应力分布的扭动形成的隆起、沉降中收区,划出了强震危险区.它们与7级以上地震分布吻合较好.大华北第三次地震活跃期(1484—1739)中,地块区7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危险区,且每区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