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北祁连山“前寒武系”的认识,以往似乎存在一种偏向,即将局部地段变质较深、出现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地层,在无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令资料的情况下,亦不追究变质作用的原因,统归“前寒武系或前震旦系”;同时把变质程度只达绢云母—绿泥石相的浅变质岩层,在无古生物资料的情况下,亦未详细研究对比沉积建造及含矿性特点,一概归属早古生代或寒武、奥陶纪。因而造成地层划分上的混乱,致使部分早古生代地层被误认为是“前寒武  相似文献   

2.
末元古系地层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末元古系地层学孙卫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10008)关键词末元古系,地层学,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国际地层委员会1989年通过的“前寒武时代划分方案”中,距今2500~570Ma的元古宙被分为3个代,进而划分为10个纪。末元古纪,或称末前寒武...  相似文献   

3.
分析目前世界上所研究的上前寒武—下寒武统含遗迹化石地层,一般地层层序(由上而下)如下:(a)含有三叶虫,腕足类、古杯类和大量遗迹化石的岩层;(b)含有三叶虫和其他遗迹化石的岩层;(c)含有软体后生动物(Ediacara和有关动物)或简单遗迹化石的岩层;(d)含少量遗迹化石和迭层石的岩层。上述各个间隔通常分别称为下寒武统(a),“寒武系或前寒武系?”(b和c),以及前寒武系(d)。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及其后的“前寒武(界或代和亚界或亚代)的一般划分”、“北半球几个主要前寒武地层区和合用的地层资料”和“末原生代地层”等四篇文章,均从Salop《北半球前寒武和早期地质演变的一般特征》一书(1977年英文版)的第一、二、三、八章译出,供有关同志参考。有关该书的其余各章,以后如有可能和必要,将陆续译载。  相似文献   

5.
前寒武时代划分方案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卫国 《地层学杂志》1990,14(3):238-240
<正> 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层委员会于1989年7月17日以78%的多数票通过了前寒武地层分会提出的前寒武时代划分建议(表二)。  相似文献   

6.
28届国际地质大会时,国际地层委员会向大会推荐了一个暂行的全球地层划分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用了一套新的前寒武划分方案。现将此方案产生的过程和主要内容向我国地质界作一简要介绍。 1988年9月18日—21日在天津召开了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八次会议,讨论修订  相似文献   

7.
美国前寒武地层出露面积大约占其总面积的10%,但前寒武地层在显生代地层下面分布是很广泛的,特别在美国中部内地更为明显。前寒武地层出露区分布在苏必利尔湖区和阿迪龙达克山脉的加拿大地盾向南突出部分,以及中部内地往南的小内露层中。前寒武地层还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西部科迪勒拉山带中由于受显生代形变作用而产生的较高隆起区内,但有关太平洋附近地区的前寒武地层是很少介绍过的。同位素年令测定资料表明,前寒武地层在时代上的变化范围很大,从35.5亿年到6  相似文献   

8.
美国东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境内的晚前寒武和早前寒武地层可分为三类沉积相:东克拉通相、怀特英欧(White-Inyo)相和死谷相。该三种沉积相中均有三个三叶虫带证据——Fallotaspis带Nevadella带和Bonnia-Olenellus带。本文概述它们的相互关系,讨论其与西伯利亚地台层序的对比,并试将前寒武—寒武界线置于怀特英欧岭的里德(Reed)白云岩上部岩层中。  相似文献   

9.
郝杰  王凯怡 《地质科学》1995,30(2):183-189
根据造山带地层学地层划分原则,“龙泉关群”可划分为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层单元:其一是“龙泉关构造岩层”,为构造地层单元;其二是“跑泉厂变沉积岩组”,属经典地层单元。前者经历了至少两期变形、变质作用,保留着走向近SN和近EW两组矿物拉伸线理以及角闪岩相和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特征;后者仅发育有一组走向近SN矿物拉伸线理和一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这表明:(1)“龙泉关群”实际上包含着两个世代不同的地层单元,应予解体。其中,“龙泉关构造岩层”形成于晚太古代末期,属于“阜平古陆块”刚性基底一部分;“跑泉厂变沉积岩组”的地层层位相当于“五台群”,是“阜平古陆块”西北陆缘带沉积,时代归属早元古代早、中期。(2)“龙泉关群”不是由一个统一的应力场同时形成的一套构造岩,因而不应将其作为一个大型韧性剪切带。(3)“龙泉关群”构成五台碰撞造山带前陆地区的活化基底和活化盖层两个大地构造相。“龙泉关群”的解体及其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支持“板峪口组应归属滹沱群一部分”和“铁堡运动即为五台运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調查区概况 調查区的地层除巨厚的(一般大于30米)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及近代山坡堆积物外,其余部属前震旦纪的古老变質片岩系。岩层自下而上按岩性可细分为:炭质絹云母片岩、綠泥石絹云母片岩、石英炭質片岩、碳酸盐化之炭质片岩及含矿之长英角岩数层。这些岩层均不利于含水,尤以炭質片岩为一良好隔水层。但因該区深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在变質片岩系中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一、分布和地层划分(一)分布北美地台和周围造山带是世界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分布区之一(图Ⅲ-1)。由巨大的加拿大地盾,包括北极区、大平原区、东落基山和中部大陆区在内的北美台坪,以及周围的科迪勒拉褶皱带、因奴特褶皱带、东格陵兰褶皱带和阿巴拉契亚褶皱带组成(表Ⅲ-1)。前寒武系在本大陆的所有构造单元中均广泛发育,尤其广泛分布于加拿大—格陵兰地盾中,据知它是世界上最广阔而又连续的前寒武岩层,只有哈得孙湾区为水域或古生界所覆。地盾东部出露较差,巴芬和拉布拉多海隐伏着北美大陆和格陵兰的前寒武基底之间的密切构造联系,格陵兰除一条狭窄的海岸外,全部为冰雪掩没。  相似文献   

12.
1988年9月18日到21日在天津召开了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第八次会议,有九个国家的八名正式成员和六名通迅成员参加。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讨论修订并初步通过了一个前寒武划分的新建议。经会后在全体正式成员中(13人)通迅投票表决,其十三项动议都以多数票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前寒武地质年代学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如格陵兰最古老年龄的发现等,促进了对地壳演化研究的兴趣。我们曾经在研究燕山地区震旦地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震旦地层同位素地质年表和测定了某些地层的Rb-Sr年龄;迁西36亿年年龄并未得到证实;寻找中国最古老地壳仍是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本文就我们测定的鞍山及其他地区一些前寒武岩石铅同位素数据,结合其他资料初步讨论中国前寒武地层同位素地质年表以及探索我国可能的最古老地壳年龄(图1)。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指引下,在绵延千里的祁连山,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浅变质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尤为广泛。然而,对于这个巨厚含铁岩系的研究则比较差,以致长期以来,未能弄清它所形成的地质时代和层位,前人主要是根据岩性多划为早古生代或寒武-奥陶系。其实,含丰富化石的早古生代地层不仅在沉积建造上与含铁岩系有所不同。其间被区域性断裂相隔,而且至今尚未见有可采规模的铁矿;在分布广泛的含铁岩系内,却又未发现过早古生代的化石(图1)。  相似文献   

15.
嵩山前寒武紀地层主要分布在登封城北、西的十里鋪和玉寨山、馬鞍山等地,地貭构造、岩相变化均复杂,包括变质岩、混合岩、浅变貭的沉积岩和火山岩系,在前寒武紀地层中有鉄、銅、磷、石棉、云母以及稀有分散元素等丰富的矿产,对前寒武紀地层的研究富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鄂北豫南界区的几个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银胜 《河南地质》2001,19(4):264-272
笔者以近30年来的地质成果资料,从鄂北地层层序与成因,古生物类型与生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重矿物特征,岩浆岩分布,地球物理异常及类蛇绿岩,蓝片岩和榴辉岩带的存在等,将鄂北地区划分出三个古生物地层构造单元。以枣阳市鹿头镇-广水市郝店镇剪切带,连接新城-广济断裂为界,之北是桐柏古生物地层构造区,之南是扬子北部边缘古生物地层构造区。以襄樊-广济断裂为界,之北是扬子北部边缘一物地层构造区,之南是扬子地台古生物地层构造区。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南部寒武、奥陶系属华北型。主要分布在鸭绿江、浑江和三统河流域。追溯研究历史,早在一九三六年日人矢部茂将鸭绿江流域的寒武——奥陶系称之为“乐浪系”(古期古生代层)。一九四六年斋藤林次进一步将浑江流域的寒武——奥陶系分为三层,最上部为寒武系上统——奥陶系石灰岩、镁质石灰岩层,并错误地将元古界浑江群中的八道江组叠层石灰岩亦划入奥陶系中。因而无从谈起寒武奥陶系界线的研究。华北和辽宁等地五十年代及以往寒武、奥陶系界线划分的各种方案(表1)在区内亦有人做过研讨与对比。  相似文献   

18.
<正> 石碌铁矿早在1935年即已发现。1964年,海南地质队在矿区进行勘探时,将矿区地层分为7层,命名为“石碌群”,时代确定为“寒武—奥陶纪”。后人从古生物、同位素年龄测定和沉积建造等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时代从前寒武纪—三叠纪均有论及。由于缺乏可靠能确定时代的化石,所以久无定论。笔者于1976年3—7月参加中国科学院华南富铁科研队地层组工作,据野外观察,结合近年来有关单位的新资料,试论含矿地层的划分和时代的归属。  相似文献   

19.
燕山地区震旦亚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934年,高振西教授对蓟县震旦地层进行了研究。解放后,我国地质工作者从岩石学、古生物学、同位素地质学等角度,对该区震旦亚界进行了详细探讨。近年,国外不少地质学家亦先后来我国参观震旦亚界地层。为了提高对晚前寒武纪地层的  相似文献   

20.
前言前寒武纪地质是多年来国外地质科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前寒武纪地质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其中大多是有争论的,迄今不能达成一致认识。例如,进行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研究,首先遇到的就是地史阶段的划分问题。如所周知,寒武纪以前尚未建立起全球一致的“纪”一级的地史单位,“代”的划分也尚无公认的方案。最近(1982),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作出决议,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