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运球 《中国岩溶》2004,23(4):292-292,298
2004年10月2日至24日在澳大利亚召开了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的最后一次年会暨RAMSAR地下湿地第一次国际专题讨论会。会议包括两大主题,即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和RAMSAR湿地.主会场设在南澳州的纳腊库特(Naracoorte)镇政厅。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的袁道先研究员、岩溶地质研究所的谢运球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溶》2001,20(1):80-81
(一号通知) “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高级研讨会与 “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项目主席: 袁道先院士 Chris Groves博士 Dr.Giuseppe Messana博士 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Hoffma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C.N.R-Centro di Studio per la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Dept.of Geography and GeologyFaunistica ed Ecologia Tropicale 中国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Via Romana 17,50125 Firenze,Italy E-mail:dxyuan @ mailbox.gxnu.edu.cnBowling Green,Ky 42101,USAE-mail:messana @ fi.cnr.it 电话:0773-5834232E-mail:Chris.Groves@wku.eduPhone:+39 055 2288232 传真:0773-5837845Phone:1-270-745-5974Fax: +39 055 2288233 Fax:1-270-745-6410 会议网址:http:∥www.glnet.edu.cn 根据在罗马尼亚、巴西召开的2000年IGCP448项目国家工作组会议决定,2001年度项目高级研讨会将于8月30日至9月12日在中国举行。它包括两个部分:“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8月30日-9月2日)及IGCP448项目国家工作组会议“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高级研讨会(2001年9月3-12日)。后者将以野外考察与学术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行程达4000km。主要考察点为重庆金佛山、贵州贵阳及六盘水市、云南石林、广西桂林。 本次会议主题是考察和研讨以坚硬古老碳酸盐岩及新生代强烈上升为地质背景的岩溶生态系统;研究石漠化与不适当土地利用的关系及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地球化学和生物学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1.不同地质、地形背景的岩溶生态系统演变(重庆金佛山岩溶自然保护区:海拔500~2200m,出露地层为寒武系白云岩至二叠系灰岩)(照片1) 2.退化的岩溶生态系统及恢复示范区(贵州贵阳、六盘水市)(照片2) 3.特殊灰岩生态系统及濒危洞穴生物(云南路南石林)(照片3) 4.亚热带岩溶生态系统,生态重建与次生植被、水文地质(广西桂林)(照片4) 高级研讨会会议注册费:2600.00元/人,包括城市间空中交通、陆地交通、导游手册、食宿费。  相似文献   

3.
论岩溶生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生态系统脆弱,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石漠化问题严重。滇黔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已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中。同时,第三个国际岩溶对比计划,即:IGCP 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年)正在进行,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问题。 根据生态学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在无机和有机之间,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构成的系统。但根据美国地质学会编的Glossary of Geology,生态学被定义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而生态系统被定义为“生态学的单元”。据此,我们可以把“岩溶生态系统”定义为“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其内涵既包括岩溶环境如何影响生命,也包括生命对岩溶环境的反  相似文献   

4.
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科学目标和执行计划   总被引:88,自引:4,他引:88  
由我国提出的新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IGCP 448)已于2000年初由IGCP科学委员会批准,在2000-2004的5年中执行。该项目的科学目标是:对比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宏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形成机理;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微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对物种选择的影响,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重建良性生态系统探索新思路,从地理,地质角度对比地下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岩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5年中除40余个参与国将作好本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作为全球对比的基础外,还将重点联合考察罗马尼亚,巴西,中国,西班牙,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典型岩溶区,并作深入对比研究,IGCP448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岩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如何利用我国地域优势和组织该多边国际合作计划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好我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岩溶》2001,20(1):78-79
本实验室自即日起受理开放研究课题,今年的开放研究将主要围绕完成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不同地区岩溶动力系统监测”、及国土资源部地调和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的目标进行,重点和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不同典型表层岩溶动力系统碳循环运动规律的深入揭示,特别是通过地球化学指标的自动连续观测与碳同位素技术结合; 2.深源岩溶动力系统CO2释放条件、表现及该系统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 3.岩溶动力系统运动规律的物理及计算机模拟; 4.用岩溶沉积物重建贵州、云南到西藏高原大断面上20万年来古环境变化过程及突变事件发生机制,鼓励以石笋包体水和包体CO2气体所提供的古环境信息的研究; 5.西南岩溶地区植物形成控制因素、演化规律,优势物种与典型岩溶生态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6.西南典型岩溶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7.西南岩溶区生态评价分区研究; 8.西南岩溶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与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8.1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形成机制 8.2 西南岩溶地区碳循环与元素迁移及有关成土机制 8.3 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形成和环境问题发生演化机制 8.4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新技术和土地的科学利用; 9.典型岩溶地区洞穴生物群、典型地下物种的演替及与地表环境变化的关系。 以上课题申请要求思路清晰,方法和手段切实可靠,研究周期为1~2年,并用新观点论证取得的新资料,以获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或实用技术。 申请截止日期:2001年5月31日 联系地址: 541004广西桂林七星路50号 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电话: (0773)5837840 电报:桂林3310 传真: (0773)5837845 E-mail: zaihua-liu@hotmail.com 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2001年3月15日 注:申请格式及要求见附件 附件一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课题申请书内容 一、本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4.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三、前期研究基础 1.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经历,近期发表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课题中承担的任务 四、经费预算(包括计算根据、理由) 五、申请者正在承担的其它有关研究项目 六、推荐意见(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请者,须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七、申请者所在单位的审查与保证 1.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包括对课题的意义、特色和创新之处及申请者的素质与水平等签署具体意见) 2.申请者所在单位领导的审查意见与保证(包括对学术委员会审查意见的赞成与否,保证课题实施过程中给予人员、条件、时间的支持) 八、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相似文献   

6.
山东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前兆及其预测预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 引言。2003年5月31日凌晨4时,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羊娄村东北800m处,产生巨大的岩溶地面塌陷:在即将成熟的麦田中出现一椭圆型塌陷坑,长轴近东西向,长35m;短轴近南北向,长27m,深23m(由地面到岩溶水面)(图1)。塌陷发生时出现惊雷般的轰鸣声。作者6月4日下午6时在现场目睹了塌陷四壁仍在坍塌,并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本文试图通过一些现象,总结进行岩溶地面塌陷预测预报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卢茜 《中国岩溶》2013,(1):123-F0003
由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主办,西南大学、联合同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和国际地学计划项目IGCP598“环境变化与岩溶系统可持续性”协办的“岩溶与水文地球化学”国际培圳班于2012年11月25日-12月7日在承庆举办。  相似文献   

8.
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生态系统,缺水、少土、富钙是岩溶生态系统无机环境的基本特征,植物与岩溶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演化出独特的岩溶植物。岩溶植物具有喜钙性、石生性、旱生性,其多样性表现为少属科、寡种属和特有种,更有岩溶生态系统中特有的洞穴弱光带、天坑植物群落。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肩负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服务功能的重任,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修复,需要根据中国岩溶生态系统发育特色,探索发展具有仿自然特色的生态产业,走出岩溶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完善中国岩溶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9.
陈从喜 《地质论评》2001,47(6):583-583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中国科协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暨“IGCP448—世界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国际工作组会议”于2001年8月30日—9月2日在北京万商花园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国际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枣庄市是北方岩溶塌陷的主要发育区之一,该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十里泉水源地及丁庄一东王庄水源地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范围内,在发生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1阶段岩溶塌陷主要原因为抽排地下水引起的“真空吸蚀作用”及“失托加荷作用”;第2阶段塌陷主要原因是降雨入渗诱发产生的渗压效应。渗压效应是由于降水(或地表积水)入渗补给岩溶地下水时,对覆盖层岩土体产生的综合效应,包括静水增荷效应、垂直渗透效应,吸水软化效应以及负压封闭效应。从形成的力学机制上分析,该区第2阶段岩溶塌陷属于降雨入渗-静水增荷-吸水软化型,致塌的力学机制为渗压效应致塌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油气田古岩溶与深岩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项目来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大中型气田勘探开发”研究专题 起止时间: 1996年—2000年 项目负责人:夏日元 主要完成人:夏日元唐健生罗伟权邓自强关碧珠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古岩溶是指地质历史时期而非现代营力环境下形成的岩溶;深岩溶则为不受地表侵蚀基准面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深埋藏岩溶作用。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及塔里木盆地等深埋藏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勘探相继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埋藏深度大于2000~3000m的碳酸盐岩中发现了高产古岩溶储集层。由于储集空间主要为岩溶孔洞、裂缝等,非均质性明显,空间分布规律复杂,加之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漫长的岩溶作用过程(既有地质历史时期近地表环境下的古岩溶作用,又经历了长期逐渐被埋藏过程中深岩溶作用的叠加与改造),造成油气储集规律十分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从1996年起,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大中型气田勘探开发研究(96—110)”特设立了油气田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深岩溶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采用古水文地质综合方法、溶蚀作用地球化学物理和数学模拟、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岩溶储层介质结构定量评价和预测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和深岩溶的形成条件、影响控制因素和发育特征,揭示了不同时期岩溶作用的机制、发育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识别出多种多样的古岩溶成因类型: (1)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包括早期“层状岩溶”、中期“膏溶”和晚期“断裂系统岩溶”三个发育演化阶段。“膏溶”作用起关键作用,古岩溶地貌形态对油气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深岩溶包括压释水岩溶和热水岩溶两种类型。压释水岩溶是指在压力差驱动下,上覆煤系地层成岩压实过程中释放出来的酸性水,通过渗流窗口侵入古风化壳产生对流循环而形成的岩溶。具有“水平渗流”、“侧向渗流—对流循环”、“纵向对流循环”三种发育模式,与烃类运移、聚集的关系为:早期为烃类改善运移通道,中期改造贮存空间,晚期对储集体形成封闭; (3)热水岩溶为奥陶系古风化壳深埋藏后,受燕山运动构造热事件影响,古地温梯度明显增高,呈承压状态向上运移的具有溶蚀能力的深循环热水对可溶岩所产生的溶蚀作用。热水岩溶主要经历了深循环对流热水形成、溶蚀与白云岩化作用两大阶段,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建设性作用; (4)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①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裸露古岩溶;②印支—燕山早期裸露和浅埋藏古岩溶:③燕山晚期—喜山期埋藏深岩溶。通过研究,建立了向斜翼部侵蚀洼地排泄型、向斜轴部山间洼地排泄型、山前浅埋藏断陷盆地型等三种古岩溶发育模式,以及倾斜垒式断块压释水作用、深埋褶断凸起构造压释水作用、深大断裂带高位掀斜断块热水作用等三种深岩溶发育模式。 (5)建立了各类古岩溶和深岩溶发育演化模式,提出了岩溶型油气储层定量评价和预测的模拟勘探技术,预测了三处有利勘探块区,取得了一定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岩溶生态系统的土壤特性及其今后研究方向   总被引:28,自引:13,他引:15  
李阳兵  王世杰  王济 《中国岩溶》2006,25(4):285-289
岩溶石漠化退化土地是目前西南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中严重的问题之一。由于岩溶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具有不同于其它生态脆弱区土壤的特征,本文将其归纳为成土速率决定的在人类活动尺度下土壤不可再生性即脆弱性、土壤侵蚀(土层丢失)的独特性、土壤退化过程中空间分布的斑块化及其与岩性的相关性、土壤退化过程中有机碳活性成分下降和来源变化、土壤退化导致岩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中断。因此,在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研究中,要加强对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特性及退化恢复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变化对湘西岩溶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岩溶山区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演化特征和岩溶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湘西20年来的生态系统变化的对比,就其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生态的恶化是引起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系统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岩溶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等的影响,使岩溶水资源产生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明确生态系统变化是如何影响岩溶水资源的质与量这一重大问题,将有助于岩溶水循环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揭示岩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及控制机理,建立岩溶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系统理论,探索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宝清 《中国岩溶》2009,28(4):380-380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学院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承办的“中国岩溶环境的脆弱性及综合防治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9-21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全国各地的岩溶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共11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收到近70篇学术论文,其中涉及岩溶生态环境的37篇;“岩溶环境问题综合防治”的32篇。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西畴县西洒—蚌谷岩溶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概况、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岩溶水系统划分,然后根据岩溶水系统(或子系统)特征、岩溶水资源分布特点及人畜饮水与岩溶水资源利用现状,对岩溶水的有效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西畴县西洒—蚌谷一带属一典型的溶蚀高原型岩溶山区,地形起伏大,岩溶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应以小型而分散的方式为主,因地制宜,蓄、提、引、“栽水”相结合,以就地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问题,特别是“栽水”工程对改善作物表层生态系统条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娘子关泉域径流-排泄区主要分布于山西省阳泉市,泉域内岩溶水是阳泉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分析评价了泉域径流-排泄区水质变化,结果显示岩溶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SO2-4、总硬度、TDS。岩溶水中SO2-4的浓度来源对判别总硬度和TDS的污染源具有指示性意义,应用硫同位素(34S)计算表明采煤是岩溶水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与2003年水质对比,地表水和岩溶水中SO2-4来自煤系硫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尤其以岩溶水排泄区的增长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和岩溶科学术语源于欧洲和中国对同一客观实体(碳酸盐岩地形)的认知历史和差异性定位。中国岩溶研究从聚焦岩溶系统溶蚀动力的解构性工程属性和资源利用研究转向全面融合岩溶动力、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岩溶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岩溶系统建构属性研究。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中,中国岩溶研究发现和深化了岩溶系统“解构”和“建构”的矛盾运动机制,而人类活动影响着这对矛盾运动的时空尺度和效应,并将其转化为包括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区域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深度研究控制小流域岩溶生态系统解构的侵蚀基准面自然演化与人为影响的规律和制约岩溶生态系统建构的植被演替(生物群落生产力提高)间的矛盾对立运动规律,将有助于岩溶山水田林湖草生态共同体建设,服务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1999年—2003年5年中,西南地区部署了下列水工环地质太调查工作:(1)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2)西南红层找水勘查示范;(3)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干旱县地下水资源调查;(4)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调查;(5)长江上游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6)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1:50万环境地质调查;(7)云南省、四川省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的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扬子克拉通存在明显差异,那里没有十分强烈的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及裂解有关的热-构造事件的地质记录,因此对华北克拉通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关联存在不同的推测。近年来,在郯庐断裂带两侧新元古代碎屑岩地层中,从辽宁的榆树砬子群,经山东烟台蓬莱群至土门群,陆续测得众多具经典格林威尔期的碎屑锆石年龄。这一信息与西伯利亚东南缘上里菲碎屑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十分相似。这些碎屑锆石的时代均不是华北或西伯利亚本土所具有的特点,说明华北东缘、西伯利亚东南缘与劳伦大陆东南缘格林威尔造山带存在某种亲缘关系。根据这种推测,笔者等提出了劳伦大陆格林威尔造山带、西伯利亚东南缘和华北东部(GOSEN)连接的假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岩溶》2015,34(6):648-648
<正>2015年12月30-31日,受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验收。在听取实验室主任报告,审阅相关材料,结合实地考察之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实验室完成了《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书》的各项建设目标任务,达到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的要求,同意通过验收。随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以及李廷栋和袁道先院士为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