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nergy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groups of tropical cyclones separated by time intervals of cyclonic “calm” is investigated. A linear negativ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powers of such groups is revealed. The groups consist of real tropical cyclones that occurred within the active cyclonic zone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The corresponding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are obtained.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seasonal cyclonic activity is revealed. Semidiurnal total powers (power elements) are chosen as “operational” objects with the use of which the sought-for interrelation is established. Regressions were obtained separately for each season: the number of elements and their powers are related by a negative power relation. The result obtained is supposed to serve as a certain basis for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cyclonic activity during the season.  相似文献   

2.
吴滨 《台湾海峡》2001,20(2):147-151
通过分析福建省出现秋台年与无秋台年夏季几个物理因子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1)有秋台年夏季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现“-+-”的分布特征,无秋台年东亚500hPa高度距平场呈“+-+”的分布.(2)有秋台年夏季副热带高压较活跃,北进南退的步伐较大,而无秋台年只在秋季的回跳速度快.(3)拉尼娜事件开始年份可能会出现秋台风,同时有秋台年夏、秋季海温距平分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为负的海温距平,西、北太平洋为正海温距平,无秋台年份海温的分布形态与此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At present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a much lesser extent than the cyclones themselves. Most frequently, such investigations are restrict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of two TCs on their motion. However, actually,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TCs is much more diverse. For example, each cyclone alters the state of the medium (in particular, decreases the heat store of the upper ocean layer), i.e., affects the subsequent cyclones. Under conditions of a limited energy resource of the medium, cyclones, existing simultaneously, “compete,” to a degree, with each other. These and other similar circumstances have made it practical to consider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 environment as interdependent elements of a complex open system. This study considers two versions of nonlinear models describing the interaction of TCs with the upper ocean layer and with one another similarly to a number of well-known and verified models of synergetics (interaction of populations, dynamics of optical quantum generators).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s reproduce some very important qualitative features of the evolution of TC intensity.  相似文献   

4.
Izvestiy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hysics - Groups of tropical cyclones are considered. A group is understood as a totality of cyclones more or less coinciding with each other in time. In each...  相似文献   

5.
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发生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形成和发展影响的研究情况.海表温度(SST)和海洋飞沫(sea spray)蒸发对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机制和程度如何,目前还存在争议.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进行数值模拟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影响的一个有效方法.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旨在推动建立适合我国海域用于热带气旋模拟和预报的海气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9-1998年50a中,源自南海东北部海区的热带气旋共67个,其中有17a无热带气旋产生,45a无台风。该海区产生的热带气旋及其有关的统计特征与南海南部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不同:平均个数是厄尔尼诺年较反厄尔尼诺年少;春季型的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生成较多;1970-1990的的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热带气旋个数当年较次年多,1990年后则相反,与历次厄尔尼诺过程比较,1997-1998年特强厄尔尼诺过程中的热带气旋生成较多、发展较快、其异常的气候特征为有史以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7.
利用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国际气候管理最佳路径档案库(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IBTrACS)提供的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路径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9 a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源地和路径特征、活跃区域、频数及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指数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说明其物理成因。结果表明: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多发于10°~25°N,65°~75°E海域,5—6月、9—12月发生频数较高且强度较强,1—4月、7—8月发生频数较低且气旋近中心最大风速均小于35 kn;频数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垂直风切变要素;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和ACE近年有上升趋势,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850 hPa相对湿度要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9年热带气旋资料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海温等特征量数据,分析了2009年热带气旋活动特点.结果表明: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具有生成数较常年偏少,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多,登陆的热带气旋偏弱及登陆地点偏南的特点.热带气旋的这些活动特点与西太平洋副高、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中纬度大气环流及赤道辐合带的变化等有密...  相似文献   

9.
香港经常受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对该地区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研究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按照气象和天文台警告信号,热带气旋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建立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Poisson-Weibull复合分布模型,相应获得持续时间重现值的求解公式,分别用于不同热带气旋分类下持续时间多年一遇重现值的计算中。基于1987-2016年袭港热带气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Poisson-Weibull分布适用于不同的持续时间分类样本;强的热带气旋经常会伴随较长的持续时间,这将会对该地区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这可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49—2017年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以及1994—2016年广东省重大热带气旋灾害资料,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登陆热带气旋频数的年际变化明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7—9月是广东省热带气旋登陆的高频期,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湛江、汕尾、阳江、江门。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主要来自南海北部和菲律宾以东洋面;其中登陆最多的是强热带风暴,其次是热带风暴和台风。  相似文献   

11.
利用日本气象厅"best track data"热带气旋数据、QuikSCAT(Quick Scatterometer)卫星风场数据和SCUD(Surface Currents from a Diagnostic model)表层流场数据,估算了热带气旋对南海表层流和波浪的能量输入。结果显示,由于热带气旋基本都位于南海中北部,热带气旋对表层流和波浪的能量输入也集中在南海中北部;能量输入最大的月份均在8月和11月,而在9月对总能量输入贡献最大。5~12月,热带气旋对南海表层流的能量输入为1.26GW,占风对表层流总能量输入的9.87%;热带气旋对表层波浪的能量输入为11.60GW,占风对表层波浪总能量输入的5.42%。如果只考虑10°N以北区域,则热带气旋对表层流和波浪能量输入的贡献分别达到11.29%和6.87%。  相似文献   

12.
2019年秋季(9—11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绕极型分布,中高纬度环流呈4波型。随月份增加,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环流的经向度不断加大,冷空气势力增强,但仍较历史平均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历史平均偏强,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我国近海出现了17 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大风过程有9次,热带气旋大风过程4次,冷空气与热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天气过程3次,冷空气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的大风过程1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6个热带气旋,全球其他海域生成热带气旋 27个。我国近海浪高在2 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9次。秋季,我国近海海域海面温度逐月下降,北部海域的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南部海域。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海表温度对热带气旋快速加强影响的认识,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海温数据,选取1979−2019年期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统计分析了海温和热带气旋强度快速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约90%的热带气旋快速加强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分别占快速加强总次数的32.8%和56.4%,绝大部分热带气旋以跨越1个强度等级的快速加强为主,由强热带风暴快速加强到台风和由台风快速加强到强台风是出现次数较多的两种情况。(2)夏季大于28℃,秋季大于27.5℃的海表温度条件有利于热带气旋快速加强,较低强度等级的热带气旋需要更高的海表温度(> 29℃)才易出现快速加强;热带气旋快速移动有利于其中心处海温维持较高状态。(3)海温的时间变率在±0.2℃/(6 h)内,水平空间梯度低于0.4℃/(°)是热带气旋快速加强的有利条件;热带气旋强度越强,越需要平稳的海表温度环境。(4)热带气旋处于强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时,仅利用海表温度条件对其是否发生快速加强的判断准确性较好。这一工作量化了有利于热带气旋加强的海表温度环境,为业务上基于海表温度定量预报热带气旋强度演变提供了一种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东海及其邻近海区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研究该海域的热带气旋风灾风险有助于防灾减灾。选取1980—2019年影响该海域的587个热带气旋资料,利用Holland经验风场模型获得该海域热带气旋风场数据集,参照Simpson风灾指数方法,构建联合风速及其累计时间的风灾指数。结果表明:(1)东海及其邻近海区大部分海域受热带气旋影响,都会出现最大风速超过30 m/s。(2)进入20世纪,东海热带气旋风速有增强的趋势,每10 a的平均增速约1.6 m/s。(3)近岸海域最大风速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4)从宁德至温州近岸海域的风灾等级相对较高,且风灾等级向南北两侧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统计分析最近23a资料,得出热带气旋在南海的移动速度平均为3.3纬度,日,其中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较快,达3.9纬度,日,南海热带气旋较慢,仅2.8纬度,日。两类热带气旋都是在7月最快。过去一天移动速度快于平均值,未来一天容易减慢,反之容易加快。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以减慢为主,南海热带气旋以加快为主。天气系统对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影响广西东南部的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及登陆地段预报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武坚 《海洋预报》2005,22(2):15-21
通过对1960年~1999年热带气旋影响广西东南部所产生的降水进行天气气候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热带气旋登陆地段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17.
海浪不仅决定着海洋表面的粗糙度,由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还通过其发展演化控制着大部分的海气之间的动量和能量传递。本文采用热带气旋观测数据IBTrACS和海浪模式WW III的模拟结果探究了热带气旋下海浪对大气向海洋输入的动量和能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近30 a热带气旋的强度约每10 a增加 1 m/s,但移速没有明显变化。热带气旋的强度越大,从大气输入到海浪和从海浪输入到海流中的动量之差和能量之差也越大。由于热带气旋的风场和海浪场都有较强的不对称性,海气动量差和能量差也表现出非均匀分布:动量差较大的区域在热带气旋移动方向的后方,能量差的最大值则分布在右后象限,且二者均为左前方比较小。逆波龄与动量差和能量差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约为0.95,说明波越年轻吸收的动量和能量越多。气旋移速越快逆波龄越大,且热带气旋移动速度与动量差和能量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以上。因此,海浪影响着大气向海洋输入的动量和能量的分布和大小,在以后关于海洋边界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中,考虑海浪的演化可能会使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
马艳  郭丽娜  郝燕 《海洋科学》2022,46(1):44-55
利用1949—2020年中国台风年鉴和热带气旋资料,结合青岛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从热带气旋频数、周期、强度以及给青岛地区带来的降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表明:1)1949—2020年影响青岛的热带气旋个数整体呈现为减少的特点,热带气旋个数多呈现出了2a~4a的显著变化周期.2)登陆转向和登陆北上类路...  相似文献   

19.
姚圣康  王华 《海洋预报》2006,23(3):72-77
本文通过对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源地、月频数、移动路径、强度等方面的分析,找出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特征,并对其大气环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偏强,路径以近、远海转向为多,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东,是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最佳路径数据集、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大气再分析数据集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海洋再分析数据集,研究了路经南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Rapid Intensification, RI)的年代际变化。在1951–2017年期间,路经南海的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6–12月,其中发生RI的热带气旋集中在7–12月,且RI呈现年代际变化,这种变化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显著相关。在正PDO年,RI频数较少且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群岛东部和南海北部;而在负PDO年,RI频数较多且分布在菲律宾群岛东部的大范围区域。路经南海热带气旋RI的年代际变化与PDO对大尺度海洋大气变量的调制有关。回归分析显示热带气旋潜热对路经南海热带气旋RI频数的年代际变化影响最大,而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垂直风切变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