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兴龙  邓来富 《海洋与湖沼》2013,44(6):1536-1543
采用水体中设置生物膜净水栅对比实验的方法, 在6口土池开展生物膜原位修复技术对土池半咸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节能减排、养殖效益及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135d的养殖期间, 处理组水质的pH、TAN、NO2-N、无机氮和无机磷浓度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7.5%、78.8%、76.2%、53.2%和66.1% (P<0.05), DO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3.5% (P<0.01); 弧菌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6% (P<0.01), 细菌总数、硅藻相对密度、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06%、173%、25.6% (P<0.01), 藻类密度、蓝藻相对密度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64.7%、70% (P<0.05); 生物膜上的细菌总数高达5.8×109CFU/g, 而弧菌数为零; 虾养殖成活率、虾起捕规格、虾产量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62.5%、53.9%、150% (P<0.01), 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6.8% (P<0.01), 处理组每公顷池塘养虾增加利润约22.1万元。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具有成本低、节能减排、增产增收、操作简便与易推广等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池塘养殖节水循环系统一、二、三级湿地净化池和排水渠的水质净化效果,养殖池塘设置植物漂浮带和应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池塘养殖水体的水质进行净化.结果表明:池塘养殖节水循环系统能显著降低水体COD、TN、TP、NH4+ -N,提高水体DO以及水体透明度,池塘节水率达30.96%,表明该循环系统净化水质效果显著.三级净...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控制养殖池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陆基围隔对微生物制剂、底栖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控制养殖池污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效果明显,利生健浓度达到6mg/L时即可显著降低池塘底泥的自污染速率,底泥中总氮积累速率仅为对照组的45.4%,对虾存活率提高53.25%,并能有效缓解水体中的氨氮压力。底栖滤食性贝类效果不明显,底播密度过大会加快底质的氮污染。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适宜底播密度为100g/m2,100g/m2处理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积累速率在各处理组中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还表明,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在池塘中受到微藻竞争、浮泥以及透明度变化影响,生长较差。同时,本文通过对养殖池塘污染物基本概况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养殖环境综合治理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采用池塘中设置生物膜净水栅对比实验的方法,在8口土池开展生物膜"细菌-藻类"协同系统改良池塘养殖水质与沉积物的效果、对苗种培育效果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42d的养殖期间,处理组比对照组节水减排达65.1%,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组水质的p H、总氮和亚硝酸盐氮分别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7%、31.3%和38.7%(P0.01),氨氮、总磷、活性磷和硫化物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25.6%、41.6%、37.8%和27.9%(P0.05);弧菌数和藻类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3.1%和51.3%,硅藻相对密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93.7%;细菌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50.8%,蓝藻相对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6.6%;处理组的藻类生物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8.9%;生物膜上的细菌总数高达1.30×109 CFU/g,而弧菌数为零;处理组池塘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30.5%,硫化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47.0%;草鱼苗种起捕规格、成活率、产量和生长速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4.6%、4.3%、29.8%和28.6%,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5.6%,处理组每公顷池塘培育草鱼大规格鱼种可增加净利润约1.92万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池塘中挂设不同密度的纳米生态基对养殖水质及对虾生长的影响。试验共使用12口养殖池,生态基的挂设密度分别为0.029,0.043和0.058 m2/m3水体,以不挂设纳米生态基的养殖池为对照。结果表明,挂设纳米生态基能明显降低养殖水体的氨氮、亚硝氮和COD含量,挂设生态基处理组池塘水体中氨氮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亚硝氮在试验第7 d后差异显著(P0.05);纳米生态基能较好的稳定池塘水体的DO水平,增氧时DO增加速度与挂设生态基的密度成正比,增氧关闭时DO减小速度与挂设生态基的密度成反比;生态基能提高凡纳滨对虾产量并有效降低其饵料系数,对虾产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0.8%,15.3%,3.2%,饵料系数分别降低17%,40%,26%。当对虾放苗密度为150尾/m2时,在本研究设计的梯度范围内,生态基的最佳挂设密度为0.043 m2/m3水体。  相似文献   

6.
①对养殖池塘底质的研究目前尚较少[2]。由于放养生物对投入的饵料和肥料的利用率很低,经过多年养殖的池塘底部往往会形成很厚的淤泥,底泥中有机质大量积累后容易形成厌氧微环境[3],对底栖生活的养殖种类造成危害,因此,减轻养虾池底质中有机质的积累是改善对虾养殖环境的重要内容。作者1995,1996年进行了两次围隔养殖实验。本文初步讨论了不同养殖方式对海水实验围隔底泥中有机碳和氮磷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对虾池养殖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提供基础资料。1材料和方法实验的时间、地点、围隔构造以及放养和管理的有关细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在刺参养殖水体中施用不同浓度的过碳酰胺对刺参生长及底质环境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0(空白对照)、0.50、0.75、1.5、3.0和6.0mg/L的6个过碳酰胺浓度梯度;测定了刺参特定生长率和6项底泥理化指标。研究显示:0.75mg/L组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75 mg/L组氧化还原电位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盐方面,NO-3-N含量在0.75mg/L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4-N、NO-2-N含量均在为0.75mg/L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0mg/L组的NH+4-N和TN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过碳酰胺可以有效改善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环境,促进刺参的生长,施用0.75mg/L的过碳酰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藻类形态功能群(Morphologically Based Functional Group,MBFG)在浅水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表层底质中的应用以及主要微藻类群密度变化规律,将形态功能群归类方法与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相结合对刺参养殖池塘两种类型表层底质(泥沙底质和淤泥底质)中的微藻类群形态功能群构成以及主要功能群密度与水温及营养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底质中微藻类群仅归为两个形态功能群,分别为形态功能群Ⅴ和Ⅵ,其中形态功能群Ⅵ即硅藻类各月密度较大且与形态功能群Ⅴ差异极显著(p 0. 01);泥沙底质和淤泥底质中硅藻密度分别在9月[(700±17) cells/cm3)]和8月[(580±12) cells/cm3]达到峰值,两池塘上层底质(0~2 cm)中硅藻的密度分别为下层底质(3~5 cm)的3倍(泥沙底质)、25倍(淤泥底质);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硅酸盐浓度与水温分别是影响泥沙底质和淤泥底质中藻类形态功能群Ⅵ密度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刺参养殖池塘表层底质中微藻种类较少;在浅水刺参养殖池塘表层底质中可应用形态功能群归类方法对微藻类群进行聚类,结合冗余分析研究主要功能群密度的变化规律。养殖时应根据池塘底质类型差异制定相应管理和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在模拟池塘中投放KMPS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KMPS对养殖底质硝化作用的影响。通过对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的检测,探究对不同时期氮素转化的影响,低频率高剂量投放组中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而高频率低剂量组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显著上升。高频率低剂量KMPS的投放使AOA和AOB丰度降低,而低频率高剂量KMPS的投放不会造成丰度降低,而且还表现出部分时期AOB丰度的上升。进一步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KMPS的投放使AOA群落中Nitrosopumilu属相对丰度降低,Nitrososphaera属的相对丰度上升,这种相对丰度的变化与KMPS的投放方式无关;但AOB群落受到KMPS投放方式的影响,低频率高剂量的KMPS投放下AOB群落优势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以上结果均说明低频率高剂量KMPS的投放起到了促进底质硝化作用的效果。同时,可为KMPS用于对虾养殖池塘底质改良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REMEDIATION IN POND AQUACUL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来富  江兴龙 《海洋与湖沼》2013,44(5):1270-1275
当前我国池塘养殖多数仍沿用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高密度养殖、饵料大量投喂、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等。然而传统的应对方法主要是大量换水, 由此产生的养殖废水直接排放到临近水域, 已导致污染扩散、水环境恶化、水域富营养化等系列问题。为降低池塘养殖面源污染, 确保池塘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介绍了目前运用于修复池塘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主要方法, 包括: 微生物修复法——微生态制剂和固定化微生物、植物修复、动物修复法、生物膜法、几种生物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等方法, 展望了生物修复方法在池塘养殖水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前景, 认为池塘养殖生物膜修复法因具有良好且稳定的水质改良、节能减排及增产增效等效果而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两种水质处理方式对养虾池内弧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两个对虾养殖场,采用不同的水质处理方式养殖凡纳滨对虾(Lh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并对池内及其附近海域的弧菌数量、水化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处理水质的两口养殖池弧菌数量明显减少,弧菌细胞密度均值分别为535、918个/cm^3,对虾生长正常,水质稳定.另一使用消毒剂处理水质的养殖场弧菌数量较高,两口监测池的弧菌细胞密度均值分别达到373l、4182个/cm^3,且水色变化较大,对虾出现体色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厦门潘涂对虾养殖垦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6月至1996年5月对厦门市潘涂对虾养殖垦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鉴定虾池浮游植物82属300种。其中,硅藻229种(底栖种类为主),甲藻30种,绿藻30种,蓝藻5种,隐藻和裸藻各3种。发现虾池浮游植物数量上以硅藻、绿藻和甲藻为主,并且多属于微型和超微型种类、调查虾池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与邻近海区有较大的差别。文中还对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及其与保持虾池水质环境稳定性关系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厦门潘涂对虾养殖垦区水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1997年2月对厦门对同安湾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进水渠道的Chl a,COD和DIN,DIP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虾池内DIN,DIP含量低于邻近内湾,Chl a和COD高于邻近内湾,池内各生态因子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邻近内湾则呈现较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本文讨论对虾病害与横向感染的相互关系以及台风期间虾池水质管理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0.05),在养成池,R2=0.553+0.098COD(r=0.668,p<0.05)。R与水质其他因子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对虾体表纤毛虫的附着量(M)与虾池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之间存在着指数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M=0.512e4.01R(r=0.692,p<0.05);在养成池,M=0.409e8.21R(r=0.671,p<0.05)。说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纤毛虫附着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虾池COD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斑节对虾节水型养殖期间虾池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斑节对虾节水型养殖期间,观测了虾池底质和海水中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投放有益微生物的试验池与未投放有益微生物的对照池相比,底质硫化物含量波动较小,增高的速度较慢、增幅较小.在养殖后期试验池底质硫化物含量只增高了 68%,而对照池的增高了 252%.养殖过程中海水硫化物浓度呈阶段式和波浪式增高,在试验池中其浓度多数时间比对照池中的低.有益微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和底质中硫化物的积累,但对老化虾池效果较差.由于节水型养殖模式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采用单细胞藻类吸收利用营养盐,使养殖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蛤仔苗种土池中间培育及越冬生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6hm^2和3.13hm^2 2个养虾池,经过池底清淤、底质改良、敌害清除、培养用水处理、繁殖基础饵料生物等工作后,分别移入在室内培育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壳顶后期幼虫和双水管稚贝各80亿粒和9.7亿粒,经土池中间培育、越冬后,生产出2000-3000粒/500g幼贝7.9亿粒。自移入幼虫和稚贝到幼苗出池,成活率分别为4.5%和44.3%,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中间培育、越冬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18.
杏林虾池综合养殖系统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9年10月至2000年7月在厦门市杏林虾池综合养殖系统进行水质(水温、透明度、比重、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无机磷、pH值、化学需氧量)和沉积物(有机质、硫化物)的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系统的水质和沉积物的各项指标较稳定,基本上符合水产养殖的要求,实际生产效益也表明该虾池综合养殖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虾池混养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7年5~8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罗非鱼—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缢蛏—对虾、罗非鱼—缢蛏—对虾4种混养系统中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滤食性动物的滤食作用降低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甲藻在浮游植物中的比例;混养罗非鱼和扇贝使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而混养缢蛏却使它下降;罗非鱼优先滤食大型桡足类,使小型浮游动物增加,从而提高了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而扇贝则优先滤食浮游动物的小型种类;由于罗非鱼和缢蛏生态灶的互补性,罗非鱼—缢蛏—对虾混养能更全面、有效地利用浮游生物资源,促进生态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