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内蒙古为例,探讨了内陆待开发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内陆待开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缺乏资金,缺乏技术,缺乏人才,因此,其经济发展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优先发展部分行业。一般说来,待开发的内陆地区其经济发展必须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优质名牌产品,发展优势产业,建设主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巨大工程.由于内陆省区,工业化水平低,农业比重大,综合经济实力差,市场观念淡薄,难以适应不断加快的改革步伐;远离沿海的地理位置,制约着交换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范围的拓宽。在此经济不发达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实施一批深层次改革的政策,在农村土地制度、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同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与内陆旅游演艺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休闲意识的日渐增强,中国旅游演艺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依据文化产业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地理学有关文化与环境的理论知识,调查研究了中国沿海和内陆旅游演艺业的不同之处,运用归纳法总结中国各省目前较为有名的旅游演艺产品,论述了中国旅游演艺业的发展概况、中国沿海和内陆旅游演艺业差异性主要表现,并分析了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体制完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内陆边境经济低谷现象,成因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边境地区是一块特殊的区域。它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和对邻国的强烈依赖性。开放可以使边疆的劣势变成优势,而封闭却把边疆的优势变成劣势。边疆具有两个市场的特殊区位,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具有特殊的地域效益和特殊的经济地理规律。由于历史和政治的种种原因,我国的内陆边疆与毗邻国家之间的双方边境地区形成内陆边境经济低谷的特殊地理现象。这是由于内陆边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距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远,加上历代封建王朝对边疆开发的忽视、边疆自身的封闭,历史上边疆又成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他们的经济、文化落后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内陆边境经济低谷。最后提出了消解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焦柳铁路产业带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指焦枝——枝柳(以下简称焦柳)铁路产业带,北起河南省焦作市,南至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并可考虑延伸至北海市。 一、战略地位与开发意义 当前,在我国宏观发展战略中,划分出东中西三个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地带,采取从东向西逐步推进的梯度发展战略,这无疑是正确的。预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带与西部欠发达地带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还会扩大,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从长远看,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逐步缩小三个地带(特别是东西部)或区域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根据引力模型的原理,结合断裂点理论,通过对福建省9个城市间引力值和断裂点距离的计算和分析,研究福建省2000—2013年间城市空间格局及其经济影响范围的变化。结果表明:福建省以福州和厦门为双核心的城市格局发展稳定,并已初步形成沿海两大都市圈,西北内陆山区以独立中心城市发展为主,沿海与内陆发展差异显著,13年间城市经济影响范围变化不大。提出应稳定双核心城市发展格局,以沿海带动内陆,注重内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陆城市的经济影响范围,达到内陆与沿海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关中高新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及其已建成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东部开发时期深圳在沿海开放时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在沿江开放时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类似,也具有率先发展的区位优势、政治经济优势及科教与高科技产业优势,并对推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驱动和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按照国家《“十五”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西部大开发要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开发的战略要求,应把关中高新带建成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8.
高温热浪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索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 VSD)。利用1994-2013年逐日极端高温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别对处于沿海和内陆的福州和南平市辖区进行高温热浪脆弱性及其3个维度(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的评估与比较,并试图解释分析福州市辖区与南平市辖区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显示: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显著差异,近20年来,沿海地区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低于内陆地区,但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敏感性增加,前者不断攀升的脆弱性可能会超越后者;内陆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程度相对较弱,其敏感性不断降低而适应性有所上升,使得其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不断降低。降低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同时增强区域适应性与降低敏感性,这对制定适应性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实施的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样本,将开放开发政策分为宏观开放开发政策、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开发区政策3个能级,从政策内容、工具、作用强度3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开放开发政策演变的过程。长江三角洲国家级/省级宏观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目标从对外开放转为综合开发,对外开放在空间演化上呈从点到面、从沿海到内地、从中心城区到农村的梯度开放特征,政策工具从财税政策和行政控制转为发展社会资本与改善发展环境,前期的财税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逐渐削弱甚至消亡,一些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得到增强。上海浦东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转变,政策工具从优惠政策转向全方位的优先探试权。开发区政策集中在经济领域,省级开发区政策效应较国家级开发区弱,不同开发区间的政策逐渐趋同,强度在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是内陆、沿海、沿边三大空间作用力的缩影,剖析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于新形势下明确西南地区发展方向和深化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西南地区61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法、Theil指数、σ收敛、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建立了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2003年~2014年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与区域特点,分析了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不断增大,由相对均衡向极化格局演变,成都市、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核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崇左市、防城港市等沿边沿海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逐渐崛起;(2)受内陆与沿边、沿海三大空间作用力的影响,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沿东北-西南向发展,呈现先北移后南移的趋势;(3)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于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分异。(4)未来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扩大向南开放,四川省、重庆市的对外开放方向呈现多样化,向北开放的趋势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是内陆、沿海、沿边三大空间作用力的缩影,剖析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于新形势下明确西南地区发展方向和深化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西南地区61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法、Theil指数、σ收敛、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建立了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西南地区2003年~2014年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与区域特点,分析了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不断增大,由相对均衡向极化格局演变,成都市、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核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崇左市、防城港市等沿边沿海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逐渐崛起;(2)受内陆与沿边、沿海三大空间作用力的影响,西南地区的对外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沿东北-西南向发展,呈现先北移后南移的趋势;(3)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于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空间分异。(4)未来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发展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扩大向南开放,四川省、重庆市的对外开放方向呈现多样化,向北开放的趋势较大。  相似文献   

12.
佟宝全  阿荣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693-1699
内蒙古牧区能矿资源富集, 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要求大规模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工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 对我国西部生态敏感区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生态敏感的煤炭富集区应基于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这一视角, 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其分析思路为:首先, 选择典型煤炭资源开发区域, 对开发空间与生态空间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空间耦合类型, 揭示空间失衡点, 并分析空间失衡原因。其次, 构建指标体系, 构造矩阵, 对区域空间供给能力进行分区。最后, 综合空间失衡原因、空间供给能力分区以及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需求因素, 提出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国沿海与内陆两区域旅游系统模型,在空间经济学演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基于agent建模(agent-based modeling)的计算实验方法,探讨市场需求、区域间和区域内旅游产品的替代弹性、固定成本投入以及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影响因素对区域旅游系统演化的非均衡动态过程。模拟表明,旅游往往集聚在具有区位优势、规模经济和消费能力的沿海地区,而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沿海与内陆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差异化将有助于加快中国内陆地区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过程,并且收入水平越高、外部需求越大对区域旅游系统的动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4.
杨景  林忠  张磊 《福建地理》2004,19(4):20-23,36
本文在建立县际经济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福建省67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分析了目前福建省县际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即沿海与内陆之间、沿海地区南北之间、内陆地区内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大差异,探讨了其形成的动力因素,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作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有助于揭示海岸带开发强度演变过程与规律,推动海岸带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故文章以东海区大陆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7期海岸线与土地利用数据,揭示东海区大陆海岸线、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开发利用强度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海岸带高强度开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岸线平均移动速率为32.34 m/a,北部区域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43.54 m/a)大于南部(20.23 m/a)。杭州湾南岸区域在多个时期内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最快,厦门-漳州区域的海岸线平均移动速率较慢。在空间分布上,海岸线变迁较为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海湾以及城市等级较高的沿海区域。(2)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海域等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建设及工矿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海岸带南部与北部的土地开发强度整体较高,中部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较弱。(3)自然因素奠定了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要素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海岛经济开发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开发,一受人为因素的刺激,一受其环境因素的制约。区域经济研究旨在探求区域的个性,从而拟定切合区域实际的发展方案。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个岛屿的国家,在世界经济重心由环大西洋向环太平洋转移,我国开发东部沿海地带战略实施的今天,研究海岛型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原城市群与郑州大都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地域经济向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实施“梯度开发、东靠西移”总体战略的必然要求;国家和河南省应着力加快建设并依托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构筑中原都会带,催育郑州特大都会,即建设大郑州。建议国家在此设立内陆中原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催促中原特大区域经济重心和核心区的形成,促进中原经济的崛起和我国中西部的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东北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建设与优化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韩增林  安筱鹏 《地理科学》2001,21(4):308-314
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不仅实现了运输的高效化,信息化,门对门,而且改变了传统的货源组织方式和运输体系,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集装箱枢纽港和支线港的分化,而且体现在集装箱运输内陆网络体系的建设上,以集装箱港口,运输通道,内陆中转站为主而形成的内陆运输网络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货源组织方式,集装箱运输网络发展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内陆运输的集装箱化水平和集装箱的运输效率,本文论述了集装箱运输网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东北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内陆运输的规划。  相似文献   

19.
谢守红 《热带地理》1999,19(1):45-49,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湖南地处我国内陆,外资发展较慢,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特别是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湖南扩大开放和利用外资带来新的机遇。本语文对湖南利用外资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外开放,经过十余年的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呈沿海、沿江、沿边梯次渐进的形式,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内陆沿边的开放,更是史无前例,与周边众多邻国同步开展经贸活动,以方兴未艾的势头,蓬勃兴起,它对全国整体经济将产生愈来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