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教育家布鲁姆的这席话告诉我们:地理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永恒的。实际地理教学不应该仅有教师的预设与实施,还应该有学生的动态生成。预设与生成,两者相辅相成,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传统教学是预设导向的课程,提倡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能力,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按部就班、原封不动地  相似文献   

2.
孙军梅 《地理教学》2011,(14):25-28
提问,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腾喜博认为是“教学的生命”。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教学、检查教学、诊断教学和管理教学;对学生而言,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引领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有必要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在课堂问答的交往中,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提问行为,反映的确是教师深层的教学理念。对提问案例的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发现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从而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薛勇 《地理教学》2009,(5):43-44
课堂上谁影响谁?有几种因素在起作用,即教师、学生、学科内容和环境。英国的课程论专家施瓦布提出,课堂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在课堂上,学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下面两个例子是学生对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红方 《地理教学》2010,(20):55-57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课堂是动态的是开放的,任何一节课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意外”发生(这里的“意外”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与教师预先的教学设计相偏离的状况)。课堂“意外”处理好的话,课堂就会精彩纷呈,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使老师失去了信心,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而“教学机智”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但是,学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调控。教师调控可以分为课前调控和课堂调控两个阶段。课堂是合作学习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课堂调控非常关键。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从预防性调控、矫正性调控和培养学生自我调控三个方面入手,可取得预期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梁伟 《地理教学》2013,(5):39-40
正真实性的课堂不可能是一个完全遵循教学预设的封闭系统,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知识和思想的激烈碰撞,有血有肉的课堂。由预设衍生出来的生成,往往灵活多变、"始料未及",给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难题。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需要在处理课堂中动态生成时,以学生为本,尊重学  相似文献   

7.
王燕 《地理教学》2006,(3):15-16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的地理课堂,是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舞台。相比教师按照教参或教案亦步亦趋地展示自己行为的传统课堂,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变数。它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展现自身高超的教育智慧,时刻关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让课堂显现真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乐坪 《地理教学》2013,(7):37-38
正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中所体现的新理念有: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学会地理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关注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等。这些都需要教师重塑新的教学观,更新教育理念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因而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努力  相似文献   

9.
所谓课堂生成,是指在教学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合作、对话、碰撞过程中展开的课堂教学,而课堂生成的新问题超出教师原先预设方案的新情况。它随着课堂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对生成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在课堂生成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领者、组织者;教师更不是课堂的主宰,是课堂的导播,是“电台”的主持人。学生不再一味地被告知、被灌输,而是知识开发的参与者,是知识形成的探索者。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问题和情况,不同的教师引领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病点与亮点仅是教师一念之差。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关注课堂生成,让地理课堂教学焕发生命之光,激扬思维创新之情。  相似文献   

10.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既能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启发、引导与监控作用又能提高学生参与度、体现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中学地理课堂仍强调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为了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性,笔者应用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通过中学地理教学实例说明实现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路径,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应用以及课后统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课堂更加强调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定位,要求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接纳的、支持性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想法等,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学。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蒋亚琴 《地理教学》2010,(13):17-19
立足课堂是我们教师的本分,而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则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充分体现。笔者这里所说地理课堂的“实”是指常规教学,一般教学,教师操作起来方便,如参照教科书,或者从网上下载几个案例,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的具体体现。关注学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项基本原则,只有关注学生,才能及时捕捉动态教学资源,才能及时调整自已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才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最主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状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翻转课堂"是美国的学校从2011年起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也称"颠倒课堂"。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它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以学定教,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教学整体性互动,简单说,就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具体地说,其内涵表现为教师主导施教和学生主体认识的课堂活动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整体性活动;就其外延来看.包括课外对课堂的延续部分(教师备课、学生课业活动等).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单增义 《地理教学》2011,(14):15-19,24
一、调查目的 当今,正在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为地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教师育人观念的改变、新的学生观、教学观的形成,关注生命成长的主体教育理论,都为师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动态生成性课堂已成为课堂改革的主旋律。本次调查就是依据上述理念,调查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师生“教”与“学”的行为,以期对今后教师教学提供有益参考,并对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以初中地理"水资源"一节为教学内容,实践"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课前教师"导"与学生"学"、课中教师"引"与学生"探"、课后教师"领"与学生"悟"的三个教学环节,确立了地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发生的行为。它会受到教学内容、学生因素、教师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的效率,而且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以黄赤交角的教学为例,选取了两位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片段,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旨在让一线教师懂得为了学生的未来,转变其教学行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资源,超越我们教师的思维,显得更加珍贵。真正的地理课就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各种随时产生的教学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并巧妙运用。引领学生投入到正式的再创造之中,互动生成。努力丰富和调整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将新课程的理念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促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从事地理教学已经有十年光景了,我不仅没有对此厌倦,反而更加享受这个过程。我把地理课堂当成一种旅行,在旅行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欣赏地理课堂的风景,一起探讨地理问题,一起感悟生活,珍惜生活。教学的风景在哪里?首先,教师应该成为一道"风景"。我听过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教师准备的很充分,讲解分析也细致,但一节课听起来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那些教师丢掉了的是自己的"表情",课堂上不论讲什么都是"面无表情",即使表扬学生也是一脸的冷漠。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照出自己的表情。其实,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