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713号强热带风暴于8月20日14时在南海生成热带低压,21日08时发展成热带风暴,21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2日13~14时在雷州市东部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22日傍晚进入北部湾。据统计,9713号强热带风暴使湛江、茂名、阳江、江门4市19县(市,区)198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565.7万人,损坏房屋11.37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27.1亿元。1 9713号强热带风暴的特点  (1)生命史短,从生成热带低压至登陆,仅经过48小时。(2)移速不稳定,近海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2.
9908号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变化和雨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芸 《广东气象》2000,(Z1):40-42
1 概 况 9908号台风8月18日由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发展而成。形成热带风暴后以20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穿过巴林塘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20日14时发展成强热带风暴后突然西南折,20时后又抬头转向西北移,以后移动路径较稳定;22日11时发展成台风,中心风力33m/s;22日17时左右在深圳东部地区登陆。登陆后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23日08时在佛山减弱成低气压。 受这个台风影响,惠州市各地出现了暴雨至大暴雨。从22日08时至25日08时,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大多为300~400mm,…  相似文献   

3.
9908号台风强降水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严永和 《广东气象》2000,(3):31-32,35
本文通过对一些基本要素场的分析,揭示9908号台风暴雨的成因,并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小地形以及地形切变线对台风暴雨明显的增幅作用。1 概 述 9908号台风生成于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上8月19日08时加强为热带风暴。20日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并以20km/h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22日11时发展为台风,17时30分在深圳大鹏湾登陆。23日下午在三水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并转向北北东方向移动。24日移到湖南后变为温带气旋。 9908号台风降水有以下几个特点。1.1 强降水时间长 广州…  相似文献   

4.
9908号台风于8月18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后,一直向西北方向移动,8月22日17时30分在深圳市大鹏湾登陆,先后经过深圳、东莞、番禺等地,于23日上午在南海至三水一带减弱成热带低压。本文利用受台风影响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地区21日08时00分到24日07时59分(北京时)的地面风和气压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台风的地面要素特点,从而对影响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气旋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 资 料 本文所用地面观测资料来自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5个机场和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其中广…  相似文献   

5.
9903号台风从形成到消亡,有着强度强、生命史长、路径奇异的特点。本文利用现有的资料,着重分析台风路径奇异的原因,以及在此台风环流背景下肇庆出现暴雨的征兆。1 概 况 1999年6月2日08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一个热带低压,以后这个热带低压以10~16km/h的速度向西北移动,2日14时加强为热带风暴,编号9903。热带风暴形成后,继续向西北西移动,强度持续加强,于4日02时发展为台风。5日20时强度达到最强,中心风速达40m/s。6日08时穿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后,移速加快,最大时速>30km…  相似文献   

6.
9902号台风于4月27日08时在南海中部海面生成,29日02时加强为热带风暴,30日08时迅速发展为台风,5月1日08时开始减弱,2日02时减弱成热带低压并于21时30分在广东省惠东县港口镇登陆、消失。这个南海台风具有发展迅速和强度变化快的特点。本文针对以上特点,将这次过程分为低压阶段(27~28日),迅速发展阶段(29~30日),减弱阶段(5月1~2日)进行分析。1 台风发生发展的环流形势 4月26日低压扰动在南海中南部的热带辐合带上生成。500hPa中纬度西风槽东移引导冷空气南下,扩散到南…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31日08时,南海中南部形成一个南海低压,8月1日02时加强为热带风暴(9710号),此后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不断加强,至8月2日08时加强为台风,8月2日20时左右在香港登陆之后扫过深圳、广州到粤北进入湖南。其特点是:强度较强,移动方向较稳定,移速较快,降水非常明显,且最强降水和大风区出现在其路径的右侧地区,令广东、香港的海陆空交通受到严重的影响。1 天气背景简析1-1 地面形势分析8月1日02时,冷锋在华北至重庆、昆明一线,9710号热带风暴在南海生成并向偏北方向缓慢移动。08…  相似文献   

8.
1999年9月16和17日,韶关各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表1),最大日雨量出现在乐昌市(136.8mm),达到大暴雨量级,乳源县桂头镇出现了山洪爆发等灾害。1 9910号强热带风暴发生发展过程 9910号强热带风暴是1999年9月11日由菲律宾一带生成的热带低压发展而成,13日移入南海,14日08时位于18.4°N、119.3°E,中心气压997hPa,以后向西北方向移动,移速14~16km/h,强度加强,并逐渐发展为强热带风暴。16日08时中心气压降至980hPa,位于22.1°N、114.4°…  相似文献   

9.
9803号热带气旋从形成至登陆,移动路径和移动速度都较稳定,从其登陆时的实测风雨情况看,可以说明其范围小、强度大,是微型台风。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分析其特征及产生特征的原因。1 概 况  1998年8月6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形成一个热带低压,以后这个热带低以每小时10~20k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8日进入南海,9日08时加强为热带风暴,编号为9803。热带风暴形成后,仍以每小时10~20km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0日15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于11日07时30分在阳西县沙扒镇登陆。登陆…  相似文献   

10.
9710号热带气旋于7月31日在南海中部生成,次日05时编号,以后稳定地向偏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加强为台风,8月2日20时30分左右在香港登陆,而后继续北行并逐渐减弱消失。受其影响,8月1日08时至4日08时,珠江三角洲及其以东地区普遍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过程最大雨量及过程最大日雨量均出现在海丰,分别为398-3和275-6mm。这次台风过程给部分地区带来严重的洪涝,工农业损失严重。本文从环流形势和能量场等方面对其移动路径及强降水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1 环流形势、能量场与移动路径1-…  相似文献   

11.
9810号台风移动路径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海燕 《广东气象》2000,(Z1):34-35
1 路径概述 9810号台风10月18日0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9日14时发展为强热带风暴,20日08时加强为台风。从20日08时起,沿着副高边缘的东南气流向西北方向移动,横扫菲律宾。24日08时,台风中心移到南海中部海面,25日08时,移到19.0°N、115.7°E附近的海面开始北上。25日夜晚,由于受到冷空气的阻挡和西风槽的牵引作用,台风被迫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擦过粤东沿海海面。27日08时进入台湾海峡。2 路径分析 9810号台风从生成到西北移至北上,然后东北行擦过粤东沿海海面,最后…  相似文献   

12.
1999年8月12日,受高空槽、切变线、静止锋、地面低压和地形作用,翁源降了暴雨,24小时降水量99.2mm。这是翁源1999年的第一场暴雨,下面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1 形势分析1.1 地面形势 8月10日08时,地面图上北部湾(21°N、108°E)有一低压形成,其中心值为100lhPa。11日08时移到阳江北部,位于500hPa的高空槽前。12日08时,移到24°N、113°,其雨区北移扩大,在22~31°N、106~120°E有一静止锋生成。13日,地面低压已消失,静止锋北移到25°N以北…  相似文献   

13.
9903号台风自6月3日02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比较稳定地向西北方向移近巴士海峡;4日02时加强成为台风;6日02时进入南海,08时到达台湾西南部海面,然后转向西行;22时登陆惠来,并沿海岸线西南行;于7日凌晨再次登陆香港,影响深港地区;7日05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最后在下川岛附近转向北上,登陆台山后,进一步减弱消散。 本文从其自身结构出发,分析其特征,增强对台风结构的认识,希望找出有利于台风移动发展的特征。1 9903号台风的风场结构 大风是台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影响之一。9903号台风正面…  相似文献   

14.
9902号热带气旋,在南海北部经历了热带气旋发生、发展完整的生命史全过程,于5月2日减弱成热带低压在惠东县沿海地区登陆并减弱消失.本文拟从对9902号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分析着手,探讨冷空气对该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并就部分数值预报产品在该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及影响天气预报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96年第8号台风中尺度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王鹏云  刘春涛 《气象学报》1998,56(3):296-311
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模拟研究了从1996年7月31日08时至8月1日20时36小时内9608号台风的移动路径、中尺度热力动力学结构及云和降水物理结构及其变化。这段时间覆盖了9608号台风在台湾和福建省福清市登陆全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预报了这次台风登陆过程,模拟了登陆前后台风中心附近的一些重要中尺度结构和发展演变特征。模拟预报的台风路径与实况接近,预报的8月1日08时(积分24小时)台风环流中心位于2小时后台风登陆点福建省福清市附近的海面上。台风中心附近低层呈气旋式辐合、高层呈气旋式辐散。台风眼壁具有由低层辐合形成的强上升气流,台风眼中心为下沉气流。台风中心周围动力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特征。台风眼壁的雨水分布呈现由中尺度雨团构成的环形雨带结构。台风在台湾滞留期间,台风中心由于低层云的发展使得卫星云图上原先清晰可见的台风眼变得模糊不清。高分辨的模式预报表明,在对流层中层具有强上升气流和云雨水集中的眼壁比台风眼中心更为暖湿。  相似文献   

16.
7月27日受9905号热带风暴影响,粤东和闽南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梅州有5个县降了暴雨,其中大埔日降水量达96.9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27日的白天(表1)。 由于梅州市前期降水量偏少,较为干旱,因此9905号热带风暴带来的降水解除或缓解了干旱现象。本文着重从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9905号热带风暴的生成、路径及降水进行分析,从中汲取预报经验。1 9905号热带风暴的生命史 24日14时,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活跃在17~18°N,其中不断有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在这种环流背景下,热带低压在南海中部(…  相似文献   

17.
7807号强台风是1978年7月25日原在南海北部的热带低压加强发展起来的。形成台风后向偏北方向移动,25日夜间移到汕尾南部近海地区,强度加强。26日白天其路径折向偏西,强度加强到12级以上,中心气压下降到960mb。27日夜间移向折向西南,强度稍有减弱。28日下午在电白县南部近海地区突然转向偏东,29日白天向东北偏北方向移动,30日08时在汕尾附近登陆,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成低压,移向东北31日02时折向西北,31日夜间在江西南部消失(见图一)。这次台风过程路径曲折多变,给预报带来根大困难。  相似文献   

18.
1概况9615号台风9月6日OS时在西太平洋上(15.6°N、131.6°E)由热带低压加强为热带风暴,并向西北西方向移动,6日20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日14时加强成为台风,并以30~35km/h的速度向西北西方向移动,8日早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45m/s,9日02时中心风速减弱为35m/s,9日11时左右台风中心在吴川市西部沿海地区登陆,风力12级。之后并继续向西北西方向移动,先后经过坡头、霞山、赤坎,遂溪、廉江市南部,14时进入广西北海市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0时到达百色地区减弱为低压。9618号台风9月13日在南海生成,18日…  相似文献   

19.
1大雾过程2002年7~9月,我省共出现3次10站以上大雾过程(表1)。2暴雨过程2002年7~9月,我省共出现6次10站以上的暴雨过程。其中7月20~21日暴雨是汛期结束最后一场暴雨;7月27日暴雨是东风波暴雨;8月7~8日是12号热带低压暴雨。其中星子235mm创历年本月日降水新高(表2)。3强对流天气过程2002年7~9月,我省出现2次较明显的强对流天气过程:(1)7月17日上午到中午,湖口、上饶出现了雷雨大风,庐山、湖口、瑞昌、铜鼓、万载、上饶、井冈山、全南出现了1h强降水。其中9:50左…  相似文献   

20.
1986年第15号台风从8月16日生成于菲律宾马尼拉群岛以东的西太平洋洋面上(19.1°N、129.5°E)。此台风生命史较长,历时半月之久(8月16日—29日),最强时中心气压达894hpa,近中心最大风力为50米/秒。它从16日生成到23日08时,其移动路径基本上是在西太平洋洋面上不规则地东移,且强度逐渐增强;从23日08时开始,台风有规律地向西北偏西呈抛物线状移动;27日下午在东海转向北北东方向加速移动,横穿朝鲜半岛进入日本海(图1)。按其移动路径分类,该台风属近海北上转向(或西转向)类。当台风于27日02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