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实施了20年之久的国际岩石圈计划是全球固体地球科学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合作计划。它是20世纪地学革命的产物和延伸,也是新世纪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和先导。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我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因其在不同地质时代发育有各类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罕见特点,受到了学术界强烈的关注,从而构成了80年代以来我国地球科学前沿领域一个突出的研究热点,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家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2.
当前世界进入基于大数据进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时代,协同操作的数据、信息、系统、空间基础设施对整个地球科学研究和应对巨大社会挑战至关重要.2012年8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行业领军科学家交流讨论了地学信息领域取得的进展、成果和发展趋势.从本届地质大会来看,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深入应用到了地学众多专业领域,地学信息产品服务成为了信息化时代各国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主流渠道,地学信息逐步突破孤立的专题、地区、国家的限制,跨专业、跨学科、跨国乃至跨大洲级别的数据共享将逐步达成共识.当前,全球的地学信息科学家都在朝着这同一方向努力,让地学知识能够快速、便捷、高效的为变化的地球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2017,44(6):封三-封三
<正>国际地球科学计划(简称国际地学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科学计划之一,也是联合国系统唯一的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计划。于1974年正式实施,2003年前称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截至2017年,IGCP计划从全球科学家倡议、申请的600余个项目中,择优资助支持了356项国际地学合作项目,全球有150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简称DDE)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和主导,并由国际最大的地学组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的第一个大科学计划。这个为期十年(2019~2028)的大科学计划将协同全球科学家,整合过去数十亿年的地球演化数据,共享全球地学知识,打造“地学谷歌”。通过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学科知识体系重建,形成地学最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建设多样化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主编絮语     
地学科技期刊是适应地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地质学科的分化和进展,带动了地质科技期刊的发展,地学科技期刊的发展又推动着地质科学技术的繁荣,为我国地学科技成果走向国际功不可没。现在我国广义的地学科技期刊(包括地理科学类、地质科学类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是经外交部倡议,原国土部批准,于2014年10月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是与国内相关地学机构相联合,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及丝路沿线国家开展地学多领域合作的国际科技研究中心;是上合组织框架下的三个国际合作中心之一。主要职责:围绕国际地学研究前沿,凝聚国内外地学领域一流科学家,立足中亚、西亚和中东欧重大基础地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科技问题,开展跨境重要成矿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是经外交部倡议,原国土部批准,于2014年10月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是与国内相关地学机构相联合,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及丝路沿线国家开展地学多领域合作的国际科技研究中心;是上合组织框架下的三个国际合作中心之一。主要职责:围绕国际地学研究前沿,凝聚国内外地学领域一流科学家,立足中亚、西亚和中东欧重大基础地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科技问题,开展跨境重要成矿  相似文献   

8.
84年元月五日至九月,在我国成都市举行《喜马拉雅地质科学国际讨论会》.讨论会是由中、法两国共同商定组织的.从80年起,为期三年的中法合作的《西藏喜马拉雅山地质构造和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项目.已于82年结束野外工作.三年来进行了多学科的地学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为了更好地总结考察成果,并同世界各国地质学家进行广泛交流、讨论而决定在中国举行一次国际性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中外地质科学家共有300多人.其中,外籍地质科学家有70多人,计有法、英、美、加、印(度)等10个国家的科学家与会,我院有杨遵仪、王鸿祯等8人参加.  相似文献   

9.
刘敦一  董树文 《地质论评》2006,52(3):431-432
国际地学计划(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me,IGC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五大科学计划之一,亦是联合国系统(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唯一的国际地学计划。该计划由UNESS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于1972年共同发起,并于1974年正式实施至今,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地球科学家积极参与,其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一个覆盖基础研究设施和高水平人力资源的世界网络。截止到2005年底,已批准实施了295个项目,其中254个区域性与全球性的地球科学研究项目已先后完成。国际地球科学界普遍认为IGCP是对各国科学家开放的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内一项最为成功的计划,为地球科学家进行项目合作提供了一个国际平台,是最为引人关注的UNESCO科学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建平  金小赤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08-2022112008
2022年10月25至28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西班牙Zumaia召开的“庆祝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公布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球遗产委员会承担的国际地学计划(IGCP)731项目的成果之一: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并发布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Zumaia宣言”,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和关注地质遗产地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引起国际地学界和公众极大的关注。基于全程参与该项工作,本文系统介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的由来、发展、遴选程序和过程、地质遗产地的定义和标准,指出建立地质遗产地名录对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对今后地质遗产地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建平  金小赤 《地质论评》2023,69(3):1075-1084
2022年10月25至28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西班牙Zumaia召开的“庆祝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公布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球遗产委员会承担的国际地学计划(IGCP)731项目的成果之一: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并发布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Zumaia宣言”,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和关注地质遗产地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引起国际地学界和公众极大的关注。基于全程参与该项工作,本文系统介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的由来、发展、遴选程序和过程、地质遗产地的定义和标准,指出建立地质遗产地名录对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对今后地质遗产地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质力学学报》2021,27(5):688-690
极地地区(南极和北极)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是研究地球演化过程和认识全球海陆构造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也是全球地学研究的最薄弱区域。南极是被大洋围陷的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经历并保存了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一些重大地质事件的记录,包括太古宙古陆核的形成、古元古代造山事件、格林维尔期(~10亿年)构造热事件、泛非期(~5亿年)构造热事件以及显生宙大陆边缘增生与陆块分离,因此是研究全球超大陆聚散过程的重要基石。北极是被大陆环绕的大洋,随着泛大陆的裂解,北极地区经历了中新生代造山运动、海底扩张及多期次的岩浆活动等构造事件,形成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构造单元,对了解全球海底构造、世界大洋的形成以及更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都极为重要。同时,极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对研究区域及全球地质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极地地质考察是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分支。自1985年南极长城站建站以来,中国地质学家基本上参与了每年一度的南极科考和多次北极科考,取得了重要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创新成果,包括泛非期高级构造热事件的识别与确定改写了传统的南极大陆形成模式;印度与东南极陆块间中元古代长寿命大陆岛弧体系和两阶段碰撞模型的建立深化了对南极大陆格林维尔期构造热事件的认识;南极半岛与南美板块分离的时间与过程的重塑为安第斯-南极半岛造山带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全南极板块高精度三维地壳和岩石圈结构图的获取为冈瓦纳超大陆的聚散过程提供了深部约束。这些研究成果多发表于国际主流杂志并在有关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交流,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在国际南极地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南极大陆重点区域开展的一系列地质图的编制为我国主张南极权益提供了基础,而北极油气地质与资源潜力评价为我国制定国家能源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全面展示我国科学家近期在极地地质与资源环境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地质力学学报》在2021地质力学学报http://journal.geomech.ac.cn 2021年第5期组织出版了“极地地质”专辑。该专辑共刊发了16篇代表性文章,聚集了国内正在从事极地地学研究的主要学者,以综述性文章为主,辅以少量专题性和战略性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区域涵盖了东南极、横贯南极山脉、西南极和环北极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南极大陆基础地质、地球物理、铁矿资源、古环境与气候变化以及冰上丝绸之路和北极油气资源。随着国家发展及保障能力提升,我国未来的极地科考区域将进一步拓展,中国科学家也将逐渐成为国际重大极地科学计划的主角。所以,希望该专辑的出版能有助于读者从中了解极地地学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后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极地地学考察和研究中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极地地学研究领域的水平和国际地位。最后,对该专辑组织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所有作者、审稿人和编辑人员等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2009,(6):39-39
为交流国际探月及行星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资讯,推动我国探月地学研究的深入开展。2009年6月16~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京主办“探月与地学科学国际研讨会”。围绕国际探月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中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动态,中外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科学家的学术报告主要涉及行星探测与行星科学、月球遥感与月球地质、月球地球化学与月岩样品研究、月球地球物理、当前月球探测动态、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计划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地质科学的研究现状开展了定量的学科评价.根据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的资料,对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高等院校三大系统2003-2007年发表的地学文献,按照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地质、技术方法四大类及若干国际热点学科/领域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在第四纪地质、古生物学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跟踪国际热点和前沿学科方面明显走在国内各部门的前列;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金属矿产、变质岩、探矿工程等学科方面优势明显;高等院校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各学科发展比较均衡,相对而言,沉积岩、工程地质和数学地质具有一定的优势.总体上,中国已经是一个地学大国,但一些国际热点学科(例如行星地质、极地地质、全球变化等)还处于明显的弱势.  相似文献   

15.
于又华 《地质与资源》1997,6(2):140-143
从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看地学的发展动向于又华(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1996年8月4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是20世纪国际地学辉煌成就的检阅,更是我国建国以来地学成就的全面展示.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主题是大陆地质.大会筛选的4...  相似文献   

16.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共同组织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nternational Geolo-gioal Correlation Programme,简称IG-CP),自1973年来已先后实施百余地学科学项目(现正实施的64项),获得各国政府与地学科学家及有关国际科学组织等广泛重视和积极参与,87个国家成立相应的国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同一个地质计划》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凤山 《地质通报》2008,27(3):430-432
《同一个地质计划(OneGeology)》最初由英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年2月提出,已得到全球地学组织的支持。到2007年底,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等10个全球学术团体与国际地学组织、2个跨国公司、2位知名人士和67个国家的地质调查局参加了该计划。《同一个地质计划》是各个国家的地质调查局贡献给国际行星地球年的、约1:100万比例尺的、可在网络上很容易取得最好世界地质图数据的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使可用的地质图数据能被更多的人使用,使需要的人受益,促进互操作能力的增强。《同一个地质计划》的实施,可以提升全球、大陆、行星、海洋地球科学图的编制和出版的合作能力。深化对一些地区地质问题的研究,并可作为国际地球行星年一个切实可用的成果,提升国家地质调查局的形象;运用管理地学知识的领导能力和经验,通过教育、科学、文化和交流。能够处理全球污染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问题。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公约的执行,减缓自然灾害,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安全、更繁荣。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快乐。因此,实施该计划不仅有现实意义,更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大陆动力学与造山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人类社会和我国发展的新需求和当代地学的新发展,就我国大陆动力学造山带研究的学术思路、起点、科学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面对地学 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制定地学前沿领域研究战略,面向全球,从我国大陆地质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特色,突出中国大陆动力学关键科学问题,建立持续研究基地,重点解剖,重点突破。以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突破口、源头创新,参与国际地学发展与竞争,进入世界地学先进行列,为我国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而努力,作为中国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地质图数据库现状与地质制图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图是地质信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了人们对地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地质过程的理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质制图的指导理论和方法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的科学家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建立了OneGeology、OpenGeoscience、NGMDB、地质云等一系列地质图相关的优秀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有效运行为全球的地质工作者提供了海量的地学数据和便捷的信息服务。此次研究重点调研了国内外已有的地质图相关数据库及运行情况,为Deep-Time Digital Earth(DDE)计划整合全球地质图相关数据库、建设相关数据平台提供经验和基础;同时,回顾了地质制图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与地质制图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常用软件;最后,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地质图信息资料服务的需求,结合DDE相关任务,对深化国际合作编图、创新计算机智能地质制图及网络共享服务等核心技术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据外刊报道,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该届大会由美国全国科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所主办,预计有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参加。国际地质大会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发起,每四年召开一次。它的宗旨是促进地学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4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日本申请在1992年主办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