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在对旅游规划概念上的鲁南经济带进行修正的基础上,结合鲁南经济带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重点打造以曲阜、日照、枣庄、临沂、菏泽、东平为核心的6个一级旅游增长点;以日东高速、105国道、206国道为发展轴线的3个一级旅游发展轴;形成圣人文化旅游板块、日照滨海旅游板块、湖滨红色休闲养生旅游板块、蒙山沂水红色逍遥游旅游板块、水浒休闲生态旅游板块六大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从而"点-线-面"共同组成"双十字"开发模式的鲁南旅游长廊,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鲁南地区旅游资源的潜力,实现鲁南旅游的腾飞。  相似文献   

2.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举例"要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中—天水经济区路网空间通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达性是人文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交通运输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应用需求的持续加大和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达性测度方法和度量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路网为例,本文试图将城市、交通和区域结合起来全面阐述区域通达性。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可达性相关指标和等时圈通过特征点算法,多视角综合测度经济区路网通达性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路网体系较为完善,路网线段集聚明显;线段式空间伸展格局呈"点—轴"状发散,轴线式空间伸展格局呈"干—枝"状发散,初步形成核心圈、中间圈、外围圈三大等级圈层以及"米"字型路网骨架,区域交通运输与城镇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强的共轭协同发展关系。②城镇区域可达性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中心性和周边路网发达程度,区域路网单中心极化现象比较明显,西安市对整个区域路网的控制作用过于突出。③区域通达度空间分布各异,核心板块连续性较好,外围板块破碎化明显。关中、天水两大梯度板块差异较大,天水与关中通达度中高值区出现断裂。鉴于区域中心偏于西安以西的现实,适度培育杨陵或宝鸡为区域路网的副中心城市;加快关中—天水高等级快速交通建设,推进关中—天水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由文字转化为曲线图,是"人口增长模式"一节中重要的知识点。"图"、"文"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或四种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后,我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一幅坐标图:  相似文献   

5.
以初中地理"水资源"一节为教学内容,实践"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课前教师"导"与学生"学"、课中教师"引"与学生"探"、课后教师"领"与学生"悟"的三个教学环节,确立了地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淦铭 《中国地名》2014,(8):39-41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是与篆、隶、草、行并立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楷书的名家很多,历史上把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相似文献   

7.
李积华 《地理教学》2012,(16):63-64
"九九"是我国民间长期沿用的一种节令,它是将冬至日或夏至日后的81天分成9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九天,从"一九"、"二九"……,  相似文献   

8.
陈书来 《地理教学》2014,(13):30-31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心中有图"是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秘笈"之一。相关教学论文也有不少关于画世界轮廓图、中国简图方法,如"一笔画图法""板画法""简图法"等。这些画图法有的"专业性"太强,只有少数师生能掌握,有的缺乏经纬度量化等而略显不足。下述画图法学习者易于掌握,画法简单、适用,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一、数形结合经纬网,画世界轮廓图在作业纸上,先画一条横线代表赤道(0°),靠西侧位置画三条等距离且平行的经线,分别代表经线40°W、80°W、120°W。  相似文献   

9.
梁细家 《地理教学》2014,(14):52-53
一堂完美的课,犹如一首动听的交响乐,不仅要有"序曲"——引人入胜的"开讲",还应有"终曲"——淋漓酣畅的"收尾"。从表面上看,结课是课堂教学的终结,但从本质上看,它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升华和延伸,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地理课堂的结课方式与方法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讲究"形神兼备",要做到"形散神不散"。所谓"形",就是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是一种外在的形态。所谓"神",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透彻理解和深度把握,也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是"神"的基础和依托,但是仅有"形"的课堂教学显得空洞;"神"是"形"的拓展和升华,但是仅有"神"的课堂缺乏活力。只有"形"与"神"俱备的课堂教学才是既有活力,又有成效的课堂,这是教师应当追求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牛民吉 《地理教学》2014,(22):48-51
一、区域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单析"和"横比""单析"是指在区域地理研究中,在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对地理要素做单一的"静态"分析。"横比"则是在"单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组成要素做差异性比较,找出区域的特定地理条件,为区域发展指出科学的方向,如教材环节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叶彬 《地理教学》2012,(8):45-47
一、教学设计背景 "主体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的理念,因为不同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受到众多一线教育者的关注。但由于比较强调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有些人产生这样一种误区:  相似文献   

13.
吴春霞 《地理教学》2014,(15):33-37
一、地理课堂中"点·线·面"的内涵 "连点成线,以线构面"是以运动、变化、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图形的感性而生动的描述。地理课堂教学也要借助于动态的描述与辩证的思维方法建构"点·线·面"。地理课堂中的"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以及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一、地理学中"一般法则"和"特殊性描述"带来的启示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第十章"地理学企图建立科学法则还是描述个别事例"中系统地阐述了地理学中"一般法则"和"特殊性描述"的辩证关系。下面是节选的部分核心观点。节选内容一:在当前地理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似乎是:地理学是否"像其它科学",能够发展"原理、规则和一般真理的知识",从而进入科学之林,还是它的作用仅在描述无限数的、独一的地区?节选内容二:地理学关心理解无限数地方的变异性和相互关联性,而每个地方都由几乎无限数相互关联的因子的复合体组成,这个事实就迫使地理学必须建立一般概念和原理。  相似文献   

15.
林梅 《西部资源》2013,(2):18-21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以下简称"航遥中心")是我国地质勘查队伍中的一支劲旅,是国家首批甲级地质勘查单位,曾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经典地质队"、"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这些年来,他们南征北战,实绩卓著;在企业经营方面,有不少值得圈点之处,特别是面对新的现实,他们积极调整航线,通过革新机制,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6.
将"云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教育创新与变革的一大举措。结合武汉市第十六中学建设的地理"云教室""地理学科基地"网络学习平台和"热力环流"一节优质课,对地理"云课堂"的构建作进一步分析,探讨"云课堂"带来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伟 《中国地名》2014,(8):45-45
说起荔枝,言到"倾国",不由得让人直接想到了有着"羞花"之美誉的大美女——杨贵妃。倾城倾国之美色,亦因荔枝而"倾国"乎?《新唐书·杨贵妃传》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致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玄宗为博爱妃一笑,居然不惜人力物力,远道从广西、四川等地日夜兼程运送鲜荔枝。史载曾为此跑死了许多人和马,以至于民怨载道,沸腾于天下。杜牧有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贵妃所食之荔枝,办得名“妃了笑”,成为一方名荔。传杨玉环生于广西容县(一说蜀郡,令成都),“一骑红尘妃子笑”,我想不仅仅是贵妃对荔枝的渴求,久在深宫,睹物思乡,也是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吧。  相似文献   

18.
孟念华 《地理教学》2014,(23):36-37
20世纪8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凯勒教授提出了"ARCS学习动机设计模型",ARCS为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相对应的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其核心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创新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干旱河谷地带的水热状况和气候特征等与山地地形、河谷深切为主的地貌格局有密切关系。干旱河谷的形成,是在独特自然区位和复合性低纬大气环流系统的环境条件下,受梯度地形、山谷相间和地形环境等地表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新生代时期以来的造山运动与河谷地貌演变是局部地带"荒漠化"气候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引发其它相关生态因子和整体生态系统产生变化,在低凹盆谷和河流峡谷出现了脆弱易退化、环境特异性、环境要素亏缺为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一、课标解读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