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湖南益阳南郊古火山岩区位于雪峰隆起中段,与洞庭凹陷接壤部位.该区历来是湖南砂金特别是块金(狗头金)的重要产地.据史载公元一世纪时益阳山溪冲出一块重九斤八两,十一世纪时又冲出生金数百斤,其中一块重49斤.1983年6月14日,在本区北部地表以下3米左右的砾石层中,发现一块重2160.8克含金92%,纯金达1987.94克巨型金块.同年7月又在该地挖得一块重1511.49克,含金91.990%,纯金1360.57克的块金.现代细谷砂金、  相似文献   

2.
中国“狗头金”刍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献林 《黄金地质》2000,6(4):53-58
我国已在13个省(区)40处发现“狗头金”百余块,是最早发现“狗头金”的国家。“狗头金”形状复杂,千姿百态,普遍具有明显的次生长特征,砂金的粒度一般较原生金粗,成色比原生金高,“狗头金”形成后还会经过新的离散,聚合作用,总的趋势是结构向致密化,形成向简单化,质地向纯净化方向发展,经风化或冰川崩落、搬运、沉积的含金矿物集合体(天然块金)也是“狗头金”形成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发现“狗头金”的报道。但在报道中通常对于这种块金是否伴生有脉石矿物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却很少叙述。通过报道资料的统计可以看出,这些“狗头金”绝大多数是在砂金矿中发现的,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是187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找到的,重达285千克。笔者将那些产于砂矿中的块金称为“狗头金”,产于原生矿中其重量大于1克的金块叫做自然金块,以示区别。现在已有不少金矿专家、学者,开展了对自然金块及“狗头金”形态和成因的研究,提  相似文献   

4.
由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参加合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行业基金联合资助的中国西部“金三角”地区狗头金形成机理和生物—化学聚金工程”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西部金三角地区(川西藏东及青—甘—陕南部)广泛分布的砂金及狗头金(块金),主要产于青藏高原及周缘切割带的新生代山间盆地边缘的河流支谷或阶地及坡积物中。如四川西部白玉山孔隆沟中下游一段长400m,宽50m的“弹丸之地”,近5年来挖掘出至少15块500g以上的狗头金(大块金)。松潘漳暗和盐源  相似文献   

5.
罗献林 《黄金地质》2001,7(2):75-77
“狗头金”,特别是体大、造型好的“狗头金”,与原生金矿中的天然块金一样都是稀世珍宝,不但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收藏,观赏和科普宣传价值及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外“块金”集锦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叙述了中外“块金”(狗头金)的产地、块数和成因分析.世界上已发现的块金愈万块,最大者重235.87kg,产于澳大利亚.多数研究者认为块金是化学成因.在表生条件下,金可呈溶液迁移,金络合物的稳定性与氧化还原条件有关.这种条件的变化,使金溶解-沉淀反复交替进行.在适当条件下,金粒再生、长大,形成块金.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沉积岩中的工业金矿床只有砂金和砾岩金矿,它们都是纯机械搬运作用的结果。但事实表明,除机械作用外,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对金在沉积物中的聚集都是不可忽视的。 1.“狗头金”的形成与砂金矿的再生澳大利亚和苏联南乌拉尔是世界上发现“狗头金”最多的两个地区,南乌拉尔曾获得俄国最大的的“狗头金”(36公斤)。澳大利亚曾发现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最大的块金,重量应为285.77kg;单位制的换算可能是造成其重量不一致的原因. 张甲忠在《地质与勘探》1989年第5期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狗头金”,重235.87kg,这与笔者掌握的资料有一定出入.  相似文献   

9.
对砂金、“狗头金”的次生增生边宽度,砂金和“狗头金”的粒度和成色与原生金矿体的自然金粒度和成色的对比结果表明,砂金、“狗头金”在表生条件下的次生增生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对有限增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与H2O2、微生物等对微细粒金具有双重作用有关,即其对微细粒金的溶解及再生均起作用。从而得出砂金及“狗头金”应由原生金矿体中的富金集合体(大块金及金的巨晶)在表生条件下遭受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所形成。  相似文献   

10.
狗头金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金矿体中存在大块金金狗大头金与原生金矿体关系密切和表生条件下金的增生程度十分有限以及表生成因说无法解释的一系列疑点为基础,对狗头金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存在于表生环境中的狗头金是原生块金在表生条件下经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的结果,狗头金发育地区应存在或曾存在原生金矿体。  相似文献   

11.
孔隆沟砂金矿及“狗头金”是在PH值为中偏酸性的条件下,由金源层中呈分散状态的微细金粒溶解、迁移,在中偏碱性的环境中沉淀增生,其次生金粒经金的自身胶结作用不断再加大,形成盛产“狗头金”的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罗献林 《黄金地质》2001,7(1):63-67
湖南益阳南郊7号“狗头金”的金源主要来自古火山岩及其边部冷家溪群板岩中的含金矿脉与基性火山碎屑岩系,属近原甚至近于就地的沉积再生成因。该“狗头金”表现不但显示再生痕迹,而且蜂窝状洞穴中的粘土还有微细金相伴,其杂质组分与本区含金矿石的标型元素Cr、Ag、Cu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参与下的自然界金的循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引用比较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微生物参与下自然界金的循环,强调了微生物对砂金和“狗头金”形成的特殊作用,对了解金矿成因、金矿寻找和微生物浸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部分狗头金分布在湖南、四川、黑龙江、青海与山东五省。狗头金分布与水系有密切关系。狗头金可划分为两大类成因类型:表生成矿型(物理风化、化学溶解、再生-齐汞化)与原生成矿型(原生金块与原生改造)。含金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在成矿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铁帽”金矿现已尽人皆知。“锰帽”(主要指非锰矿锰帽、次生堆积锰矿或锰土等)对找Au、Ag矿的指示意义,似乎还未充分引人注意。“锰矿”中发现Au、Ag矿已不是个别现象。我国某些地方“黑土型”金银矿的发现,表明了“锰帼”的找矿指示意义。如大坊“黑土型”金矿,Au平均可达1.51g/t、Ag167g/t;七宝山锰土中含Au1.9g/t,Ag44.5g/t。栖霞山也是从氧化锰矿床开始,发现了Pb—Zn矿床,后又发现了伴生Au—Ag矿及单独Au矿体。在冷水坑铅锌银矿田中,从花岗斑岩体接触带向外,大致依次出现铁锰铅锌银  相似文献   

16.
一、FT金矿的发现 FT金矿的发现,显示了地球化学异常寻找金矿的作用和效果。早在六六年在此开展铜铁的找矿工作时就查定了金,其结果为: Ⅰ号铁帽含铜0.14%、含金1.98g/T,人工重砂含自然金0.11g/T;Ⅱ号铁帽铜的平均含量为0.41%、金含量最高达15.6g/T、最低含量为0.08g/T,平均含量为1.63g/T,人工重砂含金0.12~0.51g/T。 七八年我队化探组在评价鄂东铁帽寻找菱铁矿的专题研究中,对该区Ⅰ、Ⅱ号铁帽又做了多元素分析,发现金最高含量达19.77g/T,其中有四个样品含金在2.5g/T以  相似文献   

17.
贵州位于上扬子陆块,1992年王砚耕率先提出“一块两带”地质构造单元,即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已为地学界公认。随地学理论实践和研究程度深入,1996年又将“一块两带”细分为“一盆三带”,包括:四川前陆盆地(属扬子陆块)、鄂渝黔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属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右江造山带。贵州学者曾对深部断裂进行过研究,并试图划分地质构造单元及确定深部分界线位置,推测结果多数表现为地表断裂变形特征,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科学应用地质、物探相结合方法,研究造山活动后隐伏的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重力、航磁、地质等区域资料,推断了深部的隐伏断裂和“一盆三带”分界线,研究了基底构造变形特征,以服务深部的地质找矿预测、成矿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黄金的物化探工作发展迅速。三年来已完成1∶20万化探普查找金面积220万km~2,1∶5万化探普查找金面积35万km~2;经详查,找到金矿360多处,经工程验证找到新矿床98个,其中有6个为大型矿床。1983年6月日本与西德的联合考察队在冲绳岛西北约110km、水深约1400m 的冲绳海沟中,发现含金、银极高的矿石;Au14g/t,Ag11000g/t。这是世界上含金银量最高的热  相似文献   

19.
《贵州地质》2005,22(1):F004-F004
救星石——古时一块巨石由悬崖上坠地后裂为两块,其间隔约1.5m,2002年发现其中一块裂开面上凸现“中国共产党”5个字迹。有学者称,这是纯自然的差异风化作用所致,是一种小概率的偶然现象;有人认为是人力诱导差异风化作用所致,是一种人为地质作用现象。目前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27日,一部小制作影片《狗头金》悄然上映。影片的内容很简单,也很老套,主要讲述了5个穷困潦倒的淘金汉子,为了各种目的,冒着种种危险结伴进山淘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