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1988,14(10):55-55
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国家气象局最近联合发出“关于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将从1989年1月1日起使用国际规定的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将以此对国内和国外发布热带气旋的情报、预报和警报。这一更改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人  相似文献   

2.
《气象》1988,14(11):57-57
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国家气象局最近联合发出“关于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将从1989年1月1日起,使用国际规定的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将以此对国内和国外发布热带气旋的情报、预报和警报。这一更改必须引起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 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是: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TD)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小于8级(<34海里/小时);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TS)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8—9级(34—47海  相似文献   

3.
《浙江气象》2006,27(2):36-36
2006年6月2日,中国气象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新闻发布会”。《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重点规定了我国预报责任区内热带气旋的等级及其划分等级的原则,根据我国热带气旋监测、预警和服务以及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我国将责任区内的热带气旋划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6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的标准做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热带气旋迅速加强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1949-1990年台风年鉴及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在介绍以往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标准基础上,提出西北太平洋和我国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新标准,通过与以往标准的比较,认为新标准在定义上更加严谨,在使用上亦相当简便,可在业务预报及台风科学研究上作为固定用语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副热带奇异向量的初值扰动方法已应用于GRAPES (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PrEdiction System)全球集合预报系统,但存在热带气旋预报路径离散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热带气旋附近区域初值扰动结构不合理导致预报集合不能较好地估计热带气旋预报的不确定性,是路径集合离散度不足的可能原因之一。通过建立热带气旋奇异向量求解方案,将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和副热带奇异向量共同线性组合生成初值扰动,以弥补热带气旋区域初值扰动结构不合理这一缺陷,进而改进热带气旋集合预报效果。利用GRAPES全球奇异向量计算方案,以台风中心10个经纬度区域为目标区构建热带气旋奇异向量求解方案,针对台风“榕树”个例进行集合预报试验,并开展批量试验,利用中国中央气象台最优台风路径和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降水观测资料进行检验,对比分析热带气旋奇异向量结构特征和初值扰动特征,评估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对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和中国区域24 h累计降水概率预报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具有局地化特征,使用热带气旋奇异向量之后,热带气旋路径离散度增加,路径集合平均预报误差和离散度的关系得到改善,路径集合平均预报误差有所减小,集合成员更好地描述了热带气旋路径的预报不确定性;中国台风降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各量级24 h累计降水概率预报技巧均有一定提高。总之,当在初值扰动的生成中考虑热带气旋奇异向量后,可改进热带气旋初值扰动结果,并有助于改善热带气旋路径集合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6.
2013年欧洲中心台风集合预报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中心气象台利用中国气象局下发的欧洲中心台风集合预报数据,制作了台风集合预报产品,供业务参考应用。利用欧洲中心台风集合预报数据,对2013年1307—1331号热带气旋的集合预报路径和强度进行检验,通过对比集合平均、模式高分辨率确定性预报和预报员主观预报,发现路径集合平均在24~120 h预报误差最小;在有限的预报样本数中,从热带风暴到台风级别的热带气旋,各预报时效路径集合平均的误差随强度增强而减小;强引导气流背景下的热带气旋预报误差小于弱引导气流的误差。对比强度集合平均和模式高分辨率确定性预报,发现各时效集合平均的误差比确定性预报大,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误差没有明显增大或减小的趋势,而且强度集合平均预报,在中心最低气压、中心最大风速、热带气旋等级都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偏弱特征;对不同级别的热带气旋强度预报,集合平均的误差随强度增强而增大,即强度集合预报对强度较弱的热带气旋有更高的准确率;对比受强、弱引导气流影响的两类热带气旋,集合平均对受弱引导气流影响的一类预报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7.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   总被引:207,自引:28,他引:179  
陈联寿  孟智勇 《大气科学》2001,25(3):420-432
90年代初,国内外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热带气旋现场试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的加 密观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对热带气旋尤其是异常热带气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我国科学家在国家科技攻关85-906项目中的“台风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等与热带气旋有关的课题和国际热带气旋研究合作项目“SPECTRUM(SpecialExperimentConcerningTyphoonRecurvatureandUnusualMovement)”中对台风的突变现象和预报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从而在过去10年中,在台风运动突变、结构和强度突变、台风暴雨的突然增幅、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方法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作者将对这些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cliper预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对于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和台风的发生发展,前人已作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但是,对于台风和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客观预报方祛,研究得并不多。在这方面做得较早的有RL·Elsbrry等人,他们建立了预报台风和热带气旋强度的24、48和72小时变化的回归方程。近几年来林有任和笔者分别用统计和动力统计的方法对台风和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的预报作了研究,并得到了客观预报方程。本文将用气候持续性方案对台风和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作一些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三个路径相似降雨特征不同的热带气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范爱芬  李秀莉  董加斌 《气象》2004,30(5):33-37
比照路径相似台风的降雨制作台风降雨预报是台风业务预报的常规方法之一。但台风飞燕、桃芝及一次热带低庄路径虽极为相似,它们的降雨强度和降雨分布则差异很大。通过对台风飞燕、桃芝及一次热带低压的大气环流形势特征、物理量场诊断结果和卫星云图的对比分析,发现热带气旋影响地的前期环境场、热带气旋影响期间西风带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其相互配置以及它们与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路径相似的三个热带气旋出现降雨差异的主要原因。该分析结果对台风降雨的业务预报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主客观预报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映龙  刘震坤  董林  顾华 《气象》2005,31(6):43-46
利用目前中央气象台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使用的各种主客观预报产品资料,对200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实时业务预报中的主客观预报进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在整体上主观预报要优于客观模式的结果,但客观模式的预报能力已接近主观预报,有时甚至还好于主观预报,特别是48小时以上时效的客观模式较主观预报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客观模式中,全球模式优于台风模式;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式产品的使用对提高热带气旋路径业务预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曾黎明  任燕  孔玉寿 《气象》2005,31(11):19-23
利用1996~1999四年的GMS-5红外云图资料、NCEP资料和〈台风年鉴〉给出的热带气旋资料,以及GOES-9红外云图资料,使用逐步相似法对2004年热带气旋进行了路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GOES-9资料与GMS-5资料可以融合使用,用云图灰度场结合高度场作相似预报的方法可以实现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定量预报,表现了较好的准确性,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徐夏囡  杨贵名 《气象》1995,21(7):15-20
通过国家气象中心1994年热带风暴(台风)的预报服务业务中,有关热带气旋监测、预报信息的使用和预警服务的发布状况,反映我国在热带气旋及有关的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的业务技术水平。同时,对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1月1日梧桐沟、郎木寺、松山等3个气象站撤消,停止观测。金塔县气象站改为国家基本站,取代梧桐沟站的工作,郎木寺气象站的任务移交玛曲县气象站。同日,全省气象台站使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台风或飓风)的强度预报一直是比较困难的,它们的加深和加强常常是断续而迅猛地发展,有的甚至会在几小时内突然地发展。对强度变化目前使用的预报方法大多基于气候学、外推法、相似法或综合采用各种方法之长。但这些方法对于预报异常迅速加强的气旋都不够理想,原因之一是不能识别气旋迅速加强之前的特征。要改进这类预报方法须增加对这种热带气旋的特性的认识。本文旨在详述迅速加深的台风(简称RD)的气候特征。一、台风的加深阶段 a.资料和方法台风中心气压的下降率是评估台风迅速加深的最好指标之一。因为用中心气压来度量强度比用最大风速更可靠和更具有代表性,而且可以避免飞机探测取样方法所带来的误差(Colon,1963)。  相似文献   

15.
利用TOVS资料分析了2000年几个热带气旋的结构,发现与经典概念模型所描述的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水平结构上,非对称结构呈多样性,高度场的低层低值中心(或高层高值中心)与温度场的高值中心并不一定重合;(2)在垂直结构上,高度场的低层低值距平与高层高值距平的配置也呈多样性,特别是存在上、下层距平中心倾斜,或高层只是处于高压区的边缘,不存在明显的高值距平中心与热带气旋相对应.还参照TOVS中的热带气旋结构,进行了修订热带气旋数值预报模式系统中人造台风模型(台风BOGUS)结构的研究,发现修订后的台风BOGUS 能够更好地与环境场协调,并且能对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一方面说明了台风BOGUS的结构对其路径预报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利用TOVS资料中的热带气旋结构能改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这也为台风BOGUS的修订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模式(以下简称台风模式),在不同物理过程参数化下的数值试验及其结果的诊断分析。对1992年第10号热带气旋和1996年第8号热带气旋个例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预报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登陆地点,且考虑复杂物理过程的台风模式较简单过程的模式能更好地描述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高低层的热力状况。研究还发现,500或700 hPa湿位涡第一项MPV1负值中心的绝对值大小的变化可反映热带气旋的强弱;且850 hPa上升运动最大中心的位置对未来6~12 h热带气旋的移向有较好  相似文献   

17.
广东阳江沿海地区海陆风观测结果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TOVS资料分析了2000年几个热带气旋的结构,发现与经典概念模型所描述的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水平结构上,非对称结构呈多样性,高度场的低层低值中心(或高层高值中心)与温度场的高值中心并不一定重合;(2)在垂直结构上,高度场的低层低值距平与高层高值距平的配置也呈多样性,特别是存在了、下层距平中心倾斜,或高层只是处于高压区的边缘,不存在明显的高值距平中心与热带气旋相对应。还参照TOVS中的热带气旋结构,进行了修订热带旋数值预报模式系统中人造台风模型(台风BOGUS)结构的研究,发现修订后的台风BOGUS能够更好地与环境场协调,并且能对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一方面说明了台风BOGUS的结构对其路径预报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利用TOVS资料中的热带气旋结构能改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这也为台风BOGUS的修订和发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的第一步改进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省局“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方法”课题(简称V1-0)经过了两年的研究和试验,获得较大进展,受到预报员和“全国台风科学研讨会”专家好评。然而,方法虽然在总体上取得较大成功,但其中对某些台风预报误差仍较大,有相当比例是在热带气旋结构特别复杂时出现。改进的热带气旋路径模糊概率预报方法(简称V2-1)针对前方法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把目前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预报中来,使之紧跟90年代台风研究的步伐。1 V1-0简介  V1-0根据南海及其附近区域热带气旋路径左、右折突变与持续稳定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象工作组会议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毛夏  孙向明 《广东气象》2006,(1):14-17,38
世界气象组织(WMO)大气科学委员会(CAS)热带气象研究工作组(WGTMR)会议,于2005年12月12-16日在深圳市举行。会议总结回顾过去4年热带气象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热带气旋预报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在热带气旋活动(频率、变化、强度等);热带气旋预报技术;确定热带气旋预报研究发展的优势领域等;季风预测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分别涉及东亚季风(含南海季风),南亚季风和南美季风等;热带干旱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在热带致雨天气系统的研究,对热带人工影响天气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东非的降雨量季节变化特征、年代际雨量变化特征和雨季的开始和结束等;各国业务化运行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以及热带气象和气候变化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研究。大会的特邀报告就利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气旋预警工作水平、全球变暖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热带气旋强度变化共识预报的研究工作、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以及目前我国业务使用的台风数值模式等专题进行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的东海热带气旋预报模式,讨论用卫星亮温资料变分同化初始温度场及相对湿度场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400—925hPa模式层的温度场、相对湿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分同化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预报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