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西南三江北段地区区域控矿因素的GIS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南三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大型成矿带之一,已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成果和资料为矿产普查和研究服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处理,分析了区域控矿因素。结果表明,三叠系地层、构造撒开区及三叠纪以来的岩浆热液活动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树旺 《地质与资源》1998,7(2):149-151
本文以冀东地区金矿资源开发的经济与环境状况为例,提出加强综合研究工作对合理利用资源并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潍坊市滨海新区通过对卤水资源进行整合,初步实现了卤水资源的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经营,并在培育矿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注重矿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整化,构建生态海洋化工产业集群,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矿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闫军印 《地质与勘探》2018,54(2):426-434
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是一个包含矿床地质特征和社会经济要素双重属性的综合评价过程。在探明资源储量和开发利用技术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区域矿产资源的可供性与否,主要取决于矿产品的市场价格水平。本文依据河北省铁矿资源13个矿区的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条件,开展了确定价格状态和不同价格情景下地区铁矿资源可供性评价,并结合一定时期内铁矿资源矿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变化的价格序列分布,对地区铁矿资源可供性进行了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河北省铁矿资源可供性程度受矿产品市场价格影响作用明显,区域内不同价格背景下资源可供性程度差异性较大;(2)地区铁矿资源可供规模主要集中在900~950万吨/年,但可供性保证程度只有60%左右,标志着地区铁矿资源可供性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3)建立资源可供性评价预警系统、加快资源开采加工企业技术进步、加强后备基地的资源勘查和储备、构建完善的外部资源供应体系,是不断提升地区资源可供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建立了矿种矿床竞争力评价的概念、评价内容体系、指标分析方法和竞争力综合评价的两类数学模型.并结合"三江"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的实际,运用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崭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禹州市位于豫西山区和豫中平原交接处,土地面积1461平方公里,素有“煤海、瓷都、药乡”之美誉,境内煤、石灰岩、铝矾土、陶瓷黏土等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禹州市积极采取措施,切实抓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工作,在打击非法采矿、矿业权市场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自然条件下锆石的稳定性对于合理解释锆石年龄及深入理解锆石同位素年代学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南三江造山带高黎贡山和西盟地区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了显微构造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高黎贡山和西盟糜棱岩中主要造岩矿物长石、石英、云母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和重结晶,而锆石则以独立晶体或以残留核的形式保存了原始的岩浆结构。高黎贡山和西盟糜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13±8 Ma和459±2 Ma,代表花岗质原岩的时代。受新生代构造变质影响,锆石边部发育有窄的海绵状结构和溶蚀结构,指示变质重结晶作用发生在有少量流体参与条件下。石英变质机制为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指示变形温度为500~700℃。石英C组构EBSD分析表明,糜棱岩经历了早期550~650℃和晚期400~550℃的递进变形作用。岩石显微构造、锆石结构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糜棱岩化过程中,还有少量流体参与的情况下,温度在550~650℃时锆石晶体结构就受到破坏,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这为解释自然界复杂条件下锆石年龄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青藏高原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及其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以西藏达孜—工布江达地区为例,对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适宜性评价方法做了研究。首先优选出研究区的矿产资源接续基地,接着从生态脆弱性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两方面对资源接续基地进行矿产开发活动的环境适宜性评价。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用综合指数模型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评价方法是可行的;研究区的矿产资源接续基地总体上可以进行开发,但存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宗教圣地、国道沿线等少数区域不适合开展矿产开发活动;矿产资源接续基地的不同矿区,矿产开发的环境适宜程度有所差异。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地表--地下双重介质结构,使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与非喀斯特地区有巨大差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了地下水资源耕地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7项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经评价得出:贵州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基本处在1~2级,表明贵州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后对人口、GDP、地下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4因素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GDP>地下水资源量>人口>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喀斯特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用水方式的改进,喀斯特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土地质量事关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民生安危,保护和改善土地质量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提高土地利用和保护水平的内在需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该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土地利用过程中的质量保护,促进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三位一体",实现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的交融与协调。通过分析区域发展中引发的土地质量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土地质量变化的趋势和启示,结合长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土地质量保护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澜沧江地区综合开发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水资源,区域开发,澜沧江地区,湄公河关于澜沧江地区综合开发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关键词水资源区域开发澜沧江地区湄公河分类号F127.74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分析黔东新元古代早期沉积时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Sturtian冰期、南华系底界、青白口系年代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沉积(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高涧群、芙蓉溪群、丹洲群、下江群、登山群、历口群等)时限为740~820Ma,是南华纪冰期前的非冰成沉积,是Rodinia裂解机制下的填平补齐沉积;而青白口系沉积可能是与Rodinia形成相关的板块碰撞机制下坳陷盆地沉积,南华系是与国际成冰系相对应的冰期沉积,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第一个盖层,因此,将板溪群、下江群等归入南华系或青白口系均不合理。由此提出了"板溪系"概念,它包括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一套楔状地层。结合目前华南裂谷盆地开启年龄和南华纪冰期的起始年龄,板溪纪的时限暂定为850~740Ma。板溪系的提出不仅将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南华系划分对比问题,同时也必将有利于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冰期形成等关系的研究和相关重大气候、环境巨变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遥感蚀变异常信息现已广泛的用于矿产勘查,并在一些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表覆盖严重,给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因地制宜的进行西南地区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云南酒房地区为例,探讨了西南地区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干扰信息的去除;结合地质背景、成矿条件进行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类别的选择;以及结合化探异常进行异常信息后处理等几个方面完善了异常提取的方法,使得遥感蚀变异常提取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与现有地质资料的分析,证明本文异常提取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取西南地区与矿相关的蚀变信息。  相似文献   

17.
汪正江 《地质论评》2008,54(3):296-306
作者在分析黔东新元古代早期沉积时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Sturtian冰期、南华系底界、青白口系年代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沉积(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高涧群、芙蓉溪群、丹洲群、下江群、登山群、历口群等)时限为740~820Ma,是南华纪冰期前的非冰成沉积,是Rodinia裂解机制下的填平补齐沉积;而青白口系沉积可能是与Rodinia形成相关的板块碰撞机制下坳陷盆地沉积,南华系是与国际成冰系相对应的冰期沉积,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第一个盖层,因此,将板溪群、下江群等归入南华系或青白口系均不合理。由此提出了“板溪系”概念,它包括板溪群或与之相当的一套楔状地层。结合目前华南裂谷盆地开启年龄和南华纪冰期的起始年龄,板溪纪的时限暂定为850~740Ma。 板溪系的提出不仅将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南华系划分对比问题,同时也必将有利于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期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冰期形成等关系的研究和相关重大气候、环境巨变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全国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和有关人士积极参与,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现选取部分论文或建议,从本期起陆续刊登。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区域的水化学不稳定性——以黔中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中地区是岩溶作用发育的喀斯特区域.1993年秋和1994年春末采自该地区不同类型水样的水化学分析表明:碳酸盐岩裂隙泉水呈中偏碱性,为[C]Ca-Ⅱ型;秋季离子总量、HCO3-及Ca2+浓度大于春季.裂隙泉水流经地表一定距离后,HCO3-降低,pH及SO42-、Cl-、K+、Na+明显增高.黄果树的天星桥、水帘洞及落水潭三个部位河水的SO42-、Na+以及Fe3+、NO3-等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也更加明显.春季因瀑布暴气,CO2的逸出,钙华生成更强烈一些.红枫湖作为喀斯特区域地表水的汇集地,HCO3-与SO42-的当量比值仅2.1~2.4;Ca2+与Mg2+比值上升为2.4~4.2,Cl-浓度较碳酸盐岩裂隙泉水增高1倍;Na+浓度增高一个数量级.说明流域内地表土层溶蚀及人为污染影响的增强.土层孔隙水属强矿化水,而湖水呈现过渡特征.碳酸盐沉淀作用、硫酸盐矿化作用及固氮氨化作用,导致水质组成的显着差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