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4):58-63
《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于2010年3月由国家海洋局发布,《公报》全面展示了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公报》编写组的部分专家,请他们对《公报》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1,(6):6-6
5月13日,国家海洋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3.
上图是2005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分布示意图。《2005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我国管辖海域环境质量变化的总趋势是,海域总体污染状况仍未好转,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4.
王秋蓉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7):F0003-F0003
7月19日,由国家海洋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海洋论坛在珠海市隆重开幕。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王宏副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司沈叙健助理巡视员、广东省人民政府颜学亮副秘书长、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李强总统计师、珠海市副市长赵建国、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计划理事会主席蔡程瑛博士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集团公司和协会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周茂平主持。  相似文献   

5.
2008年及之前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并未设置海洋垃圾监测这项指标,那时更注重的是陆地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对于海水的污染。2009年开始,监测中国近海海域的海洋垃圾已成为《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正式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管理体制、管理依据以及评价和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分别介绍美国和日本海洋环境监测管理的基本情况;通过总结美国和日本海洋环境监测管理的共同特点,提出其对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即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管理协调和合作机制建设、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管理法律体系以及优化海洋环境监测任务体系和标准质量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和推广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是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研究污染物迁移和制定相关的控制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我国海洋大气监测与评价领域10多年的发展情况,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现场监测与模型结合的海洋大气监测与评价工作体系建议,包括几个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6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2011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共完成了全海域约8000个站位的监测工作,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240余万个。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但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公报》显示,2011年,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基本稳定。海洋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9.
随着核电工业的迅猛发展,海洋放射性污染压力日益严峻。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人们对海洋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愈加重视。本研究介绍了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方法的基础假设、整体框架、参考依据以及海洋放射性环境效应、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分级和低放废物长期排放的潜在风险这3部分详细的评价方法。整套方法参考了国际上重要的生态放射性评估方法,结合我们自身海洋放射性环境管理和评价需求,通过“学习 吸收 创新”的方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实现了我国从无到有的突破,最终形成了一套专门的评价软件MREQA V1.0,能够简化工作、提高效率,可服务于后续的管理及评价,并供同行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4):16-19
<正>2009年,沿海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增长、调结构"为主线,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的不利影响,稳步推进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了海洋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我国海洋经济渡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出台了刺激内需、促进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较快地扭转了海洋经济下滑的势头,引领海洋经济初步走出了金融危机的低谷,实现了海洋经济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中国海洋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中改善水质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都是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提出的,两项标准是我国水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抓手,在水污染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对我国现行两项水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两项标准之间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项标准间存在水质分类不衔接、水质指标设置不衔接、部分指标分析方法不同和部分指标标准限值衔接不科学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建议应加强水质基准研究,尽快启动水质标准修订;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科学设置氮、磷指标;关注健康、安全,强化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科学划定河口区范围,制定河口区专属水质标准,旨在为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使水环境质量标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水环境保护和陆海统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浅议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内部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中阐述了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做好内部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介绍了质量控制程序的关键步骤,以及平行双样、标准样、加标回收、空白试验等相关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海洋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海洋管理体制成熟,海洋环境也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与有效保护。文章在梳理加拿大海洋管理部门、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与主要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加拿大海洋环境监测状况,从监测主体、监测工作、监测内容、监测成果等方面对加拿大和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队伍能力建设、优化海洋环境监测内容、丰富监测产品类型等可行性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成效、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resources surveys in China‘s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IS technology in evaluat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quality, establish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habitats of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proposes the key poi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evant evaluation attributes database by applying the GIS technology and analyses several typical evaluation models and the data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the model in G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GIS technology with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he fast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12年新加坡籍"BARELI"轮触礁事故后的海洋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为例,对多参数水质测试仪的基本情况、操作步骤、监测结果和质量保证等进行简述。多参数水质测试仪具有便携性、易于操作性、测试快捷性和数据准确性等优势,应用效果良好,适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尤其是应急监测,应促进其标准化、规范化和业务化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建设中工程质量保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就其工程质量保证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海洋功能区划是加强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但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其海洋环境保护作用正不断弱化。文章深入分析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从海洋环境保护视角出发剖析目前海洋功能区划存在的不足,提出科学划分区划的海洋开发与保护格局、加强区划对海域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实施分类分区的海域生态系统等建议,以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环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