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有关地图制图学理论问题的阐述,提出地图投影、制图综合和地图符号系统是地图制图学的基础理论;而信息理论等新兴学科的应用是地图制图学的应用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图制图学分支学科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绘制专题图时,得到了些心得体会,结合分析近些年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并结合现代制图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制图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指出地图制图学在人文地理应用中的不足。为地图制图学和人文地理学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图的实质论述了模糊数学与地图制图学的关系;从几个方面综述了模糊数学在地图制图学中应用的情况;推荐了几个能有效地用于地图制图中的模糊数学模型;对模糊数学在地图制图中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7—1 研究和处理制图领域中的模糊信息的战略意义在以上的章节中讲到模糊数学在地图制图中的多种应用,现代地图制图学的基本理论还包括有地图信息理论,地图模式理论、地图感受理论和制图语言说等。模糊数学在这些理论中是否能应用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实际应用可能会很多,这里仅试举一例说明。大家知道,地图信息理论是机助地图制图的理论基础。机助制图就是把所有地图上的点线和各种符号以信息的方式变成所有点的x、y坐标及特征码z输入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5.
信息     
《地图》1991,(3)
本书系根据苏联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Карта—ВтосойЯзыкГеографии》一书译出。全书包括地理制图学、地图及其特性、地图作品的类型和品种、地图信息和读图、地图的应用、地图制图学中的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地图设计的设计技术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屏幕地图的特点出发,结合传统的制图学理论,通过设计河南省政区显示系统的初步实践,归纳和总结了屏幕地图在地图符号设计应用中的几个方面,并说明了屏幕地图在制图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比较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和在若干科学领域的历史成就中的贡献,指出比较方法在地图制图学中的应用更是普遍的现象,作者认为在地图制图学的几个较大领域内,值得用比较方法去深入探索而找出其规律性。本文还描述了比较方法的不同形式与水平。作者认为发展比较理论地图学是有其实践基础的,将对地图科学的研究和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秀丽 《北京测绘》2005,(4):57-58,25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地图制图学科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地图学的理论、地图的生产方式都在发生变 化,整个测绘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技术性的革命。新的作业方式和技术要求已取代传统手工地图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图学一代大师——瑞士地图制图学家、第一任国际制图协会(ICA)主席Eduard Imhof教授已于1986年谢世,他在制图学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制图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五十年代中期,Imhof发表了题为“理论制图学的任务和方法”(Aufgabenund Methoden der theoretischen Kartogr-aphie)的文章,详细地阐述了理论制图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内容和它的地位。他的观点获得世界许多国家制图学家们的支持,在制图学发生根本变革的今天,介绍一下他的观点仍然是有意义的。Imhof认为:现代地图编制和生产体现不同职业的联合成果,并且各个环节都互相密切地配合,尤其是边缘学科的渗透和先进技术的使用引起了各个学科专门化的加剧,使地图制图学分成各个专门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地图制图发展及地图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郑贵洲 《测绘通报》2002,(Z1):58-60
地图的可视化是目前地图制图学发展的一个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视化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地图制图学中.详细介绍电子地图、动态地图和虚拟地图的性质、特点,重点阐述可视化地图实现的相关技术,如面向对象、虚拟现实、Internet及多媒体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现代地图制图学的原理出发,联系其它有关学科对地图制图学的影响和要求较详细地论述了现代地图制图学的宏观发展的特征并预测了它在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项目中将起到的规划与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地图制图学跨界于几个科学领域,吸取了很多学科的成果与方法,空前地丰富了自己的内容,并逐渐成为很多学科探索规律与显示研究成果的手段。信息论、系统论、传输论等横断科学正受到地图工作者的重视,为我们从整体上探索地图制图学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提出了地图信息传输的基础理论。这些进展与地图制图学的计量化、数字化的趋势共同形成了地图制图学的现代特征。可以认为地图制图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作者建议用“地图科学”(Cartoscience)来概括与地图有关的科学技术体系,而把“地图制图学”(Cartography)限制在以地图设计、生产为中心的技术科学范围内。本文建议一个可供选择的地图科学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并提出了若干在教育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政策。  相似文献   

13.
季民河 《地图》1993,(3):49-54
一、引言在地理学中,尺度理论是地理属性资料量测,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理论之一。地图作为地理资料和地理研究成果的表达手段,自然也离不开对尺度理论的应用和研究。在北美和英国,尺度理论属高等教育地理专业和地图制图学专业的基础教材内容[Robinson et al,1978;Unwin,1981;Norchliffe,1985]。目前国内地图制图学教育已逐步引进尺度理论概念;国内地图学杂志也刊登了有关尺度理论在地理资料制图表达方面的应用研究[郭仁忠,1987]。这些都表明,地图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在逐步脱离传统的、经验的研究方式,朝更高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个方面研究赛博地图制图学:地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逐渐增多;当代地图制图学的研制与转换;赛博地图集设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地图之结构     
在分析理论制图学各分支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相互联系的基础上,不难得出地图符号和地图信息是制图学的一对基本矛盾。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地图结构理论观点,试图站在元理论的层次上,探讨地图的本质,并对理论制图学的各分支流派进行新的综合。地图结构是指地图深层结构和地图表层结构的统一。地图深层结构即制图对象之结构,地图表层结构包括反映地图深层结构的符号系统的符号之间的关系结构——符号句法结构和以句法结构为基础的地图表形结构。地图转换规则作为地图深层结构和地图表层结构之间的联结机制,实施两者之间的转换,而两种结构之间的同构关系则是探讨地图本质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中国地图制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沧 《地图》2002,(2):10-13
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地图制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制图学理论上,实现了从古典制图学理论经近代制图学到现代制图学的跨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地图数字化误差的分类和主要来源,在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了分形分维理论,作者主要研究了分形分维理论在地图数字化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地图数字化误差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地图数字化误差的分类和主要来源,在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了分形分维理论,作者主要研究了分形分维理论在地图数字化误差分析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概况。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成图概况;各种专题地图的成图概况,国家自然地图集的科学内容和编制特点,以及其他地图集的编制出版概况。第二部分介绍有关地图制图理论问题。主要说明在地图投影学中,在制图综合问题上,在普通地图的图式符号设计方面,在地名学方面,在专题地图和综合制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介绍有关制图技术问题。包括合理的编制地图的程序和工艺方法。采用刻图法、快速转印符号法、重氮感光材料、电子分色、予制感光版、静电复印、缩微等技术介绍;自动制图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在专题地图制作中部分应用的情况;说明遥感技术已应用于普通地图的更新,制作各种影像地图,并成为编制专题地图的主要方法之一。第四部分展望中提出对我国地图制图学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一些看法,包括地图制图事业的发展,大力加强地图制图学理论研究,尽早实现制图自动化,常规制图技术作业力求革新等问题。在这四部分之前,还扼要地回顾了我国地图制图学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地图》1986,(2)
在探讨地图制图学的特征和结构之前,先看一看传统的地图生产特点。首先是工艺性强,制图者的个人技巧对地图质量的影响非常之大。然后是制图者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历,长期的实践才能积累起足够的经验以应付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形成经验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有很大的主观性,甚至是“只能会意不能言传”的,即所谓“技能”和“艺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影响较大,师徒相传就可以维持地图生产的连续性,看不出理论的指导作用。当地图主要地被看做是艺术和工艺产品的时候,把地图制图学当作一门科学就相当困难了。在以实地测量为基础生产地图之后,很长时期也只把地图投影做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部分,成为把制图学“上升”为科学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