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新疆罗布泊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新疆罗布泊干湖盆中的K1钻孔揭示了该区第四纪沉积地层。孢粉分析表明,早更新世,当地发育森林-草原植被,中更新世以来,荒漠草原与荒漠交替出现,湖泊的发育可上溯至更新世。 相似文献
2.
香港地区晚第四纪环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港的“潜在”植物区系及顶极植被与爪哇及印度相似。香港的红树林组成逊于海南但胜于闽南。Q3^2海相层中有现今仅见于海南的陆均松和海松。Q4海相层中有红茄冬、角果木、榄李,而现今仅见榄李。中全新世香港有海滩岩发育。上述现象表明香港属于热带北部,历史上热带性比今更强。香港及邻近海域11个剖面揭示Q3^1以来有3个海相层,经历3次重大的海陆变迁。据验潮记录,近三四十年海平面上升率为1.64±0.25mm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晚第四纪黄土地层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高山、高原与内陆干旱沙漠的交界带(半干旱区),沉积有一定厚度的晚第四纪黄土,厚度从几米到40~50m,1.5×10~6a以来的黄土地层可分为6段,分别为:S_0,全新世古土壤,时代<8.5×10~3a.B.P.;L_(1-1),上马兰黄土层,0.85~2.5(2.1~2.7)×10~4a.B.P.;Sm,马兰黄土中部古土壤层,2.5×10~4~5.4×10~4a.B.P.;L_(1-2),下马兰黄土层,5.4×10~4~8×10~4a.B.P.;S_1,离石黄土顶部古土壤层,即末次间冰期古土壤,8×10~4~1.4×10~5a.B.P.;L_2,离石黄土,即倒数第二次冰期形成的黄土,>1.4×10~5a.B.P.黄土与石土壤层的磁化率值相差数倍。黄土地层磁化率曲线可做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位于兰州附近的临夏黄土地层剖面,其环境变化信息记录的精度可与深海和南极Vostok冰芯对比。 相似文献
4.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与晚第四纪环境演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发育较典型,分布较广,但迄今对其形成多有不同认识。论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一系列的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闽东南沿海的老红砂主要是由风吹扬海滩砂形成的,局部地方还有坡积、冲积等成因,并可划分成6~4.5万aBP和3~1万aBP两个相对较集中的形成期。末次冰期寒冷干燥的气候为老红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末次冰期中的亚间冰期和冰后期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则有利于其后的固定(红化固结、生草、发育古土壤等)。海面的升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老红砂的物源和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5.
哈纳斯湖的形成及湖周第四纪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纳斯湖成因及湖周第四纪环境变化的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早期存在古哈纳斯湖;哈纳斯湖周在早更新世气侯较温暖、湿润,中更新世气候变冷,开始大面积发育冰川,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冰川不断退缩,标志气侯不断变干。并提出了哈纳斯河流域冰期划分的新依据和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6.
7.
为推动海峡两岸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 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2012 年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教育研讨会”于2012 年11 月22 日至24 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议题是:海峡两岸高校及科研院所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的教育与普及、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中华文明探源、地貌与地表过程、资源环境保育与治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新疆主要尾闾湖演变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亚洲中部大地构造格局及地貌轮廓均以山盆体系为特征,所有封闭性盆地中都发育有尾闾湖。晚第三纪以来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强烈碰撞和右旋挤压,将板内构造激活并以冲断、走滑方式将早第三纪晚期准平原化的大部分山地和相关地段再次抬升,形成了现代亚洲中部的山盆体系,同时导致了湖盆的形成演化和湖泊的变迁。湖盆演化包括湖盆联合、分解、迁移和变形等。湖泊不仅随湖盆的构造演化而变迁,而且构造对水系的调控也直接影响湖泊的物理、化学、水文和生态特性。亚洲中部尾闾湖在新构造作用下的演变具有区域同步性和地域差异性。许多尾闾湖,如艾丁湖、艾比湖、玛纳斯湖等都明显受活动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疆第四纪孢粉组合特征及植被演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根据近10年新疆第四纪孢粉工作的主要收获,总结了第四纪地层中出现的主要孢粉类型。阐明了新疆第四纪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森林草原、平原河谷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和草甸等六种植被孢粉组合类型。在第四纪,新疆天山南北的主要盆地处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控制下,平原植物群以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为主,并发育低地草原和平原河谷林。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是干旱区中的“湿岛”,植物群以森林、草原、草甸为主。反映了新疆气候演替特点,以温暖期更加干旱而冷期相对湿润的模式,另外也存在冷暖干湿条件的多种组合。同时还对藜科和蒿属花粉在孢粉组合分类上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在藜科和蒿属占优势的孢粉组合中,以藜科明显占优势的组合应属荒漠,而以蒿属为主或两者相近的组合应归入荒漠草原或草原。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0月12-19日,"海峡两岸2013年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教育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承办,昆明理工大学协办。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海峡两岸高校及科研院所地貌与第四纪环境科研与教学进展、海峡两岸地貌与第四纪环境科研教学领域进一步合作的探讨、中国海疆权益维护与地缘政治问题探讨、海峡两岸风景旅游地貌资源与自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地区第四纪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萨拉乌苏河地区是我国北方晚更新统标准地层的命名点。但长期以来,对这套地层的看法多有分歧,特别是在地层的沉积相划分,地层时代以及该地层反映的古气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从历史回顾、分歧焦点和新的进展三个方面,评述和总结了萨拉乌苏河地区第四纪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晚更新世晚期北疆内陆型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取具有干旱区特征的内陆湖泊纹泥沉积,采用多种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本文探索北疆地区3.5万年以来的环境演变中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状况,建立内陆型气候的环境演变模式,提出本区属冷湿暖干型气候,且以冷湿环境为主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第四纪时期万年尺度的气候振荡是由地球轨道要素(偏心率、地轴倾斜、岁差,简称EPT)变化所导致。然而,最近几年在极地冰岩芯及北大西洋深海沉积中发现了一序列轨道尺度以下的气候振荡,这些百年或千年尺度的气候颤动显然不能用米兰柯维奇的地球轨道理论加以解释,也由此传统的第四纪古气候理论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来的孢粉研究成果,本文阐述了兰州地区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主要类型及其演替特征,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楼兰古城的兴衰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楼兰古城是古丝绸之路上位于中亚的重要通道站,但后因历史上气候周期变化及平原湖泊河口三角洲淤各使河流自然道的地理原因,在公元前开始至3世纪进入楼兰的河水逐渐减少,最终主河道变迁而使楼兰城南北河干涸,环境迅速恶化,导致楼兰消亡。 相似文献
18.
在未来的亚洲中中气候变冷过程中,从咸海干涸海底和卡拉博加戈尔湾等等内陆湖泊和地区吹起的盐粒,农田排出的农药残余物,尘埃微粒等-固态大陆型气溶胶具有主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环流及该区域的生物系统对气候的变化可能起着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50a新疆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79,自引:19,他引:79
利用新疆比较完整的气象观测记录,分析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新疆气候变化与全球和全国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又具有显明的区域性特点:变暖脚步渐缓,增温势头不减。与此相伴随的暴雪、暴雨、低温冷害和干旱等气候极值事件频频出现,而寒潮天气明显减少,导致冬季增温高于夏季,使新疆光热资源变幅及时空分布发生变化。近50a,尤其近10多年来,气候的明显变温对新疆的生态与环境的变化有积极的影响,使新疆的农牧业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热带第四纪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美洲、非洲、亚洲以及澳洲、太平洋地区近百个实例表明,全球热带第四纪气候的波动不明显,例如晚更新世MlSS5~MISS2期间的D/0暖波动和Hi冷波动、末次冰期盛期、新仙女木冷回返都很少见报道。但是,相对而言,冷波动比暖波动较易识别,末次冰期有较多实例,新冰期I、Ⅱ、Ⅲ也有表现,而末次间冰期及全新世大暖期则不易识别。温度与湿度变化的时空配合有一定的规律性。末次冰期之前,环境普遍趋湿。末次冰期之后,干湿的地域差异较大。全新世回暖,但是,干湿的地域分布与此前相反。气候变化的地域差异与气候的地带性有关。南美洲的暖波动主要出现在北部。非洲中部赤道多雨带的气候相对稳定。亚洲南部的印度干湿变化明显。东南亚诸岛冷期趋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