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6,(6):47-48
欧洲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过去不为人知的大气污染源——亚硝酸气体。在阳光充足时,这种气体会使大气层底部臭氧增多,导致城市上空产生有害烟雾。  相似文献   

2.
2012-2013年中国西南地区秋、冬、春季持续干旱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种资料从大尺度大气环流、水汽输送、热带海表温度、北极涛动、平流层极涡等方面分析了2012-2013年中国西南地区秋、冬、春季持续干旱的成因。结果表明, 西南水汽输送偏弱、高纬度地区南下冷空气路径偏东、冷暖空气难以在西南地区上空交汇, 是此次持续干旱的直接原因。这段时间西南地区大都受平直西风气流控制, 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偏高, 不利于这些地区气旋性环流的发展;热带海表温度异常变化,特别是冬春季印度洋海表温度的持续偏高, 使得菲律宾地区上空低层反气旋异常环流增强。这些都导致了西南向水汽输送偏弱。此外, 北极涛动异常变化对西南地区的干旱也有重要影响, 北极涛动持续处于负位相, 不仅使南支槽减弱变浅, 西南水汽输送减少, 还导致贝加尔湖高压脊偏弱, 使北方南下冷空气主体偏东。冬季平流层极涡强度的变化在各个高度的位势高度场和位势涡度场上都有体现, 其变化对冷空气的强度及路径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21):61-64,35
太空垃圾达"临界点"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1日公布报告称,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数量已经达到"临界点"。该委员会呼吁美国航天局采取措施减缓太空垃圾的影响。报告称,计算机模型显示,太空中轨道碎片的数量已多到足以持续碰撞并产生更多太空垃圾,威胁航  相似文献   

4.
坝上高原近90年代以来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斯 《中国沙漠》1994,14(4):47-52
根据史料和降水量资料,建立了自1900年以来坝上高原旱涝级别(5级)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周期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地凡上高原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42年和9年周期,自60年代初以来该区进行干旱少雨阶段,并将持续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此外,还有一些短周期,如4-5年和2-3年等。因而,在今后10年内,干旱和少雨仍将持续,土地沙漠化也将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坝上高原近90年以来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史料和降水量资料,建立了自1900年以来坝上高原旱涝级别(5级)序列,并对其进行了周期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坝上高原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42年和9年周期,自60年代初以来该区进入干旱少雨阶段,并将持续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此外,还有一些短周期,如4-5年和2-3年等,因而,在今后10年内,干旱和少雨仍将持续,土地沙漠化也将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23):57-62
北极上空首次出现臭氧空洞一个国际研究小组2日发表的报告说,他们对今年春天观测到的北极上空臭氧减少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确认这次北极臭氧减少幅度打破了观测记录,首次出现了类似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美国、加拿大、芬兰、丹麦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土地资源的利用条件与开发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气候条件,地貌类型,地表基质,土地开发史,交通网络与水平设施布局,经济形势与政策对海南岛土地利用的影响,据此指出未来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是:1继续发挥热作优质;2土地开发重点宜西移,南移;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4更多地服从市场导向;5贯彻“持续”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空中可降水量的年内非均匀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NCAR/NCEP资料,通过引进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参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对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年内非均匀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最主要的空间分布特征;西北地区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近45年来主要表现为2~4年、6~8年的高频振荡;西北上空大气可降水量集中度异常强弱年其水汽输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集中度异常强年,西北东南部西南季风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强,其余区域西风带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强,由于充足的水汽供应使得整个西北地区上空大气可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卫星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全球大尺度山地上空有大气臭氧亏损,其极大值出现在春季或初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在1979~1991年中,全球大尺度山地上空的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1,(23):57-57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2日发表的报告说,他们对今年春天观测到的北极上空臭氧减少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确认这次北极臭氧减少幅度打破了观测记录,首次出现了类似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2011,(3):25-25
大宗商品分析公司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铁矿石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将至少持续至2015年,从而令铁矿石价格继续保持在纪录高位。该公司分析师表示,铁矿石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需求将继续推动铁矿石贸易增长,这是造  相似文献   

12.
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发布了第4次评估报告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并迅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科学和政治议题。 2007年以来,尤其是第4次国际极地年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观测和研究事实表明,北极和南极地区正在出现快速地变化着,这些变化也正在从量上到质量变化,当在跨越这种变化的阈门时,可能出现:北冰洋会在2040年前后出现夏季无海冰所引起的北半球大范围的持续暴雪的寒冷冬季;2050年左右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可能消失并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水平,南极地区可能会快速升温并引起东南极冰盖和海冰快速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加速;极区海水温度快速升高会驱动极区表层海洋和上覆大气之间CO2分压平衡加速,极区海洋也会大量吸收大气CO2,并诱发海水酸化及对极区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正在扮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古老的黄龙府,繁华的吉林农安都市皆因辽塔而名闻遐迩。辽塔修建于辽圣宗时期(元元983-1030年)迄今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据说当年辽圣宗做了个怪梦,梦见一条黑龙横空出世,在万金塔上空久久盘旋,辽圣宗认为这是有人要和他真龙天子争天下的不祥之兆。于是大兴土木,建塔镇压黑龙,怎奈刚起塔基黑龙便腾空逃脱,奔向农安。辽圣宗不甘心,就追至农安再建塔镇压,几回斗智斗勇,几经施工苦难,方建成此塔,留于人间,成为今天独特的景观。传说辽塔刚建成,有位风水先生说此塔乃不祥征兆,不但破坏风水,而且还会给百姓带来许多灾难。为逢…  相似文献   

14.
教室环境布置: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出有黄河、长江的中国轮廓图,书写主题班会的名称。在教室后面挂上黄河水系图。教室上空悬挂一些用彩纸做的星星、月亮等物。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6,(11):45-46
南极上空正在出现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臭氧层空洞。美国宇航局在19日公布了一项观测结果: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了2745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整个亚洲面积(包括岛屿)的2/3。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6,(5):48-48,40
美国科学家最近警告说,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融化的极地冰川将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抬高海平面,那么若干年后,世界上许多城市和岛屿,如美国城市迈阿密、泰国首都曼谷和著名旅游胜地马尔代夫岛国将会消失在汪洋之中。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7,(5):48-48,34
众所周知,以煤炭、重油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在生产电力的同时,又会制造出大量的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元凶——二氧化碳废气。如果工业社会继续将二氧化碳废气排向大气或海洋,温室效应必将愈演愈烈,地球环境遭到的污染也必将变本加厉。由此,科学家们正想方设法为掩埋二氧化碳废气寻找合适的“垃圾场”。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新疆洪旱灾害扩大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1980′s以来新疆洪旱灾害损失存在扩大化的趋势,这与我国及世界其它地区洪旱灾害增多的趋势相一致。造成当代新疆洪旱灾害增多、灾损扩大的原因除了全球变暖影响外,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新疆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绿洲无度扩张致使临灾区域扩大是新疆近期洪旱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此外,对未来新疆的洪旱趋势进行初步展望,认为在全球和局域人类活动继续加剧的情况下,未来新疆气候会更加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加,洪旱极端事件会增多,若能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洪旱灾害损失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利用M ICAPS资料,对临沧市2007年7月20日的暴雨天气从环流特征、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压脊前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印度北部低压东侧和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配合造成的;(2)临沧上空水汽条件充沛,不但有水汽向暴雨区上空输送,而且有水汽在该区辐合;(3)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有利于对流发展,形成比较深厚的对流;(4)临沧上空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此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5,(8):F0003-F0003
一根采自格陵兰地区的冰芯显示,早在1.26万年前,持续变暖的地球曾经突然变冷。无独有偶,美国五角大楼专家组在一份机密报告中称,这样的骤冷天气将于2010至2020年重现,据此,有了银幕上的好莱坞大片———《后天》。越来越多的人在问,《后天》究竟会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