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澳门附近水域地处珠江三角洲前缘淤积带上,现代沉积作用旺盛,广泛分布着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从沉积物四个粒度参数的分布特征,它们显示了陆域河流供沙的重大影响。文章还对本水域的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现代沉积与当地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闽江河口沉积结构与沉积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已有的闽江河口航道整治研究成果,在该河口采集了130多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根据对沉积结构、河口沙坝类型和水动力条件的分析,探讨了闽江河口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和沉积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可划分为砂质、混合和泥质3个沉积区,它们分别代表三角洲前缘、前缘斜坡和前三角洲沉积环境;2)闽江河口各汊道径、潮流强度对比不同,河口沉积过程有显著差异。径流在川石水道的发育中居主导作用,潮流是塑造梅花水道的主要因素;3)河口沙坝类型受制于输出水流的扩散形式,闽江河口有多种类型的河口沙坝,川石水道的河口沙坝为水下突堤型,乌猪水道北侧发育了水下突堤型沙坝,熨斗水道为拦门沙型河口沙坝,梅花水道则是潮流脊型的河口沙坝。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洋浦深槽与拦门沙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邵全琴  王颖  王益峋 《海洋学报》1997,19(6):134-145
自L.J.Leconte和M.P.O'Brien于本世纪30年代初提出潮汐汉道理论以来,由于潮汐汊道在海岸航运上的重要性,以及在海岸演变过程、海洋和陆地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口内海湾或淘湖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意义重大,促使人们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对这一特殊海岸动力地貌类型的研究[1],潮汐汊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的海洋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特征,认为其沉积特征与三大地貌单元及其热带海洋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辽东湾中部高分辨率浅地层地震资料及工程地质钻孔资料为依据,运用地震地层学理论及方法,通过研究浅地层的沉积结构,并将它们转换为对应沉积现象,如:河口扇体、埋藏古河道、底辟等。通过分析研究,试图探讨这一区域的浅地层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王海鹏  张培辉 《台湾海峡》2000,19(1):113-118
本文根据闽江口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及中值粒径等值线等粒度成分和粒度参数特征,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现代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9.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1992年6月冲绳海槽进行了热水活动和底质调查。从所采岩芯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岩芯6个,对样品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Th、^230Th、^232Th、U、^234U、^238U的测定。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全新世期间沉积物沉积速率比晚更新世期间低,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2.10-8.50cm/ka,晚更新世平均沉积速度为7.40-20.10cm/ak。这揭示了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期间大量的陆 火山碎屑冲绳海槽,而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闽江口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及中值粒径等值线等粒度成分和粒度参数特征 ,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现代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三亚湾现代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三亚湾海滩沉积物主要以中细砂为主,中值粒径在2.0~2.5Φ之间,为细砂质,少量样品在1.0~2.0Φ之间,属中砂质,适合于海滩旅游。近岸海底沉积物总体分布较细,为砂-粉砂-黏土的组合,仅仅在海湾西侧靠近岬角处,以中粗砂为主。近岸海底沉积物是低海平面时古河道的堆积物,能够为现代海滩提供很好的砂源,为确保海滩的稳定性提供了物质前提条件。但是,由于近20年的海岸开发,海滩东部受到人类开发活动的深刻影响,人为排放的有机物污染使海滩部分出现泥化和变黑,而且,由于人为的违规建筑物紧逼高潮线和大潮高潮线,破坏海滩的整体形态,改变海岸的动力条件,进而破坏了海滩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舟山群岛海域采集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和地质浅钻,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地层结构进行了划分。根据界面识别标志,共划分出5个地震反射界面(T1、T2、T3、T5、TR), 将基岩面以上地层划分为5个地震单元(SU 1、SU 2、SU 3、SU 4和SU 5)。根据浅地层剖面和地质钻孔对比,结合钻孔沉积相、AMS14C和OSL测年数据及古地磁分析结果,5个地震单元分别对应于MIS 1、MIS 2、MIS 3、MIS 5和中更新世及更早时期沉积。基于此建立了舟山群岛海域晚第四纪的地层格架,为分析研究区晚第四纪古环境沉积演化和沉积物“源-汇”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在东海北部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的拖网采集资料,对这两个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杭州湾的10个站位和三门湾的6个站位共获得61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甲壳动物最多(22种),其次是鱼类(20种)、软体动物(14种)、棘皮动物(2种)、刺胞动物(2种),多毛类最少(1种)。杭州湾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出现3种,三门湾出现8种,脊尾白虾Palaemoncarinicauda是两个海域唯一的共同优势种。相比2017年,杭州湾和三门湾在2018年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根据大型底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杭州湾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而三门湾则较为平均。对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聚类分析和n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不同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相似度低,Q8、Q9、Q10站位群落结构与三门湾的站位更为接近,三门湾的底栖群落在2017年和2018年存在较大差异。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可能与环境因子、人类活动、厄尔尼诺事件等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4.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辽东湾140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探讨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类型的分布格局,结合该区沉积物物源和沉积动力环境,探讨了两者对辽东湾海域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砂质粉砂、砂质泥和泥质砂为主。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范围较大(-0.06~7.42 Φ),大多数站位集中在4~6 Φ,平均粒径有两侧向中部逐渐变细的趋势。整体上,辽东湾东侧表层沉积物粒度比西侧粗,砂含量明显增加。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沿岸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而潮流和沿岸流对沉积物的分布起到控制作用。根据沉积物底质类型、物源及区域水动力强弱,将研究区划分为湾顶泥质、西岸砂质、渤海泥质、辽东浅滩砂质以及残留过渡沉积等5个沉积区。  相似文献   

15.
根据莱州湾西南部2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对莱州湾西南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物源及水动力条件探讨了其现代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分布范围最广的粉砂主要位于淄脉沟以北;沉积物平均粒径由近岸向莱州湾中部逐渐变细,从南向北呈现粗—细—粗的变化趋势;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分为高能粉砂质砂粗粒沉积区、砂质粉砂过渡沉积区以及低能粉砂细粒沉积区,其水动力环境表现为波浪作用逐渐减弱,潮流作用逐渐增强,沉积物物源由近岸河流、岸滩侵蚀来沙为主变为以黄河悬浮—再悬浮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台风风暴潮综合水位预报可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军政 《海洋预报》2003,20(4):30-38
杭州湾由于独特的海湾地理位置和形态,台风引起风暴潮强烈增水。为给防汛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减灾防灾的效益,本文研制了界面清晰、操作方便、图文信息直观的台风增水预报可视化软件,预报台风对杭州湾水位带来的影响,预报结果直观、形象。  相似文献   

17.
杭州湾地区浅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杭州湾地区浅层天然气主要赋存于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中。该区天然气属甲烷型生物成因气,生物气气源层具强至较强的还原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较好的有机质类型等有利条件,而持续沉降、快速沉积作用和有利的沉积环境是生物气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良好的储盖条件有利于浅层气的聚集和保存。结合钻井资料可知,该区储气层以细砂为主,埋藏浅,时代新,岩石疏松,未固结成岩。本区全新世主要生气层为近岸浅海相,受海侵影响的河漫滩相和河口湾相的灰、灰黑色淤泥质亚黏土,粉砂质黏土与亚黏土,系良好的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动态系统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R谱和多维最大熵谱方法分析了杭州湾北岸张家厍潮滩的波浪,潮流及潮滩面高程数据。结果表明,潮滩的变动和潮流,波浪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潮滩面高程具有30,15,2-5d的周期变化;冬春季节潮滩变化以潮流作用造成的低频变化为主,夏秋季节则由低频向高频转移,波浪引起的潮滩高频变化也很显著;低潮滩到中潮滩下部的冲淤变化与潮流作用关系密切,中潮滩上部,高潮滩的冲淤变化对常浪性质的波浪作用具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杭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底层拖网法,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进行了杭州湾调查海域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31种,隶属于9目15科,其中以石首鱼科和■虎鱼科的种类为最多,各有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6.7%;鳀科鱼类次之,有4种,占总种数的13.3%,优势种有睛尾蝌蚪■虎鱼、龙头鱼、刀鲚、棘头梅童鱼;(2)根据鱼类适温性可将该海域的鱼类分为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3种适温类型,以暖温性种类为主,暖水性种类次之,而冷温性种类极少,仅有1种;(3)根据其生态习性,可分为河口性、沿岸性和近海性3种生态类群;(4)渔获数量分布规律是春季在调查海域的内侧或者说中西部较高,而湾口较低,秋季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根据杭州湾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和地球物理探测所获得的资料,将杭州湾常见的地质灾害分为活动性地质灾害和限制性地质灾害.对杭州湾常见的地质灾害因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潮流冲刷槽、古河道、软土、滑坡、砂土液化、浅层气等与海洋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及危害性等,为本区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提供基础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