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版次:第一版出版时间:2019-02开本:小16开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标准书号:978-7-112-22917-8【内容简介】本书以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基于对卵石地基、红层泥质软岩地基及其组合地层地基的工程特性的勘察研究,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开展了以既有理论为支撑的室内外大直径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现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原型试验,以及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承载特性、变形特性及计算模型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提升车载或无人平台电磁感应探测系统的综合性能,针对国内现有阵列探头技术存在土壤适应性差、定位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弱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差分接收的阵列式电磁感应阵列探头设计方案.该方案总体采用单发射线圈内部水平排列多个接收线圈的结构形式,接收线圈采用双D形平衡式线圈实现差分接收,使系统在土壤适应性、定位精度及抗干扰...  相似文献   

3.
后插钢筋笼法成桩就是先施工素混凝土桩,然后再用专用设备插入钢筋笼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其施工工艺、配套设备、机具、施工要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基桩工程施工中,传统工艺方法是在地面上专门制作钢筋笼,然后吊运、安放在桩孔内。这对大直径超深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来讲十分困难,难以保证工程质量。采用在孔内直接制作钢筋笼新的技术方法,将钢筋笼制作、安放工序在桩孔内直接同步完成,省去了大直径钢筋笼的吊运、安放工序,很好地解决了地面制作大直径钢筋笼的特殊支撑、加固以及吊运、安放过程中的变形等难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确保了工程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3声波透射法反射波法在桩顶上即可施测,它只能测取桩身混凝土的平均声速。声波透射法在施测前必须在桩身上有一对或数对平行的孔,一般以内径为50~60mm的钢管顶替钢筋笼内的主筋,浇灌混凝土时,钢管也就埋设其中,故此法俗称埋管法。3.1基本原理在埋设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前 ,桩基施工单位在钻孔桩浇灌作业中 ,孔内钢筋笼的定位一般采用铅丝 (或细钢筋 )吊板控制。由于地面标高不一致 ,在操作过程中 ,铅丝 (或细钢筋 )在各个方向的松紧程度难以控制 ,再加上有时钢筋笼在浇灌中产生的上浮现象 ,造成钢筋笼在桩顶的标高不一致。基桩上部开挖后的钢筋笼参差不齐 ,质量难以保证。此外 ,一般设计桩都在地表 1~ 2m以下。吊放钢筋笼的铅丝 (或细钢筋 )用量较大 ,且不能重复使用 ,这便增加了费用。在生产实践中 ,我们采用了一套定位机构 ,较好地解决了钢筋笼定位的难题。不仅保证了  相似文献   

7.
改变桩截面形状,增加桩周面积,可提高桩承载力,因此导致了异形截面桩的诞生。目前我国研究较多的多种异形截面桩如X桩、Y桩等,均是采用全长等截面的异形截面模管沉管成桩。由于这些异形截面模管抗变形能力相对较弱,在应用到长桩或超长桩的施工上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十字形桩成桩模管为底部加翼的圆形截面钢模管,抗变形能力强,能成大桩长桩或超长桩、混凝土素桩或钢筋混凝土桩、挤土桩或非挤土桩,既可用于地基处理,也可作为基桩施工。非挤土桩成桩时,采用专用管内取土装置,施工快捷,成桩效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长度的无损检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上海地区软土地层中施工的工程地基基础,大量采用钻孔灌注桩.每根灌注桩的钢筋笼有几节焊接而成.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束后,如何检测其钢筋笼长度和焊接质量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本文介绍采用高精度基础桩现场诊断仪和地质雷达仪检测钻孔灌注桩钢筋笼长度的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9.
韩建文  刘宝  王飞  杨明雨  陶明安 《岩土力学》2020,41(12):4063-4072
以新建杭绍台铁路通过浙江嵊州及新昌硅藻土地区为研究背景,基于单桩静载、边坡降雨、复合地基承载性能、基床原位激振等现场试验,研究了不同桩型加固硅藻土地基的适宜性、降雨条件下硅藻土边坡变形特性和防护措施、硅藻土桩筏复合地基特性以及基床动力特性。结果表明:CFG桩、素混凝土桩及钢筋混凝土桩适用于硅藻土地基加固,而螺杆桩由于存在挤土效应、高压旋喷桩成桩效果较差不适用;干湿循环作用下硅藻土自然边坡易形成网状裂隙导致浅层稳定性不足,拱形骨架对硅藻土边坡有较好的防护效果,而锚杆框架梁由于钻孔施工易导致硅藻土软化,不适用于硅藻土边坡防护;CFG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能够满足硅藻土路基变形控制要求,且素混凝土桩筏结构整体性更好;基床结构中设置毛细防排水板具有良好的防排水效果,保证了水份能够及时排出,避免对基床和硅藻土地基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友谊医院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实测变形数据和FLAC3D软件对桩锚支护体系的模拟,综合分析基坑变形及周边地面变形。为复杂建筑环境的城市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跃进 《江苏地质》1997,21(1):47-51
论述了钻孔灌注桩常见现场事故的预防,分析和治理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叙述了钢筋笼上浮,导管堵塞,钢筋笼掉入孔内,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掉钻头,串孔等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口径钻探在流砂层中的成井工艺及负压钻井;并对灌柱桩的沉渣钢筋笼上浮、混凝土灌注桩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谢贵明  李洪 《吉林地质》2014,(3):116-119
结合吉大二院基坑支护工程实例,论述了长螺旋成孔压灌混凝土成桩后反插钢筋笼的施工工艺,介绍了配套振笼器装置的反插钢筋笼工作原理及施工工法预案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葛汉清  刘刚 《江苏地质》2009,33(1):60-63
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南环快速路东延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叙述在保证吊装长大钢筋笼和接头桩的安全性、可靠性、使被吊物体不发生弹性变形和降低抗弯强度的情况下,选择起重设备、确定吊点位置、配备吊具,并介绍接头桩、钢筋笼的吊装过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浅层或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中发射系统电源电压有限使发射磁矩受限,而发射回线的寄生电感导致电流关断时间过长的问题,设计了瞬变电磁法超小线圈并联式发射回线,通过线圈的并联来增大发射磁矩,再通过外加电阻等方式减小关断时间。从理论上对常规发射线圈与并联式发射线圈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并对并联式发射线圈与常规发射线圈进行了实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并联式发射线圈能有效增大发射磁矩,进而减小关断时间。本设计对减少浅层或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盲区、加大勘探深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管桩(简称PCC桩)技术在南京大厂区高坡土市政道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对该新型桩基开展了一系列现场试验和检测,以其结果验证了该桩型的适用性,桩基承载力和复合地基变形满足了设计要求;通过低应变测试分析可知,所检测桩桩身质量是完整的。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是高等级公路软基加固中的高效、经济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徐变作用能够增大桩身弯曲变形,占用设计冗余。增大受拉侧混凝土裂缝宽度,降低结构耐久性。由于抗滑桩嵌固段属于隐蔽工程,无法及时发现此类问题,故将会对防治工程造成安全隐患。本文采用在抗滑桩埋设应变计,定期监测桩身应变数值的方法,研究了悬臂式抗滑桩在成桩后至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受力变形情况。特别是对工程运行初期混凝土徐变作用下的桩身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提出了抗滑桩设计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亚奥国际广场基坑桩锚支护工程中,成功地应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后插笼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合该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施工工艺原理、工艺流程、设备选择、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性能要求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根据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当大定源发射回线下方存在局部不均匀体时,由于不均匀体在接收线圈中产生的二次场方向不同,导致衰减曲线与均匀大地响应曲线偏离。为了分析浅层不均匀体对衰减曲线的影响,采用大定源回线装置发射电流为梯形波,回线面积为150 m×150 m,电流波形为梯形波,幅值为10 A,关断时间为176 μs;对于时间常数分别为1、3、5 ms的浅层不均匀体,利用多匝密绕的闭合线圈(即异常线圈模型)的电磁信号衰减规律,来模拟其响应衰减曲线。研究表明,当异常线圈位于发射回线下方或者是框边下方时,随着发射、异常、接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三者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引起异常线圈的响应可能为负值,致使接收到的综合响应衰减曲线出现过0情况。因此,大定源回线结构下存在不均匀体时,产生的负响应值在后续处理时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能源桩是将地埋管换热器置于建筑桩基础中来实现地下换热的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技术。然而,不同季节运行条件下,冷热变化导致的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会影响能源桩的持续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的安全。因此,寻找到一种温度和轴向应力作用下变形性能较好的桩身混凝土对能源桩技术安全使用和推广至关重要。探讨了桩身素混凝土和掺入不同含 量的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桩身加筋混凝土在温度和应力下的变形特性。导热系数测试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提高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降低了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钢纤维掺入量为1.3%时,导热系数最大,为2.44 W/(m·K);热力学梯级加温试验表明,能源桩桩身混凝土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均能有效减小应变,钢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2.43%,聚丙烯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1.11%;热力学全过程试验表明,钢纤维能有效减少制冷收缩应变,全过程中应变最小。综合对比3种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热物性参数及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变形特性可知,钢纤维加筋混凝土更适合作为能源桩桩身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