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埋深为6~13 m的某浅埋人防隧洞为研究对象,应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不同跨距、不同岩性的隧洞顶板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及破坏机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隧洞围岩破坏域,并对拱顶敏感块体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洞跨距为2 m且顶板岩层为泥岩时,隧洞顶板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当上部荷载达到0.7 MPa时隧洞才破坏;隧洞跨距为3 m且顶板岩层为泥岩时,当上部荷载达到0.33 MPa时,隧洞就已经破坏;隧洞顶板为卵石层时,即使上部不施加荷载,在自重应力的作用下,隧洞亦破坏。该研究对类似的浅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近在悉尼动工兴建的铁索桥基础工程,将安置两个110m高的塔桥,塔架间跨距为345m,它将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单拱桥.总投资6.1亿澳元的项目中第一个合同约0.1亿澳  相似文献   

3.
在地质勘探施工中,对于高山地区,地形复杂、不易修建公路的区域,常采用轻型绳缆起重式架空索道运送物资。此种索道能爬陡坡,下峡谷,可在运行方向上任一位置、任一高度起载或卸放货物。运输跨距可达800米,提升重量可达1—3吨,很适应野外钻孔、坑道施工从公路主干线到施工点的区间运输。它架设方便、速度快,比修建公路省工省钱,而且架设索道不占良田,也不损害森林、草地,对保护自然环境有独特的优越性。此运输方法在地质部门不少野外队已在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采动及渗流作用下隔水土层破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杨涛  田云鹏  王斌 《岩土力学》2015,36(1):219-224
为了研究土层隔水层在采动及渗流作用下的破坏规律,采用了固-液耦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和土层破坏理论分析。试验表明,在采用的长壁间隔式开采中,浅埋煤层中的组合关键层破断后进入裂隙带,隔水土层协调运动进入弯曲下沉带。该开采方法改变了岩层的运动破坏规律,抑制了采动裂隙在隔水土层中的发展,避免了导水裂隙与含水层贯通,达到了保护土层的采动隔水性目的。土层变形、破坏理论分析表明,组合关键层的破断距亦即对应土层的跨距,在弯曲下沉过程中没达到变形破坏极限跨距,不会产生导水裂隙,满足保持隔水性能的判据。现场开采实践证明,试验工作面开采后未出现潜水渗漏。该方法并已成功实现多个工作面的保水开采。  相似文献   

5.
地下洞室动态开挖的三维数值分析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针对云南锡业集团公司个旧锡矿地下采场洞室的开挖技术条件,采用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法,对其动态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优化选择了地下采场洞室的开挖顺序和开挖跨距,从而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新型13.5米管子钻塔是配属北京600-1型岩心钻机的一种专用钻塔,其天车安装高度为13米、主腿与付腿之间的跨距为4.5米、顶宽1.2米,提升重量正常载荷可达7000公斤以上,滑车组为(2×2),适用于钻孔倾斜范围在90°~70°之间。  相似文献   

7.
我站位于甌江流域的最下游,过河纜两岸基座之間的淨跨距为805米,鋼絲索直径按設計采用25毫米,总长度1000米,重2300公斤。我站的过河纜是采用土功、法架設的,既节省了费用(仅雇十三个临工,花23元錢),又安全地完成了架設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该项目是丝绸之路整体的部分之一,东西跨距5000公里,横跨东亚和中亚,是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项目,内容涵盖文化遗产价值学术研究、遗存要素的保护管理规划以及保护、展示等专项工程设计。项目不仅为世界范围的丝绸之路申遗提供了示范,还可服务于国家新经济战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国家遗产保护战略布局作出了有效贡献。  相似文献   

9.
《水文》1965,(2)
每年冰、枯期,都是測站任务和人員比較少的季节。在这个时期里,大部人員参加資料集中整編工作,站里剩下的人不多,除了观測水位,隔几天測一次流量外,其他任务也不多,往往形成“守摊”“应付門面”的情况。1964年冰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少站反掉过去的旧习慣,开創新风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間,着手进行1965年汛期的各項准备工作。如綏中站,在分站人員的协助下,于十一月里,亲自动手架設了一座高19.5米,跨距580米的木支架过河索。在架設过程中,同志們早起晚睡,廢寝忘  相似文献   

10.
范锡明 《地质论评》1996,42(5):465-474
根据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在福州盆地划分出4个溶质系统,ENE断层系列浅循环溶质系统,洪积扇带溶质系统,古河道带溶质系统及NNW断层带深循环溶质系统。文中论述了各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开采条件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系统的复杂性探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於崇文 《地球科学》1994,19(3):283-286
地球化学系统是一种复杂系统,非平衡和非线性是导致复杂性的根源,探索复杂性就是要研究事物在非平衡条件下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地球化学动力学是揭示地球化学系统的复杂性的有力理论工具,本文列举出锡示岩石圈系统,岩浆系统,表生系统,变质系统,断流体系统及生物有机系统的复杂性的动力学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与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的研究,探讨区域地下水系统划分应依据两个基本条件:(1)依据地质环境因素确定含水层系统;(2)含水层系统是否具有独立的水循环流动系统,即拥有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划分成5个区域地下水系统(3个孔隙地下水系统,2个裂隙岩溶水系统),都具有稳定的边界,便于对地下水资源做出准确评价,开发,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浅议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及非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廷 《世界地质》2001,20(4):313-320
结合复杂性科学的产生及发展历程,认为复杂性科学对研究地球系统复杂性及非线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意义。同时,在论述地球系统基本属性的基础上总结了地球系统复杂性及非线性的具体表现,即地球系统的层次性,无特征尺度性,开放性,相干性,临界性,自组织性和其动力学行为的自相似性及分形性。认为地球系统是总体上远离平衡,时空延展的多层圈综合集成,连续开放的复杂耗散动力巨系统。随着复杂性科学和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及非线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会取得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飞跃。  相似文献   

14.
李杰友 《水文》2001,21(3):27-29
在阐述降水或径流量长期预的系统开发目的的基础上,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系统开发中采用的技术,以及系统在黄河上游唐乃亥站月尺度径流量预报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成矿现象的研究,其实是对成矿相关性问题的研究。业已形成的各种成矿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成矿相关性研究基础上,“相关则成系统”,成矿要素组成成矿系统,进而对成矿系统的整体性,结构以及功能等问题进行探讨。成矿系统又是一个非平衡态开放性系统,运用开放性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对成矿系统进行深化认识,试提出协同、耗散超循环成矿原理。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勘探固定排列与中点放炮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模式较多,以常规束状观测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针对勘探区目的任务选择合理的观测系统以有利于勘探效果,是勘探前期施工设计的基本要求。三维地震勘探固定排列与中点放炮两种新型观测系统,均可使炮点在勘探区内呈地段性分布,与常规束状观测系统炮点在勘探区呈分散分布有所不同。在满足多次叠加提高分辨率的同时,能够使施工排列的滚动次数明显减少,从而使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高,并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充了施工设计选择观测系统的范围,在三维地震勘探行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监测新仪器--激光微小位移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滑坡监测手段各有不足之处,针对这种情况,研制了这一系统。该系统的测量原理是将激光光源安装于滑坡体上,在滑坡体外稳定地带放置监测系统,对准激光光束,监测系统由望远镜头和CCD监测系统组成,CCD输出的视频信号进入计算机。计算机通过专用软件对图象进行处理,计算出其滑动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全球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性观测系统在检测,监测和预测地球系统的变化中发挥着越工重要的作用。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多尺度性,非线性性,突变性,非平衡性等要求各种全球性观测系统之间必须加强联系与协调。评述了全球性观测系统联系与协调的发展趋势,并依据《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体系纲要》、介绍了全球性观测系统实地观测的内容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使专家系统技术尽早在地学领域取得突破,应该研制智能系统。在人机交换系统中加入智能模块,管理调度各功能模块,即实现人机交互系统到智能系统的升级。将专家系统、骨架系统加以扩充,增加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科学计算等功能子系统的接口,即成为一个研制智能系统的工具—智能骨架系统。文末描述了一个智能骨架系统—SGES的结构和用法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塔里木盆水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划分.塔里木盆地为封闭的内陆干旱盆地,属一级地下水系统,根据盆地的沉积环境条件、地表水流域特征,结合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进一步划分出二、三级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边界和地表水流域边界基本吻合,大流域划分为二级地下水系统,在大流域中,将相对独立的小流域结合地层沉积特点划分为三级地下水系统.盆地内共划分8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其中Ⅱ、Ⅳ、Ⅵ3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可进…步划分出8个三级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边界有峡口状输入边界、输入(输出)边界、输出边界、扇问活动边界、地下水分水岭5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