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 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2.
以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1986年运城震群为例,介绍了一种强余震震级估计方法——b值截距法.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背景地震发生后,人们往往关心的是后续地震趋势,有无更大余震发生。要对地震做出相应的趋势预测,主要是基于对发震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历史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序列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依据1966 年以来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记录相对完备的6 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地震的破裂类型和不同破裂类型下余震序列特征等,得到了不同破裂类型下不同余震序列比例和优势分布、主震震级与最大余震震级差的经验关系。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关系线性较好,得到的经验公式可以为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同类地震的最大余震震级判定提供参考;最大余震发生在主震后10 天内的比例为43. 8% ~ 81. 8% ,正断型和走滑型中的孤立型的最大余震发生在主震后10 天内的比例高达80% 。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上M≥7.5浅源地震伴随的81个余震序列,以及日本及其周围大地震的67个余震序列,确定了古登堡—里克特定律中b值的先验分布。我们假设先验统计总体中的b值服从伽马分布Γ(φ,ζ),其中φ和ζ分别代表形状和标度参数。对每个序列所得到的b值都与统计总体中的随机采样一致,但有统计误差。在本文中我们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总体分布中的φ和平均值,b_(avg)=φζ。对世界上M≥5.0的余震序列估计的φ和b_(avg)分别是55和1.13,而对D<2.55的余震序列的估计值分别为28和1.22,其中D为主震和余震的震级差。对于日本的余震序列我们得到φ=28,b_(avg)=0.97。蒙特卡罗法的数值检验表明,所估计的b_(avg)相当接近于输入值,而φ却往往比输入值大。那些较小的值,如全球序列的φ=26~31,日本序列φ=20~25,或许比由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更合适些。假设b值的先验分布是Γ(φ,b_(avg)/φ),对一组N个地震,由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b=(N+φ-1)/(N/b_U+φ/b_(avg)),其中b_U是没用宇津所提出的先验分布而用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所估计的值b比b_U更稳定可靠。特别是对于只有很少地震数据时,这里提出的方法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1999年8月17日伊兹米特7.4级地震后的2069次M≥2.0余震进行了时间、空间序列分析,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解孟雨  孟令媛 《地震研究》2022,45(3):424-433
针对2000-2020年南北地震带21个M3≥6.0地震序列,利用推定最大余震震级法,采用不同的最小完备震级M。和b值计算方法,分别给出了实际最大余震震级的估计值,分析了估算效果。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推定最大余震震级法可以给出实际最大余震震级的有效估计值,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估计误差逐步减小、趋于稳定。从计算方法来看,...  相似文献   

8.
解孟雨  史保平 《地震学报》2018,40(3):304-315
本文针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W7.9地震后的余震目录,采用2004年Shcherbakov和Turcotte提出的最大余震震级推断法,给出了最大余震震级的估计值。结果表明,采用现有的余震数据,在大震级区间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余震缺失,这造成了余震数据与Gutenberg-Richter定律曲线在大震级区间的差异,导致推断的最大余震震级与使用目录中的最大余震震级存在明显差异。利用震级与断层长度或地表破裂长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可以看出,由灌县—江油断裂的破裂尺度得到的震级与推断最大余震震级基本一致。根据前人给出的断层摩擦失稳时间模型和Brune近断层质点运动模型,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汶川地震北川—映秀断裂对灌县—江油断裂的触发作用,认为北川—映秀断裂破裂所辐射出的S波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得灌县—江油断裂发生失稳,进而产生宏观破裂并形成地震,因此由灌县—江油断裂破裂形成的地震可能为汶川地震的最大余震。   相似文献   

9.
10.
云南地区地震序列的P值和b值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地区 1965年有台网记录以来的地震序列中选取 27个序列,根据大森-宇津地震频度衰减公式得到其中 23个余震序列的 P 值; 根据古登堡 -里克特地震频度与相应震级之间公式得到其中 24个余震序列的 b 值; 并给出 P 值和 b值的空间分布。 P 值的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区域性,而 b值的分布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12.
13.
总结了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和余震序列特征。发再震前一年,震中区及其所在的思茅、普洱地震带地震活动平衡,而与其相邻的耿马、澜沧震带地震活动增强,表现出与该地区往中强震之前不同的地震活动特点。余震序列各项参数则表现主余震型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0,4(1):87-96
余震序列特征的研究是地震预报探索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强余震的预报又是地震预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1971年以来20次M_S≥5.5级地震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时间序列及强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强余震的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余震序列特征的研究,可以对强余震作出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地震序列较强余震快速响应灰色预测计算软件的程序设计原理及其操作说明,介绍了该软件的基本特点,并就每一计算模块的功能、数据流程、产生的中间和结果数据文件、具体操作步骤作了详细说明。目的在于扩大地震序列较强余震快速响应预测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地震现场应急工作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燕 《地震研究》2007,30(2):142-145
将2000年姚安MS6.5地震的19个3.0≤ML<5.0余震的垂直分量在频率域内进行地震矩张量反演,对反演结果进行了讨论,并用最小二乘法回归了地震矩M0、矩震级MW和地方震震级ML之间的关系;根据对余震序列主压应力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分析了震区复杂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滇西地区8次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衰减特征,得出了余震序列频度衰减符合修正的大森定律:(n)t=k/(t c)^p关系;余震衰减的快慢与大地热流值成正相关关系;强余震前中、小余震活动会出现平静或增强现象,即频度残差小于(平静)或大于(增强)其二倍方差,且持续一段时间,其后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用准周期(PP)方法预测地震序列中早期强余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震序列的准周期性,提出了预测早期强余震发生时间的准周期方法及其定量预报指标,同时进行了回溯性预报检验,R值评分为0.45。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分析了西昆仑及交汇区1970--2010年148个Ms≥4.5级地震序列,统计结果表明,这一区域的地震类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复杂性以及与地震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Aki等(1975)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文山地震台记录到2005年8月13日在云南文山县发生的5.3级地震余震序列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f)值。测量结果表明,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文山地区的尾波Q值在52~155之间,平均值为91,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f)在0.013~0.039之间,平均值为0.024;测量得到该区尾波Q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62f^“0.87;尾波波源因子A0与震级ML成正比关系,满足关系lgA0=1.02ML-0.73。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文山断裂带,地震波受到破碎带强烈的非弹性吸收,尾波Qc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