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东秦岭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发现了一条强应变带(称之为回龙湾强应变带),呈NNW—SSE向延伸,面理置换强烈,韧性剪切变形特征明显,糜棱岩发育。该强应变带的发现表明,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既非不整合接触,也不是整合接触,而是断层接触关系。结合原岩建造、沉积环境和变质作用特征,作者认为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并非简单的地层学上的上下关系,而是两个近乎同时异地的变质地质体。  相似文献   

2.
大石桥-海城地区辽河群的变泥质岩石是主要的变质岩类之一,它们经受了三期构造变形。第一期构造变形形成的叶理(S_1)在变质岩中分布很广;第二期构造变形形成的折劈理(S_2)主要发育在变泥质岩石中,但折劈理的强度在整个地区中有差异;第三期构造变形是以局部发育的膝折带为标志。变泥质岩石中矿物成分繁多,主要的常见矿物有绢云母、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石榴石、十字石、石英、硅线石和长石,偶见有蓝晶石、红柱石、堇青石、硬绿泥石和刚玉。据野外观察和研究,十字石、蓝晶石沿岩层走向延伸,显示了原岩成分控制了它们的形成。变泥质岩石的矿物之间、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们为本区变质作用演化历史和变质变形序列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沿革、回龙湾强应变带的发现、原岩建造和沉积环境、变质作用、时代等方面对比研究了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的区别,认为应坚持二郎坪群的最初含意,并赞同建立石界河群。二郎坪群为新元古代—奥陶纪的火山岩—沉积岩建造,石界河群为晚古生代的泥砂质建造。它们作为北秦岭裂陷的中期和晚期形成物,对认识北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容山-十万大山岩带中的紫苏辉石王青石花岗岩套位于桂东南海西-印支褶皱带,富含堇青石、紫苏辉石、石榴石、矽线石、红柱石、刚玉等。矿物组合复杂,成因多样,可划分为岩浆结晶成因、变质残留成因和反应成因3种类型。根据各类岩石中矿物的特征分析,认为岩套中的花岗岩类岩石部分来源于泳熔花岗岩桨的源岩不熔残余,另一部分来自由岩捕虏体变质后又被熔浆改造的不熔残余。是由区域变质岩经不同温压条件,不同深度深熔作用形成的壳源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辽宁大石桥地区江河岩群变泥质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疙瘩状矽线石集合体,主要产于华子峪岩组、汤家沟岩组和江还山岂组中。研究表明,它们的产生和分布既有层控性,又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有关。本区的矽钱石是在溶液的参与下交代早期变质矿物石榴石、蓝晶石、红柱石和十字石等矿物而形成的,并非是石英+白云母反应的产物。因此,本区的矽线石集合体不能作为高角闪岩相的标志矿物。  相似文献   

6.
在大石桥地区进行1:50000地质填图过程中,经过大量的岩石薄片观察,在江河岩群变泥质岩石中,首次发现了红柱石转变为蓝晶石和十字石转变为蓝青石的变质反应.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矿物化学的研究表明,变泥质岩中先后发生的这两种变质反应,代表了本区变质作用演化的两个重要阶段.揭示了本区在伸展体制下地壳拉伸、减薄和收缩体制下的褶叠、推覆及之后的抗返、抬升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辽河群是出露于辽宁省东部的独具特色的早元古代变质岩系,赋存丰富的矿产资源。变质岩系遭受了中浅变质作用,经历了三幕变形,它们同是吕梁造山作用的组成部分。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于1 900 Ma 使辽河群固结硬化为结晶基底。辽河群有三幕变形,但对应的热事件仅有一期。研究表明,变质矿物的结晶时间与变质带密切相关,就一种变质矿物而言,于不同的变质带中不仅首次晶出的时间不同,并且结晶结束的时间也不同,即表明不同的变质带具有不同的PTt 轨迹。  相似文献   

8.
山东郯庐断裂以西的鲁西断块是我国较典型的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带,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它的形成开始在近于2800Ma以前,约在2700—2500Ma间经历多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发育有具喷发旋回和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具枕状和杏仁构造的拉斑玄武岩,以及TTG演化系列的花岗质岩套,同时伴随有与绿岩带有关的铁、金等矿产。变质作用与构造变形紧密相关,变质等级属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随时间的推移,变质等级逐渐降低,PTt轨迹显示鲁西花岗绿岩带主要是在地壳回返大陆抬升过程中形成的。空间上表现变质作用不均匀,尤其是晚太古末期,近东部雁翎关组泥质岩石出现红柱石等中温低压矿物、而西部柳杭组出现多硅白云母、黑硬绿泥石和硬绿泥石等低温高应变矿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辽河群岩石中主要变质矿物的观察和研究,以岩石的变形历史作为变质结晶作用的相对时标,确定了矿物生长的时序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发现变质与变形既是有密切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地质作用,辽河期的变形作用存在明显的3个变形幕,而辽河期的变质作用是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无明显的热波动。变质作用高峰和变形作用高峰存在时间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广西南丹芒场锡—多金属矿田的82个钻孔1000余件岩石标本研究,根据特征变质矿物及其组合将矿田热变质岩划分出角岩化、透闪石角岩、透辉石—石榴石角岩和黑云—红柱石角岩具有同心环状四个热变质带与绿帘—钠长石角岩、角闪石角岩、辉石角岩三个变质相;并对各相带的厚度(深度)、岩石组合、热变质矿物、化学成分与微量元素及其与原岩关系进行论述,探讨了各变质相带、成矿元素组合等与隐伏岩体的时、空关系,指出了热变质带中心即隐伏花岗岩体高突位置,为隐伏岩体定位预测进而寻找隐伏矿床、矿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位于河南省西峡县北部地区的石界河群榴云片岩中的石榴石发育有很好的结构和成分环带。本文应用微分热力学方法对其环带成分进行计算,确定出一条顺时针方向的PTt轨迹。该轨迹与应用矿物共生组合世代关系确定的PTt轨迹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2.
河南临汝安沟地区前嵩山群变质矿物、变质矿物组合以及变质温压条件研究表明,前嵩山群分属不同的变质建造,其中安沟群属中压相系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登封群头道河组为中压相系角闪岩相。同时,两套地层变质作用之间缺少钠长—绿帘角闪岩相,这一变质作用的间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层的间断。  相似文献   

13.
根据变质矿物组合和变质带的特征,结合变形构造研究,认为丹凤地区的刘岭群曾遭受过中压相系的变质作用,随后又被褶皱及剪切推覆作用改造,使变质带倒转、变薄。文章认为,本区刘岭群在时代上不能与西部邻区的中泥盆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4.
太白庙小型岩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川─云镇复向斜中部。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星红铺组变泥钙质石英粉砂岩中,受层位、岩性和NWW向次级断裂带的控制。矿化与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金主要以自然金矿物形式存在,或包裹或充填于黄铁矿、石英、铁方解石、绢云母晶隙及裂隙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热液。成矿温度低,压力小。在矿床地质特征上,经初步研究认为属于岩浆变质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经混汞、重选、氰化浸出及堆浸半工业试验,金回收率较高,且选矿工艺简单,工业利用可行。  相似文献   

15.
棚沟金矿床赋存于华北古陆块南缘前寒武纪花岗岩中,在空间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中的燕山末期花岗斑岩控制。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判断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通过岩石矿物组合及包裹体组成、性质、同位素等测试,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成矿流体来源于变质水且有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入。通过电子探针测定的岩矿组分,计算围岩成岩及变质温度,以及成矿温度、压力和沉淀条件,认为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减压环境中的岩浆热液充填和交代蚀变,以及热液的泡腾作用。从找矿标志角度确定富CO2的泡腾包裹体群、液相高硫富HCO-3、气相高CO2和高CO2/H2O比值等参数是寻找此类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新近在北秦岭造山带中发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带)和松树沟高压变质带(南带)代表性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这些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原岩多为基性火成岩。与北带相比,南带的高压变质岩起源于更强烈亏损的地幔,结合岩相学,同位素年龄和Sm-Nd同位素特征的差异,推测南北二带形成于不同的地质事件。产在北秦岭造山带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东部产在南秦岭造山带的同类岩石有许多相似之处.推测秦岭─大别造山带从南到北是在同一个岩石圈上演化来的,不是不同地块拼接成的。  相似文献   

17.
辽南韧性剪切带为一大型韧性滑脱剪切带。糜棱岩呈大面积席状展布。在糜棱岩化过程中,既有进变质作用,又有退变质作用。主滑脱面之上的盖层岩石产生进变质作用;主滑脱面之下的太古宙片麻岩(变质核杂岩)则产生退变质作用。进变质作用和退变质作用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活动时期的高峰温度相当于低绿片岩相,但是,同构造基性岩床只退变至角闪岩相的矿物组合。这是因为这一件矿物组台是以准稳态保留下来。变质核杂岩的显微构造特征表明,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它是逐渐抬升的。在变质核杂岩的抬升过程中,又有新的一轮退变质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18.
作为测定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的地质温压计近代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大量地质温压计的数据应用于变质地带中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它们与相继出现的构造事件的联系,从而得出它的P—T—t轨迹。地质温压计的发展取决于:1.变质矿物和矿物对的电子探针分析和X光晶体分析数据;2.岩石学的热力学;3.相平衡变质反应实验,其中热力学是它的理论基础,相平衡反应实验是热力学的应用,而分析数据则是在这一范围内的必要的鉴定温度和压力的数据. 近代认为地质温压计的划分应以变质反应的特性及其控制为前提。一般分为:Ⅰ.固体溶液参与的反应,其中又分为1.变换反应(包括晶内和晶间交换),2.非交换反应;Ⅱ.固定组分参与的反应,其中又分为1.固溶分解反应,2.固体—固体反应。地质温压计的研究切记不要照搬照套。工作中主要应注意:1.不同原岩组分对矿物组合的影响,注意其再现性和差异性;2.审慎选择时行的温压计;3.应结合变质地区中等变质级及其它数据并与其区内的其它温压计对比。  相似文献   

19.
大别造山带西段的新县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 ,分布着多种不同类型的榴辉岩。研究发现 ,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峰变质条件 ,但都经历了相同的绿帘角闪岩相前进变质 ,具有相近的峰变质年龄和相似的退变质轨迹。其形成和折返可能与华北、扬子两大古陆在早奥陶世末的陆—陆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